李江櫟
(成都理工大學,四川 成都 610059)
學習貫徹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是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要同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通起來,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結(jié)合起來[1]。雖然把“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文章較多,但從融入“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以下簡稱“綱要”)角度闡述的文章較少。本文分別從“四史”教育為什么融入、融入什么、怎樣融入進行闡述,提高青年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從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
“四史”是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資源。把“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關乎新時代培育社會主義接班人的質(zhì)量。歷史與現(xiàn)實的完美結(jié)合,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理想,為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圩?。通過讀史明志、知古鑒今來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針對性和時代性,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重要支撐。
文獻[2]指出:可以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憲法法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等設定課程模塊,開設系列必修課程。教育部近期召開專題會議,正式啟動了“四史”大學生讀本的編寫工作。把“四史”教育更加具體全面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讓廣大青年學生深入理解“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行’”,這是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重大任務。
學習“四史”,可增強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加強“四史”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使青年學生更加深入了解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歷程,進而深刻領會“四個選擇”,領會“四個選擇”是堅定“四個自信”的基礎,增強定力,厚植愛國情懷,更好應對“百年未有之變局”的挑戰(zhàn)。
1)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講的是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中華兒女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是新中國開辟并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是符合社會主義制度規(guī)律、創(chuàng)造社會主義輝煌的歷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講的是世界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到多國的發(fā)展歷程[3],是社會主義國家對社會主義的實踐與探索的歷史。政治方向關乎黨的前途,關乎國家的長治久安,關乎中華民族的同心力,將“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時,應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2)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當前,在校學生多為“90后”“00后”,他們深受信息全球化以及社會轉(zhuǎn)型所帶來的影響,更加關注自我、平等、權(quán)利。在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尚未完全形成的情況下,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響,無法辨別甚至于迷失自我。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的抬頭,誤導了部分青年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認識,所以把“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圍繞學生所關切的熱點問題,根據(jù)其需求來解答困惑,幫助青年大學生樹立崇高理想。
3)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培養(yǎng)學生的使命與擔當意識。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把“四史”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教育者要帶領受教育者在學思踐悟中體會中國共產(chǎn)黨的初心與使命,并結(jié)合新時代新實踐新要求,感悟作為青年大學生的初心是什么、使命是什么。牢記使命,就是要讓青年學生在思想、能力、行動跟得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勇于擔當,敢于創(chuàng)新,努力成為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講清楚黨史,深刻認識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的進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是歷經(jīng)重重困難和挫折走過來的。自建黨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時刻重視自身的建設,例如延安整風運動使廣大黨員在思想上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黨內(nèi)達到了空前的團結(jié)。各歷史時期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都會通過集中的黨內(nèi)教育來推動黨的自我革命。講清楚黨史,讓青年學生深刻認識到黨史的“來路”、黨自身建設的經(jīng)驗教訓,深刻領會中國共產(chǎn)黨的獨特政治優(yōu)勢。
2)講清楚新中國史,深刻認識新中國史就是黨不斷探索社會主義道路、團結(jié)中華兒女奮力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要分清楚新中國史的支流和主流,科學把握新中國歷史的發(fā)展主線,正確看待成就與失誤、經(jīng)驗與教訓。講清楚新中國史,才能讓青年學生深刻認識到70多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探索之路的不易,才能深刻體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實現(xiàn)的,進而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3)講清楚改革開放史,深刻認識改革開放是黨作出的偉大決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講清楚改革開放史就是要厘清在什么樣的背景下要改革什么,堅持什么,完善什么。教育青年學生正確把握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的關系,領悟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經(jīng)驗和智慧,引導青年學生堅定改革的信念、凝聚改革的共識。
4)講清楚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深刻認識世界社會主義500年來的曲折發(fā)展歷程。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歷經(jīng)從無到有,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現(xiàn)實,從一國到多國的發(fā)展。學習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可以培養(yǎng)青年學生站在大歷史視角下融會“三史”,堅信資本主義必將被社會主義取代,堅定馬克思主義理論自信。總而言之,21世紀的科學社會主義將是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的主流,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強有力的支柱。
1)從“綱要”課的設置性質(zhì)和功能來看。“綱要”課是高校大學生必修公共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之一,“綱要”課明確:認識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及其內(nèi)在規(guī)律,了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chǎn)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4]。其設置的主要目標就是要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且基于該課程具備的特殊歷史性質(zhì),要從歷史的角度來幫助學生樹立看待歷史所具備的宏大歷史觀,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育時代新人。將“四史”教育融入“綱要”課就是發(fā)揮其育人功能。文獻[5]指出:在100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xiàn)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gòu)筑起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這一系列偉大精神共同構(gòu)筑了我們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進道路上戰(zhàn)勝各種困難、不斷奪取新的偉大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把這些精神融入到教學中,滲透到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實踐、生活中,讓學生更好地在鮮活的歷史素材中知史愛黨、愛國,使這些精神成為他們?nèi)松缆飞系乃枷朊鳠?,進而發(fā)揮“綱要”課的育人功能。
2)從“綱要”課的課程目標和宗旨來看。歷史是最好的老師,通過此門課程的教學,使當代青年學生清楚、正確地認識黨在革命、建設、改革中所作出的重大歷史貢獻,進而更加堅信“四個選擇”的正確性、必然性和合理性。把“四史”教育融入到“綱要”課中,用更多的歷史事實及史料依據(jù),貫通整個發(fā)展的脈絡,引導青年學生建立對我國的政治制度以及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認同和歷史認同。
3)從“綱要”課的內(nèi)容設置和教學方法來看?!八氖贰苯逃婕皶r間范圍廣、內(nèi)容多,和“綱要”課有很大一部分交叉重合,但又有各自的主題和主線。因此,理論教學可以通過播放視頻、文學作品、音樂等形式,以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將“四史”教育貫穿在“綱要”課教學的不同環(huán)節(jié);實踐教學活動可以結(jié)合當?shù)靥赜械募t色資源,讓學生“親臨”歷史現(xiàn)場感悟歷史,既可增強教學內(nèi)容的針對性、趣味性和豐富性,又可以讓學生在豐富多樣的“四史”精神寶庫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歷史的學習、討論中,幫助學生樹立唯物史觀的立場和信仰,把握好清楚的歷史脈絡,“三進”也就水到渠成了。
把“四史”教育融入到“綱要”課中,讓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是離不開理論教學的。較強理論性的歷史問題會導致課堂“抬頭率”低,部分學生不重視、不認真,這無疑加大了任課教師的教學難度。因此教育者一定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才能提高“三進”的效率和質(zhì)量。
1)多媒體教學法。在“綱要”課中,教育者應善于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借助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工具輔助教學,讓學生在圖片、視頻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四史”的熏陶,讓青年學生主動學習和弘揚共產(chǎn)黨人艱苦奮斗、自立更生、勤儉節(jié)約等精神。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播放重大歷史事件等相關的歷史素材影片,例如在課堂上播放抗美援朝的歷史紀錄片,讓學生在歷史影像中感受中國人民志愿軍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忠誠精神。之后,組織學生撰寫觀后感或傳唱用生命和鮮血譜成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歌》,感受氣勢雄壯、堅定有力的旋律,向?qū)W生講述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含義。教育者還可以將當堂課的書本知識與在線測試、知識競賽等相結(jié)合,利用釘釘、易班、微信群等高校網(wǎng)絡“原住民”喜聞樂見的載體[6],打造線上與線下互動,增加“綱要”課的生動性,寓教于賽、寓教于樂,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2)故事教學法。教育者應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講好“四史”故事,講好中國故事。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百年的歷史中,曾涌現(xiàn)出許多感人肺腑的人物和故事,例如在講述武裝反抗國民黨的斗爭歷史中,周文雍和陳鐵軍曾參與領導廣州起義,后來由于叛徒告密雙雙被捕入獄,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始終堅貞不屈。行刑前,敵人問周文雍有什么要求,他提出要同陳鐵軍照一張合影。鐵窗下,二人拍下了臨刑前的最后一張合影。周文雍對陳鐵軍說,就讓敵人的槍聲成為我們婚禮的禮炮……周文雍和陳鐵軍的故事顯示出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堅定的信念。教育者學會講活歷史故事,強調(diào)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讓受教育者領悟到中國共產(chǎn)黨人為了革命事業(yè),嚴守黨的秘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進而引起受教育者思想和感情的共鳴。教育者不僅要講好中國故事,還應善于利用國內(nèi)外歷史事實、案例等,通過具體深入的縱橫比較,以徹底的思想理論來說服受教育者,引導受教育者樹立宏大歷史觀,提升“綱要”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3)參與式教學法。當代大學生群體大多數(shù)為“00”后,這一代人有著獨立的思想,重視自我的感受和自我展示,對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比較反感。參與式的教學法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其在深入?yún)⑴c課堂教學的實踐中了解“四史”。把“四史”同“綱要”課有機結(jié)合,提升“綱要”課的針對性。教育者可以選擇為學生提供“四史”的資料和歷史素材,讓學生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或者感興趣的歷史故事或人物,在課堂上與同學分享、朗誦或者自編、自導、自演、自評情景劇,激發(fā)學習熱情,進而使學生更好地感觸歷史。利用好網(wǎng)絡資源,借助信息手段,例如依托“VR重走長征路”體驗平臺、“VR黨史館”等[7],或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線上博物館做講解員,以“移動課堂”的方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平臺和體驗環(huán)境,受教育者更容易在參與的過程中對歷史、對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產(chǎn)生思想上的共鳴,切實增強歷史學習教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4)實踐式教學。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8]?!熬V要”課離不開實踐教學活動,教育者應以校內(nèi)小課堂為中心向社會大課堂延伸,充分利用當?shù)丶t色資源,如黨史館、博物館、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基地等。例如在講述長征時可充分結(jié)合四川當?shù)氐募t色資源。四川是紅軍長征三大主力經(jīng)過地域最廣、時間最長、行程最遠的地區(qū),還是紅軍開展民族工作效果顯著的地區(qū)。1935年,紅軍翻越夾金山時,需要找當?shù)氐南驅(qū)罚虍敃r的反動宣傳,當?shù)氐拇迕駛儗t軍都產(chǎn)生了恐慌與懷疑,暗中觀察紅軍后才發(fā)現(xiàn)紅軍既不住到百姓家也不私動百姓的物資,才明白紅軍是有紀律、有組織的隊伍。四川窮苦百姓對紅軍從不了解到了解、從冷漠到舍身相助的故事,彰顯了紅軍的紀律嚴明……這些紅色資源為“綱要”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育者可以將教學課堂搬到現(xiàn)場,組織籌劃學生重走長征路,讓學生親身體會紅軍長征路的艱辛,在“鮮活的教材”中親身感受紅軍心中偉大理想信念和革命信念的強大力量,有效發(fā)揮“綱要”課的育人功能,進而增加青年學生在“綱要”課中的學習獲得感。
歷史照亮未來,征程未有窮期。學好“四史”這門必修課,知史鑒今,是青年學生跑好新時代接力賽的重要一棒。講清楚“四史”、講好“四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時代落實高?!傲⒌聵淙恕备救蝿盏闹匾e措之一。只有不斷提高青年學生對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才能增強其做好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等各項工作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