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旺(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120)
目前,世界上的E0/EG裝置普遍采用氧氣氧化法[1]。氧氣屬乙類火災危險物質,與可燃性氣體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很容易發(fā)生爆炸。經壓縮后,在輸送過程中如有氧化鐵屑或小粒然燒物(如:煤粉、炭粒或有機纖維材料)存在,隨著氣流運動與管壁或機體發(fā)生摩擦或撞擊會產生大量熱量,會導致管道燃燒,因此對氧氣管道的安裝要求較高[2]。EO/EG裝置中所使用的氧氣一般為高壓氧氣(體積分數>99.8%),在管道輸送的過程中,要盡量避免安全事故的發(fā)生。一旦發(fā)生事故,將可能直接導致著火甚至爆炸,危害極大。安全事故究其發(fā)生的原因,從根本上說:一是設計上的失誤;二是施工質量的欠缺[3]。
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加強對氧氣管道的質量管控,盡可能的在源頭上和過程中對氧氣管道的質量做到保證,使氧氣管道安全事故在設計和施工階段就降到最低。
氧氣管道脫脂的目的就是防止氧氣與殘留在管道中的油脂、雜質等發(fā)生反應,化學清洗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脫脂工藝,以保證管道的質量。本文主要闡述氧氣管道施工階段管理工作,通過強化管道清潔及脫脂保證氧氣管道施工質量。
EO/EG裝置中引起氧氣管道安全事故的原因較多,包括高、低壓段間的閥門迅速開啟,管道內部不清潔,氧氣管道內部脫脂處理不完善,氧氣管道周圍熱環(huán)境對氧氣管道本身的加熱作用以及防雷靜電接地設置不合理[4]等。氧氣管道內的不清潔、脫脂不完善是發(fā)生氧氣管道安全問題最為常見的因素。
氧氣管道施工由于氧氣介質的特殊性,需要符合各類施工驗收規(guī)范要求,完成較為復雜精細的預備工作,包括編制專項施工方案、材料檢查和保護等以便全方位地控制氧氣管道的質量,達到氧氣管道清潔度要求、滿足降低氧氣管道安全事故的目的。
編制專項施工方案,明確氧氣管道施工技術要求及驗收方案,氧氣管道從材料進廠驗收、焊接后質量外觀檢查、安裝前內潔度檢查、試壓吹掃、泄漏性試驗等工序必須由總包、監(jiān)理、分部確認,車間參與見證,并進行記錄留檔。
本裝置氧氣管線分布在00裝置界區(qū)及01反應和吸收單元,具體流程為從界區(qū)進入主管廊,連接至01區(qū)分支管廊,先送入氧氣過濾器(SR-101),再接入氧氣混合器(MI-001),本裝置氧氣管道所用管材都應在制造廠脫脂后再運送至現場。
氧氣管道需從源頭上保證管道和管件的清潔,其施工階段宜選擇在項目施工后期,這個時期已完成地面硬化工作,現場揚塵較少。對現場收到的氧氣管道材料進行驗收,要求管道管材管件不得有裂紋、縮孔、夾渣、重皮等缺陷,彎頭、大小頭內壁應平滑、無銳邊、毛刺及焊瘤。并且,所有到貨的材料均應可靠的密閉保存,有相應的遮蔽,與地面有效隔離,避免外界環(huán)境雨水、揚塵等對管道造成污染。施工、預制場地采取專區(qū)施工,統一管理,施工全過程中需做好管口封堵。管內放置器材、殘留雜質都需要規(guī)避,氧氣管道的清潔貫穿整個施工過程,每一道施工工序前都需要復查,工序后都需要驗收。
實際生產過程中氧氣介質在管內流動,管內壁的雜質會影響脫脂的效果,更嚴重的會在介質流動過程中摩擦生熱,引起事故。管道施工前必須將管道內表面的雜物進一步的處理干凈,完成管道內壁清潔??刹捎冒撞荚诠艿纼葋砘乩?,直至管道內表面無浮銹、渣泥、水漬等。對于短管(內部雜物可見且能清理得到),要求其在管段預制結束后立即將管線清理干凈,隨后將管口封閉嚴實,并經車間簽名確認封口,待脫脂;對于長管(內部雜物不可見且不能清理到),要求在管段脫脂前一段著地,另一段吊起一定高度,用銅錘敲擊管段,讓雜物從管道中滑落,完畢經車間簽名確認封口,待脫脂。完成上述工作后,對材料封口、預制封口、組對封口以及脫脂封口保護。
管道切割后必須除去管內異物,保證管內清潔。管道預制長度不宜過長,應能便于檢查管道內外表面的安裝、焊接質量、清潔度。管道預制應考慮安裝和固定焊接的方便,盡可能加大地面焊接預制的深度,減少固定口的焊接,方便人員在地面對焊接質量進行檢查,或利于現場X射線的檢查。
氧氣管道焊接前應采用丙酮清除坡口內、外表面的油污、污物,將焊口表面及內外壁10 mm以上范圍清理干凈,直至發(fā)出金屬光澤。為保證管道焊縫內表面的圓滑,在對口時內壁應齊平,其內壁錯邊量不大于0.5 mm,坡口底部間隙要求均勻,偏差不超過0.5 mm。焊接完成后,焊縫兩側飛濺要求打磨光亮,焊縫外表面經過酸洗和鈍化處理。所有焊縫應進行外觀檢查,焊縫的外觀質量應符合以下要求:表面無氣孔、夾渣,內表面圓滑、無毛刺、焊瘤、焊渣等。管內焊縫余高原則上要求所有管內焊口打磨平滑,不留毛刺,戴白線手套檢查,刮不起毛為合格。對于無法打磨的內焊口余高必須小于1.5 mm,可通過窺鏡及測厚檢查。如若焊縫余高過大,此焊縫需要切割后重新焊接。管道組對合格后,焊縫根部及表面應按JB/T 4730.5—2005進行滲透檢測,I級合格。焊縫外觀檢查合格后,需進行100%無損檢測,其中對接焊縫使用RT檢測,角焊縫及支管焊縫進行PT檢測。各項驗收合格后保護好管道,并開始下一道工序。
脫脂目的是對管道表面殘存的油脂加以凈化,氧氣管道需要進行兩次管道脫脂操作:一是預制完成后,進行預制件脫脂;二是系統循環(huán)脫脂。脫脂后檢驗是氧氣管道施工驗收的重要標志,也是檢驗施工質量的最重要依據。
預制成品脫脂在焊縫無損檢測合格之后進行,長度大于7 m直管脫脂后再安裝。脫脂劑由專業(yè)脫脂施工單位進行配置(一般使用丙酮),現場制作浸泡槽,在槽內放入脫脂劑,將預制好的管段放入槽內浸泡0.5~1.5 h。脫脂后的管材,需在自然通風的環(huán)境下晾干,也可以用氮氣或經過除油過濾的壓縮空氣進行吹干,干燥后兩端應封閉,保證以后的工序施工中不再被污染,并應避免殘存脫脂介質與氧氣反應生成危險混合物。為避免管道的污染,安裝工人的手套、工作的工具和擦拭用具都不得染有油脂、雜質。脫脂完成后的預制合格品設置專區(qū)存放。
脫脂質量的檢驗方法有多種[5],目前現場比較常用的方法為通過紫外光目測檢查,即一般在夜晚通過紫外燈光照射管道內部,發(fā)現無紫藍熒光、毛絮等為脫脂合格;另外,現場應對氧氣管道除銹脫脂質量進行100%檢查,除銹后的管道及附件內壁應無毛刺、銹斑及鱗片等,呈現正常的金屬本色。而在脫脂質量驗收過程中,較為常見的問題為焊縫銹斑未清洗完全,局部仍有黃斑,這就需要局部進行清洗脫脂;在低點或承插管件處有積液未沖洗干凈,積液氧化發(fā)黑,局部清洗達不到脫脂的目的時,整個管道可能就需要重新脫脂。
管道組對安裝過程中,未能完成焊接的接口需包扎密封處理。氧氣管道安裝前其內壁必須經嚴格檢查,保證內表面無毛刺、焊瘤、焊渣、和其他可燃物等,否則,不得安裝。安裝過程中按照管道清潔的要求,使用的一切工具必須干凈,也不能帶有油脂,必要時對工具進行擦拭脫脂處理。不銹鋼管道與碳鋼支架之間應墊入不銹鋼板襯板,襯墊板四周滿焊。安裝前管道潔凈度檢查進行(施工方、監(jiān)理方、業(yè)主方)三級確認。
管道壓力試驗合格后,還應進行系統循環(huán)脫脂,系統循環(huán)脫脂通常由專業(yè)清洗公司進行。一般采用堿洗清潔,堿液的配比、堿洗溫度、堿洗時間應根據清洗方案確定,堿洗過程中需底部排污2~3次,每30 min取樣檢測堿濃度,油含量,當連續(xù)三次取樣堿濃度、油含量不變,或浮動范圍<2%可結束堿洗。堿洗液一般為2%氫氧化鈉(NaOH)、1.5%磷酸三鈉(Na3PO4)、0.2%亞硝酸鈉(NaNO2)和0.15%(按體積)潤濕劑。堿洗結束后,立即放凈堿液,用清水沖洗系統,沖洗至出水無細顆粒沉淀物、濁度、pH值等同于新鮮冷凝液,檢測沖洗回液與新鮮冷凝液的電導率相差<5%時為沖洗合格。
沖洗合格后,進行酸洗。若鐵離子>500 mg/L,要配制新鮮的酸洗液進行稀釋或置換,當鐵離子濃度>4 000 mg/L時,則必須排空酸液并且重新配制檸檬酸清洗液進行清洗。若酸洗液中酸濃度、鐵離子濃度趨于穩(wěn)定,監(jiān)視管段內基本清潔,則再循環(huán)1 h便可停止酸洗。酸洗液一般為4%~5%檸檬酸(C6H8O7)和0.3%緩蝕劑,氫氧化銨(NH4OH)調節(jié)pH值為3.5;控制酸洗溫度為75~95 ℃,流速0.5 m/s。酸洗結束后用純度大于97%的氮氣連續(xù)頂排酸洗溶液。酸液排出后采用變流量水沖洗,除去殘留的酸洗液及洗落的固體顆粒。
漂洗是除去水沖洗過程中可能生成的浮銹,以減低系統內的鐵離子含量,保證鈍化效果。配制好漂洗藥劑,注入系統,升溫循環(huán)。當酸濃度、鐵離子濃度都已穩(wěn)定,監(jiān)視管段浮銹已除凈,漂洗結束。漂洗結束時,若溶液中含鐵量小于20 mg/L,(若溶液中含鐵量大于20 mg/L,應更換漂洗液至溶液中含鐵量小于20 mg/L),在漂洗溶液中加氫氧化銨,使系統pH值至9~10循環(huán)1~2 h,再加入加0.5%(按重量計)的亞硝酸鈉(NaNO2)進行鈍化,在60~70 ℃范圍內循環(huán)至少4 h。確定氧氣管道系統清洗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或進行充氮氣保護。
氧氣管道作為EO/EG裝置中比較重要及特殊的管道,一旦發(fā)生安全事故,將對整個裝置的安全生產產生較大的影響。
文章通過EO/EG裝置氧氣管道施工實例,針對氧氣管道危險性的特點,強化施工管理,制定專項施工方案,細化施工過程中各環(huán)節(jié)管道清潔以及安裝驗收脫脂要求,完善落實監(jiān)管制度。為同類施工管理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