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偉 佳木斯市速滑運動隊
在速度滑冰運動中,處理直道與彎道滑行技巧的目標是相同的,都是為了速度的保持和提升,二者之間主要的區(qū)別在于,在彎道滑行過程中,對出現(xiàn)一個以圓心為軸的離心力,運動員需要運用技術動作努力制造一定的向心力來進行克服,實現(xiàn)在彎道中保持身體平衡的目的。如果不做出正確的技術動作來改變離心力,運動員就會與跑道發(fā)生偏離,甚至由于慣性被甩出跑道。
直道與彎道二者之間的轉換實際上是一種銜接技術,是速度滑冰運動中一項重要的技術。一些速度滑冰運動員對直道與彎道相互之間的轉換技術,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意識到處理好彎道對速度提升的重要性,直道與彎道轉換不僅需要良好的身體協(xié)調性,還需要長期專業(yè)的系統(tǒng)訓練與實踐。在直道進入彎道時,應當采取較快的速度滑行,除戰(zhàn)術需要以外,速度滑冰運動員在入彎前的最后直道階段應當盡可能地提升速度,從而保證進入彎道后的滑行處于速度的提升狀態(tài)。運動員在進入彎道之前的直道最終速度與彎道滑行和出彎速度有著直接關聯(lián),這種直道與彎道相互之間的銜接技術,主要力量開始的起點是右側冰刀,在這個過程中滑冰運動員右腳上是一直指向正前方向的,不能存在一絲向外傾斜的趨勢,同時將整個身體的重量都向左腳冰刀轉移,才能實現(xiàn)良好的彎道滑行。只有左右腳冰刀能夠保持上述要求,才能確保冰刀與冰面之間的長時間接觸,實現(xiàn)在進入彎道速度下降的同時,依靠右側腿部的蹬冰動作完成身體重心的轉移。另外無論是從外道入彎還是從內道入彎,二者之間的彎道處理過程本質上是沒有區(qū)別的,只是從外道入彎時,右側冰刀必須超過彎道標志線,并始終指向正前,才能給左腳預留出充分的轉換空間,實現(xiàn)良好的身體重心轉換。
1.彎道滑行技術中的腿部動作
速度滑冰運動中,隊員在彎道滑行時,左右腳冰刀的滑行路線在這個過程中是十分一致的,二者的區(qū)別在于與冰面的接觸位置,其中右腳冰刀是由外刃與冰面接觸,而左腳冰刀則是由內刃接觸。從彎道的角度來看,冰刀呈現(xiàn)出向外運動的力,主要是曲線運動所產生的離心力,制造向外運動的趨勢,此時運動員要想保持身體平衡,就必須向著軸心方向傾斜,此時應盡量保持身體重心與支撐面上方存在80 公分左右的距離。運動員重心向軸心方向傾斜就會克服彎道滑行過程中產生的離心力,掌握了身體的平衡,使離心力和蹬冰力的充分融合,滿足了平衡需求,但由于運動員在彎道中的滑行軌跡屬于不規(guī)則的圓,滑行過程中還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做出適當調整。
速度滑冰運動員在進行彎道滑行時,兩條腿的動作特點是截然不同的,不管是在滑行中還是蹬冰時,左腿的位置朝向一直都不是向著彎道一側的,主要是因為踝關節(jié)的構造特點,使冰刀產生向外側行動的力,直接決定著左小腿的位置,此時膝關節(jié)也與冰刀方向一致,在蹬冰過程中,運動員應當盡量朝前滑行,將向外作用的力和趨勢改變。當?shù)疟鶆幼鹘Y束后,左腿的膝關節(jié)會自然呈現(xiàn)向彎道外側扭轉的動作,這個動作是需要克服的,原因是此時沒有足夠的空間提供給左膝的旋轉,應當盡量將右腿伸展,在蹬冰結束時將多余的動作去除。
蹬冰結束后要進行積極的收腿,運動員應當充分屈膝,將左腿迅速收緊到身體下方,此時身體與冰面之間的距離很小,在彎道固定的角度看,右側腳上的冰刀也會呈現(xiàn)自然外滑的動作,這個動作的出現(xiàn)與左腳同理,也是由于人體骨關節(jié)的結構所致,在蹬冰和滑行過程中右腿很難與彎道保持一致方向。此時如果運動員刻意沿著彎道方向滑行,右腿的膝關節(jié)就不得不向外側旋轉,對行動帶來一些困難,在蹬冰動作結束后,很大程度上會產生左腿和右腿互相纏絆情況。
當?shù)疟鶆幼鹘Y束以后,右腿會受到來自多方面各種力的作用,因為腿本身存在一定重量,并且蹬冰結束速度的下降,很容易造成打腿以髖關節(jié)為基礎進行旋轉,同時依靠身體各部位肌肉群體的收縮作用,會使這種圓周運動加劇。運動員在收右腿時是向著彎道內側加速運動的,會使左腿的吃冰力增加,為運動員更好地克服離心力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因此右腿積極收回的同時,能夠為左腿的蹬冰動作創(chuàng)造更大空間,方便相關動作的順利完成,使更多的肌肉得到運用,提升了每一步蹬冰的力度和作用,增加了彎道滑行效率,更有利于身體盡可能貼近內側彎道滑行。
2.彎道滑行技術中其他身體部位的動作
在速度滑冰運動中,彎道滑行時身體其他部位的動作與直道滑行過程中的動作都存在一定區(qū)別。運動員進入彎道并開始滑行時,由于身體產生傾斜的原因,左肩要比右肩略低,此時軀干部位近似于水平,并且軀干縱軸基本上與身體的運動切線吻合。運動員在彎道滑行過程中,左側手臂也有小幅度的繞肩動作,擺動的半徑不大,要求肘關節(jié)處于彎曲狀態(tài),這樣才更有利于避免身體軀干部位偏離原本的運動方向,盡量保持前臂在最小的范圍內前后擺動。左側手臂上半部分動作軌跡是垂直的,并向后擺動接近水平再進行回擺,整個運動過程是由垂直再向前呈水平狀態(tài),向后擺動的幅度應低于后備的高度。運動的頻率直接影響著右臂擺動的頻率,運動頻率較高時可以稍微彎曲,若運動頻率較低就盡量伸展,回擺動作的大小和右側手臂的重心位置相關。在速滑運動的彎道滑行技術中,運動員兩只手臂可以想象成非立體運動,并且該運動應當盡量與彎道方向一致,但不應超出范圍過多,防止手臂脫離運動軌跡。
在速度滑冰彎道滑行技術中,頭部在滑行過程中的位置沒有過大改變,重點需要考慮的是盡可能將空氣阻力降低,頭部在滑行過程中主要起到引導方向的作用,直接決定著滑行的路線。在進行速度較快的滑行時,身處于內道的運動員在滑行中應以最小半徑進行貼彎滑行,當進入開始彎道滑行的范圍,應當做好入彎前的準備,以較快的蹬冰頻率進行加速,盡量接近內側彎道,當進入彎道的三分之一處,此時運動員的重心依然處于內道里側。而作為外側跑道的運動員在進入彎道時,由于從入彎到出彎身體各部位都是比較固定的,所受到的離心力也遠遠低于內側跑道的運動員,因此進行蹬冰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提升速度,而不需要考慮克服離心力的問題。
速度滑冰隊員在完成整個彎道滑行動作中,身體重心需要經過180 度角的位移,要想順利滑完整個彎道,就需要采取固定的蹬冰次數(shù),因此蹬冰的頻率不能隨意改變。實際上人員蹬冰的功率與最終得到的速度并不存在直接關聯(lián),因此在彎道滑行過程中,蹬冰功率是存在一定變化的,但這種變化又存在一些近似量,運動水平比較接近的運動員的蹬冰功率也是相似的,也就是說如果水平相等的運動員用在相同的速度下入彎,若蹬冰頻率一致,滑行速度和蹬冰的次數(shù)也都是相等的,此時如果提高步頻就能夠實現(xiàn)貼近彎道內側的滑行,反之若步頻很低如果步頻較低,則滑行的半徑會隨之增大。
若速度滑冰隊員的蹬冰功率是固定的,則決定其步頻的是運動員進入彎道的當前速度,以及彎道的半徑,這個過程中雖然人員產生的能量沒有變化,但主要影響滑行速度的原因是摩擦力,這是需要運動員進行克服的一點,如果能保證運動產生的能量大于速度降低而產生的摩擦力,就必然會增加滑行的速度,反之滑行速度就會因摩擦力而縮減,可以說彎道滑行半徑決定著蹬冰功率和步頻與速度之間的關系,當步頻改變時,滑行速度和轉彎半徑也隨之改變。同時基于蹬冰功率、頻率、速度與轉彎半徑之間的關系,運動員每次蹬冰后身體和冰面的角度變化決定著彎道滑行半徑的大小,從直道剛剛入彎時,身體重心與冰面之間的夾角很大,但隨著彎道滑行的速度增加,二者之間的角度逐漸縮小,此時半徑逐漸擴大。在彎道滑行技術中,由于彎道的半徑是不能改變的,只能通過改變步頻來進行調整,換言之,如果想要擁有完美的轉彎半徑,運動員就需要達到足夠高的步頻和功率。
在彎道滑行中,保持較高的蹬冰頻率,才能產生較高的功率,過彎速度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假如一個運動員在彎道滑跑的速度為每秒13 米,蹬冰速度為每秒2.5 米,則此速滑隊員在彎道滑行中,每一下蹬冰動作所帶來的角度移動約為11度,要想滑完整個彎道,需要蹬冰16 次。如果該運動員以每秒8 米的速度進入彎道,則此速滑隊員每一下蹬冰動作所帶來的角度位移約為18 度,則滑出彎道需要蹬冰十次,但所需的時間也會大大提升,通俗的講就是速度變慢。在彎道滑行過程中,運動員很難實現(xiàn)運動速度提升的目的,彎道滑行的效果和最終速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入彎時的速度,轉彎半徑的長度和大小也會直接影響到速度滑冰運動員在其中滑行的效果。另外還要引起注意的是,如果滑行速度過快,運動員可能會由于在彎道中無法產生更大的能量,來控制平衡感、身體重心、離心力等問題,更無法進一步提升彎道滑行效果和速度,甚至還有可能直接摔出跑道。
在速度滑冰運動中,彎道滑行技術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對彎道的處理效果和水平直接影響著運動員的比賽成績,高超的彎道滑行技術能提升過彎時的整體速度,從而趕超對手、進一步擴大領先優(yōu)勢。因此在速滑運動員平常的訓練活動中,應當提升對彎道技術的重視程度,教練員也應當對其進行針對性強的訓練計劃制定,結合每個人的不同情況,以科學合理的方式開展針對性的訓練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