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非從
都說只要愛自己,和誰結(jié)婚都一樣。既然都一樣,那為什么還要談戀愛結(jié)婚呢?很簡單,因為人需要被愛。通過找到愛自己的人,與他建立親密關系,人就可以被愛了??墒牵约簮圩约翰灰彩潜粣蹎?,還要伴侶做什么?
道理上無懈可擊,但感覺上又不符合常識。問題出在哪兒呢?這得從伴侶是干什么的開始。伴侶的重要功能就是滿足我們內(nèi)心的需要。比如感覺孤獨的時候,需要有人陪伴;感覺喜悅的時候,需要有人分享;感覺自己有些不好的時候,就需要被愛了。內(nèi)心深處越是感覺自己不夠好,就越是需要被愛;越是感覺自己掌控不了生活,就越是需要被愛。被愛本質(zhì)上來說,是在填補我們內(nèi)心的無助感。從這個角度來說,內(nèi)心越是強大的人,越不需要被愛。
我畢業(yè)那年,剛?cè)ケ本┌l(fā)展,一個人租房子特別孤獨,工作很不順利特別自卑。這種孤獨和困難讓我特別難以承受,所以那時很渴望談戀愛,渴望有個人能懂我、安慰我、陪伴我,跟我一起面對。后來,我發(fā)展好了,有了很多朋友、粉絲、錢,我的興趣明顯從談戀愛轉(zhuǎn)向了工作,內(nèi)心也就從想找個人來滿足我變成了追求自我實現(xiàn)。那是不是我就不需要感情了呢?工作之余,我還是會孤單;沒有孩子,我還是會焦慮;雖然有錢,我還是會擔心未來;我還是有很多需求,無法自我安撫。一個人只要拼命愛自己,內(nèi)心的確會變強大,對感情的渴望會變小。理想狀態(tài)下,只要足夠愛自己,的確不需要任何感情了。但這是一個人類的bug,理想狀態(tài)就跟絕對零度一樣,可以無限接近,但永遠無法到達。
人的局限性決定了他有“兩個不可能”:不可能所有地方都愛好自己,不可能所有時候都愛好自己。你可以足夠有錢,卻無法給自己足夠的陪伴;你可以沉浸在事業(yè)里不覺得孤單,卻很難在生病的時候不感覺到無助。面對自然,面對人生,面對生活,無論怎么愛自己,你一個人都無法有足夠多抗衡的勇氣和能力。這就意味著你必須跟另外一個人結(jié)盟。在你不能愛自己的那些方面和時候,另外一個人的愛可以補充上你愛自己的部分。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需要伴侶。當然,你可以跟很多人有感情,但多角關系也意味著穩(wěn)定性的喪失,無法滿足安全感。
我能愛自己的部分,就不需要他愛。比如我能輕松賺到足夠的錢給自己安全感,就不需要他有上進心來愛我。可是,我不能愛自己的時候,他也不愛我,就有了矛盾。比如我很孤單,無法安撫自己,他卻去工作賺錢說為了家,那我們就有了矛盾。伴侶間的矛盾實際上是,我不能愛自己的部分需要你的愛,可這部分你卻不愛我,而我離不開你則是我內(nèi)心很缺愛,你滿足了我大部分,我不想失去,可沒滿足的部分我又不甘心。所以,矛盾的部分就是你需要學習愛自己的地方。你愛自己越多,你的需要就越少,矛盾也就越少。你的需要越少,能滿足你的人也就越多,你篩選伴侶的范圍也就越大。
所以,感情問題本質(zhì)上是在愛自己和被他人愛之間找到一個平衡。我能愛自己的地方,自己來;不能愛自己的地方,需要被愛;我愛自己多一點,需要被愛就少一點;我對自己不夠好一點,我對被愛的需要就多一點;你遇到愛多一點的人,你就有資本可以愛自己少一點;你遇到了愛少的人,你就需要愛自己多一點。但,沒有人能在兩個極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