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市農村商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金融危機后,我國于2009年12月將大型銀行和小型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從8%提高到11%、10%;2010年3月,將大型銀行的最低監(jiān)管要求提高到11.5%;2013年1月,將小型銀行的最低監(jiān)管要求提高到10.5%。由此可見,風險暴露的提升直接導致監(jiān)管部門提高對資本充足率的最低監(jiān)管要求。對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而言,監(jiān)管要求的提升使得企業(yè)面臨更多的考驗,也促使對資本充足率進行精細化管理。
上市商業(yè)銀行資本充足率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多,但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資產充足率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少。與上市商業(yè)銀行相比,農合、農信和農商機構作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典型,計算資本充足率的方法存在一定差異,如在計算信用風險加權資產時,上市商業(yè)銀行中的“中農工建交”和招商銀行使用的是內部評級法,而農合、農信和農商機構采用的是權重法。因此,對其進行研究有著較大意義。
研究資本充足率,有利于滿足日趨嚴格的外部監(jiān)管要求。與大型商業(yè)銀行不同,農合、農信和農商等地方法人機構由當?shù)劂y保監(jiān)負責監(jiān)管。對資本充足率達不到10.5%的機構,當?shù)劂y保監(jiān)會按季進行通報,并將其納入地方法人機構年度監(jiān)管評級考核,同時財政部門也將其納入高管年度績效評價考核。
研究資本充足率,有利于滿足內部經營決策需求。資本充足率是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的體現(xiàn),從比率的歷史變化、同業(yè)比較出發(fā),分析具體影響因素的異動,可以盡早發(fā)現(xiàn)風險點或者資產結構的不合理,及時防范和調整風險,將其控制在合理水平,既不低于監(jiān)管最低要求,也不過分高于監(jiān)管最低要求。根據風險與收益相匹配原理,過高的資本充足率可能蘊含著資金閑置或投向低收益領域,因此需要結合實際進行業(yè)務調控。
資產充足率等于資本凈額與風險加權資產的比重。資本凈額主要由核心一級資本、核心一級資本扣除項目、二級資本、二級資本扣除項目構成,對于農合、農信和農商機構而言,核心一級資本(即所有者權益)是資本凈額的主要組成部分。除了實收資本保持不變,往年盈利能力的強弱體現(xiàn)在資本積累和分紅中,當年盈利能力的強弱則體現(xiàn)在凈利潤中,不管是資本積累還是凈利潤,最終體現(xiàn)在留存利潤中,與資本充足率呈正相關關系。具體計算公式為:
((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留存收益+一般風險準備+其他綜合收益)+二級資本-扣除項目)/風險加權資產。
根據《商業(yè)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和G4B-1《表內信用風險加權資產計算表(權重法)》填報說明,信貸投放對應的風險權重如表1所示:
其中,對符合標準的小微企業(yè)債權指對單戶授信不超過1000萬元小微企業(yè)(小型企業(yè)、微型企業(yè)、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yè)主)的債權。根據計算公式,資本充足率=資本凈額/(表內信用風險加權資產+表外信用風險加權資產+其他風險加權資產),權重的高低直接影響表內信用風險加權平均資產的高低,進而影響資本充足率,可見信貸投向對應的資產風險權重與資本充足率呈反向關系。
表1 信貸投放與風險權重的對應關系
農合、農信和農商機構,作為地方中小金融機構,債券投資在資產運用中的占比逐年提升,主要投向地方政府債券、金融債券、企業(yè)債券,少部分投向公司債券。根據G4B-1《表內信用風險加權資產計算表(權重法)》填報說明,債券投資對應的風險權重如表2所示:
根據表2,債券投資的分布對應不同風險權重,權重的高低與資本充足率呈反向關系。在債券投資總額一定的情況下,若投資偏向政府債券和政策性金融債券,則可提升資本充足率。現(xiàn)實業(yè)務中,從同業(yè)購買的買入返售質押式債券,雖然風險權重因投資期限、存放同業(yè)機構類型的不同而不同,但因質押物主要為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緩釋后的風險資產往往為0,投資該類業(yè)務也有利于優(yōu)化資本充足率。
表2 債券投資與風險權重的對應關系
表外業(yè)務主要影響表外信用風險加權平均資產。對農合、農信和農商機構而言,表外業(yè)務主要有銀行承兌匯票、非融資性保函,二者分別對應不同的轉化系數(shù),同時因擔保方式和風險敞口的不同對應不同的風險權重,具體如表3所示:
根據計算公式,資本充足率=資本凈額/(表外信用風險加權平均資產+其他風險加權平均資產)=資本凈額/(轉換前表外資產×轉化系數(shù)×風險權重+其他風險加權平均資產)。在銀行承兌匯票和非融資性保函總額投資一定的情況下,擔保措施越足值、謹慎,對應的風險權重越低,資本充足率則越高。
表3 轉化后表外業(yè)務及風險權重對應關系
1.從內源性融資考慮,多措并舉提高盈利能力
內源性融資,即內部融資,是補充資本來源最便捷的渠道,本質是提高金融企業(yè)整體的盈利能力,降低對股東的分紅比例。具體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擴展中間業(yè)務收入,農合、農信和農商機構的收入主要來源于傳統(tǒng)的信貸業(yè)務和同業(yè)業(yè)務,中間業(yè)務收入占比較低,遠低于國有商業(yè)銀行,可適當拓展委托貸款業(yè)務、結算業(yè)務、代理保險業(yè)務等,既拓展新業(yè)務,也增加收入來源;二是嚴控貸款質量,從二級資本的計算來看,貸款質量較高,應計提的貸款減值準備較少,對應的超額準備金額較多,利于提高資本凈額,從貸款收息率、撥備計提來看,可增加利息收入減少貸款減值準備;三是降低對股東的分紅比例,對于經營效益較好的行社,農合、農信和農商每年的分紅比例集中在8%-11%,可適當降低分紅比例,增加留存收益。
2.從外源性融資考慮,可引入當?shù)貎?yōu)質龍頭企業(yè)作為股東
外源性融資,即外部融資,包括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一般而言,股權融資的方式為增發(fā)股票,體現(xiàn)在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中,債權融資的方式為發(fā)行長期次級債券與可轉換債券,二者都是補充附屬資本的途徑,長期次級債券介于股權和普通債權之間,可實現(xiàn)債券的杠桿作用,可轉換債券在未轉化為股權之前,僅只是普通債權,其補充附屬資本的作用次于長期次級債券。對于農合、農信和農商機構而言,可嘗試以公開或私募方式發(fā)行次級債券,但因發(fā)行籌備時間較長、發(fā)行條件嚴格,難以及時解決資本不足問題;考慮到方法人機構“屬地”的特殊性,在滿足股權監(jiān)管的前提下,可引入當?shù)佚堫^企業(yè)作為股東,增加股權資本。
1.將信貸資金投向普惠小微及住房民生領域
從信貸投向及風險權重的對應關系可以看出,與對一般企事業(yè)單位的債權(100%)相比,對符合標準的小微企業(yè)的債權(75%)略低,與對個人的其他債權(75%)相比,個人住房抵押貸款(50%)略低。因此,將信貸資金投向普惠小微及住房民生領域,一方面符合人民銀行、銀保監(jiān)會的信貸投向指引,另一方面也降低了金融企業(yè)的風險加權平均資產,進而提升資本充足率。1104報表2019年版G4b-1填報說明中,將“符合標準的小微企業(yè)”標準降低,由單戶授信5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yè)修改為單戶授信1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yè),使得可投向普惠小微企業(yè)的信貸范圍得以進一步擴大。
2.適當購買政策性金融債和地方政府債券,避免資金長期存放同業(yè)
從債券投資及風險權重的對應關系看,政策性金融債風險權重為0%,地方政府債券的權重為20%。同時,我國商業(yè)銀行的債權(三個月以內)權重為20%,我國商業(yè)銀行的債權(三個月以上)權重為25%,對其他金融機構的債權權重為100%。因此,在長期投資總額一定的情況下,可加大對政策性金融債和地方政府債的購買,減少長期資本存放同業(yè)(尤其存放其他金融機構),減少一般企業(yè)債券的購買;在短期投資總額一定的情況下,盡量將資金存放在央行或商業(yè)銀行,期限控制在3個月以內,既可以增強流動性,也可降低風險加權資產。
根據G4B-1《表內信用風險加權資產計算表(權重法)》填報說明,因收取股權質押類抵債資產而被動持有的對工商企業(yè)的股權投資對應的風險權重為400%,因行使抵押權而持有的非自用不動產(持有兩年以上)對應的風險權重為1250%。根據商業(yè)銀行法的相關規(guī)定,因行使抵押權、質權而取得的不動產或者股權,應當自取得之日起二年內予以處分。對于農合、農信和農商機構而言,因風險管理的非專一性和市場處置的局限性,沒有安排專門人員對抵債資產進行管理和監(jiān)控,或抵債資產位于偏遠鄉(xiāng)鎮(zhèn)導致處置困難,存在抵入日期超過2年未處置的不動產、股權,無形增加了風險加權平均資產,導致一定程度上資本充足率降低。因此,及時處置風險權重高的抵債資產,也是調控資本充足率的途徑之一。
對于農合、農信和農商機構而言,銀行承兌匯票和非融資性保函是主要的表外業(yè)務,一般僅以收取保證金作為保全方式,且保證金比例集中在20%、30%、40%、50%、100%。若保證金比例較低,則面臨較大的風險敞口,增加表外信用風險加權平均資產,進而降低資本充足率。因此,對于保證金比例低于100%的情況,可補充其他擔保方式,如提高存單質押的比重,引入國債質押、地方政府債券質押等擔保方式,通過緩釋物降低對應的風險權重。
綜上所述,基于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視角,影響資本充足率最主要的風險是信用風險,與“中農工建交”和招商銀行采取的內部評級法不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采取權重法,權重的高低代表風險的大小,也貫穿資本充足率計算的始終。在采取增加內源性和外源性融資、加大普惠小微領域的信貸投放、健全抵債資產的管理、加強表外業(yè)務的擔保管理舉措下,只有在權重和收益之間找到平衡點,才是最佳的資本充足率調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