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錦祥
人與人交往中發(fā)生矛盾沖突,一方或雙方會動粗,在普遍意識中動粗方往往是文化層次不高的群體,他們的表達方式有時較為簡單,弄毛了不是粗口就是拳頭。但文化人或官員就不會這樣。尤其是官員,他們除了具備較高的素養(yǎng)外還是道德楷模,不然百姓不會推舉他們成為管理社會事務(wù)的公仆。
然而近年有關(guān)官員動粗的新聞時有所聞,并且粗中帶暴,讓人匪夷所思,大跌眼鏡。安徽省司法廳原副廳長、合肥市公安局局長程瀚作風(fēng)霸道,一次在公務(wù)接待后,他嫌某副局長沒陪好他的客人,由出口大罵到拳腳相加,竟然將該副局長的一顆牙打落。還有一次程去某基層派出所視察,一名民警因在電腦前忙工作沒及時起立敬禮,程大為光火,上去就是一個耳光,斥其“不長眼”,之后還多次在大小會議上提及,作為“不懂規(guī)矩”的典型案例教育宣傳。甘肅省武威市原市委書記火榮貴性情火暴,有一次他與幾個屬下乘電梯,電梯門開后,市委秘書長想出去手攔電梯門,火榮貴卻以為他要搶先走,不由分說抬腿就將秘書長踹倒在地。另一次,火榮貴出席某區(qū)一個項目開工儀式,鏟土奠基時鐵鍬頭意外從把上脫落,他頓時火冒三丈,手持鐵鍬把追打區(qū)干部。
這些事例要不是媒體公開披露出來,我們是絕然不會相信的;要不是官員落馬后順帶披露出來,我們也不會得以知曉。雖然上述事例屬極端個例,但其中反映的個別官員動粗行為邏輯值得探究。
舊時代官府中,同事和上下級之間稱為同僚,新時代則稱為同志,都是人民的勤務(wù)員和公仆。程瀚局長與副局長、火榮貴與市委秘書長,他們都是一個層面上的不同崗位,當然可以稱為同僚或同志。某一方對另一方在相處中可以有不同意見,開展批評和反批評,但打耳光、扔拳頭、飛踹腿等就屬非正常行為了。這種非正常行為原本不應(yīng)該出現(xiàn)在這些有頭有臉的領(lǐng)導(dǎo)干部身上,但既然已出現(xiàn)了,必有其內(nèi)在邏輯。
竊以為,動粗的一方從心底里將另一方視為家奴或走卒。我們不知程瀚與副局長、火榮貴與市委秘書長的關(guān)系,但憑著他們的動粗行為分析,自然將同事包括屬下視為家奴和走卒了。家奴、走卒做事不合自己的意或犯了規(guī),自然要教訓(xùn)的。教訓(xùn)既可以動口也可以動手。
當然像這樣“大尺度”的施暴行為確是“鳳毛麟角”,但另一種形式的動粗可能更普遍,如重慶市公安局原副局長文強對重慶市公安局經(jīng)濟犯罪偵查總隊總隊長趙利明疏遠他多有不滿,一次飯局后向他發(fā)威:“你看是站著說還是跪著說?”趙屈于文強的淫威,只能半跪了下去。云南省委原書記秦光榮對云南省委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張朝德的攀附和工作范圍外的服務(wù)心安理得,有一次身體不適,竟讓張給其按腿和捏腳。文強和秦光榮能夠如此這般,說到底在他們的眼里,趙利明與張朝德都是他們的下人,亦是家奴和走卒,他們對下人是可以任意所為的,是不需要尊重和講究方式方法的。此外,訓(xùn)斥、責罵、嘲諷等動粗也就司空見慣,屢見不鮮了,其行為邏輯如出一轍。
官員動粗不僅是個人作風(fēng)的問題,更是骨子里的思想觀念問題。思想觀念偏離了正確的方向,同志關(guān)系變異了,把提拔、任用看成個人恩惠和恩賜,視屬下為依附,將家長制、幫派和舊官僚的一套帶到了工作中。思想觀念決定了行為邏輯,只有徹底轉(zhuǎn)變思想觀念,才能從根本上杜絕官員的動粗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