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張繼偉 高慶和 劉勝京 鄧楹君 郭俊 趙豐 郭軍
陽痿最早以“陰痿”“宗筋馳縱”“筋痿”之名見于《黃帝內經》,西醫(yī)稱之為勃起功能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ED),在泌尿男科門診中常見。中醫(yī)認為,宗筋的振奮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最根本的是要依賴腎中元陽的充足,才得以作強?!睹t(yī)雜著》有“古方論陽痿者多源命門火衰,精氣虛冷”的敘述??梢姽糯t(yī)家論陽痿多責之于腎。命門火衰雖與陽痿發(fā)病直接關聯(lián),然究其根源,其他四臟陽虛失養(yǎng),累及于腎的病因病機亦不容忽視。故本文旨在從這一方面辨證分型,探討溫五臟之陽的附子治療陽痿的重要作用。
男子屬性為陽,以陽氣用事[1]。張景岳云:“五臟之傷,窮必及腎?!奔茨I乃“五臟陰陽之本”,五臟的陽氣依賴腎陽的溫煦和推動,陰莖的勃起也需要其激發(fā)。當代醫(yī)家從腎論治陽痿者不在少數(shù),而多以命門火衰為常見[2],蓋腎之元陽與其他各臟之陽相互影響,腎陽虧損,可引起心、肝、脾、肺之陽的虛衰。相反,其他四臟虛損日久也必定累及腎陽,耗傷腎精。腎中元陽衰憊,則陰莖失其溫養(yǎng),陽事不興。此與《內經》“久病及腎”理論不謀而合。歷代醫(yī)家對此有一定的應用,如明末清初的著名醫(yī)家陳士鐸即創(chuàng)立心腎同治、肝腎同治、脾腎同治等相關治法[3],于治療心、肝、脾病時,兼顧腎的功能,防其傳變傷腎;清末醫(yī)家張錫純亦于治虛勞之參麥湯中加山藥以滋腎水,蓋治肺之中蘊助腎之意;然亦有現(xiàn)代醫(yī)家認為,治療五臟慢性疾病日久不復者,以補腎為主[4],或補腎溫陽,或滋補腎陰,常有良效。而陽痿患者病程常達數(shù)月或數(shù)年,對于陽虛者,治療雖以腎為核心,然需及時分清其他四臟對腎陽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見陽痿者不即刻大補腎陽,而是明辨腎陽衰憊的原因,或心腎同溫,或肝腎之陽同補等,在治療上圓機活法,抓住病機,對陽痿患者的早日康復具有積極意義。
附子首載于《神農本草經》,主歸心、肝、脾、腎經,溫其陽,助其氣,然其并未言及在男子生殖方面的作用,歷代醫(yī)家對其多有補充?!睹t(yī)別錄》闡明附子可“強陰”,《本草新編》豐富了附子在治療陽痿等方面的應用,言其可治“老人精絕、陽痿”等。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附子通過調節(jié)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對生殖系統(tǒng)的功能亦有重要影響[5]。從現(xiàn)代藥理學角度證實其治療陽痿的作用。
然而,《中藥學》將附子與川椒、吳茱萸等列為溫里藥,言其溫陽散寒,此多指代實寒。然其補益之力治療虛寒的作用常被忽視。蓋附子性熱,可補陽氣,胡躍強教授應用附子于養(yǎng)陽、助陽和救陽等[6],對于陽虛極之脫證,附子可扶陽固脫,此非其溫陽散寒之效,實乃補陽回陽之力也。而附子補益五臟之陽,又以腎陽為重。蓋腎虛包括精、氣、陰、陽之不足,附子補腎陽,言其乃補腎之品亦不為過。仲景之腎氣丸,以附子溫補命門之火,又以栝樓瞿麥丸治療脾腎兩虛之消渴,方中附子亦遵腎氣丸之意;陳士鐸常以附子為引藥,入心腎二經,認為其可大補君火及命門之火,以興陽事;李士懋教授將附子應用于肝腎陽虛之陽痿,收獲良效[7];仝小林教授亦常將附子與淫羊藿同用,言其稟雄壯之質,能溫陽補腎[8]。不僅如此,現(xiàn)代研究表明,附子可刺激男性睪丸間質細胞合成和分泌睪酮,這對副性腺的發(fā)育有重要作用[9]??梢姡郎仃柹⒑?,附子的靈活運用對于補腎陽,甚至其他四臟之陽均有著重要意義,而此補益之力亦非吳茱萸、川椒、小茴香等溫里藥所具備。
臨床中諸多醫(yī)家因其性峻猛又兼毒性而不常用之,然毒性乃藥物之偏性,以偏糾偏是其治病的基礎。古今善用附子的醫(yī)者甚多,其用量多少亦有不同。張仲景、朱丹溪、李時珍等名家用生附子1枚、炮制附子3枚,約合今10 g、30 g、50 g不等[10];吳佩衡于陰盛格陽,元陽將脫之危證時用至400 g?;诖耍拘完栶舳喟殛枔p,病程較長,宜遵“緩病宜量小、扶正宜量小”之旨,初期多以小劑量3~10 g漸增至15~30 g,而又多選黑附子,取類比象,色黑入腎尤佳,臨床應用時應先煎30~60分鐘,或配伍炙甘草等減毒。
結合前文對“五臟之傷,窮必及腎”理論的分析,知其應用于虛寒為主的陽痿患者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現(xiàn)將附子治療心、肝、脾、肺之陽不足,導致腎陽衰憊,陽痿不舉的病因病機總結如下。
心為君主之官,主神志。男性情欲之動、陰莖之勃起以心火之先動為基礎。徐靈胎曰:“心火為君火,腎火為相火?!?以心位在上,稟純陽之性,故為君。腎雖五行主水,然其中亦有火,乃陽中之陰,故為相。正常情況下,君火相火,各安其位,坎離互濟,相互交感,方可維持人體臟腑功能的正常[11]。君火一動,相火翕然隨之。心火旺,腎中火不衰,才可久戰(zhàn)不泄。若是心陽不振, 難以下暖腎水, 引起腎虛有寒,進而出現(xiàn)陽痿等癥,甚至導致水飲凌心之重癥。且仲景亦認為,胸痹者,多陽微陰弦,即胸陽不振,陰寒之邪上乘,痰濁、水飲、瘀血等隨之而來,陽痿即生。故此型患者多伴有基礎的心血管病變。研究表明,約50%~70%的心臟病患者伴發(fā)陽痿,陽痿與心血管疾病之間亦存在相關性[12]。而此型患者,多年老體衰,久病傷腎,腎陽亦不足。患者出現(xiàn)陽痿的同時,兼見胸悶短息、胸痛、畏寒肢涼,腰以下冷甚,性欲大減,或伴腰以下水腫甚,舌暗,苔滑,脈沉無力等,治療上需注重心腎同補。
《本草經疏》謂附子可引導補益藥入命門,助相火以除寒濕,又得天地之火氣以生,知其乃補心腎之火之要藥,既能使腎水得溫,又可溫腎陽使腎水上濟至心,致心火不亢,促進心腎既濟關系的維持,從而為陰莖的勃起創(chuàng)造了條件。
以附子為主藥治療此型陽痿者亦有之。陳士鐸在《辨證錄》中首選救相湯,認為心包之火與命門之火相通,心包火微,則陽痿不舉,以附子入心,配合肉桂以溫暖心包,又加菟絲子、巴戟天等以益腎[13];葉天士以“通陽之法”之法,治療心腎陽虛之“心悸陽痿”時亦強調增附子、細辛等溫通之品[14]。通陽補陽,此合《內經》“腎苦急,急食辛以潤之”之意;胡希恕教授強調經方在此型中的應用,認為心主性欲,輔腎以調控男子性功能,多以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增附子,達到暖心益腎的目的[15]。此外,對于血行受阻者,亦可聯(lián)用羊藿三七方,以淫羊藿、三七配合附子,溫助少陰之中亦兼活血之效。
男子生殖機能既賴足少陰之調節(jié),亦和“環(huán)陰器”的足厥陰緊密相連。經云:“足厥陰之別……經脛上睪 ,結于莖。”男性生殖機能受肝臟的支配,以肝氣的調節(jié)和肝陽的溫煦為重要條件[16]。而正常的肝氣和肝陽是使肝臟舒展和調暢的一種能力,能夠促進肝主疏泄的正常發(fā)揮,以溫煦和濡養(yǎng)宗筋。肝應東方木,主春,春是萬物始生,陽氣始發(fā)之際,一身之陽,腎中陽氣溫養(yǎng)全身的功能即是借少陽之氣的升發(fā),若少陽不升,相火郁而難行,一為宗筋得不到陽氣之溫煦,亦或相火內郁化熱,影響陰莖功能,以致勃起障礙。此外,肝腎是母子關系,肝陽虛損日久,子盜母氣,腎陽不足,也可導致下元虛冷。臨床中肝腎陽虛,相火內郁的陽痿病患不在少數(shù),多兼有性欲減退,情緒不佳,心煩口苦,疲乏肢冷,下肢無力,精冷質稀,舌淡苔黃膩,脈弦細等上熱下寒的癥狀。
附子作為溫助肝腎之陽的主藥,通過其溫肝陽的功效使肝氣得溫而運行無礙,恢復正常的疏泄功能,亦使其所主之宗筋受陽氣之溫煦。此外,結合附子溫腎陽之特性使腎主生殖、主封藏的功能正常發(fā)揮,腎陽、腎精充足而陽事興旺。
李士懋教授、金保方教授見此證多用烏梅丸進行治療,收獲良效[7,17]。蓋溫肝陽附子為要藥[18],《內經》有“辛以散、辛以補”之法治療“欲散之肝”。附子辛能散,熱能溫,能通十二經脈,助命門之火。配合桂枝、蜀椒、細辛等辛溫之品溫煦肝腎,顧其臟寒之機,同時附子又能引火歸元,使陰陽氣順而厥逆自愈。肝腎之陽得補則疏泄無礙,宗筋得溫則伸縮自如。肖泓教授則運用潛陽封髓丹治療肝腎陽虛、寒熱錯雜之陽痿,方中附子既可配合補骨脂、骨碎補等行溫陽之功,又能與肉桂引火歸元,使寒熱相通,陰陽協(xié)調[19]。
脾的功能正常發(fā)揮需有命門之火的推動。然腎五行主水,水液的代謝離不開脾氣和脾陽的運化及制約,土旺才可制水。且脾胃為后天之本,化生血液并運化水谷精微以助腎,進而對男性生殖機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正常情況下,二者互資互助,共同維持人體氣血津液的協(xié)調和陰莖勃起功能的正常發(fā)揮。《馮氏錦囊秘錄》有“胃強精旺,胃病陽衰”的論述,可見脾胃不足勢必及腎,命門之火上濟以助溫脾,久之致火不暖土,脾腎陽虛,宗筋失于陽氣之溫煦。同時脾虛尤以脾陽虛為多,也可直接引起陽痿,蓋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虛則氣血乏源,宗筋難養(yǎng)?;颊叱R蛳忍?、飲食或久病等,傷及脾陽,進一步累及腎陽,陽痿的同時亦可伴形寒肢冷,面白少神,腸鳴腹瀉,腹痛綿綿,喜暖喜按,小便不利,陰冷,舌淡苔白滑,脈沉遲等。
附子者,本經言其歸心、腎、脾經,溫補脾陽,脾陽旺盛有助于水谷精微物質的運化,氣血生化有源,能夠及時充養(yǎng)腎中精氣,為陰莖源源不斷提供營養(yǎng)。
臨床中以附子為主藥,配合溫陽益氣之品治療脾腎陽虛之陽痿者亦不在少數(shù)。如真武湯加補骨脂、菟絲子等溫腎壯陽之品,治療脾腎衰憊之陽痿[21];門九章教授則以附子湯加味[22],方中既有黨參、白術、茯苓益氣健脾,又合芡實、牛膝等使藥效直達宗筋,以復其用;崔學教教授認為甲狀腺功能減退的患者常伴發(fā)此型陽痿,治療上多用附子、肉桂加健脾利濕之品[23],中溫脾陽,下助元陽,以使陰莖勃起如常;賈玉森教授[24]認為慢性疾病或藥物原因等可能耗損脾陽,久之及腎,影響宗筋的功能,故應用“興陽法”。對于伴慢性基礎疾病的脾腎兩虛型陽痿患者,常在處方中加小劑量的附子、干姜等,以激發(fā)陽氣功能,使氣血調和,恢復宗筋功能。
古今醫(yī)家論陽痿者大多責之心肝脾腎,惟有肺較為少見。郭軍[25]、劉東漢[26]等認為五臟的盛衰與陽痿的發(fā)病均有緊密聯(lián)系。蓋肺主全身之氣,血行之順暢依賴肺氣的推動和調節(jié)。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陰莖的生理性勃起是基于神經調節(jié)的血管反應,以血管的充盈為基礎。此外,《金匱要略》闡明肺陽不足以致遺尿、小便數(shù)的病機,“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然肺陽虛不僅可導致如上癥狀,亦與陽痿的發(fā)病息息相關。肺吸入的清氣參與宗氣的生成。宗氣者,上出息道,下走氣街,蓄于丹田,注于氣街,具有積丹田而資先天的作用。若肺陽不足,呼吸不利,致宗氣生成障礙,先天難資,陰莖痿軟不舉;肺陽不足,肺氣虧虛,鼓動乏力,終將導致宗筋失于充養(yǎng),勃起無力。而肺與腎關系密切,二者共主呼吸,又能陰陽互資互制,一旦肺出現(xiàn)問題,亦可影響到腎,出現(xiàn)肺腎陽虛或氣虛的癥狀,進一步加重陽痿病情。正如李時珍所言:“陰痿……有虛者,屬肺腎?!迸R床中多見于素有肺病,伴發(fā)陽痿的病患,常兼有胸悶不舒,喘聲較低,痰多清稀,少氣不足以息,形寒肢涼,性欲減退,小便不利,或伴水腫,舌胖大苔白,脈沉等。
仲景治肺、腎陽虛者,偏愛附子[27-28],以其辛甘化陽,既能溫補肺腎之陽,又可散寒化痰飲水濕,蓋濕盛則陽微,濕去則陽回。同時附子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經脈,溫肺腎的同時亦能將溫通之性直達宗筋,以興陽事。
現(xiàn)代醫(yī)家通過結合仲景之“通陽法”以及葉天士“通陽在于利小便”的思路,于五苓散中酌加附子、蔥白等通陽之品[29],治療肺腎陽虛,小便不利之陽痿,以使水去陽通,陰莖得陽氣之溫煦而伸縮有力。筆者隨郭軍教授侍診,觀其基于“腦—心—腎—精室”軸理論,以附子配合蛤蚧治療肺腎兩虛的陽痿患者,蓋此型患者常伴肺系基礎性疾病,多本虛標實,以蛤蚧補肺腎,又合溫通之附子,使補中有通。此外,本型患者亦有肺之陽氣不足,氣無所主,久之影響腎主納氣,使攝納無力,而在上表現(xiàn)為胸悶喘息、咳喘無力,在下表現(xiàn)為陰器失養(yǎng)。治療上以麻黃附子細辛湯,重用黑順片15~30 g,加磁石、五味子等鎮(zhèn)攝收斂之品,散收并用,使上郁得開,肺虛受補而肅降有力;下虛得養(yǎng),宗筋振奮而伸縮自如。
綜上,腎陽虛可直接導致陽痿,其他四臟之陽虛亦可逐漸耗傷原本不虛的腎陽,進而發(fā)展成陽痿?;凇拔迮K之傷,窮必及腎”這一理論,附子溫補五臟之陽,激動和調節(jié)五臟的各種功能,溫養(yǎng)全身臟腑形體官竅,循貫宗筋,以使勃起有力,陽事興旺,對于寒從中生之陽痿尤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