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至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首次審議婦女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立法是時代的回音。每一次法律的修繕,都是立法者緊跟時代步伐的賽跑。時隔近30年,重啟修訂婦女權益保障法,緊盯社會發(fā)展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消除法律保障的盲點,調整法律保護的范圍,讓這部正在修繕中的專門法律更接地氣。
近年來,我國秉持依法治國理念,立法不斷取得新進展,但在現(xiàn)行法律中,“歧視婦女”的定義尚不夠明確,對婦女權益的保護尚不夠全面,都必須正視并重視。此次修訂草案中,增加“歧視婦女”的具體含義;提出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的歧視,禁止基于性別排斥、限制婦女依法享有和行使各項權益;新增關于為加速實現(xiàn)男女事實上的平等而采取暫時特別措施的規(guī)定,這些都與社會文明進步的潮流接軌,填補了立法空白,是推動憲法中女性權益落地落實的基礎。
法律是抽象的,也是現(xiàn)實的。據全國婦聯(lián)婦女研究所調研,高達86.6%的女大學生受到過一種或多種就業(yè)歧視。近年來,具體的職場性別歧視案例也多有曝光,隱性歧視更難以計量。在此背景下,此次修訂草案采取明確列舉方式,禁止“限定男性或者規(guī)定男性優(yōu)先”“進一步詢問或者調查女性求職者的婚育情況以及意愿”“限制婚姻、生育以及婚姻、生育狀況作為錄(聘)用條件”等就業(yè)領域的性別歧視。
立法最可寶貴之處就在于,它感受到了時代呼聲,并隨之起舞。如今,包括PUA(洗腦馴化,操縱女性精神)、女德班等非暴力手段,逐漸成為侵犯女性人格權益、殘害女性身心健康的新問題。與傳統(tǒng)方式相比,洗腦馴化,操縱女性精神,教唆女性自殘自殺、自我矮化等,社會危害性極大。修訂草案規(guī)定,禁止用迷信、精神控制等手段殘害婦女,這將對相關亂象形成有力震懾。
值得注意的是,修訂草案還對性騷擾做了十分具體的場景分類,將“具有性含義、性暗示的言語表達”“不適當、不必要的肢體行為”“展示或者傳播具有明顯性意味的圖像、文字、信息、語音、視頻等”,都列入性騷擾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這無疑更有利于精準打擊侵害婦女權益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