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十八反”配伍在經(jīng)方合方辨治心血管疾病中的運(yùn)用驗(yàn)案舉隅※

2021-01-04 03:19
中醫(yī)藥通報 2021年1期
關(guān)鍵詞:口苦瀉心湯附子

●王 付

眾所周知,張仲景、孫思邈等醫(yī)家在其著作中所記載的處方均有涉及到“十八反”配伍用藥。如《傷寒雜病論》中赤丸用半夏和烏頭,甘遂半夏湯中用甘草和甘遂等;《千金要方·卷十八》中大五飲丸既用人參、苦參、細(xì)辛、芍藥配藜蘆,又用半夏、貝母、栝樓根配附子,還用甘遂、大戟、芫花配甘草,用了“十八反”配伍禁忌中的十二味藥。王懷隱、張子和等人雖然提出了中藥“十八反”配伍禁忌之說,卻又在臨床中選用“十八反”配伍治病用藥,自相矛盾。綜上可以看出,中藥“十八反”配伍禁忌完全屬于荒謬言論[1]。

筆者結(jié)合數(shù)十年臨床體會,認(rèn)為經(jīng)方是治病中的最佳用方,而臨床疾病復(fù)雜多變,因此運(yùn)用經(jīng)方的最佳手段是合方。經(jīng)方合方時難免會涉及“十八反”配伍用藥,臨床證實(shí)果斷使用“十八反”配伍用藥后均取得了良好的療效,未出現(xiàn)毒副作用,于此試舉數(shù)則心血管疑難雜病驗(yàn)案如下[2]。

1 炙甘草湯、半夏瀉心湯、藜蘆甘草湯與附子栝樓湯合方辨治心律失常、二尖瓣反流(中度)、高脂血癥案

謝某,男,53歲,河南人,2018年3月2日初診。患者有多年心律失常(竇性心律不齊、頻發(fā)性室性早搏)、二尖瓣反流(中度)、高脂血癥病史??淘\:心悸,心煩,時時心痛,手腳心發(fā)熱,盜汗,夜尿頻,后背發(fā)緊,手腕酸,腹冷,畏寒,手足不溫,倦怠乏力,口苦,舌質(zhì)淡紅,苔膩黃白夾雜,脈沉弱。西醫(yī)診斷:(1)心律失常;(2)二尖瓣反流(中度);(3)高脂血癥。中醫(yī)診斷:心悸,辨為濕熱陰虛,陽虛風(fēng)痰證。治當(dāng)清熱益陰,益氣溫陽,熄風(fēng)化痰。予炙甘草湯、半夏瀉心湯、藜蘆甘草湯與附子栝樓湯合方,藥用:生半夏12 g,黃芩10 g,黃連3 g,紅參10 g,干姜10 g,麻仁10 g,麥冬12 g,生地50 g,阿膠珠6 g,桂枝10 g,制附子10 g,藜蘆1.5 g,全瓜蔞24 g,生姜10 g,大棗30 g,炙甘草15 g。6劑,以水1000~1200 mL,白酒10 mL,浸泡30 min,大火燒開,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藥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8年3月9日二診:心悸、心煩略有減輕,仍口苦,以前方變黃連為10 g,6劑。

2018年3月16日三診:心悸、心煩進(jìn)一步減輕,仍尿頻,以前方變制附子為12 g,6劑。

2018年3月23日四診:畏寒、腹冷、手足不溫較前減輕,口苦基本消除,仍倦怠乏力,以前方變紅參為12 g,6劑。

2018年3月30日五診:心悸、心煩、心痛基本消除,仍苔膩,以前方變藜蘆為3 g,6劑。

2018年4月6日六診:手腳心發(fā)熱消除,口苦未再出現(xiàn),尿頻減少,以前方6劑繼服。

2018年4月13日七診:諸癥較前均有明顯好轉(zhuǎn),又以前方治療150余劑,諸癥悉除。經(jīng)復(fù)查,早搏消除,心律正常,二尖瓣反流(輕度),高脂血癥消除。隨訪1年,諸癥未再復(fù)發(fā)

按根據(jù)心悸、心煩、口苦辨為濕熱;再根據(jù)畏寒、手足不溫辨為陽虛;因手腳心發(fā)熱、盜汗辨為陰虛;又因倦怠乏力辨為氣虛;更因苔膩辨為痰。以此辨為濕熱陰虛,陽虛風(fēng)痰證。方以炙甘草湯益氣溫陽,補(bǔ)血益陰;以半夏瀉心湯清熱燥濕,益氣降逆;以附子栝樓湯溫陽清熱化痰;以藜蘆甘草湯益氣熄風(fēng)化痰[3]。方藥相互為用,以取其效。

2 烏頭湯、半夏瀉心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藜蘆甘草湯與附子天花粉湯合方辨治心臟支架術(shù)后案

梁某,男,45歲,河南人,2018年2月25日初診?;颊哂卸嗄晷呐K病病史,1年前因心血管堵塞進(jìn)行心臟支架手術(shù)后仍心痛、胸悶、短氣,服用中西藥未能有效控制癥狀(具體不詳)??淘\:心痛,受涼后加重,胸悶,短氣,手腳怕冷,自汗,倦怠乏力,失眠多夢,四肢肌肉瞤動,口苦口膩,舌質(zhì)淡紅,苔膩黃白夾雜,脈沉弱。西醫(yī)診斷:心臟支架術(shù)后。中醫(yī)診斷:胸痹心痛,辨為陽虛濕熱,心神不固,風(fēng)痰浸淫證。治當(dāng)溫陽清熱,益氣安神,熄風(fēng)化痰。予烏頭湯、半夏瀉心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藜蘆甘草湯與附子天花粉湯合方,藥用:生半夏12 g,黃連3 g,黃芩10 g,干姜10 g,紅參10 g,制川烏10 g,麻黃10 g,生白芍10 g,黃芪10 g,桂枝10 g,龍骨30 g,牡蠣30 g,藜蘆1.5 g,天花粉12 g,生附子3 g,生甘草10 g。6劑,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燒開,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藥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8年3月4日二診:心痛、胸悶減輕,仍短氣,以前方變紅參為12 g,6劑。

2018年3月11日三診:心痛、胸悶進(jìn)一步減輕,短氣好轉(zhuǎn),仍怕冷,以前方變生附子為5 g,6劑。

2018年3月18日四診:心痛、胸悶基本消除,怕冷明顯好轉(zhuǎn),以前方變生附子為3 g,6劑。

2018年3月25日五診:失眠多夢基本消除,仍肌肉瞤動,以前方變藜蘆為2.5 g,6劑。

2018年4月1日六診:諸癥基本消除,以前方6劑繼服。

2018年4月8日七診:諸癥消除,又以前方治療50余劑。隨訪1年,諸癥未再復(fù)發(fā)。

按根據(jù)心痛、胸悶于受涼時加重辨為陽虛;再根據(jù)失眠多夢辨為心神不固;因口苦口膩辨為濕熱;又因倦怠乏力辨為氣虛;更因四肢肌肉瞤動辨為風(fēng)痰。以此辨為陽虛濕熱,心神不固,風(fēng)痰浸淫證。方以烏頭湯溫陽散寒,宣通經(jīng)脈;以半夏瀉心湯清熱燥濕,益氣降逆;以桂枝加龍骨牡蠣湯益氣固澀安神;以附子花粉湯清熱益陰;以藜蘆甘草湯益氣熄風(fēng)化痰。方藥相互為用,以取其效。

3 半夏瀉心湯、烏頭湯、橘枳姜湯、藜蘆甘草湯與附子花粉湯合方辨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頸椎增生案

許某,男,59歲,河南人,2018年4月27日初診?;颊哂卸嗄旯跔顒用}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病史,3年前經(jīng)檢查又診斷為頸椎增生,服用中西藥未能有效控制癥狀(具體不詳)??淘\:心痛,心悸,心胸?zé)?,胸悶氣塞,手足怕冷,倦怠乏力,手臂肌膚似有蟲行,頭痛,頭部昏沉,頸項(xiàng)活動不利,口苦口膩,舌質(zhì)紅,苔黃膩夾白,脈沉弱。西醫(yī)診斷:(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2)頸椎增生。中醫(yī)診斷:胸痹心痛,辨為濕熱夾寒,氣虛風(fēng)痰證。治當(dāng)清熱燥濕,補(bǔ)益心氣,熄風(fēng)化痰。給予半夏瀉心湯、烏頭湯、橘枳姜湯、藜蘆甘草湯與附子花粉湯合方,藥用:生半夏12 g,黃芩10 g,紅參10 g,黃連3 g,干姜10 g,制川烏10 g,麻黃10 g,黃芪10 g,生白芍20 g,制附子6 g,天花粉24 g,藜蘆1.5 g,陳皮50 g,枳實(shí)10 g,生姜15 g,大棗12枚,炙甘草10 g。6劑,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燒開,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藥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8年5月4日二診:心痛、心悸減輕,仍手足怕冷,以前方變制附子為10 g,6劑。

2018年5月11日三診:心痛、心悸進(jìn)一步減輕,怕冷好轉(zhuǎn),仍心胸?zé)?,以前方變黃連為10 g,6劑。

2018年5月18日四診:頭痛、頭部昏沉基本消除,心痛、心悸較前又有減輕,心胸?zé)岷棉D(zhuǎn),以前方6劑繼服。

2018年5月25日五診:胸悶氣塞明顯好轉(zhuǎn),仍手臂肌膚似有蟲行,以前方變藜蘆為3 g,6劑。

2018年6月1日六診:胸悶氣塞基本消除,頸項(xiàng)活動明顯好轉(zhuǎn),以前方6劑繼服。

2018年6月8日七診:諸癥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療120余劑,諸癥消除。隨訪1年,諸癥未再復(fù)發(fā)。

按根據(jù)心痛、心悸、心胸?zé)岜鏋橛魺?;再根?jù)口苦口膩、頭部昏沉辨為濕熱;因倦怠乏力、脈沉弱辨為氣虛;又因手足怕冷辨為寒;更因手臂肌膚如蟲行、苔膩辨為風(fēng)痰。以此辨為濕熱夾寒,氣虛風(fēng)痰證。方以半夏瀉心湯清熱燥濕,益氣降逆;烏頭湯溫陽散寒,宣通經(jīng)脈;以橘枳姜湯行氣寬胸降逆;以附子花粉湯清熱益陰柔筋;以藜蘆甘草湯益氣熄風(fēng)化痰。方藥相互為用,以取其效[4]。

4 赤丸、半夏瀉心湯、附子天花粉湯與藜蘆甘草湯合方辨治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高血壓案

楊某,男,57歲,河南人,2018年7月29日初診?;颊哂卸嗄旮哐獕翰∈?,3年前因下肢冰冷,經(jīng)檢查診斷為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服用中西藥未能有效控制癥狀(具體不詳)??淘\:下肢冰冷,受涼加重,間歇性跛行,活動后倦怠乏力,肢體酸困、沉重、疼痛、麻木,休息后緩解,經(jīng)常下肢潰爛,經(jīng)久不愈合,口苦口干,舌質(zhì)紅,苔膩黃白夾雜,脈沉弱。西醫(yī)診斷:(1)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2)高血壓。中醫(yī)診斷:脈痹,辨為陽虛夾風(fēng),濕熱夾痰證。治當(dāng)溫陽化痰,清熱燥濕,益氣熄風(fēng)。予赤丸、半夏瀉心湯、附子天花粉湯與藜蘆甘草湯合方,藥用:制川烏6 g,生半夏12 g,茯苓12 g,細(xì)辛3 g,黃芩10 g,黃連3 g,紅參10 g,干姜10 g,附子10 g,天花粉12 g,藜蘆1.5 g,生姜10 g,大棗20枚,炙甘草10 g。6劑,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燒開,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藥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8年8月5日二診:下肢冰冷略微減輕,仍口苦,以前方變黃連為6 g,6劑。

2018年8月12日三診:下肢冰冷較前又有減輕,仍口苦,以前方變黃連為10 g,6劑。

2018年8月19日四診:下肢冰冷進(jìn)一步減輕,仍肢體麻木,以前方變藜蘆為2.5 g,6劑。

2018年8月26日五診:間歇性跛行次數(shù)較前明顯減少,仍倦怠乏力,血壓基本正常,以前方變紅參為12 g,6劑。

2018年9月2日六診:間歇性跛行次數(shù)較前進(jìn)一步減少,血壓基本正常,下肢冰冷明顯好轉(zhuǎn),仍口干,以前方變天花粉為24 g,6劑。

2018年9月9日七診:下肢潰爛完全愈合,又以前方治療120余劑,諸癥消除。隨訪1年,諸癥未再復(fù)發(fā)[5]。

按根據(jù)下肢冰冷、受涼加重辨為寒;再根據(jù)肢體酸困沉重辨為痰濕;因倦怠乏力、脈沉弱辨為氣虛;又因肢體麻木辨為風(fēng);更因口干、舌質(zhì)紅辨為熱傷陰津。以此辨為陽虛夾風(fēng),濕熱夾痰證。方以赤丸溫化寒痰;以半夏瀉心湯清熱燥濕,益氣降逆;以附子花粉湯清熱益氣化陰;以藜蘆甘草湯益氣熄風(fēng)化痰。方藥相互為用,以取其效。

5 茯苓四逆湯、小半夏加茯苓湯、附子栝樓湯與藜蘆甘草湯合方辨治慢性心力衰竭案

馬某,男,57歲,河南人,2018年11月25日初診?;颊哂卸嗄陻U(kuò)張型心肌病病史,3年前至今反復(fù)出現(xiàn)心力衰竭,服用中西藥未能有效控制癥狀(具體不詳)??淘\:心悸,氣喘,胸悶,腹脹,全身水腫,手足不溫,惡心,嘔吐,頭暈?zāi)垦?,大便溏泄,倦怠乏力,身體顫抖,舌質(zhì)淡,苔白膩夾黃,脈沉弱。西醫(yī)診斷:(1)慢性心力衰竭;(2)擴(kuò)張型心肌病。中醫(yī)診斷:心悸,辨為心肺陽虛痰水證。治當(dāng)溫陽散寒,燥濕化痰。予茯苓四逆湯、小半夏加茯苓湯、附子栝樓湯與藜蘆甘草湯合方,藥用:生附子5 g,干姜5 g,茯苓12 g,紅參3 g,生半夏24 g,麻黃10 g,桂枝6 g,杏仁15 g,制附子10 g,全瓜蔞24 g,藜蘆1.5 g,生姜24 g,大棗12枚,炙甘草10 g。6劑,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燒開,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藥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8年12月2日二診:水腫減輕,手足較前溫和,仍倦怠乏力,以前方變紅參為10 g,6劑。

2018年12月9日三診:水腫進(jìn)一步減輕,仍腹脹,以前方加陳皮30 g,6劑。

2018年12月16日四診:水腫基本消除,仍大便溏泄,以前方變干姜為10 g,6劑。

2018年12月23日五診:頭暈?zāi)垦;鞠?,仍氣喘、胸悶,以前方變紅參為12 g,全瓜蔞為30 g,6劑。

2018年12月30日六診:大便正常,水腫消退,仍腹脹,以前方變陳皮為50 g,6劑。

2019年1月6日七診:諸癥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療100余劑,經(jīng)檢查慢性心力衰竭相關(guān)指標(biāo)基本恢復(fù)正常。之后,以前方為基礎(chǔ)方并加減變化繼續(xù)調(diào)理擴(kuò)張型心肌病。隨訪2年,諸癥未再復(fù)發(fā)。

按根據(jù)心悸、手足不溫辨為陽虛;再根據(jù)惡心、嘔吐辨為痰濁氣逆;因倦怠乏力、脈沉弱辨為氣虛;又因全身水腫辨為水氣內(nèi)停;更因頭暈?zāi)垦!⑸眢w顫抖辨為風(fēng)痰[6]。以此辨為心肺陽虛痰水證。方以茯苓四逆湯益氣安神,溫陽散寒;以小半夏加茯苓湯溫陽降逆,燥濕化痰;以附子栝樓湯溫陽清熱化痰;以藜蘆甘草湯益氣熄風(fēng)化痰。方藥相互為用,以取其效。

6 小柴胡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附子貝母湯與藜蘆甘草湯合方辨治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案

鄭某,女,67歲,河南人,2018年7月29日初診。患者有多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病史,2年前經(jīng)檢查又診斷為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服用中西藥未能有效控制癥狀(具體不詳)??淘\:心悸,頭暈,時有昏厥,失眠,健忘,手臂肌膚麻木,倦怠乏力,手足不溫,急躁易怒,咽喉不利,小便不利,口苦,舌質(zhì)淡,苔白膩夾黃,脈沉弱。西醫(yī)診斷:(1)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2)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中醫(yī)診斷:心悸,辨為氣虛夾郁,濕熱夾風(fēng)證。治當(dāng)益氣溫陽,疏肝解郁,清熱燥濕,熄風(fēng)化痰。予小柴胡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附子貝母湯與藜蘆甘草湯合方,藥用:柴胡24 g,黃芩10 g,紅參10 g,生半夏12 g,桂枝10 g,白芍10 g,龍骨30 g,牡蠣30 g,制附子10 g,浙貝母10 g,藜蘆1.5 g,生姜10 g,大棗12枚,炙甘草10 g。6劑,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燒開,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藥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8年8月5日二診:心悸減輕,仍頭暈,未再出現(xiàn)昏厥,以前方變紅參為12 g,6劑。

2018年8月12日三診:心悸較前又有減輕,頭暈好轉(zhuǎn),仍咽喉不利,以前方加桔梗24 g,6劑。

2018年8月19日四診:心悸、頭暈進(jìn)一步減輕,仍手臂肌膚麻木,以前方變藜蘆為2.5 g,6劑。

2018年8月26日五診:倦怠乏力基本消除,仍手溫不足,以前方變制附子為12 g,6劑。

2018年9月2日六診:手臂肌膚麻木基本消除,仍口苦,以前方變黃芩為15 g,6劑。

2018年9月9日七診:諸癥基本趨于緩解,又以前方治療60余劑,諸癥悉除。隨訪1年,諸癥未再復(fù)發(fā)。

按根據(jù)心悸、頭暈、倦怠乏力辨為氣虛;再根據(jù)手足不溫辨為寒;因急躁易怒、咽喉不利辨為痰氣郁結(jié);又因失眠、健忘辨為心腎不交;更因手臂肌膚麻木、苔膩辨為風(fēng)痰。以此辨為氣虛夾郁,濕熱夾風(fēng)證。方以小柴胡湯疏肝調(diào)氣,清熱溫通;以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交通心腎[7];以附子貝母湯溫陽清熱利咽;以藜蘆甘草湯益氣熄風(fēng)化痰。方藥相互為用,以取其效。

猜你喜歡
口苦瀉心湯附子
附子的采收和加工
經(jīng)方中“附子一枚”的古今考證研究*
連樸飲合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脾胃濕熱證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效果
平胃散合半夏瀉心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脾胃濕熱型慢性淺表性胃炎對復(fù)發(fā)率與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的影響
半夏瀉心湯干預(yù)“菌-炎-癌”致病過程中作用機(jī)制的研究進(jìn)展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口苦是怎么回事?
口苦咽干,是生病了嗎
有毒的附子產(chǎn)值高
嘴里有苦味是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