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市六合區(qū)龍池中心小學 李蕓萍
在低年級語文課堂上,很多教師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絞盡腦汁,使出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如游戲法、直觀教具教學法、發(fā)獎品激勵法和語言贊美法等。但筆者通過多年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運用一些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具,開展一些有趣的游戲活動,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固然可以產(chǎn)生一定的效果,但這種興趣往往不容易持久。據(jù)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的自我意識已經(jīng)萌芽,自我選擇和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因而表現(xiàn)感知以及注意力的無意性和情緒性比較明顯,不夠穩(wěn)定和持久,表現(xiàn)為坐不住,注意力不易集中等。低年級的學生僅具備具體形象的、機械的、無意識的記憶,所以,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專心學習,主要還是要提高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筆者發(fā)現(xiàn),口訣法在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玩中學知識,而且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要提高教學效率,就要研究教學過程,熟悉所教學生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怎樣才能使學生透徹、迅速、愉快地掌握知識呢?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使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也就是課堂上能集中注意力。有一位教師說過,上課要把學生的心抓住,使他們對這門課的學習發(fā)生興趣,產(chǎn)生學習動力,這樣才能有收獲。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對學習是沒有概念的,是被動的,需要教師引導他們學習。
在教學中,筆者編了很多口訣,例如,想讓學生把手放好,就說“小手臂,放端正”,學生們的手都平平地放在桌上。有時筆者說前面一句,學生說后面一句,一邊說一邊做。上課了,筆者說“小手臂,放端正”,學生答“小眼睛看老師”。上課時,筆者要求“要發(fā)言先舉手,不舉手別說話”。寫字時,筆者提醒學生“頭要正,肩要平。小小腳,放放好”。提醒正確握筆姿勢時,筆者說“老大老二對對齊,老三老四握握緊”。整個課堂教學都在口訣的伴隨中進行,學生們既興奮,又激動,他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課堂學習上了。
低年級教學目標重點在識字方面,《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要求的低年級識字量大大增加。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識字教學的質(zhì)量直接關系到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學生掌握語言文字這一工具的能力直接影響他們對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低年級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還要提高學習效率。所以,研究識字教學,探索出既能減輕學生負擔,又能提高識字質(zhì)量的更科學、更藝術、更符合兒童接受能力的識字教學途徑非常有必要。
口訣法在識字階段是一種朗朗上口、易于記誦的識字教學方法。剛?cè)雽W的低年級學生對漢字的概念比較模糊,而有些漢字對他們來說既結(jié)構(gòu)復雜又筆畫較多。那么如何讓學生降低識記難度呢?筆者在教學第一個筆畫“點”時,就根據(jù)形狀和寫法,創(chuàng)編口訣“肚大圓圓頭兒尖,小小雨點落下來”,其形狀和書寫方法都蘊含在里面了,既容易記住,又教給了學生書寫方法,形象、生動、有趣。在區(qū)別漢字“大、太、犬”時,筆者編了口訣“大太陽,頭上照,小小犬,汪汪叫”,學生們立即就記住了三個形近字的形和意。教學“夏”字的口訣“一位小姑娘,頭戴遮陽帽,身穿條紋衫,腳穿格子褲”,教學“晶”字的口訣“三個太陽亮晶晶”……此外,還可以用口訣猜字謎法來教學漢字。小學低年級學生喜歡猜字謎,因為他們對謎底有很強的好奇心,這讓學生會根據(jù)口訣快速記住字的結(jié)構(gòu)和形狀,理解字的意思。在復習漢字時,筆者常常用口訣猜字謎法來進行教學。如“秋”字的謎面:左邊綠,右邊紅,左右相遇起涼風。綠的喜歡及時雨,紅的最怕水來攻。“系”字的謎面:小幺斜戴半頂帽。“舌”字的謎面:一字有千口,沾水它就活……這種口訣法的教學,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學生既掌握了字形,又理解了字義,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減輕負擔,提高質(zhì)量,是教學改革要解決的重要難題,小學教學的研究、改革同樣不能避開這個難題。時至今日,一年級小學生負擔過重的呼聲仍不絕于耳。讀、背、寫等課業(yè)負擔一旦加重,將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影響個性發(fā)展。筆者認為,口訣法解決了教學既要提高質(zhì)量,又要著眼于減輕學生負擔的問題,特別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語文課堂應是情趣和夢幻的棲息地,要讓課堂充滿樂趣,充滿情趣。興趣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或探索真理的重要動力,人們對有興趣的事物往往表現(xiàn)出極大的積極性,并產(chǎn)生某種輕松的情緒體驗。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學習興趣決定著他們學習的態(tài)度、方法和效果。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生活中處處用語文。
在課堂上,筆者帶領學生想方法、編口訣,時間一長,學生的頭腦里就有了這樣一種學習方法,一種思維方式,在生活中看到了一些漢字自然就會構(gòu)建起這樣的思維創(chuàng)造。語文生來就是為放飛兒童的夢想而存在的,教師在課堂上運用生動的語言,開展有趣的教學活動,學生的思維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例如:看到“奶”字,就想到“女奶奶”,因為奶奶是女的,所以是女字旁;看到“碧”字編出口訣“王小二,白又胖,一屁股坐在石頭上”;看到“朋”字想到“兩個月亮交朋友”;看到“思”字想到“十張口,一顆心,猜猜看,動腦筋”……在這樣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學生對識字的熱情就會不斷高漲。長此以往,這樣的學習方法就會慢慢變成習慣。一旦習慣養(yǎng)成,學生將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