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浩 劉秋琴
摘要:《寫作日常課》基于讀寫共生的原理,依據(jù)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人與動物”的單元主題和“如何突出中心”寫作主題,設計了日?;钠斡柧?。同時,通過“學—教—評—測”體系的構建,從合理選材、方法技巧和議論表達三個層級讓學生逐步把握明確中心、凸顯中心、深化中心的方法,提升寫作能力。
關鍵詞:讀寫共生;寫作日?;?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
部編教材初中語文讀寫共生日常寫作研究,是以初中語文部編教材寫作編寫體例邏輯為課程基本邏輯,兼附寫作知識、寫作能力內(nèi)在邏輯編寫的作文教程。讀寫共生日常寫作從閱讀語篇中挖掘寫作學習元素,讓學生在任務驅動下每天都進行有目標寫作訓練,從而實現(xiàn)寫作能力循序漸進的提升?!秾懽魅粘Un》最重要的特點之一,便是通過搭建豐富的寫作支架,為學生提供細致入微的寫作指導。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主題是“人與動物”,選篇由《貓》《動物笑談》和《狼》組成。第五單元導語中提出的學習要求是“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礎上,學會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與此相對應的單元寫作主題為“如何突出中心”?;趩卧n文和寫作的主題,《寫作日常課》第五單元的設計將“如何突出中心”作為訓練重點,并且大量設計“人與動物”相關主題的寫作訓練,從三個層面逐步推進寫作任務的落實。這三個層面分別為:合理選材,明確中心;方法技巧,突出中心;議論表達,深化中心。
一、合理選材,明確中心
中心,是文章中傳達出來的作者的基本觀點、態(tài)度、情感和意圖,也就是作者寫作文章的主旨所在。文章選什么材料,寫什么內(nèi)容,都要圍繞主心骨,否則便會思路混亂、敘述模糊。
為了讓學生學會圍繞中心合理選材,筆者主要設計了兩個層次的訓練,第一個層次是較為簡單的給定中心再選材的寫作訓練,第二個層次是稍難的自行明確中心再選材的寫作訓練。
首先,結合課文《貓》的相關選段,筆者設計了“寫動物的可愛”“寫動物的懶惰”等寫作任務,學生在寫作時基本要圍繞“對動物的喜愛”的中心進行選材和寫作。在具體選材上,也有更細致的支架。如在模仿《貓》第15至16段寫一動物的訓練中,筆者對原文的“敘事時間”進行了學習元素的解析,并給出支架“選擇不同的時間點描寫某動物,寫出它的變化”,呈現(xiàn)寫作對象不同時間的狀態(tài),能夠使作者的寫作意圖得到強化,這樣指導學生,能夠拓展學生的選材思路。一位學生在這一支架的指導下進行的寫作部分如下:
雖然阿婆一直嘟囔著要把那只小花豬送到集市上賣掉,可一直還只是嘟囔而已,小花豬依舊披著它的黑斑大衣坦著白肚皮日日躺在豬欄角落……隨時都是一副安然養(yǎng)神、準備修道成仙的姿態(tài)。冬去春來,它的兄弟姐妹們都長了一個個頭了,唯有它身子骨是拉長了,肉卻沒長多少,顯得格外苗條清秀。阿婆氣了,干脆拿了個漏斗,每日喂食時往它嘴里一塞……就這樣連過了兩月,這豬就被催成圓滾滾了。
學生通過寫不同時間點小花豬的狀態(tài),非常生動地塑造了一只懶惰的小花豬,形象幽默的語言讓他對小花豬的喜愛自然流露。
其次,結合《動物笑談》選段設計的寫作訓練,基本是只給定寬泛的寫作內(nèi)容,需要學生自行確定中心后再進行細致選材的訓練,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權,如“描述某種動物的生活現(xiàn)象”“描述跟某動物玩耍的場景”“寫動物的惡作劇”“寫動物趣事”等。同時,為了幫助學生更有條理地組織寫作內(nèi)容,筆者在模仿《狼》的寫作訓練中設計了“仿寫提綱”的任務,給定的寫作支架是“模仿《狼》的行文思路‘遇狼—懼狼—御狼—殺狼—笑狼列寫提綱,記敘一段和某動物的相處經(jīng)歷”。列寫提綱,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充分地考慮表達的內(nèi)容,而且能防止偏題,更有利于表達中心。一位學生通過列寫提綱,記敘了他從帶小狗下樓玩耍,再到因打籃球而粗心致小狗走失的經(jīng)歷,表達了他對小狗的思念與自責,條理清晰,中心明確。
二、方法技巧,凸顯中心
相比合理選材,方法技巧是從更微觀的層次為凸顯中心搭建路徑??傮w來說,凸顯中心的方法技巧主要有詳略得當和抓住細節(jié)。
詳略得當是要根據(jù)表達中心的需要,決定材料的詳略。葉圣陶先生將文章組織比作組成一個圓球。圓球有一個中心,各部分都向中心環(huán)拱著。一篇文字的各部分也應環(huán)拱于中心,為著中心而存在。為要使各部分環(huán)拱于中心,就得致力于剪裁。剪裁的依據(jù)便是以是否與總旨一致為標準。對作文材料進行剪裁以達到詳略得當?shù)哪康?,進而凸顯中心,是《寫作日常課》在本單元寫作訓練的重要任務,其中最集中的詳略安排訓練是模仿《狼》第2至4段記述與某動物之間的經(jīng)歷。
《狼》在第2段詳寫狼的行為,突出了由狼制造的緊張恐懼的氛圍;第3段詳寫屠戶的行為,暗示著形勢的轉變,屠戶不再像第2段那樣處在明顯的劣勢;第4段均分筆墨寫屠戶殺狼,突出了狼的狡詐和屠戶的智勇。本次寫作任務結合《狼》巧妙的文本結構,設計了三個寫作支架,分別是:模仿第2段,一邊寫人,一邊寫動物,并詳寫動物,突出動物特點;模仿第3段,先寫人,再寫動物,并詳寫人,略寫動物,突出動物的特點;模仿第4段,邊寫動物邊寫人,均分筆墨,突出人和動物的和諧相處主題。通過分段落進行詳略安排的寫作練習,學生能逐漸領會每一處詳略安排的意義,最終達到凸顯中心的目的。
抓住細節(jié)是在詳略得當?shù)幕A上,進一步運用具體的寫作技巧以達到凸顯中心的目的?!秾懽魅粘Un》在第一到第四單元的寫作任務中,便已經(jīng)設計了大量的具體寫作技巧的訓練,如描寫方法、修辭手法等,這些寫作技巧在第五單元的寫作訓練中同樣會頻繁出現(xiàn),讓學生在重復訓練中融會貫通?!秾懽魅粘Un》第五單元中設計的抓住細節(jié)的相關訓練主要分為三種,前兩種分別為學生已經(jīng)較為熟悉的描寫方法和修辭手法,第三種是通過文本細讀挖掘的并且對學生而言較為陌生的“新”表現(xiàn)手法,其中描寫手法的訓練是最多的。
第五單元寫作設計中描寫手法的相關訓練有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場面描寫、側面描寫、綜合運用多種描寫手法等等,種類多并且出現(xiàn)頻率高,這是因為描寫是讓學生抓住細節(jié)時最常用的寫作方法。誰是主要寫作對象,誰與文章的中心息息相關,誰就需要更多的描寫,作者的寫作意圖往往就通過大量著墨的部分體現(xiàn)出來。
此外,值得一提的便是在這一單元新出現(xiàn)的表現(xiàn)手法。這些手法主要出現(xiàn)在《動物笑談》的相關選段訓練中。第一個是正話反說法,指表達的意思與字面意思正好相反;第二個是曲解法,即抓住對方的一個語詞,加以歪曲的解釋;第三個是岔斷法,指語言的邏輯不按常規(guī)發(fā)展而突然中斷,導致出人預料的結局。使用這三種方法正是《動物笑談》的作者能在行文中流露出豐富的幽默感的原因,也正是這些方法,讓《動物笑談》這一篇帶有科普性質的文章不顯枯燥,而是靈動風趣。這些手法對學生來說較為陌生,又是課文選段中的閃光點,加以訓練能讓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所拓展。一位學生的習作片段如下:
我家的狗子就像表里不一的公主似的,無論白天玩耍時表現(xiàn)得再怎么開心,吃飯的時候再怎么狼吞虎咽,到了夜晚還是止不住地哀嚎起來,那嚎叫的聲音仿佛遭受了巨大的委屈,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作者對小狗的嚎叫進行有意的“曲解”,讓這只晝夜表現(xiàn)不一的小狗的形象變得生動有趣起來。在實踐中,我們能發(fā)現(xiàn),雖然這些“陌生”的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有一定難度,但學生仍然能夠在寫作實踐中有一定的收獲。
總體來說,《寫作日常課》在第五單元凸顯中心的方法技巧訓練層面,與之前的所學所練形成了良好的銜接,同時亦在扎根文本、讀寫結合的基礎上為學生開拓更為廣闊的寫作視窗。
三、議論表達,深化中心
議論是對事物的分析、評論,是闡明作者思想觀點的重要表達方式。通過議論,作者能夠展現(xiàn)自己的理性思考,挖掘記敘的事物背后的深層意蘊,以達到深化中心的目的。在具體寫法上,可以先敘后議,也可以先議后敘,但都要注意事理結合,理從事出?!秾懽魅粘Un》在第五單元設計的議論表達的相關訓練有兩處,第一處是模仿《動物笑談》第3至4段分析動物生活現(xiàn)象,課文選段中勞倫茲依據(jù)自己對小鳧生活的觀察,經(jīng)過分析后得出了清晰的結論,這“一事一議”使文章呈現(xiàn)了理性思考的美感。據(jù)此,在片段模仿寫作中,筆者設計了“分析動物生活現(xiàn)象并猜想出結論”的寫作支架,一位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如下:
塘里的魚兒們抱作一團,如同集體出游一般,朝著相同的方向擺尾;可一旦有一顆石子在附近激起漣漪,驚動了一條魚兒,其他的一條條便爭先恐后,互相沖撞,完全沒有了先前的秩序井然。其他的同伴并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但都驚慌失措,四散奔逃。沒一會兒,魚兒發(fā)現(xiàn)自己并沒有受到傷害,又迅速聚集到一起,仿佛完全丟掉了之前驚慌的記憶。
因此我才發(fā)現(xiàn):常說“如魚得水”,這魚兒在魚群里固然靈活,但隱藏在其中的時候,常常也有不明所以、隨大流的時候。
這位七年級學生不僅擁有細膩的觀察能力,更有較為透徹的分析總結能力,他在這個片段中呈現(xiàn)的“一事一議”甚至帶有些許哲思的意味,值得讀者品味一番。
第二處議論表達訓練在模仿《狼》全文仿寫提綱和感悟中?!独恰返慕Y尾議論精辟,文章的中心、作者的感悟均在其中,耐人尋味。精妙的議論表達能展現(xiàn)作者的思考,深化文章中心,讓文章余韻無窮,值得學生學習運用。據(jù)此,筆者設計的寫作支架是“運用議論表達方式結合這段經(jīng)歷寫出自己的內(nèi)心感悟”,這其實是鼓勵學生在議論中加入抒情色彩,結合二者更好地體現(xiàn)文章的中心。一名學生依據(jù)支架完成的片段如下:
小狗走丟了之后,除了對它的想念,我也一直為這件事自責,那天下午如果自己沒出去打籃球多好,然而小狗走丟已成為不變的事實,它再也沒有回來過,我家自此再也沒有養(yǎng)狗。對于小狗走失的事實,作者進行了反思,同時表達了自己的自責之情。但這個片段有缺陷,其抒情意味已經(jīng)超過了議論意味,因此教師在進行寫作指導的時候也要關注學生對議論概念的厘清,幫助學生更精確地進行寫作實踐。
《寫作日常課》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如何突出中心”主題通過合理選材、方法技巧和議論表達三個層次,構建了“學—教—評—測”一體的寫作訓練體系。突出中心,在文章作法中是一個宏觀的主題,要將其落實到微觀寫作實踐中,離不開學生在前四個單元進行的扎實的寫作訓練,因此,本單元在結合具有單元特點的寫作任務的基礎上,延續(xù)了諸多之前的寫作訓練點,幫助學生鞏固強化。從最后的單元寫作訓練來看,筆者提供的十個支架中有六個涉及之前已經(jīng)頻繁訓練的描寫方法,但在具體表達上更關注描寫方法對于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這樣的日?;摹⒂写涡虻?、有層級的設計關注了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沒有負擔地逐步地提升寫作水平。同時,學生自評、同伴評和教師評這一多元的評價體系,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興趣,為學生長期寫作奠定基礎。
【本文為2020年度廣東省教育研究院研究課題“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讀寫共生寫作日常課實踐研究”(GDJY-2020-A-zy05)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葉圣陶.怎樣寫作[M].北京:中華書局,2007:13-14.
[2]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編著.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 教師教學用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