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入園是孩子們從家庭生活走向幼兒園生活的第一步,也是成長過程中的一個轉(zhuǎn)折點。從家庭的個體養(yǎng)育轉(zhuǎn)換到幼兒園的集體教養(yǎng),從熟悉的親子關系轉(zhuǎn)變到陌生的師幼、同伴關系,會讓孩子們產(chǎn)生顯性的分離焦慮癥狀。為使新生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qū)第二實驗幼兒園探索研究了一套富有人文情懷的“自然漸進式”適應方案——“我和老師媽媽的約會”系列活動。
小班老師在新生入園適應前開通“荔枝電臺”賬號,搜集與孩子初入園有關的繪本故事,如《要上幼兒園啦》《媽媽去上幼兒園》《我愛幼兒園》等,錄制成生動的故事音頻。通過電波,老師與孩子們隔空相遇,以聲傳情,讓他們感受到來自老師媽媽的“溫度”,建立初步的師幼情感,減緩新生初入園的壓力。
約會一:我和老師媽媽聊視頻。各班老師通過直播,與孩子們進行第一次約會。約會中,老師以富有童趣的語言和充滿親和力的形象向孩子們做自我介紹、展示自己的本領和特長,與孩子們互動。在老師媽媽的帶動下,孩子們紛紛參與其中,初步建立了良好的師幼關系。
約會二:我和老師媽媽逛公園、游海灘。我們將中山公園、石老人海灘等戶外場地作為師生第一次正式見面的地方。老師和孩子們一起親近大自然,讓孩子們在快樂游戲中熟悉自己的老師、認識小伙伴。
約會三:我和老師媽媽玩轉(zhuǎn)嘉年華。有了之前的戶外約會,孩子們與老師越來越熟悉,我們將最后一次約會的主場設定在幼兒園中。孩子們在家長的引領下,走進園所大門,開啟歡樂奇妙的游園嘉年華。在游園會中,家長和孩子們一起體驗幼兒園精心準備的游戲。之后,在各班老師媽媽的帶領下,親子共同走進班級,參觀、欣賞老師精心創(chuàng)設的班級環(huán)境,鼓勵孩子們自主地與環(huán)境和玩具互動、游戲。
約會四:我和哥哥姐姐有個約會。在一次新生觀看中、大班哥哥姐姐的藝術早操中,我們發(fā)現(xiàn)當音樂響起,哥哥姐姐歡快地跳起舞時,小班孩子們的目光瞬間聚集到哥哥姐姐身上,聚精會神地欣賞著,原本哭鬧不止的孩子們也停止了哭泣。于是,我們開始思考如何將大帶小活動融入新生適應課程,設計組織了“我和弟弟妹妹有個約會”的大班主題活動。中、大班哥哥姐姐和小班弟弟妹妹大手拉小手,一起玩玩具、講故事;哥哥姐姐教弟弟妹妹洗手、喝水、如廁,帶領弟弟妹妹參觀幼兒園、認識老師。
約會活動結(jié)束后,進入進班適應階段,我們尊重孩子們?nèi)雸@適應的不同差異,采用過渡適應的方式。包括:時間過渡,來園兩小時—半天入園—全天入園;孩子過渡,從一半孩子到全體孩子適應;家長過渡,家長跟進園—孩子逐漸脫離家長—孩子獨立入園。另外,我們尊重孩子們的個體差異,設定個性適應方案,在9月的入園適應中不對孩子們的入園時間做硬性要求,請家長根據(jù)孩子分離焦慮的具體表現(xiàn)確定適合的入園時間,讓孩子們能夠循序漸進地適應新的環(huán)境。
我園新生入園適應工作以循序漸進、自然適應為原則,有效地緩解了孩子們?nèi)雸@焦慮,保證了孩子們?nèi)雸@情緒穩(wěn)定,縮短了新生入園適應周期,進一步實現(xiàn)了家園高質(zhì)量的溝通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