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薇婷,杜睿喆,閆蘭蘭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唐代,是繼隋朝之后的大一統(tǒng)朝代,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是中國古代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唐代科技、文化、經濟、藝術具有多元化特點,在詩、書、畫各方面涌現了大量名家。蔣勛在著作《美的沉思》中提到唐代時說:“三百多年的南北分裂中,北方的遼闊粗獷,狂放的生命激情,與南方發(fā)展的纖細精致,縟麗委婉的情思,忽然得以合流,把南北方最優(yōu)秀的文明之精華加以糅合,產生了盛大的盛唐之音。大唐是難以用一種美學規(guī)范的,它太龐大,太紛雜,呈現了太多不同的面貌?!?/p>
唐朝接納海內外各國民族進行交流學習,形成開放的國際文化,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聲譽遠揚海外,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唐朝以后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隨著唐朝經濟,政治,文化的不斷繁榮發(fā)展,服裝款式、色彩、圖案等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嶄新局面,而這一時期的女子服飾,可謂中國服裝中最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豐美華麗,妝飾之奇異紛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其中,對唐代服飾加以描述的成語也極為豐富,本文即以唐代服飾成語為例,探析服飾成語視覺化構建的可行性。
漢族,這個又被稱華夏民族或中華民族的古老民族,它名字“華”便是來自她美麗的肌膚——服飾。成語被稱為“活化石”,是漢語言文化的精華,蘊含著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內涵。而關于服飾的成語兼有歷史和文化的雙重價值,其源頭大多是中國歷史著作。從筆者所整合的成語來看,唐代服飾成語多出自唐代或是先前朝代的古籍或詩詞中,其內容涵蓋服裝、配飾、妝容、審美、時尚、裝扮以及引申含義等方面。如成語“整衣斂容”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成語“錦心繡口”出自柳宗元《乞巧文》:“駢四驪六,錦心繡口,宮沉羽振,笙簧觸手。”
從服飾成語的視覺構建入手,可以將唐代成語分為五大類,包括首衣、體衣、足衣、配飾和妝容等,對唐代服飾系統(tǒng)的把握是正確構建唐代服飾成語視覺形象的關鍵。
唐代服飾成語的解讀分為文字含義解讀和視覺形象解讀兩個部分。就文字解讀來說,除了直抒胸臆的成語之外,要倍加關注有隱含意義的成語,且要理解它的古今差異。整體來說,唐代服飾成語暗含豐富的歷史故事和人文思想,許多詞語同現代用法有較明顯的差異。
如“布衣”“青衫”,這兩個詞在現代語義中多指“用布做成的衣服”和“青色的衫式服裝”,而在唐代成語中,“布衣”出自房魯的《上節(jié)度使書》,意為“穿布衣”,名詞做動詞,意為平民百姓;“青衫”一詞在古語中泛指“書生”,而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江州司馬青衫濕”中,青衫指代官職卑微,這與唐朝的“品服色”制度緊密相關。
此外,漢字在成語中的用法也是頗為考究。成語“水佩風裳”一詞中,以水作佩飾,以風為衣裳,本寫美人的妝飾,后用以形容荷葉荷花之狀貌,出自唐代李賀的《蘇小小墓》“風為裳,水為佩”。蘇小小是南齊時錢塘名妓,溫婉妖嬈,全詩由景起興,通過一派凄迷的景象和豐富的聯想,刻畫出飄飄忽忽、若隱若現的蘇小小鬼魂形象。清風作為她的衣衫,碧玉作為她的玉佩。在視覺構建中,就要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同時結合魏晉南北朝及唐朝的服飾妝容,重新編構建出符合歷史時期又滿足時代審美的蘇小小視覺形象。
服飾成語的視覺化構建整體上分為人物和環(huán)境的構建,人物部分的構建包括服裝、配飾、妝飾、動作等內容。從服裝設計三要素出發(fā),服裝部分的視覺化構建又包括面料、色彩和廓形等。因此,服飾成語的視覺化構建最為主要的內容包括服裝的面料、色彩、紋樣、款式,妝飾等。這些內容的視覺構建皆要和唐代服飾歷史保持一致。
紋樣圖案方面,唐代流行的面料紋樣主要有聯珠紋、纏枝紋、寶相花紋、團巢紋、幾何紋等,這些紋樣具有濃郁的中西方色彩。唐代服飾圖案善用真實的花、草、魚、蟲進行寫生,趨向于表現自由、豐滿、肥壯的藝術風格。晚唐時期的服飾圖案更為精致,帛紗輕柔的服裝上常點綴花鳥,惟妙惟肖,正是“羅衫葉葉繡重重,金鳳銀鵝各一叢,每翩舞時分兩向,太平萬歲字當中”。
色彩方面,唐代服飾色彩是服裝構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時代需求和社會風貌,體現了唐代服飾文化制度。就唐代女性服飾而言,其色彩非常明艷,上衣主要用紅、紫、緋、綠、黃、白等顏色,下裙以紅、紫、絳、黃、綠、青為多。其中以紅裙最受唐代女性歡迎,“紅裙妒殺石榴花”“山石榴花染舞裙”都是著名的吟詠紅裙的詩句。此外,色彩在唐代成為別等威的手段,唐代以黃色為最高貴,僅皇帝可用,紅紫、藍綠、黑褐次之。唐代色彩等級在官服上體現的最為突出,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六品、七品服綠,八品、九品服青。
款式方面,唐代服飾基本上沿襲了華夏傳統(tǒng)的上衣下裳制和東漢以來衣裳連屬的深衣制。唐代男子典型裝扮為身穿圓領長袍,頭戴軟腳幞頭,腳穿烏皮靴,服飾色彩隨社會等級而定。唐代女子服飾頗為豐富,且十分自由,典型著裝可分為上衣下裳制的襦裙、男裝和胡服,服飾單品主要有襦、裙、大衫、半臂、回鶻裝、冪?、帷帽、胡帽等。
妝飾方面,唐代女子的妝飾頗具特色,主要包括妝容和配飾兩個方面,如發(fā)式、頭飾、首飾、妝面等。唐代女子的發(fā)式多為高髻,且隨著唐王朝的興起,發(fā)髻越來越高,從秀雅到夸張,主要有雙環(huán)望仙髻、驚鵠髻、峨髻、半翻髻、丫髻等,不同年齡的女性喜好不同的發(fā)髻,比如丫髻就適用于少女。唐代女子的頭飾除了簪、釵、步搖以外,還頗愛在發(fā)髻上簪鮮花,這一情形在《簪花仕女圖》中表現的非常突出。需要注意的是,唐代女子基本不戴耳環(huán),宋代時期中國女性才開始流行戴耳環(huán)。
唐代女子的化妝樣式也十分豐富,有《唐語林》記載的“血暈妝”,還有“蜻蜓花子”“北苑妝”“金靨”等。具體來說,唐代女子妝容包括畫眉、畫額黃、貼花鈿、點面靨、點朱唇、畫斜紅等。這些妝飾手法形式多樣,光眉形都有數十種,如唐代流行的“十眉圖”。唐代女子頗愛畫眉,詩歌也多有描述,如“六宮爭畫黑煙眉”,“柳葉眉間發(fā),桃花臉上生”,“青黛點眉眉細長”等。唐代女子以臉大、膚白、小口以白為美,如“臉似芙蓉胸似玉”“口上珊瑚耐拾取,頰里芙蓉堪摘得”。
對唐代服飾典型的色彩、紋樣、款式、妝飾進行提煉是進行視覺構建的前期準備工作。在此基礎上,需要確定每個內容需要進行視覺化構建的對象,構建的要求需要考慮到人群、性別、年齡、社會等級等,確立需要實現視覺化構建的對象之后,再進行視覺構建的工作。
視覺構建工作包括確定人物繪畫風格、典型服裝款式、典型妝飾等三項內容,建立數據庫。在進行單個成語視覺構建時,在數據庫中輸出匹配該成語的人物基本著裝形象,而后根據成語所表現的情境進行動作、場景的視覺建構。以此來保證唐代服飾成語構建中服飾和人物的準確性和統(tǒng)一性。
唐代服飾頗具特色,是實現中國傳統(tǒng)服飾視覺化構建的理想對象。單純的服飾視覺化再現過于單調,不能很好地反映當時的服飾文化,因此將服飾放在成語故事中進行視覺化再現是一種新的思路。在進行唐代服飾成語視覺化構建中,主要任務是準確地把握唐代典型的服飾、裝扮和審美特征,吃透成語所蘊含的服飾思想和故事情境,用藝術化的手法和技能再現每個唐代服飾成語的視覺形象。視覺構建是中國傳統(tǒng)服飾實現國際化傳播的必然途徑,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提高,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視覺化傳播亟待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