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實驗過程
1.1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是山西省婁煩縣當?shù)厣L的牧草品種。將試驗地點劃分為4個區(qū)域(A、B、C、D),并在各個區(qū)域設置4個重復(1、2、3、4)處理。選擇牧草生長季末獲得最高產量,然后將整個生育期(4~8月)劃分成15個生物時段,記錄不同時段的氣溫、降水、日照、積溫、地溫等條件。試驗從2010~2017年連續(xù)實施7年監(jiān)測。
1.2研究方法
試驗從2010年開始,定點觀測野外條件下牧草的生長情況,計算牧草的產量。另外,為了研究不同氣象因子對牧草生長的影響,同時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氣象因子與牧草產量的關系
通過觀測了解到,牧草的YF為0.201 6,占實際產量變異系數(shù)(0.480 7)的41.9%。說明氣象因子是影響婁煩縣牧草種植的主要因素之一。從多元素回歸分析可以看出,在牧草的返青-抽穗時期,降水、地溫、平均氣溫、積溫、地溫分別對牧草的產量按時間順序帶來影響,差異顯著(P<0.05),但其他時期各類氣象因子帶來的影響不大。在牧草的成熟-枯草期,平均低溫、積溫對產量的影響很大,差異顯著(P<0.05),但其他氣象因子對產量的影響不大,如表1。
2.2單一因素對牧草生長的影響
(1)氣溫。6月中上旬和8月中上旬,這4個時間段的平均氣溫對相對氣象產量有負向影響,6月上中旬溫度每降低1℃,牧草產量增加10.9~11.3 kg/hm2;而8月中下旬溫度每降低1℃,牧草產量增加5.3~17.9 kg/hm2。這說明7月平均溫度對牧草產量有正向影響,可能是因為這個時間屬于牧草開花階段,對溫度的要求較高,所以溫度提升會提高牧草產量。
(2)降水。4月下旬、5月中旬、6月下旬這3個時間段的降水量對牧草產量有正向影響(P <0.001)。這說明在這些時段增加降水可以提高產量,一般每增加1 mm,牧草產量增加1.6~3.3 kg/hm2;而5月下旬和7月中旬則相反,表現(xiàn)出負向影響(P <0 .05)。這意味著在這2個時段需要控制牧草的水分。
(3)日照。4月份日照對牧草產量有負向影響,其中4月中旬的負向影響最為突出(P < 0.001)。而5月上旬、6月上下旬、7月上下旬、8月下旬這6個時間段的日照時數(shù)帶來的影響是正向的(P <0.001),日照時數(shù)每增加1 h,牧草產量增加0.1~1.6 kg/hm2。
3結論與討論
綜合上述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在牧草的生育期內,8月下旬的平均氣溫和積溫對產量的影響最大(P<0.05);而4月下旬的降水、6月上旬的平均氣溫、積溫、5 cm地溫對牧草的影響次之(P<0.10)。在牧草的返青-抽穗時期,降水、地溫、平均氣溫、積溫、地溫分別對牧草的產量按時間順序帶來影響,差異顯著(P<0.05);在牧草的成熟-枯草期,平均低溫、積溫對牧草產量的影響很大,差異顯著(P<0.05)。
從研究來說,要想促進牧草的生長發(fā)育,需要科學控制各項氣象因子的水平。對于同德縣來說,可以通過多年的試驗研究,總結出不同氣象因子對于不同品種牧草生長發(fā)育的影響,在數(shù)據分析基礎上,通過控制氣象因子的水平,來控制牧草產量的提升。
(山西省婁煩縣氣象局孔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