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中涉及的基礎知識較多,題目相對簡單。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以后,很多同學在處理問題時,往往受思維定式的影響,容易出現一些解題失誤,我們把它叫做解題“事故”。下面以幾道試題為例來闡述解答化學試題時如何避免“事故”的發(fā)生。
一、細致分析,避免低級誤區(qū)
例1不能通過觀察法了解到的金屬鈉的性質是(
)。
A.鈉是一種銀白色金屬
B.熔點為97.81℃,密度為0.97g·cm-3
C.鈉與水劇烈反應
D.鈉室溫下氧化和在空氣中燃燒得到的產物不同
分析:金屬鈉的顏色是銀白色的,可以直接觀察到,A項錯誤;物質的熔點和密度是物質的本質屬性,不能用肉眼看出,B項正確;反應的劇烈程度可以根據反應現象得出,用肉眼能夠看到,C項錯誤;D項,金屬鈉在空氣中氧化得到的氧化鈉是白色的,燃燒時得到的過氧化鈉是淡黃色的,顏色不同,可以用肉眼看出,D項錯誤。答案為B。
探究:化學中的觀察法包括直接觀察法和間接觀察法。直接觀察是指用肉眼觀察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等,而間接觀察則可以借助儀器來進行更細致的觀察。岡此,鈉的熔點、密度是可以借助儀器間接觀察得到的。由此可知本題是錯題。
題設條件可以改為:不能通過直接觀察法了解到的金屬鈉的性質是(
)。選項不變。
二、發(fā)散思維,突破誤區(qū)
例2現有NaOH、Na2CO3和Ba(OH)2三種無色溶液,選用一種試劑把它們鑒別出來,并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
分析:本題來源于2019版人教版新教材化學必修第一冊第30頁12題。氫氧化鈉與稀硫酸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反應無明顯現象;碳酸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有氣體放出;氫氧化鋇與稀硫酸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出現白色沉淀。因此,使用稀硫酸可以區(qū)分三種溶液,方程式略。
探究:氫氧化鈉、氫氧化鋇都可與鹽酸發(fā)生中和反應,分別生成氯化鈉和水、氯化鋇和水,反應無明顯現象;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有氣體放出。因此,使用鹽酸不能一次性區(qū)分出三種物質,但是可以借助新檢測出的碳酸鈉來進一步檢驗出氫氧化鋇,整個過程也是選用了一種試劑,寬泛地說,鹽酸也可以。故答案為稀硫酸或鹽酸,方程式略。
三、縝密思維,力避概念使用誤區(qū)
例3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①1 mol H2 ②2 mol O ③1.5 molMg2+ ④10 mol OH
⑤1.2 mol氦⑥3.3 mol氮氣 ⑦2 mol電子 ⑧3 mol氫氣和氧氣的混合氣體
A.②⑤
B.⑤⑥⑧
C.⑥⑧
D.只有⑤
分析:1.2 mol氦指代不明確,⑤錯誤。答案為D。
探究:物質的量是計量“微觀粒子集體”數目多少的一個物理量,微觀粒子一般指的是分子、原子、離子、質子、中子、電子,以及上述微粒的組合體。因此,用化學符號表示物質時,我們容易看出是什么微粒,而用文字描述時需要指代明確,即必須寫明“微粒集體名稱”。故⑤⑥⑧均不正確,答案為B。
總之,學習的過程是不斷反思自己思維模式的過程,同學們在學習時,不憑想當然的已有經驗來簡單處理問題,努力使自己的學習更加嚴謹,更加向上。
作者單位:山東省日照海曲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