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春萍
(南京衛(wèi)生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江蘇 南京 210038)
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教育國際化日益成為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熱點話題?!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要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促進我國教育改革發(fā)展,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地位、影響力和競爭力。護理教育國際化是護理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中外合作辦學是教育國際化的必要途徑。護理教育者不斷探索,努力尋求最佳模式以培養(yǎng)高素質的國際護理人員。在國家和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我校于2016年與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正式合作,籌建南京南丁格爾護理學院,雙方共同努力,使之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多元文化融合、教育培訓與研究一體的以護理、康復、養(yǎng)老服務為特色的護理職業(yè)技術學院。
促進學生學術能力和學歷提升,學生畢業(yè)后可獲得我校和英國倫敦國王學院雙學歷文憑。我校學生完成五年制高職學業(yè)之后,取得畢業(yè)證、護士職業(yè)資格證,雅思成績達到6.5分,即可直升倫敦國王學院,進行為期1年的在英學習,我們稱這種模式為“5+1”培養(yǎng)模式。在一年的英國本科學習中,學生完成循證實踐、研究方法、畢業(yè)論文三門必修課程以及三門選修課程的學習,修滿120學分,將獲得由倫敦國王學院授予的護理本科文憑。
其本質是學歷后繼續(xù)教育,針對??谱o理人才的培養(yǎng)。合作不局限于兩校之間交流,而是擴展到與江蘇省護理學會及各??苹亟⑺姆胶献鳎_展在職??谱o士專業(yè)知識與技能培訓,簡稱CPPD項目。我校護理專業(yè)課教師全程參與CPPD??谱o士培訓項目,參與行業(yè)發(fā)展建設,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能力。
我校教師利用暑假期間,赴英國倫敦國王學院,通過聽講座、參觀醫(yī)院、研討等形式,學習護理教育相關內容,包括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實訓管理;臨床護理、社區(qū)護理、臨床關懷等。教師通過研修,學習先進護理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開闊國際視野,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目前中英合作項目的重點是積極開展“5+1”項目,通過重點輔導準備去倫敦國王學院留學的學生,“以點帶面”促進國際化護理人才的培養(yǎng)?,F(xiàn)將具體實施過程介紹如下。
2.1.1 明確培養(yǎng)目標 在倫敦國王學院護理專家的指導下,共同制定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高素質實用型護理人才。英方專家在南京各大醫(yī)院深入調研,了解南京地區(qū)護理行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基于我校學生情況,根據用人單位對護理人員各方面能力的需求,參考英國頂級護理學院課程,確定教學培養(yǎng)目標和制訂教學計劃。
2.1.2 完善課程結構“5+1”特色國際化本科護理人才培養(yǎng)最大的難度在于中英雙方不同教育背景下的課程對接。首先是我校將現(xiàn)有護理專業(yè)的課程標準全部翻譯成英文,提交給倫敦國王學院,英國倫敦國王學院依據英國國家學術認證中心(UK NARIC)認證,我校五年制高職并取得護士職業(yè)資格證的學生等同于獲得英國國家學術認證中心的第4級學分,倫敦國王學院屬于第6級,所以我校學生需額外完成第5級的120學分課程學習,因此為我校學生定制了7門對接課程,具體學科為:循證護理、慢性病、學生主導項目、感染控制、全球健康、學術實踐、臨床實踐手冊。我校參加此項目的教師團隊在倫敦國王學院課程教師的指導下,采取雙語授課模式,同時讓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
2.1.3 改進評價體系 雖然課程改革一再強調應該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但傳統(tǒng)的學習評價方式仍以考試為主,這就造成我們平時教學過程中過分地強調了對知識的記憶而忽略了過程學習。英方要求的7門銜接課程,要完成特定任務的論文作業(yè),通過論文寫作這種評價方式,強調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2017年我校對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yè)2013級學生,在自愿報名基礎上通過對英語雅思成績篩選和在校的專業(yè)課程成績選拔后,成立“5+1”項目課程班,采取分階段授課,進行中英對接課程的學習。由于我們傳統(tǒng)的課程評價方法都是以考試為主,但是這次銜接課程評價的標準是全英文論文寫作,并且是第一次嘗試,這對師生具有很大的挑戰(zhàn)。在英國專家的建議下,先讓參加此項目的學生完成統(tǒng)一命題論文,英方再對這些論文反饋示范,這樣既能解決學生“試手”所遇到的問題又能提高指導教師的論文輔導水平。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于2018年和2019年,我校先后有14人達到錄取要求,進入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南丁格爾護理學院接受本科教育。
為了解“5+1”項目學生的學習狀況和進一步提高學習質量,筆者對先后兩批錄取的14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一半以上的學生在班級排名10~20名之間,多數屬于中等成績水平;全部學生認為選擇中英合作項目是出自提升學歷、加強自身競爭力的要求;參加此項目的學生一致認為,通過參加此項目學習后,培養(yǎng)了獨立分析思考能力,學到了科學的研究方法,大多數學生認為也提高了語言能力和了解了國外先進思想與技術。但同時被錄取的學生也對未來的留學生活存在著語言和學習能力的擔心。由于我校是五年制高職辦學,學生在專業(yè)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上,與國際名校有一定差距。筆者在“5+1”項目中負責全球健康課程,感受到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壓力和困難。具體如下:(1)學習時間緊迫。這兩批學生開始著手準備進入合作辦學項目是從三四年級開始,他們已經完成在?;A課和專業(yè)課的學習,銜接課程的學習正趕上在醫(yī)院實習階段。他們除了在有限時間內英語雅思成績要達到要求外,還要學習7門銜接課程并且達到英方認定的標準。由于時間緊迫,對于課程課前預習準備不足,課堂討論比較難以開展,達不到理想的效果。(2)知識儲備不足。循證護理、慢性病、學生主導項目、感染控制、全球健康、學術實踐、臨床實踐手冊這7門銜接課程均需要一定的基礎知識背景,如全球健康課程需要流行病學、環(huán)境衛(wèi)生、社會與行為健康和管理科學等專業(yè)基礎,關注世界衛(wèi)生狀況及傳染病發(fā)病情況,理解社會、經濟、政治對健康決定因素和全球健康問題的應對等。由于學生基礎知識儲備不足,再加之前期學習成績不是特別突出,要在短期內理解新知識必然受限,尤其要在大量英文閱讀和分析的基礎上,完成課程分析報告的難度很大。(3)學習方法被動。全球健康課程有些內容安排學生課余時間自學,課堂上討論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評判性思維能力。但由于國內長期養(yǎng)成的被動學習模式,學生習慣于課堂上教師講授、自己記筆記的授課聽課方式,因此布置的自學任務不能很好完成,課堂討論無法進行,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我校盡管在1992年已開設英語護理專業(yè),但課程設置除了增加英語學時數,加強英語教學外,其他課程體系仍沿用普通護理專業(yè)。這種培養(yǎng)模式遠不能適應國際化護理人才的需求。中英合作背景下,雖然在最后學習階段增加銜接課程,但遠不能達到國際化護理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護理教育國際化就是充分利用國際教育資源,培養(yǎng)出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高素質國際化護理人才,即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往能力、國際護理執(zhí)業(yè)資格,其培養(yǎng)應該是一個系統(tǒng)化過程[1]。
高職護理專業(yè)課程種類多,每學期各門專業(yè)課程間相互獨立,學生負擔很重而且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建議在課程設置上注意整合相關課程,圍繞以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重視跨文化背景的人文知識和溝通能力,增設人文課程、整合專業(yè)課程、突出國際護理特色[2]。具體方案:(1)強化人文社會科學:重視人文關懷,圍繞以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適當增加西方文化、宗教禮儀、臨終關懷等課程,加強人文學科教育。通過對2013級和2014級學生中英銜接課程的教學,深刻體會英語是國際課程學習的基礎,因此增加英語學時數、強化公共英語和專業(yè)英語課程教學是首要課改任務。(2)整合專業(yè)課程:強化護理專業(yè)課程,加強基礎課程與臨床課程的結合,將內外科護理學整合成以病種、以系統(tǒng)為單位的一門課程。注重學生與患者交談、了解病史、查體、提供咨詢等實踐活動,鍛煉其溝通交流能力和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護理能力。(3)加強前沿課程的學習,在課程設置上,注重學生護理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增設文獻檢索、循證護理、學生主導項目等課程,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科研思維。將7門中英銜接課程有機融入教學中,如全球健康課程是研究世界各國經濟、文化、地理等多因素對健康狀況的影響,是跨國界和地域的健康問題,涉及深厚的人文基礎知識和傳染病學、流行病學等??浦R。因此我們在課程安排上,加強英語閱讀課內容的學習和強化。再如,慢性病和感染控制課程也可融入內外科護理學和傳染病教學。通過將各門銜接課程分階段進行融合滲透,學生打下了堅實基礎后再進行論文寫作,會相對容易些。
師資隊伍建設是確保國際護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關鍵,建立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尤為重要。更新教師教育思想,與國際護理教育理念接軌,努力改善教師知識結構。除了倫敦國王學院專家定期來我校為師生開展學術講座、與我校教師探討交流學術問題外,我校組織教師暑期專門赴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修學習先進護理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拓寬國際視野,提升教育教學能力。通過建立專業(yè)對口教師“導師制”,帶著問題向國際專家請教、學習,使我校教師真正成為具有國際視野、引領臨床實踐、傳播先進護理理念的實踐者。
在教學中應根據護理專業(yè)的特點設置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以核心能力為重點,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通過病案討論教學、探究學習等,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加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護理專業(yè)有些課程理論知識較多、內容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教師通過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情景模擬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形式上重視小組合作學習和討論,力爭課堂教學豐富多彩,課堂互動形式多樣,使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明顯;通過實習作業(yè)法(如患者訪談、社區(qū)內服務性學習)、論文撰寫、討論報告及案例分析報告等,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