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本浩
中醫(yī)學(xué)中并沒有脂肪肝這一病名,但是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大多歸屬于積癥、痞滿、脅痛、痰痞等癥狀,與肝郁痰濕有關(guān)。如《素問》中有“肝壅,兩脅痛”;《金匱》中有“心下堅,大如旋盤”;等。
據(jù)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發(fā)布的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肝癖(痞)的定義,因肝失疏泄、脾失健運,痰濁瘀積于肝,以脅脹或痛、右脅下腫塊為主要表現(xiàn)的積聚類疾病,較符合脂肪肝的臨床特點。依據(jù)臨床癥候及體征,對脂肪肝分為以下七型辨證施治,具體方法如下。
肝郁氣滯型
主癥胸悶脅脹,脘痞不舒,有時噯氣,情志抑郁或易怒,腹脹納差,惡心嘔吐,倦怠乏力,苔薄白,脈弦;女患者可見乳房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或閉經(jīng)。治宜疏肝解郁、理氣活血。
方藥:柴胡6克,枳殼6克,郁金10克,青皮6克,陳皮6克,佛手6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土鱉子6克,白術(shù)10克,生山楂15克,甘草3克。
氣滯血瘀型
主癥右脅脹痛或刺痛,或見肝腫大,質(zhì)稍硬,或右脅下觸及包塊,或有蜘蛛痣,舌質(zhì)紫暗,脈細數(shù)。治宜行氣活血、軟堅散結(jié)。
方藥:生山楂30克,紫丹參20克,紅花10克,郁金10克,枳殼10克,土鱉子6克,失笑散10克(包煎),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炙鱉甲15克(先煎15分鐘),炙甘草3克。
痰濕內(nèi)阻型
主癥脘脅作脹,體形肥胖,神疲乏力,肢體沉重,舌質(zhì)淡胖,苔白膩,脈滑。治宜化痰祛濕、理氣降脂。
方藥:陳皮10克,制半夏10克,炒薏苡仁30克,澤瀉30克,茯苓10克,蒼術(shù)15克,白術(shù)15克,枳殼10克,厚樸10克,膽南星6克,烏龍茶5克。
脾氣虛弱型
主癥精神萎靡,面色萎黃,氣短乏力,飲食減退,食后脘腹作脹,大便稀溏,舌質(zhì)淡,脈細弱。治宜健脾益氣、化濁降脂。
方藥:蒼術(shù)20克,白術(shù)20克,淮山藥5克,黨參10克,茯苓10克,炒薏苡仁30克,白扁豆20克,焦山楂30克,澤瀉20克,廣木香10克,炙甘草3克。
肝腎陰虛型
主癥右脅隱痛,頭昏耳鳴,腰酸乏力,手足心熱,口干,體型偏瘦,舌質(zhì)紅,脈細數(shù)。治宜滋補肝腎、養(yǎng)陰降脂。
方藥:炙首烏30克,冬蟲夏草10克,枸杞子10克,決明子30克,澤瀉30克,女貞子10克,柴胡6克,元胡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川楝子10克,路路通10克。
肝經(jīng)濕熱型
主癥肋脅脹痛,口干且苦,尿黃,大便不調(diào),或有黃疸,心煩易怒,舌苔黃膩,脈弦或滑數(shù)。治宜清肝化濕、降脂瀉濁。
方藥:茵陳30克,蒲公英30克,垂盆草30克,生大黃6克(后下),蒼術(shù)10克,虎杖15克,蒲黃10克,澤瀉20克,夏枯草15克,生山楂30克。
痰瘀交阻型
主癥此型主要為長期酗酒所致酒精性脂肪肝,肝腫大,質(zhì)地較硬,肝區(qū)疼痛,或壓痛明顯,舌苔淡黃,脈弦數(shù)。治宜解酒祛脂、化痰破瘀。
方藥:葛花20克,枳椇子10克,干荷葉30克(或鮮荷葉60克),青皮10克,陳皮10克,郁金10克,浙貝母粉10克(沖服),三棱10克,莪術(shù)10克,牡蠣粉20克(包煎),元胡2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
說明:以上經(jīng)驗方均為水煎服,每日1劑,上下午各煎1次,20天為1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