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年底,陳云出任中央組織部部長。雖然中組部人少任務重,但陳云仍要求大家結合工作加強學習。
關于在職干部如何開展學習,陳云認為:“讀書最好有一個小組,幾個人在一起討論可以互相啟發(fā)。”1938年,陳云在中組部組織了一個學習小組,堅持了5年,這個學習小組被稱為“窯洞大學”。
學習小組由陳云任組長,李富春任副組長,先后有鄧潔、武競天、王鶴壽、王德、陶鑄、劉家棟等10余人參加,中組部的許多工作人員也列席旁聽。學習小組先后學習了《共產(chǎn)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國家革命》《政治經(jīng)濟學》《哲學概論》《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等馬列著作,后來又學習了《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zhàn)》《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等毛澤東著作。此外,陳云還要求學習報紙上的重要文章,以了解世界動態(tài),關注亞洲現(xiàn)狀和國內(nèi)階級斗爭發(fā)展趨勢,掌握敵占區(qū)和國統(tǒng)區(qū)的狀況。
關于學習方法,陳云說:“過去我們許多干部,書拿到手上,這句不懂那節(jié)不曉,而又不曾想辦法一句一句地弄懂,這樣必然半途而廢?!币x就要讀懂,讀懂是達到融會貫通的必經(jīng)步驟。陳云抓學習小組的學習,就是采用的這個辦法。
據(jù)劉家棟回憶:“首先由每個人一本一本地讀原著,在自學中弄懂原著。在此基礎上,再與大家一起討論,形成互相教學的局面。那時,一周要討論一次,由一個同志或兩個同志先準備好,講述這一段、這一章學習內(nèi)容是什么,中心思想講了哪些。然后,大家進行討論,看他們講得對不對,還有什么補充?!?/p>
在討論時,陳云常常采用啟發(fā)的方式進行引導。他強調(diào)要知無不言甚至允許“抬杠”。有時,陳云、王鶴壽還故意從反面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大家“抬杠”,使大家從爭論中獲得更深刻、更準確的認識,同時也活躍了學習氣氛。
為了幫助大家學習,陳云還請和培元(曾擔任毛澤東的秘書)、艾思奇(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教育家和革命家)等在延安的著名學者來學習小組進行輔導,每本書一般輔導兩次:一次是在開頭,主要講書的寫作背景、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另一次是來參加討論,解答學習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和疑難問題。他們的輔導從不包辦代替,有助于發(fā)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
為了保證學習效果,陳云還制定了嚴格的紀律。據(jù)王鶴壽回憶:“陳云規(guī)定的學習辦法是,對很厚的一本哲學書從頭到尾一章一章、一段一段地讀,每個星期必須讀到哪一章、哪一段。在學習小組討論會上,每個人都必須如實報告是否精讀了規(guī)定章節(jié),誰也不能(包括他自己)借口工作忙沒有讀完規(guī)定的章節(jié),這是學習的紀律。記得有一個同志因為工作特別忙未讀完規(guī)定的章節(jié),便受到了嚴肅批評。陳云當時是中央組織部部長,要參加中央政治局各種會議和工作,當然是小組成員中最忙的,但他從沒有落讀一章一段。”
陳云不僅認真聽講,還深入思考做了大量的讀書筆記,記述了他的學習心得和體會。正是在陳云的親身帶動下,學習小組樹立了良好的學風,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參加過學習的同志都很懷念那段難忘的學習時光,他們普遍認為收獲極大。
據(jù)1938年到中組部工作的劉淇生回憶:“這個時期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打下了馬列主義理論的基礎,初步掌握了馬列主義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方法。由于學習踏實認真,至今我還能清楚地記得《聯(lián)共(布)黨史》結束語的內(nèi)容。對黨的三大法寶不僅牢記,且經(jīng)常以此來對照檢查自己的工作?!?/p>
1941年,袁寶華調(diào)至中央組織部工作。他回憶:“陳云刻苦學習,對干部的學習抓得也很緊。這一點對我影響最大。1941年春,我到中央組織部后參加的第一次會議就是學習會。陳云親自主持全體干部學習《共產(chǎn)黨宣言》。大家念一段、討論一段,把《共產(chǎn)黨宣言》從頭到尾學了一遍。接著學習《反杜林論》,主要學習其中‘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這一部分,也是讀一段、討論一段。由陳云親自主持的這次學習,是我一生中系統(tǒng)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收益最大、感受最深刻的一次?!?/p>
陳云組織的這個學習小組在延安影響很大,在1940年被中共中央評為“模范學習小組”。
(《老一輩革命家的讀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