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源
柑橘種植技術不斷發(fā)展,提高了種植戶經濟效益,為了進一步加強晚熟柑橘種植技術研究水平,本文結合工作實際,深入總結了晚熟柑橘種植技術要點,希望能夠全面提高晚熟柑橘種植水平。
1? 種植準備
1.1? 合理選擇種植地點
種植者需按照柑橘品種確定具體的種植區(qū)域,既保證土壤具有充足的養(yǎng)分,又為作物提供必備的光照條件。但需注意,柑橘進入掛果階段時,需側重延長光照時間,以便增強果實的質量。最為理想的種植區(qū)域應具有良好的土質,富含足夠的生長養(yǎng)分,排灌條件較為便利,且耕種的深度較高,地質結構也應較為理想。
1.2? 科學選種
若想提升柑橘的種植效果,首先需從種子的篩選方面下功夫。種植者需結合地方的氣候條件來選擇適合的品種。不同地區(qū)均需依據各自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選擇適應品種種植,其能夠對病蟲害具有較高的抵御能力,從而保證產量達到預期水平。
1.3? 集中育苗、合理移栽
育苗環(huán)節(jié)選擇的種苗需達到較高的質量水平,未經病蟲害侵襲,能夠保持較為健康的生長狀態(tài)。柑橘生長的適宜溫度較低,在進行移栽時,必須科學設置溝的深度和株距及行距,并對作物的主根進行修整,從而大幅提升植株的生長效果。
2? 整形修剪
對植株進行整形是基于其現有的生長現狀,運用科學的技術手段為植株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長空間,讓樹冠能夠得到更為充足的光照,達到更為合理的枝干分布效果,從而提升果實的質量。每年春秋兩季,都需開展植株的主枝修剪,同時除去受病蟲害侵襲的小枝干,從而為柑橘植株的生長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
3? 間種施肥
種植者需結合具體的植株品種來確定其種植的密度標準,從而不斷提升植株光合利用效率,最終實現較為理想的產量。此外,為了避免發(fā)生矮稈淺根問題,減少病蟲害的侵襲,可在種植區(qū)域進行科學間種,其中較為理想的間種作物為豆科。在實施豆科植株的種植時,需要覆蓋樹盤,并對土壤進行翻埋。每年10月份,可在園區(qū)內種植菜花,翌年2月可埋置菜花,從而提升土壤中所含有的肥力。需注意,種植區(qū)域還需在3月份種植黑麥草,從而避免土壤中的水分過速蒸發(fā)。
4? 田間管理
柑橘種植需通過專業(yè)的栽培技術及對土壤肥力科學控制來保證產量,施肥時需選擇適合的配方,并同時配合微量元素及農家肥等綜合應用,在整地環(huán)節(jié)施加肥料。若想全面提升柑橘的產量,則需保持較高的肥力水平。如果土壤肥力處于中等水平,則需按照3000~4500公斤/畝的標準使用農家肥,同時配合使用無機磷肥等其他肥料。
此外,為避免其他種類的植株與柑橘爭養(yǎng)分,需定期開展除草工序。為保障柑橘植株的透氣性,還需對種植土壤實施定期翻耕處理。氣溫較高時,還需格外注意排澇,或者設置遮陽設備。如果氣溫較低,則需適當補充水分。
5? 病蟲害防治
柑橘作物的病害主要有瘡痂病等,常見的蟲害為木虱、吉丁蟲等。潰瘍病會導致作物整體出現生長衰退的情況,甚至還會發(fā)生落果,對此可使用銅氨合劑等藥物進行噴灑,并合理施肥。瘡痂病則會導致柑橘植株的發(fā)育難以達到標準水平,果實質量也會相應下降。對此,可科學選用具有較高抗病性的品種,運用退菌特等藥物,對感染病害的葉子和枝干進行深埋等處理。炭疽病會對果樹造成較為嚴重的侵害,大多出現在濕度和溫度較高的區(qū)域,對此可使用多菌靈等藥物進行處理,從而在較短的時間內有效控制病害發(fā)展,保證柑橘植株的生長狀態(tài)達到預期水平。
總之,晚熟柑橘種植過程中,種植技術人員要從多方面深入分析,不斷提高種植技術水平。在實踐研究過程中,要結合具體種植區(qū)域,科學選種,加強田間管理,有效開展病蟲害防控工作,從而更好地為晚熟柑橘種植技術水平提高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