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慈
晉公盤淺腹平底,口徑40厘米,底部有3個裸體人形的支足,雙膝跪地,雙臂向后背負著盤體。盤內(nèi),以圓雕的手法,雕刻了鳥、魚、龜、蛙等許多動物。
神奇的是,烏龜?shù)念^居然能夠伸縮,水鳥的上喙與頭部也不是一體的,中間有細小的縫,鳥嘴可以開合。它們?nèi)慷寄茉谠刈?60°轉(zhuǎn)動。若將水注入其中,在水流的沖擊作用下圓雕動物們就會旋轉(zhuǎn)起來,仿佛瞬間被喚醒,游弋其中,銅盤便即刻成為了一方淺淺的池塘,一處生機勃勃的小天地。
這樣高超的鑄造工藝在青銅器中十分罕見,晉公盤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上海博物館藏有一件春秋早期的子仲姜盤,與晉公盤十分相似:同樣屬于晉國,同樣有圓雕的魚、蛙、水鳥和烏龜,也都能轉(zhuǎn)動。二者的工藝應(yīng)該也如出一轍。
從子仲姜盤來看,器物整體采用分鑄鑄接的方法,先制作附件,然后將其放入陶范中,把動物體內(nèi)的軸與盤體進行鑄接。這些軸大體上分為兩種:青蛙對水平度的要求低,體內(nèi)是比較簡單的蘑菇形轉(zhuǎn)軸;其他動物對水平度要求高,軸就做成了可以轉(zhuǎn)動的榫卯結(jié)構(gòu),頂是圓錐形的榫頭,動物內(nèi)側(cè)設(shè)凸出的卯口,中間有非常窄的間隙。
可以說,晉公盤和子仲姜盤這兩件青銅盤呈現(xiàn)了我國春秋時期青銅器的最高工藝水平,晉國的分鑄工藝在當時無疑是頂尖的。
晉公盤的“晉公”是誰?盤內(nèi)壁的銘文顯示,晉公盤是晉國國君為大女兒孟姬鑄造的嫁妝,考古學家認為,這位國君就是2 600多年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重耳。
重耳“驪姬之亂”后,流亡在外19年,最終歸國奪取政權(quán),繼立為文公。他實施了開明的政策,使晉國走上國富民強之路。
春秋時期,周王室爆發(fā)“王子帶之亂”,周襄王出逃鄭國,晉文公率軍撥亂反正、平息內(nèi)亂,大幅提升了晉國的政治地位。
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zhàn),晉國率領(lǐng)北方諸侯聯(lián)軍大敗楚國的南方聯(lián)軍,在隨后的踐土會盟上,晉文公被周襄王任命為“侯伯”——諸侯之長。晉國自此進入鼎盛時代。
晉公盤內(nèi)壁的銘文共有7處,每處3行,共183個字。這些銘文清晰地呈現(xiàn)了晉文公時期的晉國盛世氣象,傳遞了極為珍貴的歷史信息。晉文公在文中追溯了晉國始祖唐叔虞、父親晉獻公的豐功偉績,稱頌了由自己開創(chuàng)的霸業(yè),還寫下了對于女兒孟姬的美好祝愿,希望她嫁到楚國后,能夠管理好家室,佐助晉國。
晉公盤銘文釋文如下:
在周歷的某年正月初吉丁亥這天,晉公說:我的始祖唐公,接受了大命,輔佐他的父親周武王,以威嚴的戒令管理眾多的非華夏部族,開拓疆域,到達大廷,四方部族都很尊崇(唐公)。
周成王命唐公建都于京師,在眾多被征服的部族的土地上做首領(lǐng),建立自己的國家。我的父親獻公,聰明睿智,堅強而威武,莊重而善良,美名傳世,神靈顯赫在天上,遵從天命,以修習我身,讓晉國甚為安好。
我效法先王,秉持其德,肅敬如常,安和所有諸侯國,眾邦沒有誰不日日恭順于晉邦。我蓄養(yǎng)眾多俊士,作為左右?guī)褪郑Pl(wèi)治理王國,小心謹慎地輔佐天子,國事不管好壞,都以敬畏之心待之。
廣開疆土,虔誠地對待諸侯間的盟誓和祖先神靈的祭祀,誠懇恭敬地酬答神靈,協(xié)調(diào)理順百官。今鑄造大女兒孟姬的嫁妝,愿你嫁到楚國后整治好你的家室,做楚國國君的嫡妃,昭顯萬年,藩翰晉國,世代不斷地永寶此器。
據(jù)了解,晉公盤是山西省公安廳歷時多年從境外追回的被盜文物,晉公盤被盜流失后,曾輾轉(zhuǎn)到多個省市并流落海外多國。山西省公安廳組織強有力的追繳小組,下決心追回這一國寶重器。經(jīng)境內(nèi)境外縝密偵查,終于查清了文物流失的路線和最終目的地,查明了盜販鏈條上的相關(guān)人員。隨后在強大的法律威懾下,歷經(jīng)幾個月不懈的努力,終于將晉公盤成功追繳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