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美術教學不僅應關注學科技能培養(yǎng),同時還應關注提升學生生活品質,滲透德育,陶冶審美情操。小學美術教學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課堂,開展系列活動,讓學生受到德育的熏陶。在各種熏陶中提升學生德育素養(yǎng),更重要的是將其真正轉化為學生內心的自覺。
關鍵詞:繪畫課堂;繪畫活動;德育芬芳
美術課標指出,作為視覺藝術的美術,在培養(yǎng)學生情感與體驗方面也獨具重要性。美術學科以視覺為主,在提高學生繪畫的技能、提升學生的審美情操等方面具有獨特作用。因此,美術教師除了向學生教授一些繪畫和審美技巧外,還要對學生開展靈活多樣的活動,從而進行德育滲透?!皞鞯馈薄笆跇I(yè)”“解惑”,古人對教學的要求、教學中應注重的維度簡潔而明了。傳授技能,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這兩方面小學美術教師應兩手抓,特別是不能淪為單純的教師教。現(xiàn)就美術教學中如何挖掘德育,讓美術教學沁德育的角度對美術教學進行論述。
一、在美術繪畫課堂中沁德育
美術作品是通過形象的、生動的藝術形象反映出來,大部分學生對其感興趣,但很容易流于表面。美術作品中的線條、色彩、形象都是情感的代號,在不同情況下總是帶著某種情感色彩。
首先,在欣賞課中,提升學生德育素養(yǎng)。小學美術教材都有安排欣賞課,臉譜、年畫、窗花、泥塑、建筑、漫畫與動漫等都是美術欣賞課的內容。欣賞課上,教師應結合課標,把握其教學重難點,同時結合實際深入挖掘教材,注重培養(yǎng)德育素養(yǎng)。這樣學生在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情感也能獲得提升,也就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文化觀,潤德育情操,沁德育芳香。在美術教學中要讓德育潤生,那么我們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和要求,利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配以多樣的教學環(huán)境,比如用背景音樂渲染代替枯燥的講解,撥動學生的心弦,提高學生審美品位。如欣賞羅中立的《父親》時,用多媒體放映農民生活影片,讓學生體味生活的滄桑,進而體味“父親”的不易。這樣滲透體味,能調動學生內心情感,真正以德育人。又如通過欣賞剪紙藝術,讓小學生感受偉大祖國輝煌歷史、燦爛文化以及多彩的民間藝術。
其次,通過創(chuàng)造繪畫環(huán)境,滲透德育。小學階段學生具有特別的年齡特征,周圍環(huán)境很容易影響學生的心理情感。小學美術教師要利用環(huán)境浸潤、潛移默化之能,充分利用環(huán)境,從而使學生接受德育熏陶。比如《家鄉(xiāng)之韻》這課的教學重點除了讓學生將家鄉(xiāng)美美地展現(xiàn)外,更要求讓學生感受家鄉(xiāng)的進步,培養(yǎng)學生品味家鄉(xiāng)愛家鄉(xiāng)的德育情感。對此,教師提供家鄉(xiāng)古今變化對比的圖片,然后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感想或者愿望設計以家鄉(xiāng)為主題的畫作。甚至我們可以把學生帶到家鄉(xiāng)特色之處進行實地體驗,讓學生通過自身感受,在欣賞中結合自身情感體驗,體會家鄉(xiāng)巨大的變化和獨特風韻?!皾櫸餆o聲”般地提升學生欣賞品味和德育素養(yǎng),而這都得益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
再者,在繪畫課中滲透德育。美術課教學內容中繪畫比欣賞課占的比例更大。小學美術教學對學生繪畫技能很是注重,同時對學生高尚情操的培養(yǎng)也提出了要求。比如《國粹——青花瓷》,在繪畫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各種相關資源、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會我國傳統(tǒng)藝術之精妙。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繪畫之前必須對“青花瓷”的淵源進行講解。例如青花瓷制造之難、當時條件之有限等。讓學生在親自動手制作的過程中感受古人在材料有限的情況下依然能設計出無與倫比的藝術作品,從中感受我國中華文化之曼妙,古人智慧之超凡。
二、因時制宜地在美術教學活動中熏陶德育
教育僅限于課堂時遠遠不夠的,眾所周知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對教育影響更為巨大。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及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且具有反復性特點,這就要求德育素養(yǎng)的提升僅靠課堂是遠遠不夠的,更應注重對各種教育資源的整合。豐富多彩的活動會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也更能感染學生。因此德育工作的展開,不僅要求教師利用課堂教學,還要注意充分利用各種德育資源,組織各種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活動。
美術學科除課堂教學實施教育教學之外,各種形式多樣的美術活動亦能讓學生開闊視野,更能令德育內容無聲內化。比如利用各種節(jié)假日,比如元宵節(jié),可以舉行手抄報和黑板報比賽活動,讓學生制作花燈并且進行展覽。同時鼓勵學生去參觀某些單位舉辦的燈展。這樣學生從中獲得的相關情感體驗,所感受到的中華花燈文化將更為銘心。蘇霍姆林斯基所強調的“讓學生在自身贊賞中無聲地品味道德美,并被這種美所鼓舞,他將更為堅信這種美。”例如,運用學校的資源,教師可以在“國慶節(jié)”時組織學生做一幅節(jié)日主題的板報,讓學生受到環(huán)境的熏陶,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提高繪畫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品德。
總之,小學美術教學的德育滲透可以說是無處不在,關鍵是教師怎樣根據(jù)美術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實際靈活運用課程資源。從而使學生在欣賞課、繪畫課中不知不覺地進入美妙和諧的情感氛圍中,讓德育之花綻放!
參考文獻:
劉妍靜.淺談美術教學與校園文化建設[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0.
作者簡介:謝聰佳(1985.9—),男,福建省泉州臺商投資區(qū)人,二級教師,從事小學美術教學研究。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