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淮河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 蚌埠 233001)
為提高用水效率,實現(xiàn)水資源高效利用,保護水資源和水生態(tài)環(huán)境,規(guī)范用水行為,維護灌區(qū)傳統(tǒng)用水權益和保障合肥經濟圈發(fā)展安全用水,安徽省水利廳組織編制了《安徽省中西部重點區(qū)域及淠史杭灌區(qū)水量分配方案》,2011年9月省政府以皖政辦秘〔2011〕151 號文進行了批復。根據批復方案,龍河口水庫在50%和80%保證率下分別向合肥市分配水量1.2 億m3和0.8 億m3。
鑒于省會城市重要地位和近年來合肥經濟圈發(fā)展態(tài)勢,合肥市現(xiàn)狀城市供水主要依托董鋪和大房郢水庫引上游淠河灌區(qū)水源,隨著城市供水量的持續(xù)擴大,根據安徽省及合肥市水資源規(guī)劃,規(guī)劃合肥市是由淠河、杭埠河和長江水源共同供給的多水源保障城市,龍河口引水工程的任務是將《安徽省中西部重點區(qū)域及淠史杭灌區(qū)水量分配方案》中分配給合肥市的水量輸送至合肥市內,以滿足省會合肥持續(xù)擴大的供水需求。
工程起點位于萬佛湖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qū)內,為盡量減輕引水工程對漁業(yè)資源和保護區(qū)產生的不利影響,本研究對引水方案進行了優(yōu)化。
龍河口引水工程起點位于六安市舒城縣龍河口水庫落花沖副壩附近,穿杭北干渠、豐樂河,終點位于合肥市肥西縣磨墩水庫。工程輸水管道總長約52.1km,全線除進口段0.4km 隧洞、穿杭埠河北岸張莊附近山體1.4km 隧洞外,其余均為埋管道。輸水管道采用PCCP 管,全線采取單管埋設,管徑2.4m。
2011年8月8 日,農業(yè)部以《農業(yè)部辦公廳關于公布第4 批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qū)面積范圍和功能分區(qū)的通知》(農辦漁〔2011〕87 號)批準建立萬佛湖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qū)。保護區(qū)范圍為龍河口水庫全部水域,總面積4800hm2;核心區(qū)面積800hm2,位于萬佛湖上游五顯河入口;核心區(qū)以外區(qū)域均為實驗區(qū),面積約4000hm2。萬佛湖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qū)主要保護對象為黃尾密鲴和翹嘴鲌。特別保護期是每年的3月1日—6月30日。
龍河口引水工程在萬佛湖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qū)核心區(qū)內沒有工程建設內容,在實驗區(qū)內的建設內容主要是取水口部分工程,具體為引渠段、閘室段及部分涉水洞身段,引渠及管道工程長度共計461m,樁號為0-412.109~0+049;取水口閘室占用保護區(qū)實驗區(qū)面積約200m2。取水口設于龍河口水庫北岸落花沖副壩東側約130m 處。
龍河口水庫控制面積1120km2,總庫容9.03 億m3,防洪庫容3.87 億m3,興利庫容4.65 億m3。水庫除險加固前防洪標準偏低,大壩存在隱患等問題,水庫一直降低設計興利水位至 65.5m(本部分所用高程為吳淞高程系)運行,減少了興利庫容1.25 億m3,除險加固工程完成后,興利水位由65.0m 恢復至68.3m 運行,水庫加固后較加固前增加興利庫容1.25億m3。水庫現(xiàn)狀除防洪外主要功能為下游杭埠河灌區(qū)136.6 萬畝農田提供灌溉水源,隨著龍河口引水工程的建設,龍河口水庫未來城市供水和農業(yè)供水比例將發(fā)生變化,并增加向下游杭埠河生態(tài)補水功能,水庫功能將發(fā)生一定的變化,需要制定新的供水調度方案來適應新的形勢。本工程總體具備向合肥市供水1.2 億m3的能力,但根據水量調算以及《安徽省中西部重點區(qū)域及淠史杭灌區(qū)水量分配方案》分配水量的要求,80%保證率下,在滿足農業(yè)供水的同時,可向合肥市供水0.8 億m3,故在后續(xù)的水庫調度運行中要根據水庫來水情況、水庫蓄水情況以及農業(yè)灌溉需求情況,合理調度本年度后期向合肥市的供水量。
本工程建成引水后,水庫蓄水量、庫水位、庫面面積均發(fā)生變化。
P=50%典型年,龍河口水庫需滿足農業(yè)用水,并向合肥市供水1.2 億m3。水庫逐月蓄水量有所減小,減少幅度為0~12.2%。蓄水量減少主要集中在非汛期1—3月,減小幅度為6.5%~12.2%。庫水位、庫面面積變化趨勢與蓄水量變化一致。庫水位減少幅度為0~1.97%,庫水位減少主要集中在非汛期1—3月,4—7月、9—10月庫水位不變。庫面面積減少幅度為0~7.15%,庫面面積減少主要集中在非汛期1—4月及8月,4—7月、9—10月庫面面積不變(見圖1)。
P=80%典型年,龍河口水庫需滿足農業(yè)用水,并向合肥市供水0.8 億m3。水庫逐月蓄水量有所減小,減少幅度為6.23%~62.28%。庫水位、庫面面積變化趨勢與蓄水量變化一致。庫水位減少幅度為0.86%~9.72%。庫面面積減少幅度為3.47%~42.82%(圖2)。
P=95%典型年,龍河口水庫需向合肥市供水0.8 億m3,農業(yè)用水不再保證。大部分月份蓄水量有所減小,減少幅度為0~17.9%。庫水位、庫面面積變化趨勢與蓄水量變化一致。庫水位減少幅度為0~2%,減小幅度最大出現(xiàn)在8月份;庫面面積減少幅度為0~14.2%,減小幅度最大出現(xiàn)在8月份(圖3)。
綜上分析,本工程運行后,龍河口水庫向合肥市及舒城縣增加供水量,各典型年龍河口水庫蓄水量、庫水位及庫面面積均有所減少,50%及95%典型年蓄水量、水位及庫面面積變化相對較小,水庫蓄水量減小幅度在20%以內,水庫水位減小幅度在2%以內,水庫面積減小幅度在15%以內;80%典型年蓄水量、水位及庫面面積變化明顯,水庫蓄水量減小幅度最大達62.28%,水庫水位最大減小6.03m,最大減小比例為9.72%;本工程引水將降低庫區(qū)蓄水量和水位,減小庫面面積,會對水產種質資源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根據上述分析可知,工程運行(引水方案為P=50%典型年每天引水40 萬m3,P=80%典型年每天引水30 萬m3)后,疊加農業(yè)供水后的P=80%典型年水文情勢變化最大,為最不利情況。為減小引水對龍河口水庫及保護區(qū)魚類的影響,對P=80%典型年4—8月份(魚類產卵期)引水方案進行了優(yōu)化,具體方案為:
4月1日—6月14日期間庫水位低于68m 則限制引水,保證本工程引水量與灌溉水量之和不超過工程前灌溉水量;6月15日—8月31日主汛期期間庫水位低于66m 則限制引水,保證本工程引水量與灌溉水量之和不超過工程前灌溉水量。
圖1 P=50%典型年工程引水前后龍河口水庫水文情勢變化圖
圖2 P=80%典型年工程引水前后龍河口水庫水文情勢變化圖
圖3 P=95%典型年工程引水前后龍河口水庫水文情勢變化圖
圖4 優(yōu)化引水方案后P=80%典型年工程引水前后龍河口水庫水文情勢變化圖
引水方案優(yōu)化后,P=80%典型年龍河口水庫逐月蓄水量有所減小,減少幅度為5.57%~33.92%。庫水位、庫面面積變化趨勢與蓄水量變化一致。庫水位減少幅度為0.77%~5.56%。庫面面積減少幅度為3.10%~18.38%(圖4)。
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引水方案優(yōu)化后,工程對龍河口水庫水文情勢的影響程度較優(yōu)化前減小很多,優(yōu)化效果明顯,也進一步減小了枯水年引水對魚類的影響。
根據上述分析,引水方案經優(yōu)化后,工程運行期間龍河口水庫仍然保持深水、靜止水體的水庫特征,且水質不會惡化,不會影響魚類的區(qū)系組成。P=50%典型年不會對魚類種群結構產生明顯影響,P=80%典型年會使溪流魚類的比重上升,P=95%典型年相較P=80%典型年對魚類的影響小。引水工程造成浮游植物損失的魚產力約為0.44kg/a,浮游動物損失的魚產力約為49.61kg/a,底棲生物損失的魚產力約為14427kg/a,總計損失魚產力14.48t/a。工程運行對魚類繁殖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P=80%典型年,表現(xiàn)為產卵場所總體減少的同時,產粘性卵和沉性卵的魚類如鯉、鯽、中華青鳉、中華沙塘鱧、吻蝦虎魚、泥鰍等繁殖場所比重會有所增加。在P=80%典型年,工程可為仔稚魚提供更多庇護場所,而其他年份影響不大。
萬佛湖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qū)主要保護對象為黃尾密鲴和翹嘴鲌。工程對黃尾密鲴的棲息地、餌料及越冬活動影響很小,但P=80%典型年時對其繁殖產生一定影響。工程運行對翹嘴鲌棲息地、繁殖、越冬的影響很小,P=80%典型年時會增加翹嘴鲌的餌料資源。
工程運行后,P=80%典型年工程對保護區(qū)魚類繁殖及群落組成存在一定影響,但不會造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改變及生物多樣性喪失,而其他年份對保護區(qū)的影響很小,因此,不會對保護結構和功能產生明顯不利影響。
龍河口引水工程在P=80%典型年時對保護區(qū)魚類繁殖及群落組成存在一定影響,本研究通過對引水方案進行優(yōu)化,在保護及補充措施得以落實的前提下,可有效減輕項目對保護區(qū)主要保護對象及其他水生生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