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曉莎,李帥妮,樓 妍
(杭州師范大學,浙江 杭州 310018)
1.1 呼吸困難肺癌患者呼吸困難的發(fā)生率為29%~74%[5],是一種呼吸不舒適的主觀痛苦體驗,發(fā)作時常伴皮膚蒼白、紫紺、呼吸急促和心動過速等體征。引起肺癌呼吸困難包括腫瘤相關直接因素和治療相關等間接因素,前者如腫瘤侵犯肺部引起氣道阻塞、胸腔積液等,后者如貧血、肺栓塞、惡病質、放射性肺炎、纖維化和化療引起的心肌病等[6]。
1.1.1 呼吸困難的藥物干預呼吸困難臨床上以藥物干預為主[7],包括阿片類藥物、抗焦慮藥物、擴張霧化藥物、支氣管藥物和氧療等。阿片類藥物有助于降低患者通氣需求[8],可有效緩解呼吸困難,研究證據較高[9]??菇箲]藥物可通過鎮(zhèn)靜作用減少呼吸困難誘發(fā)或加劇因素[8],但有研究認為抗焦慮藥物緩解呼吸困難的證據尚不足[10-13]。霧化藥物特別是支氣管擴張劑(如沙丁胺醇)可有效緩解由氣道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難[8]。氧療可有效緩解低氧血癥引起的呼吸困難[8]。
1.1.2 呼吸困難的非藥物干預呼吸困難的非藥物干預主要有呼吸訓練、放松訓練和補充療法。呼吸訓練包括腹式呼吸、深呼吸和縮唇呼吸,其通過增強通氣或延長氣體交換,改善呼吸效率,緩解呼吸困難[12]。1項系統(tǒng)綜述顯示,呼吸訓練能有效緩解呼吸困難,證據為中等強度;但現有研究組合使用縮唇和膈肌呼吸進行干預,尚不明確何種呼吸訓練方法更為有效[13]。放松訓練主要通過減緩呼吸困難伴隨的負面情緒來緩解呼吸困難,如肌肉漸進性放松訓練。1項隨機對照試驗對32例肺癌患者進行6周的呼吸和放松技巧訓練,結果顯示,可改善呼吸困難和生活質量[14]。緩解呼吸困難的補充療法有按摩、針灸和芳香療法等。研究顯示,按摩、芳香療法可有助于腫瘤患者緩解呼吸困難[15],但以小樣本為主。2項關于針灸干預對肺癌呼吸困難的效果研究[16],均顯示針灸干預后肺癌患者呼吸困難明顯降低,但均為小樣本前后對照。
1.2 咳嗽咳嗽在肺癌患者中的發(fā)生率為47%~86%[17],以間歇性或陣發(fā)性刺激性嗆咳為特點,病程長,易反復[18],其相關因素包括腫瘤的直接影響、癌性淋巴管炎、肺不張、感染,以及放療、靶向治療等治療相關性因素[19]。
1.2.1 咳嗽的藥物干預咳嗽的管理臨床上以藥物治療為主。2016年,美國胸科醫(yī)師學會循證臨床實踐指南提出,依據咳嗽的嚴重程度和影響進行階梯鎮(zhèn)咳治療,依次為止咳糖漿等咳嗽緩和藥物、阿片衍生物滴定藥物治療、外周鎮(zhèn)咳藥、局部麻醉藥試驗,以及隨機對照試驗,確定地西泮、加巴噴丁等藥物的有效性和不良反應[20]。但因缺乏隨機對照試驗、有效的咳嗽評估工具及不同類型患者,大部分研究的方法學質量低和偏差風險高;且大部分研究包括多種肺部疾病患者,因此在肺癌患者中使用上述鎮(zhèn)咳藥的證據較薄弱。
1.2.2 咳嗽的非藥物干預咳嗽的非藥物干預主要有近距離放射治療 (Brachytherapy)、咳嗽抑制治療(Cough suppression therapy,CST)和中醫(yī)治療。 CHEST指南[20]指出,可在未手術、化療或外照射放療治療的患者中使用支氣管內近距離放療減少咳嗽,尤其是腫瘤限制支氣管或腫瘤已擴展至大氣道的患者,且劑量以最低的有效劑量為準[21],以盡量減少不良反應[20]。 經抗癌治療后仍有咳嗽的患者,CHEST指南建議將CST作為藥物的替代或輔助治療[20]。CST又稱為行為改良療法、咳嗽抑制理療或言語病理學管理,分為教育、喉部衛(wèi)生和水合作用、咳嗽控制和心理教育咨詢4個部分[22]。 研究顯示,CST 對頑固性慢性咳嗽有較好效果[23]。其實施可由多個專家組成的團隊提供,干預周期多為2個月,包括3~4次療程,但最佳治療次數、治療持續(xù)時間和CST的長期益處尚未確定。中醫(yī)藥治療肺癌咳嗽的療效證明主要來于臨床實踐[24],包括中醫(yī)內治,如中成藥口服、中成藥注射劑、穴位敷貼、穴位埋線、中藥湯劑和中醫(yī)食療方[25]。研究顯示,對非小細胞肺癌咳嗽分別進行射干麻黃湯加減治療和中藥穴位貼敷,觀察組效果均優(yōu)于對照組。但某些中醫(yī)治療方案在肺癌咳嗽的治療種仍缺乏有力依據[26]。因此,中醫(yī)治療肺癌咳嗽還需高質量的大樣本量研究進一步探討其效果和機理。
2.1 疼痛肺癌疼痛主要是肺癌細胞浸潤、轉移、擴散或壓迫有關組織,以及長期放、化療過程中產生的疼痛[27],其性質通常是不明確、間歇的[28],發(fā)生率為 50%~80%[29]。肺癌疼痛的管理主要有藥物干預、介入疼痛管理和非藥物干預。
2.1.1 肺癌疼痛的藥物干預基于WHO推薦的三階梯鎮(zhèn)痛法,肺癌患者疼痛常用藥物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阿片類藥物和輔助鎮(zhèn)痛藥。研究顯示,非甾體類抗炎藥帕瑞昔布鈉與阿片類藥物聯合應用于肺癌術后患者,可加強鎮(zhèn)痛效果,減少阿片類藥物用量,但其會對重要臟器造成不良反應,需監(jiān)測肝功能指標[30]。阿片類藥物是治療腫瘤相關性疼痛的主要藥物,尤其針對中、重度疼痛患者,但長期使用易產生耐受性和不良反應[31]。
2.1.2 肺癌疼痛的介入疼痛管理介入疼痛管理是緩解疼痛的侵入性技術,包括神經阻滯、椎體增強、鎮(zhèn)痛劑的區(qū)域輸注、射頻消融和其他技術,適用于藥物疼痛管理不佳的情況,其在肺癌患者疼痛管理中具有一定效果[32]?;仡櫺匝芯匡@示,在胸神經根附近注射苯酚、椎體成形術和水泥成形術能有效、安全地緩解疼痛,可用于肺癌患者[33]。但目前介入性癌癥疼痛仍僅是一種可選的替代方案[34],需更多研究證實該技術的有效性,進一步明確其適應證、用藥指征、治療目標、技術限制和術后護理等。
大賽題目主要分為研究生本科類題目和高職類題目,都是經過多輪評估和審核后確定下來的。學生選定賽題后,首選查找大量的相關資料,包括碩博論文和期刊論文,一些較新的技術國內資料比較少,就需要從國外網站上進行搜索。在資料查詢過程中,要仔細學習相關知識,同時對資料進行必要的歸類,一些資料可以直接參考,一些資料作為基礎學習等需要分類保持。在資料查詢過程中,學習了一定知識后,回過來在對賽題進行二次分析,第二次分析中就能夠基本抓住賽題的核心問題和難點在什么地方,從整體上對問題進行把控,此過程一般需要指導老師參與,協(xié)助學生一起完成。
2.1.3 肺癌疼痛的非藥物綜合干預主要包括按摩、針灸、熱療、冷療和行為療法等。對照試驗和系統(tǒng)綜述顯示,按摩療法可有效緩解肺癌的疼痛[35],但現有研究涉及按摩療法形式、部位多樣,對其頻率、部位和時間等尚不明確。研究顯示,對2003—2013年有關針灸預防、治療肺癌疼痛的高質量文獻進行描述分析,其中2項研究均表明針灸可緩解肺癌疼痛,但缺乏對其劑量、部位和時間等的進一步分析[35]。行為療法包括正念減壓、放松訓練、呼吸運動放松等,主要通過改變肺癌患者對疼痛的觀念,為肺癌患者緩解疼痛的有效輔助手段,尤其對輕、中度的癌痛效果更好[36]。
2.2 疲乏癌癥相關性疲乏 (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一種持續(xù)的、讓人痛苦的、主觀的身體、情感和/或認知疲倦或疲憊,它與癌癥或癌癥治療相關,與最近的活動不成正比,并影響正常的生活工作[37],其在肺癌患者中的發(fā)生率為 65%~96%[38]。
2.2.1 CRF的藥物干預CRF藥物干預非常有限,僅在有明確可逆病因的情況下謹慎使用。2018年,NCCN指南建議,排除其他疲勞原因后可考慮使用精神興奮劑哌醋甲酯,但不建議使用莫達非尼[37]。當CRF和抑郁癥同時存在時,應用抗抑郁藥有益于緩解CRF[39]。研究顯示,皮質類固醇可有效緩解疲勞,但指南指出因其長期使用的毒性,僅限于終末病患者、伴隨厭食癥的疲勞患者及與腦或骨轉移相關的疼痛患者[37]。促紅細胞生成素 (ESA)僅用于貧血相關的CRF患者,且ESA存在心血管、腫瘤生長風險增加等安全性問題,應慎用[40]。
2.2.2 CRF的運動干預運動被認為是CRF非藥物干預的重要措施之一。NCCN指南強烈推薦NSCLC患者在可行的情況下進行常規(guī)體力活動緩解CRF[41]。系統(tǒng)綜述顯示,肺癌患者應用鍛煉可改善CRF,且安全有效[42]。研究顯示,運動對肺癌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早期階段肺癌患者的常規(guī)運動與生活質量和疲勞改善正相關[43]。但對于圍手術期或晚期肺癌,尚未明確證實運動的有效性。此外,NCCN指南[41]推薦癌癥患者應用瑜伽緩解CRF,但其研究證據多來源于乳腺癌患者,對男性和其他CRF的應用效果有待進一步研究。
2.2.3 CRF的心理干預CRF心理干預包括認知行為療法、心理教育療法、基于正念的壓減等,均被NCCN指南推薦。大量臨床試驗、薈萃分析和其他系統(tǒng)評價證實了認知行為療法、心理教育療法對CRF的積極效果[44-46]。正念減壓已應用于部分晚期肺癌患者,定性研究分析顯示,正念減壓培訓后肺癌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癥狀平均得分均下降,但疲勞未發(fā)現顯著改善[47]。
2.2.4 CRF的中醫(yī)干預NCCN指南和CHEST循證臨床實踐指南均推薦肺癌患者采用針灸和按摩療法[36]。研究顯示,針灸和穴位按壓對緩解肺癌CRF具有一定的有效性,隨機對照研究對肺癌患者進行合谷、氣海、足三里、太溪穴和三陰交針灸[48],或應用內關、足三里、中脘的自助穴位按摩[49],結果均顯示,中醫(yī)干預對肺癌患者的CRF緩解程度,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肺癌患者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率超過90%[50],是腫瘤治療中最令患者痛苦的急性不良反應之一,可導致患者食欲下降、胃腸道功能紊亂、水電解質、酸堿度代謝紊亂和營養(yǎng)缺乏等,嚴重者將延誤或中止化療[51]。
3.1 惡心嘔吐的藥物干預NCCN指南建議,根據化療藥物的致吐性進行分級預防性止吐管理,對高致嘔性、中致嘔性和低致嘔性方案分別推薦藥物[52]。臨床常用的(5-HT3)受體拮抗劑包括昂丹司瓊、格拉司瓊等,隨機對照試驗顯示,昂丹司瓊治療肺癌患者化療藥物致惡心嘔吐的療效確切[53]。帕洛諾司瓊和皮下格拉司瓊緩釋劑是有效減少延遲性惡心首選藥物[54]。但大多數止吐藥對治療預期性惡心嘔吐的療效不明顯。
3.2 惡心嘔吐的心理干預基于惡心嘔吐發(fā)生的心理機制,癌癥支持療法多國學會(MASCC)聯合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指南推薦,進行性肌肉放松訓練和系統(tǒng)性脫敏用于治療預期性惡心嘔吐[55]。隨機對照研究顯示,心理干預可緩解肺癌患者惡心嘔吐[56],但對急性期惡心嘔吐的緩解作用較弱,且干預時間均較短。
3.3 惡心嘔吐的中醫(yī)干預惡心嘔吐的中醫(yī)干預主要包括針灸和穴位按摩。文獻綜述顯示[57],針灸防治惡心嘔吐療效較好,但未闡述納入研究的質量、研究人群、干預內容等,且大部分研究為非單獨的針灸干預,異質性大。聯合使用電子止吐儀行內關穴按摩[58],或對內關穴、足三里、足底毛反射區(qū)和足底牌反射區(qū)進行按壓,每個穴位按壓 2 min[59],結果均顯示,穴位按摩可有效緩解惡心嘔吐,但該2項研究為非隨機對照試驗,樣本較小,且后者納入多種腫瘤病種。
3.4 惡心嘔吐的飲食管理惡心、嘔吐與飲食的相關性使得飲食管理成為患者的自發(fā)自我管理措施。Meta分析顯示[60],采取果汁、營養(yǎng)素等食療可有效減少腫瘤患者惡心嘔吐的發(fā)生,且短期效果較為明顯。飲食療法雖可降低肺癌患者惡心的嚴重程度及次數,對于急性、延遲性惡心、嘔吐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61]。
肺癌患者的咳嗽、疼痛和惡心嘔吐管理,以藥物治療為主,相關指南分別給出了詳細的給藥方案,使臨床用藥規(guī)范化。肺癌患者的呼吸困難、預期性惡心嘔吐及CRF,以非藥物干預為主。中醫(yī)治療在肺癌各類癥狀管理中的作用不可忽視,針灸和穴位按摩在肺癌呼吸困難、疼痛、疲乏、惡心嘔吐均有初步的研究證實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