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

2020-12-21 03:19劉斌
大眾考古 2020年1期
關鍵詞:遺址考古

劉斌

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考古學》(Archaeology)雜志已連續(xù)出版70余年,自2006年起,該雜志在每年12月評選出當年的世界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在全球范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以下為近日評選出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的項目介紹:

一、埃及塞加拉地區(qū)第五王朝時期貴族墓葬

2019年3月,捷克埃及學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在開羅以南塞加拉(Saqqara)地區(qū)調查第五王朝法老杰德卡雷·伊塞西(Djedkare Isesi)(約2381—2353年)的墓群時,發(fā)現(xiàn)了一座帶有彩繪浮雕壁畫的高級官員墓葬。墓葬呈“L” 形,穿過墓道進入前室,然后即為一間更大的主墓室,墓室四壁上飾有彩繪浮雕壁畫,其中有一塊彩繪浮雕描繪的是墓主宴飲景象,墓主坐在一張高高的桌子前,桌上擺放了各種食物、飲料和其他祭品。在約4400年后的今天,這些彩繪仍然鮮艷如初。埃及考古學家穆罕默德·梅加赫德(Mohamed Megahed)釋讀了墓室墻壁上的象形文字,墓主名叫胡維(Khuwy),他的官職包括“國王秘書”、“皇室助手”和“大宅租戶的監(jiān)督”。古埃及墓葬中描繪墓主場景的壁畫非常罕見,該墓靠近杰德卡雷·伊塞西法老的金字塔,而且墓室北壁彩繪浮雕內容模仿了第五王朝時期法老的金字塔,這些都表明胡維同伊塞西法老的親密關系。此外考古學家還在墓中發(fā)現(xiàn)了胡維的木乃伊,以及用來存放木乃伊內臟的卡諾匹斯罐(Canopic jars)。

二、墨西哥瑪雅古城奇琴伊察地下洞穴祭祀遺址

2019年3月4日,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和歷史研究所在墨西哥城舉行新聞發(fā)布會,正式宣布了這一考古發(fā)現(xiàn),并將其命名為“美洲虎之神”(Cave of the Jaguar God)。它位于奇琴伊察最重要的祭祀中心庫庫爾坎神廟(Kukulkan是瑪雅神話中羽蛇神的名字)以東不到3公里、一個名叫巴拉姆庫(Balamku)的地下洞穴深處。

世界文化遺產奇琴伊察古城建于公元435年,古城南北長3公里,東西寬2公里,有建筑物數(shù)百座,是瑪雅人和托爾特克人的文明在尤卡坦半島的歷史見證。

1966年,考古學家在調查奇琴伊察中心附近的一個洞穴時,意外發(fā)現(xiàn)了幾個擺放有祭祀用品的房間,此后再沒有就此洞穴做過考古工作。近年,由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和歷史研究所考古學家吉爾莫·德·安達(Guillermo de Anda)和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詹姆斯·布雷迪(James Brady)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對地下河流的調查中重新調查了這個洞穴。進入洞穴后,調查小組發(fā)現(xiàn)至少7個祭祀點,共存放約170件陶器,其中包括裝飾著雨神特拉洛克(Tlaloc)畫像的香爐。地下祭祀遺址表明了地下世界對古瑪雅人的重要性,這是考古學家之前未充分認識到的。

在瑪雅文化里,“水”是一個與宗教祭祀緊密相連的字眼,奇琴伊察古城包括庫庫爾坎神廟中心存留的天然井,連同隱藏在尤卡坦半島各處的石灰?guī)r溶洞和地下水系,都被視為去往地下世界的入口,所以在這些地方會出現(xiàn)大量古代文明遺物。調查還發(fā)現(xiàn)這個洞穴在古代曾遭到有意破壞,很可能是在公元1200年左右襲擊奇琴伊察、導致其坍塌的那一群人所為。對這個洞穴的進一步研究可能會為此次歷史事件提供一個更準確的時間。

三、英國巨石陣遺址出土家豬遺骸產地多元

英國卡迪夫大學考古學家理查德·馬德格維奇(Richard Madgwick)帶領的團隊最近分析了巨石陣遺址附近杜靈頓城墻出土的豬骨。這里遺跡分布范圍極廣,出土的史前遺物數(shù)量豐富、種類繁多,是英國最為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由數(shù)十根巨大石柱環(huán)繞組成的巨石陣更是研究不列顛史前文化繞不開的一節(jié)。

動物或人類在嬰幼時期吃的食物會在牙齒和骨頭上留下信息,可以通過分析這些信息來確定其成長區(qū)域。馬德格維奇團隊分析結果表明,許多在巨石陣屠宰的豬并不是附近養(yǎng)殖的,而是從北方,即現(xiàn)在的蘇格蘭和英格蘭西北部運來的。這表明當時的區(qū)域聯(lián)系和人口流動可能超出了我們的想象。一些重大慶?;顒拥男畔鞑シ浅V泛,當時的人群顯然具有高度組織性,并且人們嚴格遵守這些慶?;顒拥囊?guī)定,每人帶一頭自己養(yǎng)的豬可能是當時的規(guī)定之一,來自各地的人們聚集在一起,享用來自各地的食物,這是構建群體共同認知的重要手段。

四、哈薩克斯坦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蘋果起源的證據(jù)

目前發(fā)現(xiàn)的化石表明,野生蘋果樹早在1160萬年前就在歐洲和亞洲發(fā)現(xiàn);來自瑞士新石器時代遺址的蘋果標本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160年。近年,考古學家在哈薩克斯坦天山山脈的圖蘇塞(Tuzusai)遺址發(fā)現(xiàn)了一顆公元前一千紀末期的蘋果種子,這被認為是現(xiàn)代蘋果的起源。為了確定蘋果是如何被一步步人工種植的,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MPI-SHH)的植物考古學家羅伯特·斯賓格勒將化石、考古證據(jù)和基因研究結合起來,將現(xiàn)代蘋果與其古代祖先進行比較。成果表明,第一批接觸到野生蘋果的人類承擔了一種重要角色—傳播種子和花粉,并在無意中擴大了這種水果的范圍。

蘋果的人工栽培過程與小麥和水稻等的馴化有所不同。最早的野生谷物自己傳播花粉,種子成熟后掉落到地上,每年都會有新的作物生長,大約從1.2萬年前開始,人類收獲、種植這些農作物。但是蘋果不同,“近親繁殖”的蘋果樹的結果能力很差,必須依靠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來傳播種子和授粉。

五、德國達爾海姆修道院女性骨骸牙齒上的青金石微粒

2019年,一個多學科研究小組在德國西南部達爾海姆一座女性修道院發(fā)現(xiàn)一具女性骸骨,這所修道院最早從10 世紀起就已經存在。據(jù)研究者對遺骸的分析,這名女性在公元997—1162年間死亡,年齡在45—60歲之間。遺骸沒有明顯的骨骼病變,也沒有創(chuàng)傷或感染的情況,但在她的牙結石中發(fā)現(xiàn)有大量的深藍色顆粒,經分析這些藍色顆粒是群青顏料。群青是由從阿富汗地區(qū)開采的青金石礦物制成的深藍色顏料,在中世紀時期的歐洲非常稀有和珍貴,甚至能賣到比黃金還高的價格。哈佛大學和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的分子考古學家克里斯蒂娜·沃納(Christina Warinner)認為,在中世紀時期德國如此閉塞的一個地區(qū),一名女性是如何接觸到這種極其昂貴的礦物顏料的,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

研究者認為最合理的解釋就是這名女子是修道院的一名文士,她使用青金石制成的群青,以及金色和銀色來制作最奢華的手稿,并在繪畫時舔著畫筆的末端,在當時只有具有高超技術的文士和畫家才會被委以這樣的重任。這位女性文士通過埃及和君士坦丁堡的貿易大都市,融入了從阿富汗到中世紀德國社區(qū)的全球貿易網(wǎng)絡。

德國在中世紀時期一直是手稿制作的活躍中心,圖書制作者的性別判斷非常困難。作為謙卑的標志,許多中世紀的文士和畫家都沒有簽署他們的作品,尤其是女性。借助多學科的技術手段,該名修女背后的故事被重新展現(xiàn)了出來。

六、意大利羅馬金宮新房間

公元64年,羅馬帝國尼祿皇帝修建了一座巨大的宮殿,從羅馬帕拉蒂諾山一直延伸到比歐山。一些部位覆蓋黃金、寶石和華麗的裝飾,被稱為金宮(Domus Aurea)。宮殿建成時的總面積達到80萬平方米。尼祿去世后,為了抹去有關這個暴君的記憶,金殿被泥土掩埋,在此基礎上修建了著名的大斗獸場和提圖斯浴場。15世紀末,意大利人在考古挖掘時意外發(fā)現(xiàn)了金宮,這才使得它重見天日。金宮中風格怪異的壁畫吸引了大量藝術家前來觀摩學習,如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都曾來此潛心研究,將其精髓體現(xiàn)在自己的藝術作品中,之后金宮的考古工作一直在進行。在遺址現(xiàn)存的9290平方米的面積內,有300多個房間,現(xiàn)已發(fā)掘出150間,開放參觀的有32間。

2019年5月,一組文保工程團隊在對金宮進行修復時發(fā)現(xiàn)了一處裂縫,該裂縫通向一間從前沒有發(fā)現(xiàn)的繪有壁畫的房間。房間主體被掩埋,目前能夠見到拱頂和墻壁上滿是神話中的形象,包括半人馬、天神、潘神、獅身人面像及各種樂器。

七、秘魯大規(guī)模兒童殉葬祭祀坑

2019年1月,考古學家在秘魯北部海濱城市萬查科的潘帕拉科魯茲(Pampa la Cruz)海岸發(fā)掘了一處大型古代祭祀坑,發(fā)現(xiàn)超過230具年齡4—14歲的兒童骸骨以及近400只美洲羊駝骸骨,孩童們全部面向大海埋葬,而美洲駝則面向東方的安第斯山脈。這些孩童的胸骨和位置錯亂的肋骨上有切割印記,表明他們的胸口被切開,然后被挖出心臟。有證據(jù)表明他們是3次不同的集體祭祀活動的一部分,第1次祭祀可以追溯到公元1250年左右,是該地區(qū)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甚至是世界上目前所知最大的集體兒童和動物祭祀。有證據(jù)表明屠殺是在潮濕天氣中進行的,因此當時的人們可能是向厄爾尼諾現(xiàn)象獻祭。厄爾尼諾現(xiàn)象是指太平洋水溫異常升高帶來的惡劣天氣,對從厄瓜多爾到智利廣大地區(qū)的漁業(yè)、農業(yè)帶來嚴重影響。

此外在潘帕拉科魯茲還新發(fā)現(xiàn)了“鳥人”墓,他的骨頭上覆蓋著斗篷式的“戰(zhàn)袍”,戰(zhàn)袍由紅色和黃色的鳥類羽毛制成,長約1.1米,頭部也布滿同風格的羽毛頭飾,顏色更加豐富。初步辨認,應該至少有白色、綠色、黑色、黃色4種顏色的羽毛,非常明亮?!傍B人”究竟是何人,目前普遍的看法認為他們是主持祭祀儀式的祭司或者儀式專家,具有溝通人和神靈的神秘力量,在當時屬于奇穆文化社會中的精英層。奇穆(Chimu)文化大約存在于1200—1400年前,該文化盛行用兒童獻祭,文化的范圍從秘魯海岸延伸至厄瓜多爾,后來因印加帝國的征服而于公元1475年徹底消亡。

八、中國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化石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發(fā)虎帶領的蘭州大學環(huán)境考古團隊對20世紀80年代發(fā)現(xiàn)于青藏高原東北部夏河縣甘加盆地白石崖溶洞的一塊人類下頜骨化石進行了研究,測定結果顯示這塊化石至晚形成于距今16萬年前。研究者對化石進行了古蛋白分析,顯示該化石在遺傳學上與丹尼索瓦人親緣關系最近,可以確定其為居住于青藏高原的丹尼索瓦人。丹尼索瓦人是首先發(fā)現(xiàn)于西伯利亞丹尼索瓦洞穴內的一支中晚更新世古老人群。

已有研究顯示,現(xiàn)代智人于距今4萬—3萬年到達青藏高原,距今3600年前開始在麥作農業(yè)的支持下大規(guī)模定居青藏高原東北部地區(qū)。此次新研究表明,可能攜帶了適應高寒缺氧環(huán)境基因的古老型智人—丹尼索瓦人,先于現(xiàn)代智人來到青藏高原,且在第四紀最大冰期時已成功生活在這一寒冷缺氧的高海拔區(qū)域。這一研究成果不僅將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歷史由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且為進一步揭示現(xiàn)代藏族和夏爾巴人群的高海拔環(huán)境適應基因來源提供了新線索。

自2010年起,陳發(fā)虎團隊在化石出土地甘加盆地進行了近10年的考古調查,不僅新發(fā)現(xiàn)2處曠野型舊石器遺址,且在白石崖溶洞開展了正式考古發(fā)掘,發(fā)現(xiàn)大批可能與該古人類化石共存的文化遺存。

九、蒙古國后杭愛省匈奴貴族墓

高勒毛都2號墓地位于蒙古國中北部后杭愛省境內,墓葬總數(shù)超過400座,由數(shù)十個墓群組成,每個墓群均包含一座主墓和數(shù)量不等的陪葬墓。2017年7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蒙古國烏蘭巴托大學考古學系組成的中蒙聯(lián)合考古隊,開始在該墓地進行發(fā)掘、研究,探尋兩漢時期草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互動交流。

M10為體量較小的甲字形墓葬,東側有陪葬墓、隨葬馬車和馬頭骨等。其隨葬品的種類和數(shù)量都不亞于其他同類匈奴貴族墓葬,尤其是玉劍飾、金冠形飾等更是匈奴墓中首次發(fā)現(xiàn)。M189出土的一對鎏金銀龍在中國同時期遺存中也十分少見。這兩件鎏金銀龍的發(fā)現(xiàn),既是草原文明與中原文明交流融合的見證,也證實了該墓主在當時匈奴社會有著較高的地位。

十、英國北薩默塞特諾曼征服時期的銀幣窖藏

中國古代家犬線粒體全基因組研究

1月8日,《分子生物學與進化》在線發(fā)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員團隊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合作完成的關于中國古代家犬線粒體全基因組的研究成果。研究結果表明,所獲得的26例中國古代家犬線粒體基因組大多(18/26)屬于A2單倍型,并且可能與現(xiàn)生的澳洲野犬及太平洋島嶼殖民時代之前的家犬直接相關。研究推測A2單倍型的家犬可能曾廣泛分布于長江黃河流域并占據(jù)主導地位,后期擴散到中國南方、東南亞、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及太平洋的島嶼上。研究發(fā)現(xiàn)在約7500年前家犬有一個明顯的種群擴增,這與中國農業(yè)起源及人群數(shù)量擴張相吻合。這也暗示著A2支系的家犬可能迅速地隨著農業(yè)人群的擴張到達整個長江黃河流域。A2支系的家犬在中國古代家犬樣品中非常常見,但是在2000年以來被A1單倍群的個體大量替代。在可能替代事件發(fā)生之前,有一些A2類型的家犬已經成功地向南擴散到澳州、太平洋島嶼以及向北擴散到東西伯利亞的極地地區(qū)。(張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網(wǎng)站)

知文明

考古所見制鹽遺址與遺物的特征

鹽業(yè)考古是考古學的分支學科,其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與一般的田野考古并無區(qū)別。其不同之處在于,考古學家要了解和熟悉制鹽的生產工藝流程,通過對出土遺跡和遺物的觀察,還原制鹽活動的完整步驟。制鹽遺址的特殊之處是文化堆積深厚,這是由制鹽產業(yè)的特殊性決定的,尤其是在人類早期陶器制鹽階段更為突出。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制鹽陶器的使用壽命短,耗損量巨大。制鹽陶器與日常生活用具差異甚大,其特點是器類簡單、質地粗、厚胎,流行尖底、圜底造型,或加圈足、錐足,還有大量的支腳類附加器件,而且同類器具個體大小和容積接近。其中可細分為熬煮制鹽的大型容器和制作鹽錠的小型器皿。鹽業(yè)貿易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人際交往活動。通過鹽業(yè)生產與貿易可積累財富,導致階層分化、社會復雜化,促進文明化進程,進而推動人類歷史的進步。(李水城,《鹽業(yè)史研究》2019年第3期)

絲綢之路與中原“音樂”的西傳

絲綢之路促成東西文化交流,包括史籍所見不同民族就音樂等藝術形式的相互學習。以往研究者對西域樂舞影響中原社會關注較多。其實,漢代絲綢之路交通史亦可見西域民族愛重喜好漢家“鐘鼓”“歌吹”“音樂”的例證。賈誼曾經提出以“音樂”等方式對草原民族實現(xiàn)文化影響的戰(zhàn)略設想。后來歷史演進的跡象告知我們,中原“音樂”通過絲綢之路通道向西傳播,也是漢文化實現(xiàn)對外影響不宜忽視的重要方式之一。(王子今,《西域研究》2019年第4期)

簡紙更替與中國古代基層統(tǒng)治重心的上移

簡紙更替對中國古代地方的行政管理與權力運作模式產生了重要影響。秦漢時期,由于簡冊書寫不便,更因形體繁重,運輸保管不易,以致戶籍等各類基礎帳簿只能在鄉(xiāng)制作,最高呈至縣級機構。這些文書所負載的管控民眾、征發(fā)賦役的基層行政功能,也主要是在國家權力末端的鄉(xiāng)一級機構展開。但鄉(xiāng)吏介于官、民之間的政治身分以及魚肉百姓的經濟行為,向來為統(tǒng)治者所詬病;皇帝也因朝廷并不掌握賴以稽核的基礎帳簿,無法遏制地方上計的嚴重造假而喟嘆。紙張代替簡冊后,在帝國革除鄉(xiāng)政弊端以及強化中央集權體制的內在驅動下,各種基礎帳簿上移至縣廷制作,基層事務亦隨之由縣令統(tǒng)攬。簡紙更替雖為基層統(tǒng)治重心的上移提供了技術條件,但縣廷并不具備直接面對分散個體小農的能力,隨著唐后期地方社會結構的變化,新興的士紳階層逐漸登上鄉(xiāng)村政治舞臺,從而開啟了后世“皇權不下縣”的局面。(張榮強,《中國社會科學》2019年第9期)

讀天下

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fā)現(xiàn)

1月1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志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fā)現(xiàn)”在北京舉行。論壇上公布了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fā)現(xiàn)的6個入選項目,分別為山東滕州市西孟莊龍山文化遺址、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洪河遺址、陜西神木市石峁遺址皇城臺大臺基遺跡、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青海烏蘭縣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另評選出7個入圍項目,分別是陜西漢中市疥疙洞舊石器時代遺址、浙江義烏市橋頭新石器時代遺址、內蒙古化德縣四麻溝新石器時代遺址、山東滕州市大韓東周墓地、湖北荊州市胡家草場漢墓、吉林圖們市磨盤村山城遺址、重慶市江津區(qū)石佛寺遺址。此外,作為中國考古“走出去”的成果之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孟加拉國歐提亞·歐耐斯恩考古研究中心聯(lián)合開展的孟加拉國毗訶羅普爾古城納提什瓦遺址考古項目獲選為2019年國外考古新發(fā)現(xiàn)。(曉余,國家文物局網(wǎng)站)

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建

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近日正式開工建設。預計建設周期8—10年,建成后將呈現(xiàn)一個完整的3000多年前殷商都邑布局。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工后,首先進行殷墟遺址入口區(qū)及宮殿宗廟區(qū)環(huán)境整治,逐步恢復殷商時期的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此外,還將在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東側、洹河北岸建設殷墟遺址博物館,這也是考古遺址公園的核心工程。博物館占地面積215畝,地上建筑面積約4萬平方米,將全面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殷墟考古成果,打造國際先進的文物考古研究中心、國際交流傳播平臺、旅游服務中心和文化產業(yè)創(chuàng)新平臺。(桂娟、雙瑞,新華社)

猜你喜歡
遺址考古
大河村遺址仰韶文化房基保護加固修復
黑水城遺址出土F20:W63a文書研究
元上都遺址出土石刻的保護與研究
UNDER THE SEA
“考古”測一測
針對大遺址的挖掘與保護措施研究
周末加油站(Ⅵ)
事實上考古不是挖恐龍
尋找絲綢之路遺址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Confirms the Ancient Past of Yin Coun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