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
每天上下班都要經(jīng)過一條車流量很大的馬路。昨天,交通指示燈剛呈黃色,我便抬步急著想穿過馬路。忽然,一只手瞬間拉住了我的胳膊。我轉(zhuǎn)過臉,是一位五十多歲的阿姨。見我臉上寫滿疑惑,她才恍然放開手,有點不好意思地說:“與女兒一起逛街,她總是急著過馬路,我都會拉住她……唉,可能習慣了。”
聽阿姨的解釋,我心里瞬間漫上一絲溫暖。想象著阿姨與女兒過馬路時攔住急切的女兒,等來往車輛停穩(wěn)后,才讓女兒過去。這個動作,對她來說,已經(jīng)成為習慣,甚至沒來得及在意走在她身邊的是誰。
說到習慣,曾記得兒時每天放學回家,顧不上放下書包,我便會大聲喊著:“娘,我放學了!”步入婚姻后,形成了另一種習慣。每天下班打開門之后,無論先生在不在家,我都習慣說一聲“我回來了”,習慣在熱飯熱菜中等待先生歸家,習慣等先生回來共進晚餐,習慣睡覺時諦聽他均勻的呼嚕聲……
先生的習慣是,每天下班回到家,先到廚房看看我在不在;夜里醒來之后,幫我掖掖被子……
作為子女,我習慣每逢雙休日,提前買好禮物回娘家探望父母。而父母總會坐在門前的槐樹下,等著我們的到來。一次問母親:怎么知道我們一定回來?母親說:“禮拜天坐在門前望著村口,已經(jīng)成為習慣”。
其實,很多人都有這樣那樣的習慣,在長輩身上表現(xiàn)得更加淋漓盡致。我父親的習慣是,從村里或田間勞作回來,只要沒看見母親,便會問:“你娘呢?”而母親的習慣是,只要父親說回來吃飯,無論多晚,母親總是讓我們先吃完飯去做作業(yè),而她自己卻在燈下做著針線活,一直等到父親回來。
我明白,那種相濡以沫的深情,不是我們所能感覺得到的。畢竟,他們相互攙扶著走過了人生中最艱苦的歲月,他們用自己的方式,養(yǎng)成了愛的習慣。因此,每當母親看到父親披著月光回來,父親看到桌上熱氣騰騰的飯菜,臉上綻開的笑容,就是對幸福生活的最好詮釋。
自父母去世后,如今每逢雙休日,我都會習慣回公婆家。而公婆的習慣則是說不到三句話,就你一句我一句地拌嘴。我開始真不習慣。問公婆為何因為一點點小事就抬杠啊?婆婆說:“有拌嘴聲,才有人氣,才像家啊!”
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斗嘴玩兒,也是老人的一種習慣,過不了幾分鐘他們又會相互照應,情深意濃。比如,每次上街,公公都會習慣性地牽著婆婆的手。公公說:“你婆婆身體瘦弱,以防人多把她擠倒或走散了?!倍羰枪バl(wèi)生間久點不出來,婆婆總會習慣地去敲敲門。婆婆說公公血壓有點高,怕他蹲的時間久了起來暈。
想著父母、公婆之間那么多的默契,那么多愛的習慣,我深深感動著。
是啊!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有一些愛的習慣。朋友愛蓮說,她婚前一點辣的都不能吃,可是她先生能吃辣,現(xiàn)在她也算是個超級“辣妹子”了。因為愛,朋友習慣了先生的習慣。只要愛還在,這些愛的習慣,就會一直存在。
【原載《鄉(xiāng)土·漢風》】
插圖 / 有些夫妻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