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員是一個特殊群體,特殊的職業(yè)。對于飛行員頸腰部疼痛的防治一直以來都是航空醫(yī)學研究的重點。高性能戰(zhàn)斗機飛行員,在航空醫(yī)學鑒定訓練高G載荷后經常出現頸背部疼痛,嚴重影響次日的訓練,本研究采用綜合物理治療飛行員高載荷后的頸背部疼痛,見效快,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空軍和海軍高性能戰(zhàn)斗機飛行員,經航空醫(yī)學鑒定訓練,高載荷離心機訓練后出現急性頸背痛485例,均為男性;年齡23~44歲,平均(30.2±5.4)歲,飛行時間最短210~2 600 h,平均1 800 h。在航空醫(yī)學訓練時,載荷6 G時10 s,載荷7 G時10 s,載荷8 G時10 s,載荷9 G時10 s,訓練后出現頸背部疼痛及活動障礙。其中頸部損傷223例,上背部損傷89例,頸背結合部損傷173例。
1.2 治療方法采用BA— 2008型電腦中頻治療儀(北京奔奧新技術有限公司,中國)。低頻調制頻率15~140 Hz,中頻載波頻率2~8 kHz。主要采用調制波形為方波、三角波和指數波等,皮膚與電極間加0.8 cm厚的濕熱棉墊,雙電極并置于患區(qū),頸部使用處方1和背部使用處方4治療,耐受量。每日1次,每次20 min,5次為1個療程。采用上海曼迪森生產的半導體激光,型號MDC-500,疼痛區(qū)大光斑局部接觸照射,避開甲狀腺部位,劑量180~240 mW,每次8~10 mim,5次為1個療程。采取局部的“付式按摩手法”。①頸部放松:單手扶患者額頭,另手運用拿、揉法放松頸項部皮下組織及肌肉3~5遍。②旋轉撥動:以右側為例,術者站患者右后側,右手扶患者前額,使患者頭部左右旋轉,同時左手拇指按壓撥動右側項棘肌3~5遍,對側相同。③點穴、牽引、歸擠:點穴太陽、率谷、百會、肩井、附分、魄戶、膏盲、神堂、譩譆、天宗透中府10 s;雙手掌及四指托住下頜部,并向上用力,兩手拇指同時頂按在風池穴上,肘部搭在患者肩部,肘部向下同時雙手向上反方向用力,把頸椎牽開;順勢雙手拇指歸擠項棘肌3~5遍。④強撥肩胛提肌3~5遍,放松。⑤點撥岡上肌、岡下肌、大圓肌、小圓肌3~5遍,放松。⑥頸部扳法:根據病情采用頸項部斜扳法或頸項部旋轉定位扳法。⑦痛點強刺激:指壓或指撥棘突病側肌肉壓痛點,頸部上項線,頭部膽經頜厭、懸顱、懸厘、曲鬢、率谷、天沖等30 s。頸部胸鎖乳突肌及頸夾肌疼痛并活動受限者,點按同側手三里穴位,并囑患者同時做左右轉頭動作。⑧頸肩部放松:運用拿揉法放松頸項部及肩部肌肉。⑨放松雙上肢:牽拉雙上肢,彈撥腋神經、橈神經、尺神經,拿雙上肢。結束手法。1次/d,5次為1個療程。
1.3 療效評定標準治愈: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恢復正常工作;顯效: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僅遺留背部或腰背部不適;有效:癥狀及體征部分消失,能從事一般正常工作;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
本組病例經過1~5次治療后評定療效。治愈375例,占77.32%;顯效93例,占19.18%;有效16例,占3.30%;無效1例,占0.20 %??傆行?9.80%。
隨著高性能戰(zhàn)斗機裝備部隊,新訓練大綱的實施,以及自由空戰(zhàn)的任務較多,對飛行員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對飛行載荷的要求也越發(fā)嚴格,在飛行訓練承受高載荷的情況下,頭盔及面罩的重量加上頭部自身的重量,使得頸背腰部肌肉、韌帶、關節(jié)的負荷加重,容易造成頸椎、腰椎持續(xù)失穩(wěn),頸腰椎周圍的核心肌群如多裂肌等,維持脊柱的穩(wěn)定性,于是出現肌腱、韌帶等軟組織增生肥厚,引起頸椎、腰椎生理曲度異常改變,頸腰部肌張力增高,肌肉疲勞分泌乳酸增多而刺激神經末梢產生頸背腰肌痛[1]。
頸腰痛是飛行人員當前最常見的傷病問題,一旦出現傷痛,影響航空兵部隊戰(zhàn)斗力和飛行安全,甚至因為臨時停飛消減部隊戰(zhàn)斗力。研究顯示,高性能戰(zhàn)斗機具有快速增長率(6 G/s)和高+Gz(持續(xù)性正加速)暴露的特點,飛行員在飛行訓練和離心機訓練時,作用于脊柱的+Gz高應力,可以引起飛行員頸椎、胸椎和腰椎周圍的肌肉軟組織損傷,從而引起疼痛[2],其中以頸腰痛最常見。特別是殲擊機起飛瞬間的加速度及自由空戰(zhàn)課目時角速度瞬間改變巨大,G值變化率大,作用于人體的Gz值也瞬間增高。在長期+Gz(或-Gz)作用下,飛行員脊椎椎骨之間開始縱向壓縮,椎間盤受力較大,后縱韌帶薄弱處會導致破裂,使椎間盤突出或膨出而壓迫神經。同時椎體旁的深層肌肉韌帶如骶脊肌等也容易受損,頸胸腰骶椎易發(fā)生退行性改變,導致生理曲度改變[3]。美軍一項調查顯示,高性能戰(zhàn)斗機飛行員被訪者的54%曾發(fā)生過+Gz暴露時急性脊柱癥狀[4];美軍戰(zhàn)斗機飛行部隊2006—2012年間,最常見的損傷部位為脊柱和下肢損傷,占75%,其中以頸腰部損傷最常見;其他航空兵部隊飛行人員損傷特點與之相似[5];荷蘭在2014年有22%和31%的飛行人員分別存在持續(xù)規(guī)律的腰痛、頸痛,較2007年明顯增加(頸、腰痛均為12%)[6];英國空軍在對82名高性能戰(zhàn)斗機飛行教員和學員的調查中發(fā)現,72%的教員和20%的學員報告有頸部疼痛,其中85%是在空戰(zhàn)訓練時向側方或后方觀察時受傷。丹麥F-16飛行員發(fā)生過急性頸部損傷的比例達到了58%,下背部(腰部)疼痛的發(fā)生率則為31%。另外,高性能戰(zhàn)斗機飛行員特技飛行課目較多,在特技飛行中如退出俯沖時遇到較大的瞬間加速度作用(+Gz值最高可達8~10 Gz),頸腰部可出現壓迫產生酸脹及疼痛感[7]。
造成頸痛和腰痛人數增加的原因與飛行人員的年齡,飛行經驗,飛行時間總數有關,還與飛行總的使用夜視護目鏡時間有關。飛行人員頸腰背痛主要為非特異性慢性頸腰背痛,一般是指疼痛時間持續(xù)在12周以上、既找不到確切的組織結構病理改變,又無法明確病因的頸腰背痛,主要包括肌筋膜炎、肌肉勞損、小關節(jié)紊亂等[8]。
高載荷后的飛行人員頸腰痛,世界已有37個國家制定了非特異性背痛診療指南,推薦方法包括患者教育指導、保持正常的體育活動、運動醫(yī)學康復及綜合治療(物理治療、心理、認知)[9]。其中物理治療經航空醫(yī)學保障人員多年來研究的經驗,療效顯著,值得推崇。采用綜合物理治療方案,電療、光療及推拿按摩的方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的電腦中頻針對肌肉有良好的鎮(zhèn)痛作用,它能使皮膚痛閾明顯增高,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快,使神經纖維間及組織間水腫減輕,組織內張力下降,因缺血所導致的肌肉痙攣得到緩解,從而使缺氧狀態(tài)改善,促進鉀離子、胺類及激肽等病理致痛化學物質清除,快速達到止痛效果。半導體激光照射可以使急性炎癥早期和中期局部五羥色胺含量減少,起到止痛作用[10]。在此基礎上配合推拿按摩手法,通過點、按、撥、揉和滾法等手法,有行氣活血、舒經活絡、止痛解痙、軟堅散結的作用,扳法重新調整了關節(jié)順序,減輕了椎間盤對神經根的刺激或壓迫,促進了局部軟組織的充血水腫吸收,解除由損傷疼痛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痙攣,緩解了痙攣疼痛癥狀,達到解痙止痛的目的[11]。
綜上所述,飛行人員高載荷后的頸部疼痛需要及時地、盡早地干預和治療的同時囑咐飛行員培養(yǎng)良好地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飛行姿勢,平時加強頸腰肌鍛煉。這樣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和消除誘因和癥狀,對提高戰(zhàn)斗力有很好的保障,值得在飛行部隊航醫(yī)室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