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權力博弈:話語秩序視角下警察與民眾的問答話語研究

2020-12-20 04:55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0年3期
關鍵詞:問話秩序話語

劉 科

(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浙江寧波 315211)

一、引言

進入21世紀,中國改革開放邁入全新階段。國家將法治建設作為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點是保證公民在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享有平等權利。改革開放至今,我國法律體系基本形成,為依法治國和保障公民權利奠定了基礎。但在現(xiàn)實的執(zhí)法場景中,一個人如果被認為涉嫌違法犯罪,其權利最容易受到侵犯。民眾的權利是否得到保障,能夠直接反映出司法人員的權利意識和司法機構執(zhí)法的人性化程度。

語言作為交流的媒介,從來都不是透明的介質,語言背后隱藏著權力與談話雙方的人際關系。話語是執(zhí)法過程中交際雙方必不可少的,也是構建雙方關系的基本手段。??抡J為:“話語是唯一的在者,不是人在言說語言,而是語言在言說人。話語即權力,話語與權力的共生使得作為主體的人淪為制度和規(guī)則的奴隸?!盵1]警察與民眾的問答話語就是通過話語實施權力和維護權利的過程,雙方的互動交流實際上是一場語言游戲中的權力博弈。本文試圖以費爾克勞夫的話語秩序思想為理論基礎,以警察與民眾對話中的問答話語為語料,通過分析語料中的規(guī)則性,揭示警察與民眾對話中話語的真正本質與權力博弈的過程。

二、理論基礎:話語秩序

話語秩序這一概念來自??隆8?略凇对捳Z的秩序》一書中指出:“每個時期的人們?yōu)榱苏J識世界都要運用某種標準和原則對周圍的事物加以分類,其結果必定是形成‘秩序’的概念。”[2]話語系統(tǒng)同樣受到秩序的約束,話語生產總是按照一定程序受到控制、選擇、組織和分配,具體的語篇受潛在的規(guī)則約束,這些常規(guī)慣例是相互聯(lián)系的組合。費爾克勞夫認為:“人作為社會中的一員,無時無刻不在社會機構中存在和發(fā)展,這些社會機構界限分明,有各自的體系,共同構成了錯綜復雜的社會秩序,話語秩序是在語篇層面表現(xiàn)的社會秩序,是社會文化實踐在語篇上的歷史印記?!盵3]費爾克勞夫指出:“話語秩序是一個社會機構的所有話語實踐以及它們存在的關系,這種話語秩序以具體方式決定內部話語秩序的結構?!盵4]可見話語秩序不是單純由詞和句子的語言范疇組成,而是由介于語言和非語言成分之間的話語實踐組成。話語秩序控制交際過程中話語的使用,設定什么樣的話語可以使用,規(guī)定什么可以說、什么不可以說。公安機關作為一種特定的社會機構,其內部必然擁有特定的話語結構和話語秩序,警察和民眾的兩種不同話語在問答之中相互交織,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話語秩序結構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

費爾克勞夫認為話語秩序的結構變化都有其社會根源,與機構和社會層面的矛盾和斗爭密切相關,話語在權力關系和權力斗爭中處于非常重要的位置。社會機構或社會權力的擁有者對話語秩序的控制是維持他們權力的手段之一,控制了話語秩序就控制了話語,從而控制了整個社會結構。話語秩序內部或話語秩序之間界限的重組是權力斗爭和社會文化變化在話語層面的體現(xiàn)。費爾克勞夫用Gramsci的霸權理論來解釋話語秩序的斗爭:“霸權本是政治術語,指在經濟上取得決定性支配地位的社會群體把其影響擴張到整個社會和國家,并在政治文化領域占據(jù)領導地位的過程?!盵5]可見社會生活中的霸權能在話語中得到再生產和改變。費爾克勞夫指出:“話語秩序的界限是潛在的文化霸權斗爭的領域,在領域內,控制集團努力強調和維持他們內部和它們之間具體的結構?!盵6]因此話語秩序的變化實際上是新的霸權在話語領域得以建立的過程,某種話語秩序會暫時處于霸權地位,維持現(xiàn)有的權力關系并使之合法化。處于霸權地位的話語秩序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取決于當時的社會權力關系和社會發(fā)展變化的主要趨勢。費爾克勞夫認為:“話語在特定的話語秩序中如何形成結構的以及這些結構如何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歸根到底都是由社會結構層面或社會層面的權力關系的變化決定的。”[7]他指出:“問答話語的規(guī)則性能夠反映出交際雙方權力關系的改變,這種改變會導致話語秩序的變化以及社會權力關系的改變。”[8]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問題

通過對警察與民眾的問答話語進行分析,揭示警察如何通過問答彰顯自己的權力,雙方如何在對話過程中進行權力博弈。

(二)語料來源與處理

本研究選取語料來源于北方L市的某派出所,參與者為警察和報案的居民(以下簡稱“民眾”)。研究者得到允許后進入派出所通過錄音方式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采取人種志的研究方法,通過公安系統(tǒng)內部觀察的“局內人”以及事后分析的“局外人”相結合進行語料分析。本研究對錄音數(shù)據(jù)進行轉寫并選取有代表性的資料作為語料,盡可能確保語料的真實可靠。

四、對警察與民眾問答話語的規(guī)則性分析

(一)警察問話的規(guī)則性分析

維特根斯坦強調話語使用的規(guī)則性,認為:“一個語言表達式在一個語言游戲中究竟是如何被使用的,或者說在其中它究竟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這取決于其所屬的生活形式?!盵9]實際上,具體的語言成分如何被使用到現(xiàn)實的話語互動中,是由其所在的語境或者文化決定的。這凸顯出語言使用的規(guī)則性,不同機構的話語語境使其需要遵守不同的規(guī)則。語言是人類社會特有的信息系統(tǒng),語言的產生、演變與發(fā)展包括信息的傳遞、接受和加工,總是以一定的條件為前提并受其影響。這種前提就是語言環(huán)境,話語的使用不可能獨立和分離于語言環(huán)境之外。警察和民眾的話語作為一種特殊的語類,產生于特定的情境語境中,并受情境語境制約。警察對民眾的問話作為一種機構話語,必然基于一定的語境且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

問話是指“一定語境中為一定目的而發(fā)出的、具有一定語力的言語行為”。問話是提問言語行為,其目的是發(fā)話人希望從受話人那里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警察:“路邊??恳幌?,有沒有駕駛證、行駛證,有沒有呢?請你馬上拿出來。”

民眾:“說什么?”

警察:“請你馬上把駕駛證,行駛證出示一下,聽清楚沒有呢?”

民眾:(沉默)

警察:“沒有是吧?”

民眾:“沒有牌照,我哪有駕駛證!”

警察:“我是xx公安局(交警大隊)民警,依法對你進行行政處罰,請必須配合執(zhí)法?!?/p>

民眾:“我沒有駕駛證,你動手是吧?你!”

警察:“你什么,警告!把駕駛證拿出來,你不要抵抗。還抵抗是吧?”

民眾:“沒有駕駛證,可是我也沒有抵抗?!?/p>

疑問句是話語權力的潛在資源,一般來說,問話者比答話者擁有更大的權力,問話本身就對答話者產生約束,問話者對答話者具有話語支配權,這一點在反問句中體現(xiàn)得尤其明顯。馮江鴻指出:“反問句式具有強化語力、引人關注、促人思考和說服聽話人的作用?!盵10]在使用反問句的時候,問話人顯然在交流中占據(jù)支配地位,并試圖通過使用反問句加強語氣,以說服聽者接受自己的觀點,是構建權威人際關系的有效手段。這類句式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強加于人的意味。這段對話中交警使用了四個反問句。第一第二個反問句中,由于查到車輛沒有牌照,警察讓民眾靠邊停車并出示駕駛證,交警使用了兩個反問語氣,即“有沒有”和“聽清楚沒有”,既不要求對方回答,也不需要講話人自己回答,答案就在問話中。講話人試圖通過反問,促使對方必須拿出駕駛證。第三個反問句中,交警使用“沒有是吧”用來核實信息,該民眾確實是無證駕駛,并且駕駛的汽車沒有牌照。第四個反問句中,交警提醒民眾不要抵抗。這里有一個特點,交警使用反問句已經強化了語氣,但同時又使用一個陳述句來再度強化語力“你不要抵抗”,迫使對方思考并接受交警的要求。交警在使用反問句的過程中構建了一名教育者的身份,并在言語中透露出權威者的身份和地位。四個反問句穿插使用,強化了民眾作為被教育者的身份。雖然其說教的內容屬于常識,但是連續(xù)的反問卻使得這位駕駛員只能聆聽、接受教育,并沒有任何反駁的機會。構建教育者身份的交警正是借助這種反問語言設置為自己構筑了居高臨下的位置,也通過不斷的反問迫使駕駛員在話語的沖擊下順從自己。

祈使句使用祈使語氣,表達命令、禁止、勸告等言語功能。在這段對話中,警察使用了兩次“請你馬上拿出來”以及一次“請你配合執(zhí)法”。警察通過使用“請你馬上拿出來”構建了一種執(zhí)法者的身份,通過使用“請你配合執(zhí)法”強化了自己的職業(yè)身份,通過使用祈使句引導和控制執(zhí)法順利有序地進行。此外,語料中出現(xiàn)兩次“呢”和“吧”。根據(jù)《漢語字典》的解釋,“呢”是語氣詞,用在疑問句的末尾表示疑問和反問的語氣;用在陳述句的末尾,表示確定的語氣;用在祈使句末尾,加強懇求語氣。其中“有沒有呢”表示一種質疑,呵斥對方盡快拿出駕駛證?!奥犌宄]有呢?”表示核實自己所說的話,此外還帶有警示的作用。冉永平指出:“‘吧’是語氣詞。放在句末,表示商量、推測、請求和命令等;用在句中表示假設、不敢肯定的語氣?!伞饕硎酒硎购屯茰y語氣,還起到語用緩和與商榷功能?!盵11]語料中兩個“吧”都是在雙方互動過程中關系比較僵硬時使用,都是為了緩和彼此之間的關系。

從以上對話可以看出,警察與民眾互動中提問的規(guī)則性很強,這是由國家賦予警察的身份和權力所決定的。民眾幾乎沒有主動提問的權力,民眾在問答互動中的表現(xiàn)也相對被動,只能通過利用答話的機會來爭取自己的權益。

(二)警察與民眾答話的規(guī)則性分析

問話期待答話,答話的生成必須在問話所容許的幾種答話之內進行選擇。Robinson和Rackstraw認為:“答話既是話語,又是行為,答話是對問話的反應?!盵12]Baumert指出,“應”是指對問話的任何反應,包括言語和非言語的;“答”指在語言上正確的反應。他認為答話要以“合適答話的真值”為判斷標準,正確的答話要能正確地再現(xiàn)知識,同時又是對該問話的準確回答[13]。本研究的答話是對問話具有回應功能的話語,是言語行為,屬于“應”而不是“答”。

由于答話主要受到問話的制約,在警察與民眾的對話中,答話人通常是民眾,民眾的答話受到警察問話的限制和掌控。廖美珍曾經指出法官問話分為開放型和封閉性兩種,本文借助廖美珍對問話的分類,將問話分為寬式問話和窄式問話。窄式問話的疑問點主要是“誰”“什么人”“哪里”“什么時候”。這類問題對應的答話內容較簡單,多為詞語。寬式問話的疑問點主要是“為什么”“怎樣”“什么”。這樣的問話開放程度高,答話人通常需要回答的內容較多,答話人權力相對較大,可選擇的范圍大,答話的規(guī)則性弱。例如:

(1)警察:“你知道,如今電動車上街行駛需要上牌和戴頭盔的,你應該很清楚是吧?”

民眾:“是的?!?/p>

(2)警察:“后來有沒有再去找過他?”

民眾:“沒有?!?/p>

(3)警察:“最后一次見到你的電動車是在哪個位置?”

民眾:“槐安路?!?/p>

(4)警察:“有沒有見過監(jiān)控里面這個來你店鋪的人呢?”

民眾:“哪個?穿紅色襯衣這個男的嗎?”

警察:“不是,那邊那個穿藍色外套的男的?!?/p>

民眾:“不認識,好像沒見過?!?/p>

通過以上四個例子可以看出,窄式問話的控制力很強,預設的答話內容相對固定。在警察與民眾的對話中,這樣的問話具有很強的引導性,答話更具規(guī)則性,一旦答話內容超出了預設的范圍,就會引發(fā)新的話輪。在例(4)的對話中,問話人預設的答話應該為“不認識”“認識”“不清楚”。但是,答話人并不是直接拒絕,而是進一步追問,答話人突破規(guī)則的行為引發(fā)了問話者又一輪問話“那邊那個穿藍色外套的男的”,目的在于確認答話人提供的答案。

答話的規(guī)則性進一步體現(xiàn)出警察與民眾之間的權力關系。一方面,國家賦予警察質詢、詢問的權力,民眾要接受合理詢問、真實回答,從根本上保障了問話人的權利。警察在問答過程中掌握了主動權,可以通過問話形式和內容的設計來最大程度地追求自己需要的理想的答話。然而,窄式問話在某些情況下會誤導受話人,或是將真實的答案排除在符合規(guī)則的答話之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答話人有時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經常會出現(xiàn)“不合作”的答話,例如:

警察:“為什么阻撓工程施工?”

民眾:“他們(工程)違法占有我們耕地,這塊原來是我們的農田,我們依法保護耕地?!?/p>

警察:“但是這是政府重點工程,之前政府不是和你們已經協(xié)商好了嗎?”

群眾:“那你有沒有政府的紅頭文件或者合理征地批文?”

警察:“不知道?!?/p>

民眾:“那怎么知道是政府工程?”

警察:“再阻撓施工就拘留你?!?/p>

民眾:(沉默不言)

警察與民眾互動中的答話受到較強的規(guī)則性制約。福柯曾指出,話語存在的場所,就是權力運行的場所,權力滲透于話語的整個運作過程中。語氣的選擇是反映交流雙方關系的重要語言設置,“達到說話者交際目的”的功能語氣和表達說話人態(tài)度或情感的意志語氣,也是構建雙方人際關系的有效手段。例如:

民眾:“趙所長,我有個事情想要咨詢您一下,我如果想辦這個手續(xù)我需要去找誰?”

警察:“給你管片兒民警的電話,您看您得聯(lián)系他一下,看看怎么開這種證明,您要在沒做新證的情況下,我們才能開具證明,而且新證證明(臨時身份證)有效期只有七天?!?/p>

民眾:“行行,新證我得換?!?/p>

警察:“我跟您說,那種證明只能開一次,我不知道民警會不會給您老去開去,要不我把負責民警電話給您,行嗎?”

民眾:“可以,謝謝您!”

“嗎”如果用在句尾常常表示疑問和反詰的語氣,用在句中表示提示,便于引出下文。這段對話中的“嗎”主要是征求對方的意見,是一種等待對方回答的疑問。首先這位女士稱“趙所長”,稱呼職務體現(xiàn)出對派出所領導的尊敬,同時也表示彼此之間存在距離。這種稱謂彰顯和建構了雙方不平等、不對稱的權力關系,每一次的稱呼對方職務都是重申對方在雙方關系中的支配地位和相對權威。這一點凸顯出警察被視為“權威者”的代表,民眾處于相對弱勢地位。權力實質上是相對的也是動態(tài)的,語言受社會權力關系的影響,權力也影響語言的生產、傳播與消費,說話者往往企圖以某種方式獲得權力或者控制會話參與者。第一句使用了“咨詢”一詞,語氣暗含請求的意思,請求是一種“自下而上”的言語行為,實際上是承認對方“居高”的地位和自己“居下”的位置,這樣的語境下采用這種稱謂只會固化不平等的關系和身份。從民眾最后一句話我們可以看出對警察的語言回應,民眾并未有抱怨,似乎合情合理,反映出制度的不可妥協(xié)性和由制度引發(fā)的合法化的警察態(tài)度被民眾認同,從而成為社會結構再生產的力量。

在漢語中存在T/V現(xiàn)象,T代表你,表示不尊重,大多含有不敬、傷害對方的行為。V是您,表示尊重和尊敬。在真實的話語中,參與者的權力、身份和地位等都是影響話輪公平分配的關鍵因素。在上述對話中,民眾與警察稱呼對方都采用“您”,說明雙方在交流過程中試圖建立親切平等的關系,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這一點體現(xiàn)出民眾與警察雙方都構建了平等的身份。趙所長并沒有因為其執(zhí)法者身份而居高臨下,貶低他人,而是與民眾在平等對話的環(huán)境中進行溝通。這段交流的結構特點是雙方在交流中行使了作為交流參與者的發(fā)言權,也履行了推進交流發(fā)展的義務。他們分別在履行各自推進交流義務的時候侵犯了對方的發(fā)言權。然而,這些稱謂語的使用并沒有使得交流的氣氛變得緊張,相反,交流雙方的關系變得更近,對交流話題的興趣更濃,顯示出警察在執(zhí)行警務過程中的另一個側面:尊重、平等和熱情。也說明身份的建構是隨著具體語境變化而不斷變化的,而且呈現(xiàn)出動態(tài)變化的多樣性特點。

五、研究結論

(一)警察與民眾的話語具有規(guī)則性,通過問答話語滲透權力意識

作為一種社會行為,話語互動能夠正常開展的基礎是雙方默認并遵守共同的規(guī)則。好比下中國象棋,雙方一定要遵守“馬走日、象走田”等規(guī)則,游戲才能繼續(xù)。而話語互動既是交際雙方協(xié)商的過程,也是雙方交際目的與話語規(guī)則博弈的過程。在話語互動的過程中,交際雙方不斷作出話語選擇,說話者根據(jù)自己的交際目的和語境對話語資源進行選擇從而建構自己的話語,而他的話語又會進入語境,如此循環(huán)往復,語境與話語資源都是不斷動態(tài)變化的,這種動態(tài)性在與目的性的耦合中表現(xiàn)出語言選擇結果的多樣性。警察通過問話和答話規(guī)則性的約束,將自己作為執(zhí)法者的身份滲入其中,民眾對于警察的權力話語則采取或容忍或沉默的態(tài)度,可見長時間權力意識的灌輸,讓民眾內心養(yǎng)成了順從與屈服的習慣,并沒有對這種權力形態(tài)進行反抗和斗爭。在一定程度上,雙方對話交流是為尋求各自利益而互動協(xié)商以達成共識。

(二)警察與民眾話語的實質是權力的博弈,雙方使用話語進行一場語言游戲

語言作為話語資源被用來強化已有的不平等關系,警察掌握并利用的話語資源顯然多于民眾。派出所不僅僅是為民眾提供服務的場所,同時也是社會關系得以展現(xiàn)和被建構的場所。警察通過話語媒介行使權力的時候,存在過度使用權力的傾向,并且通過各種話語資源構建自己與法律之間的模糊界限,樹立自己作為執(zhí)法者的主體地位,話語中還保留著官僚習氣。而民眾在與警察的交流中構建了自己作為服從者和被教育者的身份。警察與民眾的問答話語體現(xiàn)了對話背后的權力博弈,警察憑借國家賦予的權力采用窄式發(fā)問方式,而民眾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有時候會對警察的問話“不作回答”,雙方對話體現(xiàn)了彼此用語言進行博弈的過程。

黨中央提出了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目標。這樣的發(fā)展愿景在引導、規(guī)范政府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同時,必然重塑、規(guī)范從政府到事業(yè)單位、企業(yè)組織甚至個人的言語行為。在涉及阻礙工程施工的對話中,“再阻撓就拘留你”這一責問、命令的語氣說明如今尚有部分警察認為自己是國家權力的代言人。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一些機構或個人對自身定位的變化并不清楚,政府機構的官僚作風并未伴隨計劃經濟體制的淡出而消失。盡管法律法規(guī)在不斷健全和完善,但對于那些涉嫌違法犯罪的社會成員來說,其人格尊嚴很容易被忽視、被侵犯,執(zhí)法的文明程度有待提高。警察作為執(zhí)法人員,其話語是否得當,是否體現(xiàn)以民為本,關乎政府形象的塑造和和諧社會的建設。

六、討論與建議

在警察執(zhí)法語境下,執(zhí)法者的話語所承載的權勢與民眾的話語所承載的權利呈現(xiàn)出明顯的不對稱,同時民眾也利用話語資源,積極參與這種不平等關系的建構,話語建構的不平等人際關系更容易得到民眾認同。警察執(zhí)法要遵循執(zhí)法為民、服務于民的理念,執(zhí)法過程中不能以法律代言人的身份自居,要積極轉變思想觀念,找準角色定位,多站在民眾角度換位思考。在執(zhí)法過程中要堅持融法、情、理于一體,處理事情要說透情理,用真誠的態(tài)度與話語對民眾進行勸說和引導,而不是用自己的權力進行壓制。要注重以理服人,讓民眾心悅誠服,通過道德教育與感化,激發(fā)民眾心中的道義,努力化解爭議與沖突。

有必要在政府機構等公共管理與服務機構的培訓中增加有關話語藝術與話語策略的內容,提高公共管理與服務人員使用話語資源的能力。提高警察等公共管理與服務人員的業(yè)務素養(yǎng)是構建和諧社會、打造服務型政府以及貫徹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舉措。目前針對警察的相關培訓主要集中于政策水平、業(yè)務水平和服務態(tài)度,即使關注到言語行為,也是把警察話語作為衡量其服務態(tài)度的一部分,而沒有把話語上升到權力資源的高度,使得警察很少從權力的角度反思和控制自己的言語行為。通過培訓增強警察的話語反思能力,有利于踐行以人為本理念和打造服務型政府。警察應該努力提高自身修養(yǎng),掌握良好的交流技巧,提高語言交流能力,避免語言暴力,努力運用語言能力為公眾排憂解難、化解矛盾。

警察每天面對犯罪嫌疑人,為了調查案件、理清案情,長時間從事大量重復而復雜的工作,難免產生心理壓力。如果這些心理問題不能及時化解,任其發(fā)展,就很有可能轉化為對話語權力的濫用,影響警民關系。因此,應加強對警察的心理輔導,調整心態(tài),減少由個人情緒驅動造成的話語資源濫用。如果警察的語言能夠充滿感情色彩,在充滿剛性的執(zhí)法活動中滲透柔性的語言藝術,寓理于情,就能徹底打開民眾的心門,使民眾能夠加深對警察工作的理解。

建立和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規(guī)章制度,能夠從制度上遏制話語資源的濫用。政府部門應通過建立清晰明確的行為規(guī)范來引導和規(guī)范其工作人員的語言方式,避免因工作人員的個人風格或情緒因素帶給民眾傷害。要依靠制度規(guī)范來克服官僚作風,防止公權私用,維護政府機構及法律的公正性與權威性。如果警察在處理案件時堅持公平公正,不夾雜私人情感與個人成見,民眾就會從心理上理解并配合警察執(zhí)法,進而共同維護法律的尊嚴。

猜你喜歡
問話秩序話語
打擊惡意搶注商標 讓市場競爭更有秩序
現(xiàn)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秩序與自由
秩序
怪鳥奪妻殺夫(下)
文本閱讀中變“問話”為“對話”淺探
亂也是一種秩序
話語新聞
話語新聞
“那什么”的話語功能
安吉县| 芜湖市| 阜阳市| 江源县| 镇康县| 安化县| 法库县| 宜川县| 河津市| 太康县| 信宜市| 汉中市| 辉南县| 新干县| 茶陵县| 安阳市| 武平县| 云霄县| 齐河县| 杨浦区| 镇宁| 阿瓦提县| 普洱| 汶川县| 绥江县| 东源县| 壶关县| 昭觉县| 伊金霍洛旗| 临海市| 哈巴河县| 封开县| 屏边| 松原市| 老河口市| 佛教| 萝北县| 白城市| 霍州市| 广南县| 衡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