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琢
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龍”是中國人心中十分神圣的一種動物。騰云駕霧、行云布雨,讓人充滿遐想。“龍”聚集了各種美好神奇的品質(zhì),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征。在漢語中,龍有著很好的寓意——龍騰虎躍、龍馬精神,都用來形容精神飽滿、神采飛揚(yáng)的狀態(tài)。那么,中國古人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想象出龍的形象呢?
早在甲骨文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龍”字。它是一個典型的象形字——彎彎曲曲的身體、張開的口部、高貴華麗的龍冠,這是古人對龍最早的想象!漢字代代相傳,繁體字中的“龍”始終傳承不變。直到漢字簡化,由于“龍”太難寫,才簡化成今天的樣子。
“龍”是一種什么樣的動物呢?許慎描述說:“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xì),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睆姆N類上看,龍也是一種“蟲”,它身上有鱗片,是“鱗蟲”中的老大!盡管是蟲,但龍變幻莫測,有時看不清它的樣子,有時又出現(xiàn)在你面前,清清楚楚。龍的長短粗細(xì),可任意變化,它既能飛上高天,也能潛入水底,春天時振奮于長天之上,秋天里沉潛于深淵之中。
上天入地,千變?nèi)f化,龍真是一種難以把捉的動物!正因如此,古人也往往用龍來比喻那些高深莫測的人物。相傳孔子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見過老子。與老子談話歸來,弟子們問他:“老師,您覺得這位老子先生,是個什么樣的人呢?”孔子長嘆一聲:“老子,其猶龍邪!”在孔子看來,他知道野獸善于奔跑,魚兒善于游泳,飛鳥善于翱翔。但龍隱身于厚厚的云層中,高深莫測,難以把握。
你看,這就是孔子口中的老子——孔子是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是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儒道兩家在一開始的時候,惺惺相惜、互相尊重,儒道互補(bǔ)也成為中華文化的基本格局。同樣,在《三國演義》中,鼎鼎有名的諸葛亮被稱為“臥龍”——他還沒出山,就像龍?zhí)芍菹?,一旦出山,必然是飛龍在天,大放光彩!除了形容高人,龍還是皇帝的象征?!吨芤住分姓f:“九五,飛龍在天?!饼埜唢w云端,皇帝是地位最高的人,因此,古人把帝王叫作“九五之尊”。在中國古代,皇帝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和龍掛上了鉤——坐的椅子叫龍椅,穿的衣服叫龍袍,皇帝的身體叫龍體,表情叫龍顏,甚至還有龍馬桶、龍內(nèi)褲……
(“章黃國學(xué)”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