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勇
(張家口林業(yè)調(diào)查規(guī)劃設(shè)計院 河北 張家口 075700)
河北沽源葫蘆河濕地公園位于沽源縣中部,地理坐標(biāo)為東經(jīng)115°37′15″ ~115°44′36″,北緯41°28′08″~41°48′46″。以內(nèi)陸河葫蘆河和平定堡河為主體,包括河流流經(jīng)的水庫和湖泊。濕地公園南起石頭城水庫,向北依次穿過五花草甸、濱湖公園、青年水庫、天鵝湖,終到平定堡河尾閭湖公雞淖。南北全長36 km,面積6790.47 hm2,地勢南高北低,東高西低,平均海拔1536 m,最高海拔2211 m。沽源縣處于內(nèi)蒙古高原向華北平原過渡的地帶,具有明顯的大陸性季風(fēng)氣候特征,晝夜溫差大,平均氣溫-18.4℃,干旱少雨,平均年降水量233.59 mm。降水主要集中在6 ~9月,區(qū)內(nèi)有灤河、潮白河和內(nèi)陸河3 個水系。土壤以栗鈣土為主,同時具有草甸土、沼澤土、鹽土。
萌蘆河省級濕地公園內(nèi)動物種類豐富,有脊椎動物26 目55 科172 種,其中魚類3 目5 科15 種,兩棲類1 目2 科3 種,爬行類1 目4 科10 種,鳥類16目34 科117 種,哺乳類5 目10 科27 種。鳥類為濕地公園優(yōu)勢動物種群,其目、科、種數(shù)分別占濕地公園總動物種類的61.54%、61.82%、68.02%。
2.1 魚類。據(jù)統(tǒng)計,濕地公園內(nèi)有魚類3 目5 科15種,其中鯉形目12 種,占總種數(shù)的80%,魚類組成具有東亞淡水魚組成的共同特點。魚類絕大部分為廣布型小型魚。
2.2 兩棲類。濕地公園內(nèi)兩棲類僅無尾目1 目,分為2 科3 種,即蟾蜍科的中華蟾蜍(Bufo gargarizans),蛙科的黑斑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金線蛙(Pelophylax fukienensis)。
2.3 爬行類。葫蘆河省級濕地公園內(nèi)有爬行動物10種,隸屬于有鱗目,有壁虎科、石龍子科、蜥蜴科、游蛇科4 科,其中游蛇科種類5 種,占總種數(shù)的一半。
2.4 鳥類。葫蘆河省級濕地公園地處華北、蒙新、東北的交接處,是鳥類南北、東西遷徙的交匯地帶,候鳥種類較多,同時廣闊的沼澤、湖淖,多樣的生境,以及豐富的草場資源,為各種涉禽、游禽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使?jié)竦毓珗@及周邊地區(qū)成為鳥類數(shù)量、種類較多,較集中的區(qū)域。葫蘆河省級濕地公園內(nèi)共有鳥類16 目34 科117 種,占河北省鳥類總數(shù)(405 種)的28.89%。鳥類中,濕地水鳥共有63 種,雁形目、形目、鸛形目、鷗形目種類較多。旅鳥10 種,留鳥21 種,夏候鳥86 種。濕地水鳥中,每年3月中下旬,雁鴨類水鳥最早從越冬地返回到達(dá)濕地公園,隨后鷗類開始遷入,鵒鷸類4月中旬開始陸續(xù)出現(xiàn)。6 ~8月,濕地公園水鳥主要由鴴鷸類鳥組成,種類和數(shù)量相對平穩(wěn)。秋季鳥類遷徙時間出現(xiàn)在9 ~11月,從9月開始,旅鳥陸續(xù)遷入,9月下旬雁鴨類水鳥開始離開濕地公園向南方遷徙,11月中旬,候鳥全部南遷。春秋遷徒季節(jié),小天鵝(Cysbewickii)、鴻雁(Anser cygnoides)、豆雁(A.fabalis)、赤麻鴨(Tadorna ferrum)等集成大群,成為優(yōu)勢種。葫蘆河省級濕地公園的鳥類中,共有國家I 級重點保護(hù)鳥類5 種,包括黑鸛(Ciconia nigra)、東方白鸛(C.boyciana)、白鶴(Grusleucogeranus)、遺 鷗(Larus relictus)、大 鴇(Otis tarda),國家II 級重點保護(hù)鳥類19 種,包括白琵鷺(Platalea leucorodia)、大天鵝(Cygnuscygnus)、小天鵝(C.bewickii)、鴛鴦(Aixgalericulata)、蒼鷹(Accipiter gentilis)、普通鵟(Buteo buteo)、大鵟(Buteo hemilasius)、白尾鹛(Circus cyaneus)、紅腳隼(Falcoamurensis)、紅隼(Ftinnunculus)、阿穆爾隼(Famurensis)、矛隼(Frusticolus)、獵隼(Fcherrug)、白枕鶴(Grus vipio)、灰鶴(Ggrus)、蓑羽鶴(Anthropoides virgo)、長耳鶚(Asiootus)、短耳鶚(Aflammeus)、雪鶚(Bubo scandiacus)。
2.5 哺乳類。濕地公園內(nèi)共有哺乳類5 目10 科27種。濕地公園及周邊以草原、農(nóng)田景觀為主,地勢開闊、交通發(fā)達(dá),人類活動頻繁,不利于大型野生動物棲息,哺乳類動物中,以嚙齒類最多,又有黃鼬(Mustela sibirica)、草 兔(Lepus capensis)、刺 猬(Erinaceus europaeus)等,中大型哺乳動物幾乎絕跡,偶有狗獾(Meles meles)、豬獾(Arctonyx collaris)出沒。
河北葫蘆河濕地公園范圍內(nèi)擁有多樣的濕地類型、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在生態(tài)平衡中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且濕地動植物資源具有重要的保護(hù)和科研價值,為科學(xué)研究和科普宣教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并且對維持壩上地區(qū)生態(tài)安全、改善壩上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