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yī)大師李輔仁,河北省香河縣人,生于1919年6月26日。李老出身于中醫(yī)世家,幼年即隨父、兄研習中醫(yī)經(jīng)典著作,1939年拜名醫(yī)施今墨為師,成為施氏嫡傳弟子。1954年至今,他在北京醫(yī)院中醫(yī)科從事干部保健醫(yī)療和老年病中醫(yī)防治工作。李老精通中醫(yī)內科、婦科、兒科,尤其擅長治療老年病,高尚的醫(yī)德和精湛的醫(yī)術,使他成為享譽海內外的一代名醫(yī),享有“中醫(yī)泰斗”之盛譽。
李老總結了獨特的診治老年頑癥的規(guī)律,屢起沉疴,被稱贊“用藥得當,可以通神”。他門下桃李芬芳,耄耋之年仍言傳身教,為中醫(yī)藥事業(yè)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人才,他本著“人之痛,己之痛”的精神,以豐富的人生閱歷疏導患者,使其能得到精神上的撫慰。如今,他每周還要看2個半天門診,很多患者慕名前來,常常過了下班時間,還有很多患者候診,他總是忍著饑餓與疲勞,泰然為他們診病,直到看完最后一個患者。他說:“醫(yī)乃仁術,為醫(yī)者,醫(yī)術固然應求一流,而醫(yī)德更應高尚。醫(yī)生應以病人為本,以仁者之心待人?!边@是他的座右銘。著名書法家趙樸初曾題贈李老“白衣之慈,青囊之術,安老扶康,德音遐布”。這也是對李老品格的真實寫照。
2010年李老當年已經(jīng)90歲了,滿頭銀發(fā)的他行動敏捷,精神矍鑠,說話底氣十足,體重一直保持在70多公斤,可以說他自身的健康是其醫(yī)術、醫(yī)理的絕好例證。
李老臉上的皺紋非常少,沒有老年斑,牙也是自己的,雪白整齊。談及保健秘訣,他說自小家境不豐,生活勤儉,常是粗茶淡飯,但知足常樂。隨著年紀增長,他強調說,生活有規(guī)律對養(yǎng)生保健至關重要,要做到膳食平衡,什么都吃,什么都別多吃才好,飲食以素淡為主,少吃甜及脂肪類,多食水果蔬菜。他的養(yǎng)生之道“自俸甚薄”,平時吃得簡單,不吃特別貴重補品,他認為中國人的傳統(tǒng)飲食帶糖的比較多,像元宵、粽子、月餅,故他從青年開始就有意識地不吃糖,長期堅持下來,至今與高血壓、糖尿病這類“富貴病”不沾邊。
李老說,一個人的精神寄托很重要,若自己60歲就退休,就沒有今天這樣好的身體,身心健康均在于運動,用則進、廢則退。每天保持適量的運動是延年益壽的靈丹妙藥,并仍堅持每天上班、門診、會診。他認為看病出診可以防止大腦老化,工作的繁忙,非但沒有使他感覺累,反而越發(fā)充實。他常督促自己,不但要上班,而且要做好。每天忙完工作,不管多累,他還要讀書看報,每天保證睡眠7個小時,白天再午睡1個小時,這樣就會感覺精力充沛。
李老的養(yǎng)生觀念,他不抽煙、不飲酒、不吃甜食,生活瑣事親力親為,隨時隨地運動,勤動手、勤動腦,在工作、生活中都保持年輕的心態(tài)。他說,中醫(yī)百年坎坷,自己經(jīng)歷大半,如果不是豁達的心態(tài),恐怕早就沒有今天了。心胸坦蕩,上不愧天,下不愧人,保持平和的心情是老年人保健一大秘訣。
李老還告誡老年人,無論從事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均不宜過勞。否則可導致抵抗力下降,易罹患各種疾病,尤其是重度的腦力勞動會嚴重地損耗氣血精神津,造成頭暈、耳鳴、失眠、健忘等癥?!靶尾粍觿t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適量的體力活動或體育鍛煉,可以調暢氣機、疏通血脈,從而保證靈活、協(xié)調的肢體功能,故李老常鼓勵老年患者進行適當?shù)捏w力活動,不可久坐久臥。但要注意量力而行,不宜劇烈運動。
李老平日醫(yī)療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和精力特意去進行體育鍛煉,但他十分重視“體宜常動”,注重“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這種觀點,肇源于《內經(jīng)》,后為明代冷謙發(fā)揮,錄于其所著《修齡要旨》中“養(yǎng)生十六宜”。日常家務、買菜掃地、整理房間、修剪花草,能勝任者,定要親力親為,這也是適合老年人的一種鍛煉方式。
運動的形式是多樣的,但大家要注意年齡特點和身體狀況,有所選擇的進行運動,量力而為,勞逸結合,避免過勞耗傷,也要注意運動時的安全問題,防止在運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外傷、骨折等情況。
李老平日除忙碌醫(yī)療工作外,在家空閑時間,生活較為規(guī)律,日常生活有“三忌”。
一、忌煙酒嗜好。李老家族之中,祖孫五代,均不吸煙,亦不飲酒。平時門診中,亦時常勸導患者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摒棄思想顧慮,戒煙限酒,并于復診之時,多有提及,以防重拾舊習。
二、忌外出應酬。李老多年來始終堅持盡量不在外用餐,回家吃飯。他認為這樣既能避免飲食規(guī)律的改變,又能避免社會資源的浪費。
三、忌娛樂享受。李老稱,生活中的物質享受要少,穿著得體即可,無須貴重;飲食合理即可,無須高檔;住所宜居即可,無須豪華;所結余的錢物,可以用在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身上,比如救災捐款、捐資助學等。
古人有云“人之痛,如己之痛”“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自古長壽的人,一定是心境平和之人,心胸坦蕩,上不愧天,下不愧人,保持平和的心境是老年人保健的一大秘訣,大家若能努力做到“精神內守”“恬淡虛無”,才能“真氣從之”“病安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