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婕
有人說,教育是用一片云推動另一片云。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積極地調動家長共同管理班級同樣不失為用一片云去推動另一片云的有效做法。班主任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家長資源,構建出一個優(yōu)秀的家委會,進而讓這個優(yōu)秀的小團體帶動整個班級的家長們積極地參與到班級工作中來。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兼新手班主任,我總結了這兩年帶班組建家委會的點滴體會,與大家分享。
開學初,班級事務本來就細碎繁多,尤其作為初始年級,更是如此。而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則成為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但這項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場持久戰(zhàn),更需要時間的保障。然而,各項事務“堆積如山”,我們?nèi)绾巫黾饶鼙U蠈W生的管理沒有疏漏,又能讓教學保質保量地進行并且不受影響呢?這些問題現(xiàn)實而緊迫,常常會讓我們疲于奔命,精疲力竭。
第一年帶班主任的時候,面對瑣碎的班級管理工作我著急得寢食難安,還帶著幾分焦慮:我能獨立處理好班級各項事務嗎?萬一哪里做錯了怎么辦?萬一管理不好學生怎么辦?萬一家長不配合我的工作怎么辦?無數(shù)個萬一,無數(shù)個假設的難題每天都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不過后來我想,就這樣吧,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一切現(xiàn)實終究還是要自己面對的。我在班級管理工作上事無巨細,訂購班服、學生圍餐的安排和管理、學生周末和假期作業(yè)的檢查……確實讓人感到很疲憊。從九月開學到十一假期,我一刻都不能閑下來,后來終于病倒了。在醫(yī)院掛著水的時候,我的腦海中還在逐條梳理著要做的事情,事情那么多怎么做得完,我開始有了力不從心的感覺,多想找個人幫我分擔一下這些壓力?。∵@時忽然想起了開學初班主任會議上,領導倡議的“一定要建設并且用好家委會”,我突然覺得這個做法確實是很有道理的,一個人的精力體力有限,為何不考慮使用手頭已有的人力資源呢?
我開始慢慢聯(lián)系一些對孩子學習關注度較高的家長,他們也很高興地表示愿意參與班級管理工作。家委會的組建比我想象中進展得更順利。很快家委會成立,我把一些完全可以由家長操作的工作轉移給了家委會。很快,我嘗到了甜頭。工作分擔出去后,我有更多的時間琢磨專業(yè)教學,也有更多的時間管理班級其他必須由教師關注的事情。但是那時候,我常常把工作交給家委會中最得力的那位家長,那位家長有時覺得不太好意思總麻煩別人,很多事情都是由少數(shù)家長完成的。直到期末我偶然才了解到這一情況,此外我也得知有些家長對我的一些做法有些誤解,他們覺得應該教師做的事情怎么總是讓家長做。而這些結果背離了我組建家委會的初衷,也讓我覺得挺委屈。
暑假里,我反復回顧了這一年的收獲和不足,不禁感慨,教師這一行業(yè)真的挺不容易的,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常常會出現(xiàn)“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尷尬場面。大家都說班主任帶班,帶的不僅是學生,還有學生的家長。只要家長能夠積極配合教師,那么學生就更好管理。這個理論是沒問題的,可我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應該是沒有和家長們溝通好吧。于是我改變原來的策略,重整旗鼓,再次出發(fā)!
新學期開學第一天,因為剛開學,班級情況我并不了解,所以我短時間內(nèi)無法去篩選家委會的成員。于是,我跟孩子們詢問他們的家長是否有做過家委會成員的經(jīng)歷,初步組建出包含6~8人的家委會。后期,等班級情況穩(wěn)定,我能進一步了解家長情況的基礎上再拓展成員。待家委會成立后,我便迅速籌備召開新班級的第一個家長會。我認為開學初的這次家長會開得越早越好,因為這樣既有利于家長熟悉孩子的學習環(huán)境,認識老師,也有利于老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情況。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必須盡快讓家長們了解班級管理的理念和做法,同時向家長說清楚,我也需要家長們參與班級管理活動。
開學初的這次家長會,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介紹班級主要情況,再次重申學校的要求(學生到校時間、在校紀律),班級規(guī)定(服裝、發(fā)型、孩子犯錯后的懲戒措施等)以及對家長的建議。信任是彼此合作的基礎,第一次家長會,我的側重點是對家長提出明確的要求,我需要他們的理解和配合。但是,在提出要求前,我得讓家長們認識到我所做的一切是為了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我認為只有贏得家長們的信任和理解,班主任才能游刃有余地開展班級工作。家長會后,從與家長的交談中,我初步感受到我得到了家長們的支持,到此,我才長舒了一口氣。這項工作做完后,新學期的各項工作就可以有條不紊地開展了。
家長會后,家委會再次開會,給家委會成員們細化任務。每位關心孩子學習和成長的家長都會很樂意配合老師的工作。我將家長們隨機平均分成6~8個組,每組的組長都是家委會的成員。另外,我班的家委會的主要負責人會按照我的要求,再依據(jù)家長們的工作等方面的特點,給家委會成員安排好會計、后勤等分工,班級里凡涉及家長配合的工作,確保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事事能做好。我們班的家委會成員們除了關注學生的生活以外,還負責組內(nèi)孩子周末和假期的作業(yè)督促和檢查任務。此外,家長們有什么疑問或不同意見,也都會在各自小組群中說明,家委會委員負責解釋和溝通,如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家委會轉達給我,這樣的話,我從家委會獲得的信息拋掉了許多繁雜瑣碎的內(nèi)容,解決的問題更有針對性,工作效率會大大提升甚至事半功倍。
任何事情都不會一蹴而就,即便是開學初選定的家委會委員也會有不太合適的,但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般不會換人,因為沒有誰天生就會做這些事情,大家都是處于成長的過程中。只要出發(fā)點是好的,只要一心想著孩子,我就會像對待學生一樣,給他們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溝通理解,多一些鼓勵支持,最終家長們都會做得更好。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不可能完成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這一極其細致艱苦的工程。”家校共育,不僅僅是讓家長參與班級管理,更重要的是讓家長有參與班級管理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