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明生
(廣昌縣第二小學,江西撫州 344900)
數(shù)學課堂離不開提問。有研究表明,通常情況下,一堂數(shù)學課約有35%的時間用在提問或解決問題上。提問是課堂的重要手段,如何設計問題,如何處理問題關(guān)乎數(shù)學課堂的效率。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或課堂生成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引發(fā)學生思維,強化學生記憶,達到提升其學習能力的效果。
在課堂中,有些教師習慣于提一些簡單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的提出,總能得到學生的及時回應,課堂熱熱鬧鬧,師生皆大歡喜??墒沁@些問題,學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而且大多停留在知識的表面或是過去知識的重復,學生的實際獲得并不多。
如:五年級“長方體的表面積”一課,教師不停地問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有多少個面,多少條棱長,長方形的面積怎么計算等等,不厭其煩。而這些問題學生在之前的學習過程中早就弄懂了,再問也只不過是重復而已。還有些教師課堂上習慣性地問“是不是,好不好,對不對,同意不同意”……學生了解了老師這樣的提問習慣,還沒等老師把問題說完張嘴就來“是”“對”……看到老師臉色不對,馬上改口“不是”“不對”……
在一些課堂中,教師的提問沒有針對性,問題太大,讓學生無所適從。比如,有的教師喜歡隨意提出問題,既不讓學生讀題,也不去分析題意,就問學生怎么做,學生一頭霧水,茫然無措,不知該怎么回答。
筆者曾聽“角的度量”一課,上課伊始,教師就問學生:“為什么量角器有180個刻度?”沒有一個學生能回答。于是,教師讓學生分組談論。學生討論來討論去,問題始終無法得到有效解決。
筆者在長期的聽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課堂上教師自問自答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教師自問自答,通常是以下情況所致:問題沒有設置好,學生回答不出來;教師急于求成,不愿意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問題表達不清晰、不明確,導致學生糊涂。
在一節(jié)數(shù)學課上,有老師問:“兩個形狀大小一樣的三角形怎樣才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呢?”本來問題一拋出,就引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有的學生已經(jīng)躍躍欲試,開始動手比劃起來??墒墙處熁蛟S擔心學生動手操作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又怕學生討論導致課堂難以把控,完不成教學任務,發(fā)問之后自己馬上在黑板上演示出來了。
教師自問自答,學生就沒機會去思考,只能被動地接受結(jié)果,長期下去,就會抑制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數(shù)學能力發(fā)展。
打斷或無視學生的回答這種現(xiàn)象也很多,特別是在公開課上。打斷學生回答的原因多半是教師怕學生答錯了或答偏了,這樣就會偏離他課前的預設,造成之后的教學流程不好走。無視學生回答多半是學生答偏了,教師難以處理或不愿意處理。
打斷或無視學生的回答,傷害的是學生的求知欲和表達欲,很容易導致學生以后怕回答問題,或許之后他對教師提的任何問題都不感興趣了。
提問不能僅僅關(guān)乎問題本身,還要考慮思考問題的時間、分析問題的操作材料、應答者話語中透露出的信息等。筆者結(jié)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提出有效提問的以下四個策略。
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姆從認知領(lǐng)域把問題由低到高分為六大類:記憶性問題、理解性問題、應用性問題、分析性問題、評價性問題、創(chuàng)造性問題。對開發(fā)學生高階思考能力與深度理解能力,提出高認知問題非常重要。也就是說高認知的問題被認為更有價值。要注意的是,高認知問題是建立在低認知問題基礎(chǔ)上的,是從低到高遞增的結(jié)果。
通常的模式有:你明白題目的意思嗎?你能找出數(shù)量關(guān)系嗎?你能寫出解題過程嗎?你們同意對方的觀點嗎?你有補充嗎?你還有不同的觀點嗎?你的依據(jù)是什么?
例如:你能把三角形轉(zhuǎn)化成學過的圖形嗎?你能找出三角形與轉(zhuǎn)化后圖形的關(guān)系嗎?你認為三角形的面積該怎樣計算?
提問就像上臺階,一步就想登頂會讓學生失去信心,老在下面徘徊會讓學生看不到遠處的風景而感到無趣。所以,設置的問題要有梯度,一階一階地上,讓學生一步一步去領(lǐng)略各種美麗的風景。
傳統(tǒng)課堂習慣于讓學生舉手回答問題,許多教師仍然沿用這一做法,但是這種做法有著明顯的弊端。因為有的學生不愛舉手,他知道答案也不舉手,不知道答案就更不舉手;也有的學生雖然舉手,可是坐在老師總看不到的角落,也就得不到回答的機會,久而久之,他就不舉手了。長此以往,那些經(jīng)常不回答問題的學生,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學習專注力都會受到影響。
如何避免這種現(xiàn)象?辦法還是有的。
辦法一:接力式回答。學生被教師點名回答問題后,由該學生指名另一個學生回答接下來的問題或幫助其解決疑惑,補充答案,像玩接力游戲一樣接力下去。
辦法二:抽簽式回答。將每個學生姓名寫在竹簽或小棒上,提問時隨機抽取。
辦法三:小組式回答。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選好小組長,定好組規(guī)。提問時讓某個小組回答,小組內(nèi)再推薦成員回答。
問題層級不同,候答的時間是不同的。教師要善于察言觀色,根據(jù)學生對問題的反應做出判斷。候答可以讓學生思考、操作、演示、討論、合作互助。教師應盡可能地讓學生向同伴說出自己的思路,展示自己的解題過程,表達觀點力求簡潔,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并從中感受到成功的樂趣。
很多老師往往怕學生答錯,怕的原因是學生答錯了打亂了他既定的教學計劃。處理學生的錯答非??简灲處煹慕虒W功力,簡單粗暴的否定不但打擊了學生的信心,而且會影響到他們今后的學習態(tài)度,而積極的傾聽和引導則會讓學生對之后的學習更加自信、更有興趣。
當學生回答不上來或給出一個錯誤答案時,教師需要給予他鼓勵和支持。鼓勵性的應對,教師通??梢赃@樣說:“沒關(guān)系,你再想想,想好了你再來回答。”“你的想法很特別?!薄澳隳艽舐暤卣f出自己的觀點,老師為你的勇敢鼓掌。”……相比批判性話語,這些鼓勵性的語言能讓學生精神放松,從而以積極的心態(tài)進行下一步的學習。
學生答錯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資源,教師實時追問能知道學生內(nèi)心的想法,為我們的教學提供另一種思路。
例如,有這樣一個教學片斷,老師問:“一團橡皮泥,淘氣第一次把它捏成長方體,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兩個物體那個大?為什么?”學生:“長方體大?!苯處熥穯枺骸罢f說你的理由?!睂W生:“因為第二次捏的時候可能會掉落少許橡皮泥,再說捏成球橡皮泥壓得更實。”
這就是追問帶給我們的欣喜。如果不追問,你永遠體會不到孩子天馬行空似的思維方式,更無法了解到孩子內(nèi)心豐富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