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華平
(余干縣海爾希望學校,江西上饒 335100)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閱讀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兩個重要層面,從兩者的不同特點來看,閱讀是輸入知識且?guī)椭鷮W生進行知識積累,而寫作則是輸出知識,讓學生將吸收的知識表達出來。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jù)這一理念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并且應用讀寫結(jié)合的教學策略,從內(nèi)在與外在兩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在閱讀的基礎(chǔ)上給予學生寫作教學,一方面促進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另一方面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并且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將文章中的知識進行掌握。
讀寫結(jié)合包含了閱讀訓練與作文訓練兩種,而在閱讀訓練過程中可以運用朗讀、默讀、背誦的方式,還需要學生通過對語境的理解將課文主旨進行歸納。例如,在《陶罐和鐵罐》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的方式來了解語境,從而運用語境來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在閱讀“你敢碰我嗎?陶罐子!”這一句時,教師在領(lǐng)讀時需要將鐵罐輕蔑、不屑的語氣表達出來,另外在閱讀“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有什么可吵的呢?”時,需要將陶罐那種渴望和平、不愿爭吵的無奈情緒表達出來。然后通過閱讀理解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時在閱讀最后一段“人們立即動手,翻來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連鐵罐的影子也沒見到”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這句話所代表的意思,讓學生理解這篇文章所表達的真正意義。
學生在寫作訓練的過程中,首先要學習語境表達方式,理解作者如何用語言來表達自身的情緒;其次要學習文章結(jié)構(gòu)表達,如“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凈,它還是那樣光潔、樸素、美觀”。這句話表明在看一件事情時不能只看到表面,有些東西即使沒有那么光鮮亮麗,也有著自身應有的價值。借此,學生在以后的寫作過程中,也能學習到如何通過一個平淡的故事來表達一種正面的中心思想。
在小學語文讀寫訓練結(jié)合的過程中,可以將其分為長線結(jié)合與短線結(jié)合兩種方式。在長線結(jié)合的讀寫訓練中,教師需要注重對文章思想內(nèi)容進行分析,但是往往忽略了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積累。教師在讓學生背誦課文時,還需要儲備更多的語言材料,讓學生能夠更好理解文章。例如,在《兩小兒辯日》教學中,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文言文往往是一大難點,學生一般很難理解文言詞句。因此,教師在讀寫結(jié)合教學過程中,需要先讓學生了解其中的詞匯意思。比如在文章中的第一句“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日,問其故”,這句話中各類文言詞匯的意思都需要進行理解。東游:向東邊游歷;見:看見;小兒:小孩子;辯日:對太陽相關(guān)的知識進行辯解;問:詢問;其:代指辯日;故:緣故、緣由;等等。而要想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文言文,必須提高學生的詞匯量,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的方式積累文言詞匯。對于篇幅較短的文章,學生更容易記憶。而在之后的文言文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上篇文章中學習到的詞匯來進行運用。
而在短線結(jié)合中,對于一篇好的文章,不僅需要學生掌握基礎(chǔ)內(nèi)容,還需要拓寬自身的視野,進而提升知識水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課后小隨筆的方式,讓學生練習這種文言文詞匯,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大部分學生在長期的閱讀與寫作過程中,會產(chǎn)生枯燥、無聊的情緒,因而在學習過程中往往難以提起興趣,進而造成學習氛圍不濃。對教師而言,僅僅依靠教材中的文章來進行教學,很難讓學生理解相關(guān)的知識,因此需要將教學內(nèi)容延伸到課外讀物中,讓學生利用更大范圍的知識來提升寫作能力。
比如在《草船借箭》一章節(ji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通過課外讀物來進行輔助教學。例如,課文的開頭“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這一段,學生在聽到這一段就會感到非常困惑,周瑜為什么要忌妒諸葛亮?這兩個人物是什么關(guān)系?諸葛亮干了什么事情讓周瑜忌妒他?而這一切都需要通過課外讀物《三國演義》的相關(guān)內(nèi)容進行聯(lián)合教學,首先周瑜是東吳水師大都督,諸葛亮當時是劉備的軍師,而東吳和劉備當時面臨著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想要一統(tǒng)天下的曹操,因此才聯(lián)手抗曹。但是從根本上說這兩者之間并不是屬于同一陣營,同時雙方因為荊州的關(guān)系存在著矛盾。在聯(lián)手抗曹的過程中,周瑜發(fā)現(xiàn)諸葛亮的計謀遠勝于自己,一方面出于忌妒,另一方面出于對東吳未來的安全考慮,所以想要害死諸葛亮。因而這才有了之后的草船借箭。
學生閱讀這部分知識過后,能夠更好地理解這篇課文。在學生理解這篇課文之后,教師還需要通過這篇課文來進行作文教學。比如在文中諸葛亮與曹操有一段先后照應的話,如諸葛亮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而下一段當曹操收到消息后,立馬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這一先一后的對應表達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并且對曹操的心理十分了解。如果沒有這句對曹操的描寫,那么諸葛亮之前的猜測就都變成了臆想,即使最后的結(jié)局沒變也不足以體現(xiàn)出他的足智多謀。學生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也可以學習這種表達方式,進而提升自己文章的品質(zhì)。
讀寫教學需要優(yōu)化創(chuàng)新。而部分教師由于分數(shù)意識強,在教學過程中不敢大刀闊斧地進行更改,加上教師所承擔的課程任務比較重,無法對課程改革投入大量的精力與實踐,從根本上限制了課題的深入研究。因此,在小學語文讀寫教學的改革過程中,學生需要在課堂中自己尋找問題,然后通過教師的講解及課下的聯(lián)系來真正體會到教學中的讀寫結(jié)合,從閱讀過程中提煉出與自身相關(guān)的研究素材,讓教師能擁有更多時間來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