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琪
“文以情動人”,言之無文,行之不遠;言之無情,則不能感人。不管什么文章,都滲透著作者的思想感情。抒情的方法很多,但是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為表達中心服務(wù)。
借物抒情法 以精確的語言細致地描繪事物的動態(tài)與靜態(tài),并將自己的感情融于對物的描繪之中的抒情方法。如《落花生》中有一個經(jīng)典的借物抒情的段落:
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這是父親對花生的議論。父親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通過果實的色彩、樣子以及果實生長的位置的比較,說明花生沒有外在的美麗,卻具有內(nèi)在的最可貴之處:樸實無華,默默無聞,不計較名利。
借景抒情法 借景抒情時,不管是先寫景抒情,還是先抒情后寫景,或者是把景和情糅合在一起,都必須以景物描寫為依托,以真情為基礎(chǔ),使兩者緊密結(jié)合,水乳交融。如《荷花》一文就是這樣:
荷花已經(jīng)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纯催@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lǐng)可真了不起。
這篇課文情景與抒情真正做到了緊密結(jié)合,水乳交融。
借事抒情法 把個人的思想感受融化在文章所敘述的事件中,憑借感人的事件反映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濃烈感情的抒情方法。它包含了“事”與“情”兩種因素,其中“情”是主要的,“事”是為“情”服務(wù)的。例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有一段感人的文字,寫的是伯父和父親救助車夫的事: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會兒,就跟伯父拿了藥和紗布出來。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一個蹲著,一個半跪著,爸爸拿鑷子夾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給他洗干凈。他們又給他敷上藥,扎好繃帶。
我站在伯父家門口看著他們,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腳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這么冷的天,那個拉車的怎么能光著腳拉著車在路上跑呢?
這段文字贊美了伯父和父親同情勞動人民,樂于助人的品質(zhì),也深深地感染了作者。借事抒情時,要選擇感人的事例來寫,這樣才能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抒情才更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