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龍,梁龍華,覃燕靈,李慶華,蘇 華,肖有恩
(廣西農墾永新畜牧集團有限公司良圻原種豬場,廣西 南寧 530317)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烈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嚴重危害全球養(yǎng)豬業(yè)的發(fā)展。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屬于烈性外來疫病,其強毒力毒株對生豬致病率高,致死率為100%。2018年8月,中國首次報告非洲豬瘟疫情,截止目前內地所有省份均受到非洲豬瘟的影響[1]。非洲豬瘟作為養(yǎng)豬業(yè)的頭號殺手,事關國民經濟平穩(wěn)運行和生豬產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豬場因人員、豬只、物資、飼料等頻繁出入,如果生物安全防控不理想,感染風險將極高。
目前在無有效的非洲豬瘟疫苗推廣應用前,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是防控的重點和核心,也是豬場生死存亡的關鍵。和現代化密閉式豬場相比,傳統(tǒng)豬場普遍存在設計落后、基礎設施陳舊落伍、生物安全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在非洲豬瘟防控方面面臨更大的困難和挑戰(zhàn)。生物安全措施是豬場防控非洲豬瘟的根本,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與手段,豬場要養(yǎng)好豬必須做好這一項工作。在原有基礎設施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升級和改造,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體系是規(guī)?;瘋鹘y(tǒng)豬場防控非洲豬瘟的必然之路。
“分清等級、劃清界限、設立關口、量化風險”是防控的基本原則和指導思想,根據生產與生物安全防護的需要,可以將規(guī)模豬場整個場區(qū)劃分為紅區(qū)、橙區(qū)、黃區(qū)和綠區(qū)。其中紅區(qū)為外圍防護區(qū),定義為污區(qū),運豬車輛、物資運輸車輛(不含料車)、 外來人員均在此地進行第一道消毒。橙區(qū)為隔離區(qū),為管理人員、生產輔助人員、生產人員和其他必須進入場區(qū)的應急人員進入場區(qū)進行隔離消毒的區(qū)域。黃區(qū)為生活管理區(qū),為管理人員、生產輔助人員、生產人員生活區(qū)域,進入黃區(qū)的人員必須經隔離區(qū)(橙區(qū))隔離后方可進入。綠區(qū)為生產區(qū),僅生產人員和應急工作人員可以進入,其他人員原則上不得進入。各區(qū)域之間均設置有消毒通道,人員、物資由外向內進入必須經消毒通道方可進入[2]。在不同的關口和區(qū)域應設置人員進行專門管理,同時配備高清攝像頭,對整個過程進行嚴格把控,做到可回查可追溯。
豬場應在場外2 km處設立洗消中心,配備高壓熱水清洗機、發(fā)泡機及發(fā)泡劑,設立污區(qū)、工作區(qū)、凈區(qū),嚴格遵循物理清潔、預清洗、泡沫清洗劑、徹底清洗、消毒、烘干的流程。車輛到達洗消中心前,要求司機到外圍鄉(xiāng)鎮(zhèn)的洗車店進行第一次清洗,要求沒有可見的大塊糞污。司機應整理駕駛室,清理掉駕駛室中的廢棄物以及車輛附屬物品如篷布等,再用清掃工具對車輛按照從上到下、從前到后的順序進行清掃,重點針對底盤、輪胎、車廂等位置,將豬糞、墊料等清掃干凈,將清掃的污物統(tǒng)一收集浸泡消毒處理。清潔干凈后用紗布規(guī)范采樣并送檢核酸,等待檢測合格后采用高壓熱水對車輛進行預清洗,預清洗完成后噴灑泡沫消毒劑對車輛進行掛壁30 min,之后對車輛進行徹底清洗,大車一般不少于2 h,中車不少于1.5 h[3]。車輛消毒完成后瀝干30 min,之后停放在凈區(qū)等待烘干。洗消中心應具有良好的排水能力,并具有污水處理能力。
非洲豬瘟病毒怕干燥,對炎熱的抵抗力較弱,所以消毒后的烘干十分重要,烘干房長寬高分別是(14×4×4.5)m,可以容納一臺9.6 m長運輸車的烘干。烘干房進出兩口均設雙開門。
建設材料規(guī)格、需要量和造價:
1)四周及屋面采用 100 mm 厚度復合板,連接部位需填充 14 kg阻燃泡沫,5 mm厚彩鋼瓦;
2)鋼結構,采用熱鍍鋅方管(4×6)cm,壁厚2.2 mm??偣残枰?6 m長20根,周邊根據夏季臺風季節(jié)做出相應固定措施;
3)需要4個功率 3.5~5.4 L/h燃油取暖器,根據燃油取暖器大小制作4個彎頭,避開油箱位置,防止熱風直噴燒毀車輛,燃油取暖器與復合板接觸區(qū)域用隔熱棉包裹;
4)烘干房主體結構建設根據材料價格及人工成本浮動,單價大致在 2 萬元。
完善實體圍墻的目的:使豬場和外界形成完善的物理隔離屏障。實體圍墻是豬場防疫屏障的第一道防線,后非洲豬瘟時代的生物安全體系要求豬場必須有完整的實體圍墻作為屏障,以跟外界形成有效的物理隔離,防止外來人員、野狗野貓進入。因此,傳統(tǒng)豬場首先要自查,沒有完整實體圍墻的,應進行完善,做好豬場的圍墻屏障, 這是傳統(tǒng)豬場生物安全體系改造的第一步。另外,為防止場外的老鼠進入場內,需要在外墻固定好一塊外翻的L型擋鼠板,可用薄鐵皮制作。
在最初我國報告的21起非洲豬瘟疫情中,62%的疫情與飼喂泔水有關。流行病學調查的 68起報告疫情中,46%的疫情與運輸工具、人員有關,因此人員的入場流程規(guī)范就顯得尤為重要。入場設施主要為避免員工將個人衣物及其他隨身物品如錢包、手機、鑰匙、首飾等帶入豬場圍墻內,并通過洗澡消除入場人員身上可能攜帶的病毒。入場人員經更衣換鞋、過渡區(qū)過渡、有效洗澡后進入生產區(qū),可大幅降低帶入病原的風險。豬場員工入場通道由更衣室、過渡熏蒸區(qū)、洗澡間、潔凈區(qū)組成,入場通道一定要遵循單向流動的原則,各區(qū)設置隔離凳做物理隔離。
員工更衣室建在豬場圍墻外,進入更衣室后,需將身上的衣物、鞋子脫下,所有衣物、鞋子及隨身物品放在相應的衣柜、鞋架上,再坐在隔離凳上轉身進入過渡熏蒸區(qū),在熏蒸間內,用超聲噴霧機熏蒸不低于120 s,噴霧消毒一般采用衛(wèi)可等相對溫和的消毒劑。之后再進入洗澡間,用洗發(fā)水、沐浴露徹底洗澡10 min后,再進入潔凈區(qū),穿上場區(qū)內專用的工作服和鞋子、帽子,進入生產區(qū)。場內工作服不能穿出場外,且不同區(qū)域的衣服應該用不同的顏色加以區(qū)分。新形勢下,豬場必須建立規(guī)范的人員入場通道,員工的所有個人物品均不能帶入豬場圍墻內,人員經過渡和有效洗澡后才能進入生產區(qū)。
生活區(qū)需要區(qū)分外部生活區(qū)和內部生活區(qū),外部生活區(qū)主要是工作在非場內的員工,如財務經理、總經理、采購人員、銷售人員、司機、廚師、休班回場需要隔離的員工等工作生活的區(qū)域。在外部生活區(qū)的員工穿著自己的衣服,但是從外部生活區(qū)進入內部生活區(qū)必須洗澡并更換內生活區(qū)的衣服。廚房需要設置在外部生活區(qū),廚師不允許進入內部生活區(qū);餐廳區(qū)分內餐廳與外餐廳,外部生活區(qū)員工在外餐廳就餐,內部生活區(qū)員工在內餐廳就餐,通過傳菜窗口傳菜。生產人員不允許進入廚房,廚師不允許進入內部生活區(qū)。使用專業(yè)容器裝運餐廚垃圾和泔水,將其運送到場外無害化處理。內部生活區(qū)主要是豬場工作人員(生產人員、維修工、保管人員等)居住生活的區(qū)域。外部生活區(qū)進入內部生活區(qū)的唯一通道就是洗消通道,必須洗澡和更換衣服方可進入。內部生活區(qū)只允許穿著內部生活區(qū)的衣服,自己所有的衣服必須放置在洗消通道的個人衣柜。
在傳統(tǒng)豬場的生產過程中,豬舍與豬舍之間、各功能單元之間的道路是暴露在外界環(huán)境中的,這些區(qū)域存在著如老鼠、蒼蠅、蚊蟲、飛鳥等不可控因素,在生產過程中,人、豬、物資、工具等直接暴露在開放環(huán)境中,風險極大。密閉連廊可有效彌補以上缺陷,是傳統(tǒng)豬場改造的重要部分。建設密閉連廊的目的是通過密閉連廊將各棟豬舍及各功能單元連接起來,避免生產區(qū)內的人、豬、生產物資、工具等與外界直接接觸。密閉連廊是豬場生產區(qū)內連接各棟豬舍和各功能單元的密閉通道,是在豬場黃區(qū)上建立的綠色通道。密閉連廊是由兩面實體墻或鋼絲紗網和屋頂構成的密閉通道,連接各棟豬舍和豬場內的各功能單元、豬場進出口,能有效隔離老鼠、蚊蟲、蒼蠅、飛鳥等[4]。豬場在建設密閉連廊時,需將藥房、辦公室、入場通道、出豬臺、死豬臺、發(fā)電房等功能單元納入連廊內,以確保豬場的所有生產工作均能在連廊內開展。
國外有研究表明,蒼蠅在飛行過程中會通過機械傳播和攝食等方式傳播非洲豬瘟病毒,國內也有一些公司在豬場的蒼蠅中檢測到了非洲豬瘟病毒,傳統(tǒng)豬場往往沒有防蚊蟲、蒼蠅、飛鳥的設施,這些不可控的昆蟲、小動物可以在豬場內外自由進出,在整體大環(huán)境較差的情況下,極有可能是非洲豬瘟病毒的機械傳播者[5]。豬舍加裝防蚊網的目的是防止蚊蟲、蒼蠅、飛鳥等進入豬舍內。防蚊網應采用304不銹鋼紗網,圍在卷簾和水簾外側,采用線徑較粗的鋼紗網可增加使用年限,孔徑大約為(0.5×0.5)cm。蒼蠅、蚊蟲、飛鳥、老鼠等的機械傳播作用不容忽視,給豬舍加裝防蚊蟲網,可做好豬舍的防蚊蟲、蒼蠅、飛鳥、老鼠工作。
豬場連續(xù)生產每天需要大量的物資進入場內,這些物資來源相對復雜,難以進行把控,攜帶非洲豬瘟病毒的可能性較大,完善物資入場通道的目的是使所有物資均經過有效消毒后才能進入生產區(qū)。物資消毒室分區(qū)明確, 放入物資和取出物資時不存在交叉污染。物資消毒室最好分為兩間,一間做烘干房,針對可以進行高溫(70℃)烘干的物資進行消毒,如管線、散裝教槽料、橡膠板、毛巾、電線等。另外一間采用臭氧機+紫外線結合的方式,對不能進行高溫烘干的物資進行消毒。物資消毒室應設兩個門口,分別連接豬場場內和場外,物資由場外放入消毒室的物架上,消毒完成后,由場內的人員把物資搬入生產區(qū)里。物資消毒室內橫放物架,并劃好隔離線分清臟區(qū)和凈區(qū),避免員工搬出物資時產生交叉污染;物架隔層使用鋼架而不是木板,有利于消毒劑有效成分充分接觸消毒物資。
豬場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飼料,非洲豬瘟疫情在國內暴發(fā)之后,養(yǎng)殖戶越來越意識到飼料安全的重要性。傳統(tǒng)的袋裝飼料傳播病原的風險極大,而傳統(tǒng)豬場大都沒有料塔,使用的一般是打包料,飼料用袋子分裝,料車將飼料拉入場內再由人工將飼料卸進料房。在這一過程中,車輛和打包飼料的料袋無法進行有效消毒,存在極大的風險。這類豬場應當建設或升級自動供料系統(tǒng),必要時還需要設置中轉料塔,料車不進入生產區(qū)而是停在圍墻外卸料,避免料車將病原帶入豬場內。料車是一個大型綜合體,很難進行有效消毒,車輛進入生產區(qū)內,會給豬場帶來很大的風險。豬場建設中轉料塔后,外來料車停在豬場圍墻外將飼料卸到中轉料塔,再由中轉料塔將飼料輸送到場區(qū)內。飼料通過料塔和輸料管道運送到連廊內,可大幅降低風險。
豬場在連續(xù)的生產過程中,豬只的中轉、調運、銷售過程中會頻繁用到裝豬臺和中轉臺,盡管運豬車在接近豬場前已經進行了嚴格的清洗消毒工作,但仍存在一定的風險。很多傳統(tǒng)豬場沒有標準的裝豬臺,或裝豬臺位置不合理,導致車輛需進入生產區(qū)內進行裝車,造成很大的污染風險。合理的裝豬臺應設置在圍墻邊,出豬口與圍墻外相通,內部通過連廊與生產區(qū)相連,外來車輛只需停在圍墻外便可裝車。裝豬臺與密閉連廊相連,應做密閉處理,防止蚊蟲蒼蠅等從裝豬臺進入連廊內。裝豬臺還需配備沖洗、消毒設備,方便在使用前后進行沖洗和消毒。外來拉豬車輛是很大的污染源, 豬場應避免與這些外來車輛接觸,建設豬只中轉站的目的正是避免外來拉豬車靠近豬場及避免豬場員工與其接觸。建立豬只中轉站之后,用豬場的內部車輛將豬只拉到中轉站進行中轉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