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蘭
一、課堂導(dǎo)入:
在君王自以為是地高高在上、為所欲為的黑暗時代,在臣子們高呼萬歲頂禮膜拜的愚昧?xí)r代,孟子金剛怒目振聾發(fā)聵地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這道照耀千古的思想精神光芒,橫掃天下諸侯。今天我們就來學(xué)習(xí)《民為貴》這篇課文。
二、走進課文:
(一)閱讀第一章,結(jié)合課下注釋翻譯并感悟大意。
學(xué)生積累:
1.是故得呼丘民而為天子;2.則變置;3.粢盛既潔;4.祭祀以時
學(xué)生明確:
1.因此 贏得了庶民就做;2.改變、替換,即重新確立 ;3. 盛在祭器內(nèi)用來祭祀的谷物;4.按時。
學(xué)生翻譯、教師補充:略
梳理整合:
觀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論證:諸侯國的國君危社稷,則變置;祭祀以時卻旱干水溢,則變置(君可新立,社稷也可新立,惟獨民不可變置)
思想:民本思想(對百姓的重視,即民為貴)
結(jié)論:得呼丘民而為天子(得民心者得天下)
(二)閱讀第二章,結(jié)合課下注釋翻譯并感悟大意。
學(xué)生積累:
1.湯放桀;2.有諸;3.于傳有之;4.賊仁者、賊義者;5.一夫。
學(xué)生明確:1.流放;2.有這件事(兼詞);3.在傳記,在書冊;4.賊害;5.獨夫,殘暴無道、眾叛親離的統(tǒng)治者。
學(xué)生翻譯、教師補充:略
梳理整合:
齊宣王:湯放桀,武王伐紂 臣弒其君(人臣流放討伐殺害國君)(對儒家君臣之倫的否定)
孟?子:夏桀、殷紂為賊、殘、一夫?商湯、周武王誅滅的是賊、殘、一夫(不存在弒君的問題,沒有違背君臣之倫)
結(jié)論:殘害仁和義的國君就應(yīng)該誅滅,即誅滅殘暴無道、眾叛親離的獨夫是正確的、合理的。(國君怎樣做才不殘暴無道、眾叛親離呢?實施仁政,以老百姓為根本,即民本思想)
(三)閱讀第三章,結(jié)合課下注釋翻譯并感悟大意。
學(xué)生積累:
1.得天下有道;2.所欲與之聚之;3.爾也;4.民之歸仁也;5.獸之走壙也;6.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7.茍為不畜;8.其何能淑?
學(xué)生明確:
1.辦法;2.所想要的給他們積聚它;3.如此,這樣;4.歸附有仁德的國君;5.獸跑向曠野;6.就像人病了七年之久,猝然間去找干了三年的艾草一樣;8.假如、如果,同蓄積聚。
學(xué)生翻譯、教師補充:略
梳理整合:
失天下的原因?失去百姓(民心);施行暴政(比喻論證)
得天下的原因?得其民(民心) ;施行仁政(所欲與之聚之)
聯(lián)系現(xiàn)實社會?今之君好暴政,欲稱王(比喻)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平時不餞行仁政、不積累仁德,終身都有喪失天下的隱憂和恥辱)
結(jié)論?要長期堅持施行仁政才能稱霸天下
(四)閱讀第四章,結(jié)合課下注釋翻譯并感悟大意。
學(xué)生積累:
1.孰與之;2.諄諄然命之呼;3.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4.堯薦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5.天下諸侯朝覲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7.夫然后之中國;8.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學(xué)生明確:
1.給,授予;2.耐心、懇切的樣子;3.拿、用,行動和事情;4.顯露,接受;6.朝拜,到,的,到;7.這樣以后,古今異義指國都;8.天看的來自于我們老百姓所看到的,天聽的來自于我們老百姓所聽到的。
學(xué)生翻譯、教師補充:略
梳理整合:
問題1.孟子認為舜的天下是誰給的?(實質(zhì)上誰給的?)
明確:天子沒有權(quán)力將天下授予誰,他只有推薦權(quán),只有上天和百姓才有這個權(quán)力(實質(zhì)上老百姓給的,所謂的天意既民意.
問題2.舜得天下的兩個條件是什么?
明確:堯薦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
問題3.孟子用舜得天下的事例想說明什么道理?
明確:得民心者得天下,體現(xiàn)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問題4.舜是怎樣登上天子之位的?
明確:一是相堯二十又八年(恪守君臣之倫),二是堯崩后避堯之子于南河之南(奉行禮樂禪讓)。
舜是“以行與事”餞行“仁愛和禮讓”,這種“行與事”天視之,民視之,民聽之。
萬章:君權(quán)天子授(禪讓)
孟子:君權(quán)天授(民授)
條件: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
品德:君臣之倫(仁愛和禮讓)
行為:行與事(天視天聽)
(五)閱讀第五章,結(jié)合課下注釋翻譯并感悟大意。
梳理整合:治理(贏得)天下不僅要有仁政,而且還要有教化(得民的重要手段是對百姓進行教化)。
三、走出課文
餞行仁義的行動比鼓吹仁義的言語更能深入人心,使仁義禮智深入人心的教化比良好但令人敬畏的政治更能贏得民心。請你談?wù)勀愕恼J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