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鳴
學習課文《故事大王的故事》,這是一個很溫暖的故事。
故事大王帥帥今天講《智斗大海怪》,講到精彩處突然停下來,過了一會故事繼續(xù),“威武的蝦將軍掄起大刀,帶領身著盔甲的蟹兵,向大海怪發(fā)起了沖鋒……”而帥帥停下來是為了不刺痛一個殘疾小觀眾寧寧,他巧妙改動了故事里的詞兒,把“駝背的蝦將軍”改成了“威武的蝦將軍”,友愛善良的帥帥用智慧保護了寧寧的自尊心。
這篇課文的難點便是揣摩帥帥講故事突然停住時的內心活動,體會帥帥美好的心靈。
初讀這篇課文,孩子們并不能體會文中帥帥的聰慧與善良。于是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
1.帥帥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2.帥帥講故事時為什么忽然停住了?這時候帥帥看到了什么?他心里會想些什么?
孩子們開始默讀,思考問題的答案。
第一個問題,學生們很快就回答出來了,但學生的口頭表達出現了一些細微的差別:
“威武的蝦將軍掄起大刀,帶領身著盔甲的蟹兵,向大海怪發(fā)起了沖鋒……”
“駝背的蝦將軍掄起大刀,帶領身著盔甲的蟹兵,向大海怪發(fā)起了沖鋒……”
“威武的蝦將軍”“駝背的蝦將軍”,文中的確出現了這兩種不同的表述。這時候我問大家:“同學們,怎么有兩種不同的答案呢?難道帥帥講了兩個故事?”
生:“沒有呢,帥帥只講了一個”
師:“那怎么出現了兩種回答?”
生:“其實帥帥真正講的是‘威武的蝦將軍……”
師:“那‘駝背的蝦將軍是怎么回事?”
大家開始思考。
有生回答出:“本來是駝背的蝦將軍,但是后來帥帥說成了威武的蝦將軍?!?/p>
師:“你們知道帥帥為什么這樣說嗎?”
學生繼續(xù)思考。
有學生回答出:“為了不刺痛寧寧?!?/p>
學生思考了很久,勉強找出了課文里的一句原話,如此看來學生還沒有理解帥帥善良的舉動與其背后的原因。
我該如何引導學生理解呢?我嘗試進行情景再現,于是問學生:“誰想挑戰(zhàn)故事大王帥帥,把這個精彩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小手積極地舉起來了。我點名叫了小超。
他躍躍欲試的神情透出了對這次朗讀的自信,大家也都看著他,和我一樣充滿期待!
小超開始了,“威武的蝦將軍掄(lún)起大刀”,“掄”字剛出口,全班就炸開了鍋,有的起哄,有的哈哈大笑,“小超你讀錯了!”“哈哈,這個字都不會讀,還當故事大王呢!”……
在一片哄笑聲中,小超低下了頭,眼中含淚。我制止大家停止吵鬧,鼓勵小超繼續(xù)講故事。堅強的孩子含著眼淚,帶著哭腔讀完了。我極力地表揚了他的勇敢與堅強,又走到他身邊小聲地安撫他。
我心里一直思索著如何處理這個課堂小插曲,我想批評班上同學剛才的行為,告訴學生嘲笑、打斷同學發(fā)言都是十分不禮貌、不尊重他人的行為。可二年級的孩子我直接告訴他們、用強硬的態(tài)度制止他們也許并不能從讓他們發(fā)自內心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就和這篇課文的難點一樣,如何讓學生有切身體會呢?看到這時失落的小超突然讓我想起課文里面駝背的寧寧,想起如果寧寧被嘲笑,可能比小超要更加難受。大家剛才的嘲笑讓小超很受打擊,可是直接批評同學們他們不一定能體會。也許可以借這個“嘲笑事件”讓大家學會不傷害他人的自尊心。
我沒有直接批評剛才大家的行為,而是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小超剛才為什么流淚了嗎?”
生沉默。
師:“我想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如果你遇到了小超這樣的情況,你的心情會怎么樣?”
生:“難受,想哭,不開心……”
師:“被人嘲笑的滋味很難受對吧,同學們,帥帥看到駝背的寧寧是怎么做的?”
生:“沒嘲笑他”“把詞都改了” ……
師:“為什么他把詞改了?”
生:“因為帥帥知道被人嘲笑很難受,不想讓寧寧被嘲笑”
師:“帥帥是在保護寧寧?!?/p>
生:“是的,帥帥不想讓大家傷害寧寧,帥帥很善良”
師:“是呀,帥帥真的很善良,如果他在我們班,應該也會保護剛才的小超?!?/p>
此時學生已經基本理解這篇課文的難點了,小諾突然舉起手“老師,我覺得大家做錯了”,小諾站起來,我看著他竟然眼里含著淚水。同學們的目光都匯聚到小諾的身上,看著流下淚水的小諾,大家沉默了。
小諾的眼紅紅的,看著他,我也莫名地鼻子一酸,濕了眼眶?!叭绻闶菐泿?,你會怎么保護小超?” ……
這堂課中,我原本頭痛的一個問題因為一個孩子的失誤得到解決,也正是因為這個失誤,打開了孩子們和我的情感。人的很多感情是會引起共鳴的,同理心讓我想到每個人都不希望被嘲笑,當大家看到小超因為被大家嘲笑竟然淚流滿面時,二年級的孩子切身感受到嘲笑別人是一件令他人痛苦的事情,任何人都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由此轉到課文里的寧寧,他的駝背如果被刻意放大,引起大家的關注,肯定會受到嘲笑,也必定會讓他感到痛苦,所以善良聰明的帥帥巧妙地改動了故事里的詞語,從而保護了寧寧。此時孩子們已經能體會到課文里帥帥心靈的美好。再重返現實情境,小超的被嘲笑而流淚與小諾的因為“大家都錯了”而流淚,讓學生能夠從課文聯(lián)系到自己的經歷,學生的情感才充分打開了。而我的流淚是因為帥帥的善良,小超的堅強、小諾的感悟,還有大家的沉默。
這堂讓人淚濕眼眶的語文課讓我有了兩點感悟:
一是領悟到語文課堂中絕對不能只有冷冰冰的知識與嚴肅的說教,只有做到關注語言文字的內涵,開啟學生的情感,聯(lián)通學生生命的體驗,才能算得上一堂合格的語文課。
語文學科是人文學科,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很多教師都認為:“語文教學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也就是語文教學的任務”,提出“讓感情進課堂”?!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情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等一系列要求,突出了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我們要培養(yǎng)的學生不僅要有一定的知識技能,更要有良好的品格、健全的心理素質、豐富健康的感情。一個人“沒有細膩的情感,缺乏同情心,就不可能有崇高的理想。缺乏同情心就會對人漠不關心,甚至發(fā)展到自私自利、殘酷無情。”
二是相比一成不變的語文知識,實現教師、學生、文本之間情感的流動對學生生命的熏陶與感染才是一堂課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難實現的。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多以情感內容為主,如親情、愛國情、友情等。這樣的內容對于我們成年人而言,其形式簡單、沒有什么可圈可點之處,而對于涉世未深的小學生而言,這是開啟他們人生的重要素材,但情感教學目標其實是最難達到的一點,它需要教師以語言為媒介,在聽說讀寫和字詞篇段的訓練中相機進行。在情感教育中教師要起主導作用,教師的情感決定課堂的心理氣氛。教師在教學中要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從小學生的角度加以理解和開發(fā)。恰如托爾斯泰所說:“把自己體驗過的感情傳達給別人,使別人也為這些感染,也體驗到這些?!睂τ谇楦薪逃龝r機的選擇、教育方法的采用,教師都要傾注心血。適時捕捉生活和課堂中的細節(jié),對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情感教學??梢哉f,注重情感體驗,語文教學就成功了一半,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的生命。
[作者通聯(lián):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