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橋梁美學2019年度研究進展

2020-12-14 03:52梁艷何畏唐茂林
土木建筑與環(huán)境工程 2020年5期

梁艷 何畏 唐茂林

摘 要:經(jīng)過半個多世紀的發(fā)展,橋梁美學已經(jīng)走出了一條理論與實踐、建筑與結構相結合的道路。通過梳理近年來橋梁美學的發(fā)展狀況,從橋梁美學理論與設計方法、橋梁美學與歷史文化研究、橋梁附屬建筑設計與景觀生態(tài)美學、橋梁建筑批評與評價、橋梁美學設計實踐、橋梁美學教育等方面闡述了橋梁美學的發(fā)展成就;對將來的研究熱點和發(fā)展方向進行了簡要預測,并提出了作者的建議和觀點,希望對橋梁美學理論和設計實踐有所裨益。

關鍵詞:橋梁美學;橋梁建筑;建筑批評;美學設計;橋梁景觀

中圖分類號:U442.5 ? 文獻標志碼:R ? 文章編號:2096-6717(2020)05-0213-10

收稿日期:2020-04-02

作者簡介:梁艷(1977- ),女,博士,主要從事橋梁結構理論、橋梁造型與美學研究,E-mail:aseraph@163.com。

Received:2020-04-02

Author brief:Liang Yan (1977- ), PhD, main research interests: bridge structure theory, bridge form and aesthetics, mail: aseraph@163.com.

Abstract:

Afte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of development, bridge aesthetics has embarked on a path that combines theory and practice, architecture and structure. Many 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s,design institut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bridge aesthetics. This article sorts out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development of bridge aesthetics in recent years to review the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by some aspects such as bridge aesthetics theory and design methods, bridge aesthetics o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tudies, bridge auxiliary building design and landscape ecological aesthetics, bridge architectural criticism and evaluation, bridge aesthetic design practice and bridge aesthetic education etc. Brief prediction of future research hotspot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s are made and the authors suggestions and viewpoints are put forward in the end, hoping to promote bridge aesthetics theory and design practice.

Keywords:bridge aesthetics; bridge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criticism and evaluation; aesthetics design; bridge landscape

橋梁發(fā)展史是一部人類自身發(fā)展史的真實寫照。從最原始的天生橋,簡易的獨木橋、汀步橋,到后來技藝雙絕的拱橋,發(fā)展到現(xiàn)代化的超千米的纜索承重橋梁,無不傾注了人類無與倫比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對美的追求是人類向高級文明進化的結果,在滿足了基本的物質(zhì)需求后,人類必然會追求高層次的精神世界。美學思想與人類發(fā)展密切相連,浸潤了人類文明的整個脈絡。橋梁美學思想,雖然其概念的提出也就半個世紀左右的時間,但其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人類聰慧的先輩,給我們留下了精美絕倫的趙州橋、玉帶橋、倫敦塔橋等人類遺產(chǎn),也給后人留下豐厚的橋梁美學精神遺產(chǎn)。雖然這些精神遺產(chǎn)大多數(shù)沒有通過文字的形式流傳下來,但卻深刻地影響到橋梁建設。

隨著經(jīng)濟建設的飛速發(fā)展,中國橋梁無論是規(guī)模、數(shù)量、質(zhì)量還是技術都已經(jīng)處于世界先進行列。橋梁美學也是當代橋梁建設面臨的熱點問題,尤其在橋梁概念設計和方案評選階段,對橋梁美學的重視程度可以說已經(jīng)超越了任何時候,一線設計人員也為此傾注了大量心血。但是,對橋梁美學理論的研究,現(xiàn)也遇到一些問題:一方面,美學思想和理論偏于感性,主觀性較強,難以形成系統(tǒng);另一方面,橋梁美學研究偏于社會科學,在當前將工程建設成果指標化的情況下,科研人員在短期內(nèi)難以得到明顯的回報,這也是當前橋梁美學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工程人員卻難以滿足越來越高的美學要求的主要原因。

幸運的是,不少有識之士在大量的工作實踐中總結了許多有益的橋梁美學思想和經(jīng)驗。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國有許多精品橋梁問世,這些橋梁或精致、或飄逸、或靈巧、或雄偉,無不傾注了工程人員滿腔的熱情。筆者通過整理過去幾年橋梁美學等相關領域的發(fā)展以及已建橋梁的橋梁美學設計實踐,對橋梁美學的理論研究及實踐應用新進展和未來的發(fā)展方向進行了總結,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希望對橋梁建設有所裨益。

1 橋梁美學理論與方法

1.1 橋梁美學理論

對橋梁美學的系統(tǒng)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三四十年代[1]。1937年,德國結構工程師卡爾·塞西特勒與弗里茨·雷昂哈特合著出版了專著《橋梁造型》。1942年,日本的鷹部屋福平教授編撰了《橋梁美學》,1965年出版了《橋:美的條件》。雷昂哈特教授是最早系統(tǒng)地研究并實踐橋梁美學的專家。1979年,在他的倡議下,國際橋梁與結構工程協(xié)會成立了“結構工程美學”工作小組。由此,橋梁美學開始得到普遍關注。20世紀80年代,普林斯頓大學的大衛(wèi)·比林頓教授提出了“結構藝術”(Structural art),構建出橋梁設計的“3E原則”。1991年,美國交通運輸研究委員會下屬的橋梁美學分委會出版了《世界橋梁美學》一書,這是全球16個國家24位橋梁美學專家(包括中國的唐寰澄先生)的合著。世紀之交,全球掀起一股建造千禧橋的風潮,這為橋梁美學在人行橋上的應用提供了空間和舞臺,對橋梁美學理論與設計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實踐基礎。

目前,橋梁美學理論大多借助于建筑美學理論,還沒有形成專門的橋梁美學理論或流派。近年來,橋梁美學理論的發(fā)展沒有太大的突破。但無論是設計人員還是科研人員,建筑師還是結構工程師,在繼承前人研究理論的基礎上,都在努力地推動橋梁美學理論的發(fā)展。

強瑋怡[2]基于視覺原理、視覺心理學等理論,研究橋梁的空間形態(tài)、比例、細節(jié)設計要點,概括出城市橋梁外觀設計的創(chuàng)新方法。運用藝術設計手法優(yōu)化橋梁外觀造型,使橋梁在基于受力合理的基礎上實現(xiàn)外觀的和諧與優(yōu)美。李力[3]概述了橋梁美學的基本準則和不同類型橋梁的設計問題,對橋梁美學設計進行了一定的了解與探究。王嘉鈺等[4]從設計美學的角度出發(fā),闡述了設計美學的哲學基礎,通過調(diào)研,結合案例論證了橋梁美學的基本方法以及在美學角度中的橋梁設計相關思考。

羅曉瑜等[5]通過對洞庭湖二橋(圖1)橋址自然環(huán)境和地域文化的調(diào)查與分析,從具有當?shù)匚幕厣摹芭藕崱敝谐橄蟪龌镜呢Q向線條造型元素。在主橋比例設計中采用比例圖解法與黃金分割法確定邊、中跨比。在構件造型設計中,橋塔造型采用力學圖式法,以豎向線條元素為橋塔基本造型元素,創(chuàng)作出受力明確、韻律良好、造型新穎的塔型;引橋橋墩造型采用立面豎向刻槽設計;錨碇側面造型采用分層線條設計;主梁采用通透的桁架梁。全橋造型元素一致,風格統(tǒng)一,當?shù)刈匀慌c文化特征在現(xiàn)代橋梁造型設計中得到很好的應用,是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優(yōu)秀案例。

其他國家的學者也在積極進行橋梁美學理論和實踐的探索。以荷蘭為例,該國大多數(shù)橋梁建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技術或功能原因,部分橋梁將不得不更換。隨著交通強度的提高和機動性的增加,新橋的設計和建造策略必然與過去有所不同。新方法需要確保將因建筑工程和未來的養(yǎng)護運營維護等活動引起的交通阻礙影響減至最小。在代爾夫特工業(yè)大學,Reitsema等 [6]正在開發(fā)一種SMART橋概念,用于快速無障礙的基礎設施置換。通過利用經(jīng)過驗證的創(chuàng)新技術并將學術研究付諸實踐,可以實現(xiàn)最佳選擇。目前正在使用的最新建筑創(chuàng)新技術,如先進的水泥材料(ACM)、結構健康監(jiān)測(SHM)技術,先進的設計方法(ADM)和加速橋梁建設(ABC),都是實現(xiàn)這些目標的手段。這些創(chuàng)新代表著向下一代基礎設施邁出的新步伐,其中,快速施工、智能橋梁設計、可持續(xù)性、零能耗、無/低維護和美觀是關鍵特征。這是橋梁美學思想與創(chuàng)新技術結合發(fā)展的一股潮流,是橋梁發(fā)展的一個新方向。

Rusev等[7]介紹了英國的第一座網(wǎng)狀吊桿拱橋(圖2),此橋于2017年12月通車,并支持一條連接曼徹斯特中心的皮卡迪利車站和維多利亞車站的新鐵路線。該橋所處區(qū)域歷史修久,古跡較多,所以,其美學影響至為重要,因此,采用了一種不對稱的“色帶”形式,這種形式在視覺上將不同類型的結構聯(lián)系在一起。

橋梁建筑美學的理論研究也在同步展開。結合建筑理論,使橋梁美學與建筑美學相結合,實現(xiàn)橋梁工程設計與建筑設計完美融合是當前發(fā)展的一個主流方向。建筑師和結構工程師通力合作,共同構建體現(xiàn)力學與美學、橋梁功能性與建筑美觀性完美結合的橋梁作品,是公眾期待的目標。

葉裕民等[8]以武漢市新華路唐家墩人行天橋為例(圖3),以建筑學視角為切入點,從外部城市景觀、內(nèi)部空間體驗、場所精神構建等方面對城市人行天橋設計進行研究。通過多種設計元素的綜合運用,為行人提供舒適、愉悅的慢行空間體驗和文化記憶,提升城市空間景觀品質(zhì),是橋梁美學與建筑美學通過建筑元素進行協(xié)作的案例。

隨著大型數(shù)字化藝術品的收藏和深度學習技術的成功應用,人工智能和藝術的交匯具有了新的研究前景。Cetinic等 [9]為了探索深度學習技術在理解對象識別和分類之外的藝術圖像方面的適用性,采用卷積神經(jīng)網(wǎng)絡(CNN)來預測與人類感知的3個主觀方面有關的分數(shù):圖像的審美評估、情感的喚起圖像以及圖像的記憶性。對于每個概念,評估在不同自然圖像數(shù)據(jù)集上訓練的幾種不同的CNN模型,并根據(jù)定性結果以及與藝術品的現(xiàn)有主觀評分進行比較,選擇效果最好的模型。此外,采用不同的基于決策樹的計算機模型來進行分析,以構圖和顏色有關的各種圖像特征來確定圖像的美感、視覺情感和記憶力得分方面的相對重要性。分析表明,內(nèi)容和圖像照明對美學有重大影響,其中,色彩鮮艷與對比強烈影響情緒預測,對象強調(diào)對記憶性有很大影響。此外,通過分析不同藝術風格、流派、藝術家在不同時期的分布,探索藝術史背景下預期的審美、情感和記憶力得分。提出的方法使人們能夠基于高度主觀的藝術層面去探索美術收藏的新方法,并且彌合了傳統(tǒng)形式分析與美術計算分析之間的差距。學習建筑學的溝通構圖理論和方法,將有助于橋梁美學向更廣闊的方向發(fā)展。

1.2 橋梁美學與歷史文化研究

美學思想,與人類歷史文化息息相關。對橋梁美學與歷史文化相關性研究與應用也在廣泛開展。在橋梁概念設計中,橋梁融入歷史文化元素,提升所在城市或地區(qū)的人文情懷,是當前橋梁設計的重要方向。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橋梁建筑的景觀設計與藝術創(chuàng)作早已進入業(yè)界的視野,逐步成為城市文化景觀設計的焦點命題。蘇朝浩等[10]從地域性與城市文脈的角度切入,進行橋梁建筑中特有的力與美的協(xié)同設計,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創(chuàng)作思路。從地域、城市和區(qū)域3個視角,嘗試從關東文化、長春文化和空港新城等視角對橋梁進行定位,采用了文脈挖掘、文化原型抽象以及力與形的協(xié)同設計等主要方法,實現(xiàn)了反饋于特定文化語境的力與美的形態(tài)相統(tǒng)一的創(chuàng)作目標。作為一個融合地域文化與橋梁美學的設計案例,可以為橋梁建筑的文化意象表達以及美學形態(tài)的研究提供實證參考與理論線索。

隨著城市建設的持續(xù)發(fā)展,人們對橋梁不再簡單追求單一功能與結構性能,橋梁在文化語境下的藝術表現(xiàn)性備受關注。蘇朝浩等[11]從地域文化語境入手進行橋梁的建筑創(chuàng)作,是提升橋梁藝術表現(xiàn)力與文化品位的一個重要方式。以長春空港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通港灣大路跨飲馬河大橋為例(圖4),通過文化原型的發(fā)掘、抽象與還原等創(chuàng)作流程,對橋梁的整體形態(tài)與細節(jié)進行整合設計,實現(xiàn)了長春地域文化特點在橋梁形態(tài)上的藝術表達。

作為地標性建筑,尤其是城市橋梁,人們對它的美學要求會更高。大家都希望自己家鄉(xiāng)的地標性建筑是一個名片,對于工程師來說,對橋梁格調(diào)有一定認知就尤為重要。優(yōu)美的橋梁很難建出來,所以,避免建設沒有格調(diào)的橋梁就顯得尤為重要。黃瀛[12]對橋梁格調(diào)進行了一定的探討,提出了一些可行建議。宋福春等[13] 首先從理論基礎出發(fā),論述了地域文化與橋梁美學的含義。在此基礎上,以沈陽市“一河兩岸”河心島橋梁設計為例(圖5),從不同角度對地域文化進行了挖掘與凝練,形成了盛京渾河獨特的橋梁結構與功能布局??偨Y了將地域文化融入橋梁美學設計中的關鍵思路,對橋梁美學設計中體現(xiàn)地域文化特色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1.3 橋梁附屬建筑設計與景觀生態(tài)美學

橋梁附屬建筑是橋梁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橋面欄桿、燈柱、橋頭堡、橋亭、橋廊、橋頭公園、橋梁雕塑、橋碑等等。橋梁附屬建筑是橋梁功能性的延展,是表現(xiàn)橋梁美學藝術性的重要載體。許多情況下,橋梁概念設計的理念體現(xiàn)和建筑語言的表達都體現(xiàn)在橋梁附屬建筑上;所以,如何對橋梁附屬建筑進行系統(tǒng)而細致的設計,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橋梁最終的美學質(zhì)量。

以橋梁雕塑為例(圖6),雕塑是對自然美的理解和表達,混凝土材料天然具有塑形的特性,結構的形態(tài)總是和材料存在邏輯上的相關性。曹菲[14]通過幾座混凝土橋梁項目的雕塑化實踐經(jīng)驗,探討了混凝土結構雕塑藝術的審美來源以及雕塑化在結構表現(xiàn)中的作用和實現(xiàn)方法。

橋梁景觀以橋梁為主體,以環(huán)境及景觀為載體,是美化橋梁主體及周邊環(huán)境的手段,最近幾年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同樣地,對橋梁生態(tài)景觀的設計考慮,也大多借助了建筑的思想、理論和方法。蔣宇等[15]指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生態(tài)審美智慧,其生態(tài)的生存方式與思維方式塑造了廊橋的審美特色:生命情調(diào)之美、生態(tài)和諧之美、生活意蘊之美。發(fā)掘中國古代廊橋的生態(tài)美學思想,從生態(tài)美學的視野中去尋找當代橋梁美學的靈感,創(chuàng)造生態(tài)價值與文化特色并存的橋梁景觀美學。圖7為成都安順廊橋,是中國古代廊橋的典型代表,其獨特的廊式造型,歷經(jīng)風雨,與周圍環(huán)境景觀融合,即使周邊現(xiàn)代高樓林立,也沒有絲毫的違和之感,是橋梁景觀在城市環(huán)境中的完美體現(xiàn)。

1.4 橋梁建筑批評與評價

橋梁是一種特殊的建筑物,其蘊含的哲學思想折射出整個社會的群體價值。對既有橋梁和待建橋梁進行建筑批評或評價,也是橋梁建筑美學理論發(fā)展的一個方向,將推動橋梁事業(yè)健康發(fā)展。橋梁建筑批評研究起步較晚,理論基礎還比較薄弱。目前,從事這方面工作的研究人員大多是有建筑背景的專業(yè)人員,部分具有橋梁專業(yè)背景的科研人員在逐漸轉向這方面的研究,雖還處于起步階段,但這種觀念的轉變令人鼓舞。

18世紀之前的橋梁批評屬于建筑批評的一部分,近代橋梁批評思想出現(xiàn)了技術美學的新觀念。20世紀,橋梁美學理論從興起、發(fā)展到逐漸走向成熟,為橋梁批評提供了美學標準,但至今尚未形成系統(tǒng)的橋梁批評理論體系。李瑩[16]對橋梁批評的歷史進行了研究,分3個主要階段梳理了不同時期橋梁批評思想和理論的發(fā)展,以及與其相關的美學思想、建筑批評理論、工程技術發(fā)展概況和橋梁的風格與特點。李瑩[17]也對中國橋梁界對科學、全面地評價橋梁的價值與意義的理論與方法進行了較為深入而系統(tǒng)的研究。為了建立橋梁價值與意義評判的依據(jù),在橋梁工程理論和建筑批評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橋梁批評研究汲取橋梁美學、橋梁史、價值論、符號學等學科的理論與思想,建立了以批評主體、批評客體、價值問題、橋梁符號和批評方法研究為核心內(nèi)容的理論框架。

2 橋梁美學設計實踐

任何理論都離不開實踐,橋梁美學思想也貫穿于橋梁建設的全過程。過去的一年,許多精美的橋梁出現(xiàn)在中國大地上,一些橋梁工作者也為此做了很多經(jīng)驗總結,使我們有幸能夠見到一線設計人員的前沿設計理念在橋梁上得以實踐。從這些作品中能夠發(fā)現(xiàn),設計人員的態(tài)度越來越務實,橋梁美學設計與結構設計能夠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過去那種片面追求橋梁造型“新、奇、特”的現(xiàn)象有所改觀。

目前,已有一些較為成熟的設計原則正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宋富春等[18]結合實例對人行天橋設計美學進行了分析總結,說明人行橋的結構不僅要安全可靠,還要注重與周圍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橋梁的整體美感尤為重要。在沙河大橋景觀造型設計之初(圖8),為了彰顯漯河歷史文化特質(zhì),提升區(qū)域整體魅力,王建中等[19]經(jīng)過了充分的環(huán)境調(diào)研,對影響橋梁造型的各項因素進行了詳盡的分析,經(jīng)過多輪比選,形成了完整的理念和方案成果。漯河市牡丹江路沙河大橋為異形景觀鋼拱橋,充分展現(xiàn)了當?shù)氐娜宋奶厣?,緩解了交通壓力且完善了城市路網(wǎng)。熊桂開等[20]通過采用空間傾斜雙肢圓型鋼混結構拱型橋塔、空間扇型斜拉索索面、局部增設鋼構裝飾格柵等措施設計了一座較為美觀的拱塔斜拉橋(圖9)。張揚[21]結合河源永康大橋的方案設計,簡述了橋梁美學要素在方案設計中的體現(xiàn)。

Olipitz[22]介紹了奧地利菲拉赫蓋爾河上方的一座公路橋梁的施工情況,表明所有參與施工過程的人員在新的創(chuàng)新施工方法中所表現(xiàn)出的非凡勇氣。在菲拉赫建造的這座創(chuàng)新拱形橋梁,采用一種組合橫截面,示范性地展示了雄心勃勃的美學橋梁結構對建筑環(huán)境的積極影響,由此產(chǎn)生的附加美學價值已經(jīng)得到證明。在所在位置構成這座橋梁,其靈感來自自然,并與道德和美學相呼應,賦予了建筑獨有的特色,說明土木工程師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僅需要涵蓋橋梁結構的生態(tài)、經(jīng)濟和技術等方面,還需要在設計方面對結構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強調(diào)。

Beadepereda等[23]介紹了圣飛利浦一座橫跨雅芳河的人行天橋(圖10)。該橋是解決復雜穿越問題的創(chuàng)新解決方案:為兩個具有明顯高程和外觀差異的堤岸之間提供連接。設計應適合于當前和遠期情況,并要求與現(xiàn)有的橋梁和未來建筑物和諧共存。這座橋是一個50 m跨度、4 m寬的鋼梁橋,具有叉形的幾何形狀,設有殘疾人和騎自行車的坡道以及一個樓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功能。這樣設計生成的形狀,符合結構、美學和功能的多方面需求。由于采用了這種整體方法,該橋結構緊湊,簡單、優(yōu)雅且對于人行天橋和河道使用者均清晰明確,一目了然。

2019年,IABSE將杰出結構獎(OStrA)頒發(fā)給英國Mersey Gateway Bridge(圖11)。該橋的3座橋塔高度不等,中心橋塔高80 m,兩邊塔高分別為110、125 m。主梁采用后張預應力混凝土單室箱梁,雙幅布置,梁高4.5 m。 Mersey Gateway Bridge是一座優(yōu)雅協(xié)調(diào)的多跨混凝土斜拉橋,無刻意的設計理念,也無刻意的建筑元素的運用,簡單純粹,體現(xiàn)了形式符合功能的設計哲學。

過去幾年,新建的許多橋梁帶給公眾愉悅的審美感受,提升了整個城市乃至社會的精神氣質(zhì),是橋梁美學在實踐中運用的重要工程案例,如成都五岔子大橋、北京永定河大橋、湖北秭歸長江大橋、滬通長江大橋等。雖然一線工程人員在設計過程中對橋梁美學設計傾注了大量心血,但卻鮮見于公開出版的相關文獻,是為憾事。下面就其中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案例做簡要介紹。

成都五岔子大橋(圖12),這座大橋概念設計來源于莫比烏斯環(huán),一種單側、不可定向的曲面,由德國數(shù)學家、天文學家莫比烏斯和約翰·李斯丁在1858年獨立發(fā)現(xiàn)。該環(huán)循環(huán)往復且無止無休,因此,被定義為無限大“∞”的同時,也象征亙古永恒。借由莫比烏斯環(huán)的無限之環(huán)概念來設計橋體結構,以此彰顯的恰恰是,成都發(fā)展的無限可能性和開放發(fā)展的廣闊胸懷。上層像彎眉,下層則似微笑,作為連接兩大板塊的重要橋梁,五岔子大橋在結構形式上分兩幅橋進行設計:上游橋為主橋,下游橋為副橋,主、副橋間通過連接通道相接。主橋在上,坡度適宜,是連接兩岸綠道可供自行車順利通過的橋體,同時也符合殘疾人通行規(guī)范,實現(xiàn)了功能與形式的統(tǒng)一,也極具人文情懷。

北京永定河大橋(圖13),是雙塔斜拉橋,橋梁標準寬度47 m,高塔120 m,低塔73 m,高塔和低塔的傾斜交代分別為60°~78°和73°~80°。兩座高低索塔采用傾斜空間異形門式塔,意為“和力之門”,將成為連接起城市和自然的和諧之門。從受力示意模型圖上看,雙塔形如兩個面對面坐在地上的人,雙腳互抵,手拉鋼索,各自傾力后拉;背后,又有人在用力拽拉鋼索。從永定河上側看“和力之門”,更切近漢字“人”,那種動感的張力,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有力傳承。這樣生動的構圖思想,將建筑化的形象語言注入橋梁結構,充實了橋梁的結構形態(tài)表現(xiàn)形式。

湖北秭歸長江大橋(圖14)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鋼箱桁架推力拱橋,2019年9月通車。該大橋通車后,能實現(xiàn)滬蓉高速、滬渝高速相互連通,有效串起了神農(nóng)架、昭君故里、屈原祠、武陵山、張家界等景點,將長江三峽、神農(nóng)架、武當山三大世界級景點連成一體,對促進鄂西地區(qū)旅游和三峽庫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橋梁主跨531.2 m,規(guī)模大,體量巨,是典型的環(huán)境視覺中心。在設計上,該橋沒有任何冗贅的造型,專注于橋梁結構自身功能的科學合理性,從結構力學原理的角度有力地闡述了橋梁美學的極致內(nèi)涵:最合乎力學原理的橋梁結構即是最美麗的橋梁。該橋主拱優(yōu)美的弧線采用靚麗的中國紅,橋面欄桿及中央分隔帶的色彩也以紅色為呼應,隆重而喜慶是該橋美學設計的點睛之筆。

已經(jīng)合龍的江蘇滬通長江大橋(圖15),大橋全長11.072 km(其中公鐵合建橋梁長6 989 m),主橋為跨徑1 092 m的鋼桁梁斜拉橋結構,是世界上首座超過千米跨度的公鐵兩用橋。以大橋巨大的體量,將無可爭議地成為地標性橋梁。整個橋塔采用鉆石型,上塔柱采用人字型,塔身線條圓潤柔和,傳力路徑順暢,充滿力感。橋梁主塔、橋墩、欄桿、中央分隔帶采用高雅的材料本色,在落日的余暉襯托下,顯現(xiàn)出歡快的明黃色,襯托著桁架主梁極具自然生命感的淡綠色,使橋梁猶如一條雄偉的巨龍臥于長江之上。憑借自身的超大規(guī)模,該橋再次詮釋了橋梁結構美的真諦:功能與美學是辯證統(tǒng)一的,滿足結構設計原理的橋梁會完美地闡釋橋梁美的內(nèi)涵。

山東淄博潭溪山玻璃橋(圖16)為世界首例無背索斜拉弧形玻璃橋,建于潭溪山頂海拔700 m的崖壁之上,橋面跨度117 m,懸空高度101 m,外弧最大半徑90 m,橋面寬度2.45 m;梁下方無鋼架支撐,極具動感與美感。該橋造型設計理念獨特,拱塔與主梁線形呼應,猶如一只俯瞰大地的智慧之眼。晴天時,藍天和白云的倒影鋪滿玻璃橋面,有踏云而行的快感;云霧天氣時,玻璃橋則在霧中若隱若現(xiàn),宛如海市蜃樓,使觀眾如同進入了夢幻般的未來。整個橋梁結構設計與造型設計有機融合,體現(xiàn)了設計者對結構理念完美的理解,把橋梁結構自身的美感完美地通過力學原理表達出來。該橋集觀光、旅游、休閑于一體,也代表了中國景觀橋梁發(fā)展的一個方向。2019年,該橋獲英國工程師協(xié)會人行橋結構獎。

說起最近幾年的代表性橋梁,就不得不提享譽世界的港珠澳大橋(圖17)。大橋全長55 km,連接著香港大嶼山、澳門半島和廣東省珠海市,遠遠望去,就好像是一條蛟龍蜿蜒騰越在蔚藍色的海面上。該橋不僅各方面技術水平世界領先,在設計理念上也走在了國際前列。作為代表國家對外開放的門戶工程,該橋處處體現(xiàn)出中國人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對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尊重和擁抱世界各方文化的胸襟。青州航道橋(圖17(a)),塔頂剪刀撐吸收“中國結”文化元素,將最初的直角、直線造型“曲線化”,使橋塔顯得纖巧靈動、精致優(yōu)雅。江海航道橋(圖17(b)),橋塔整體造型優(yōu)美,親和力強,主塔塔冠造型取自“白海豚”元素,輕盈靈動,是實用性與美觀性的完美結合,是理性與感性的全情交織,與海豚保護區(qū)的海洋文化相結合,具有強烈的地標韻味,是港珠澳大橋的重要標志性建筑之一。九洲航道橋(圖17(c)),主塔造型取自“風帆”,寓意“揚帆起航”,造型設計簡潔、流暢、大氣,與江海直達船航道塔身形成序列化造型效果,透露出強烈的力量感,與藍天白云、伶仃海面渾然天成,具有強烈的地標韻味。港珠澳大橋的設計建設理念和精神必將深深影響今后中國橋梁建設事業(yè)。

近年來,許多結構合理、造型優(yōu)美的橋梁在世界各地修建,限于篇幅,不再一一介紹。中國作為基建大國,廣大設計者在實踐中努力開創(chuàng)橋梁設計的新理念,把橋梁造型與實踐美學完美結合,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橋梁技術的先進性和橋梁建設者勇于開拓進取的創(chuàng)新精神,為橋梁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3 橋梁美學教育

對橋梁工程人員進行美學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是提升橋梁美學質(zhì)量的長遠保障。教育界在積極行動,努力培養(yǎng)具有美育思想情懷的后繼接班人。楊春健等[24]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橋”的研學課程中,通過頤和園的調(diào)查、動手實踐等活動實現(xiàn)了“研與學”的有機融合,學生自主合作、嘗試探究、點撥評價等形式貫穿研學過程的始終,學習充滿了研究性,是中等教育向專業(yè)教育轉化的一個探索。

中國多所高校,如西南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長安大學等,相繼開設了《橋梁美學》、《橋梁概念設計》等相關美學美育課程,旨在培養(yǎng)具有藝術鑒賞力及創(chuàng)造力的工程專業(yè)人才。梁艷等[25]對《橋梁美學》通識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以建設“雙一流”大學和“金課”建設為契機,專注于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結合當前社會環(huán)境及學生關注的熱點,充分利用工程類專業(yè)實體模型、工程實踐、移動網(wǎng)絡、社交平臺、網(wǎng)絡視頻、傳統(tǒng)優(yōu)秀教學方法等教學方式和手段,積極探索工程類通識課程課堂的教學模式。梁艷等[26]也對土木工程專業(yè)新型綜合課程《橋梁美學》教學改革與實踐做了一些建設性的工作。教育觀念的改變,必將促進中國橋梁美學的發(fā)展邁向新的臺階。

4 結論

通過總結過去幾年橋梁美學的發(fā)展,不難發(fā)現(xiàn),相較于20世紀末,純粹對橋梁美學理論的研究正逐漸減少,理論服務實踐并在實踐中逐步完善。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筆者認為,橋梁美學的發(fā)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1)橋梁美學設計與橋梁結構設計是辯證統(tǒng)一體,今后應加強兩者在設計過程中的協(xié)同工作,并從理論上繼續(xù)加以研究。

2)對橋梁美學設計理論的研究與建筑美學理論的銜接將會更加緊密。

3)借助信息化技術,如BIM、人工智能等,使橋梁美學設計與工程實踐有機對接。

4)在橋梁概念設計階段,為橋梁注入人文情懷,注重橋梁景觀與環(huán)境設計,仍是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方向。

5)及時總結橋梁設計過程中的美學思想,也是工程人員應有的情懷和責任。

6)注重橋梁美學性與經(jīng)濟性的統(tǒng)一,杜絕片面追求標志性景觀橋梁而脫離實際的現(xiàn)象,仍是當前各方義不容辭的責任。

7)對橋梁美學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教育界還需做更多工作。參考文獻:

[1] 李亞東. 從建筑美學看橋梁美學[J].橋梁, 2019(2), 22-27.

LI Y D. Bridge aesthetics from architecture[J]. Bridge, 2019(2), 22-27. (in Chinese)

[2] 強瑋怡. 視覺原理在城市橋梁方案設計中的運用[J]. 價值工程, 2020, 39(5): 252-254.

QIANG W Y. Application of visual principles in urban bridge scheme design [J]. Value Engineering, 2020, 39(5): 252-254. (in Chinese)

[3] 李力. 關于橋梁美學設計的認識與探究[J]. 西部皮革, 2019, 41(12): 47.

LI L. Knowledge and research on bridge aesthetics design [J]. Western Leather, 2019, 41(12): 47. (in Chinese)

[4] 王嘉鈺, 萬萱. 設計美學語境下橋梁景觀設計分析[J]. 設計, 2019(3): 152-153.

WANG J Y, WAN X. Analysis of bridge landscape design under the context of design aesthetics [J]. Design, 2019(3): 152-153. (in Chinese)

[5] 羅曉瑜, 陳艾榮, 劉海波. 洞庭湖二橋造型設計[J]. 世界橋梁, 2019, 47(6): 16-20.

LUO X Y, CHEN A R, LIU H B. Aesthetic design of second dongting lake bridge [J]. World Bridges, 2019, 47(6): 16-20. (in Chinese)

[6] REITSEMA A D, LUKOVIC' M, GRüNEWALD S, et al. Future infrastructural replacement through the smart bridge concept [J]. Materials, 2020, 13(2): 405. (in Chinese)

[7] RUSEV R, FOSTER R, ABBOTT T, et al. River irwell crossing: UKs first network arch bridge [J]. Structura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2019, 29(2): 306-314. (in Chinese)

[8] 葉裕民, 張萬春. 基于建筑學視角的城市人行天橋設計研究: 以武漢市新華路唐家墩人行天橋為例[J]. 城市建筑, 2019(12): 147-149.

YE Y M, ZHANG W C.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urban overpass based on architectural perspective: A case of Tangjiadun overpass on Xinhua road in Wuhan [J].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2019(12): 147-149. (in Chinese)

[9] CETINIC E, LIPIC T, GRGIC S. A deep learning perspective on beauty, sentiment, and remembrance of art [J]. IEEE Access, 2019, 7: 73694-73710.

[10] 蘇朝浩, 崔洋. 文化語境下橋梁建筑創(chuàng)作中力與美的統(tǒng)一與表達: 以長春空港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機場大路跨飲馬河大橋方案設計為例[J]. 華中建筑, 2019, 37(11): 53-56.

SU C H, CUI Y. Unity and expression of force and beauty in architectural creation of the bridge under cultural context: Taking the design of cross-Yinma River Bridge at the Airport Road of Changchun Airport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s an example [J]. Huazhong Architecture, 2019, 37(11): 53-56. (in Chinese)

[11] 蘇朝浩, 施立陽. 長春地域文化語境下的橋梁建筑創(chuàng)作: 以長春空港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通港大路跨飲馬河大橋方案設計為例[J]. 城市建筑, 2019(31): 185-190.

SU C H, SHI L Y. Artistic creation of bridge architecture under the context of the regional culture of Changchun:A case of the design of bridge across the Yinma River on Tonggang Road in Changchun Airport Economic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2019(31): 185-190. (in Chinese)

[12] 黃瀛. 探討橋梁格調(diào)[J]. 廣東建材, 2019, 35(10): 51-53.

HUANG Y. Argument on bridge style [J]. Guangdong Building Material, 2019, 35(10): 51-53. (in Chinese)

[13] 宋福春, 王厚宇, 馬梓喬. 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觀橋梁美學設計[J]. 公路, 2019, 64(3): 182-186.

SONG F C, WANG H Y, MA Z G. Aesthetic design of landscape bridge based on regional culture [J]. Highway, 2019, 64(3): 182-186. (in Chinese)

[14] 曹菲. 混凝土橋梁結構雕塑藝術與實踐[J]. 建筑技術開發(fā), 2019, 46(21): 7-8.

Cao F. Sculpture art practice of concrete bridge structure [J]. Buil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2019, 46(21): 7-8. (in Chinese)

[15] 蔣宇, 孫軍. 論中國古代廊橋的生態(tài)美學思想[J]. 公路, 2020, 65(2): 183-186.

JIANG Y, SUN J. Ecological aesthetics on Chinese lounge ancient bridge [J]. Highway, 2020, 65(2): 183-186. (in Chinese)

[16] 李瑩. 橋梁批評研究的理論框架[J]. 城市建筑, 2019(31): 120-121, 162.

LI Y.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Bridge Criticism Research [J].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2019(31): 120-121, 162. (in Chinese)

[17] 李瑩. 橋梁批評研究的理論框架[J]. 城市建筑, 2019(31): 120-121, 162.

LI Y.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bridge criticism research [J].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2019(31): 120-121, 162. (in Chinese)

[18] 宋福春, 翟雪松. 城市人行天橋美學設計[J]. 北方交通, 2020(2): 31-33.

SONG F C, ZHAI X S. Aesthetic design of urban pedestrian overpass [J]. Northern Communications, 2020(2): 31-33. (in Chinese)

[19] 王建中, 王安民, 陳何峰. 漯河市牡丹江路沙河大橋造型設計與實踐[J]. 上海建設科技, 2019(5): 9-11.

WANG J Z, WANG A M, CHEN H F.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udanjiang Road Bridge crossing Shahe River in Luohe city[J]. Shanghai Construc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5): 9-11. (in Chinese)

[20] 熊桂開, 鐘恒, 胡奇, 等. 一座空間傾斜拱塔斜拉橋設計[J]. 城市道橋與防洪, 2019(10): 50-53, 10.

XIONG G K, ZHONG H, HU Q, et al. Design of a spatial inclined arch pylon cable-stayed bridge [J]. Urban Roads Bridges & Flood Control, 2019(10): 50-53, 10. (in Chinese)

[21] 張揚. 橋梁美學在東江大橋的實踐[J]. 建材與裝飾, 2019(20): 249-250.

[22] OLIPITZ M. The influence of cross-sectional design on the efficiency of a composite bridge shown for the Gail Bridge Tschinowitsch [J]. Bauingenieur, 2019, 94(3): 81-88.

[23] BEADEPEREDA H, MCELHINNEY J, BARBULESCU B. St. Philips footbridge in Bristol: A holistic design as a driver for urban regeneration [J]. Bautechnik, 2019, 96(2): 133-141.

[24] 楊春健, 鐘志剛, 劉新. 研學旅行課程設計研究: 以“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橋”課程為例[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19(11): 88-91.

YANG C J, ZHONG Z G, LIU X. Research on curriculum design of research travel: An example of the curriculum of the bridge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2019(11): 88-91. (in Chinese)

[25] 梁艷, 唐茂林, 何畏. 著眼教育全過程 改革教學模式打造工程類專業(yè)通識“金課”[J]. 高等建筑教育, 2020, 29(1): 38-44.

LIANG Y, TANG M L, HE W.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Golden Courses of engineering on the overall layout of education process [J].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2020, 29(1): 38-44. (in Chinese)

[26] 梁艷, 李亞東. 土木專業(yè)新型綜合課程《橋梁美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 教育教學論壇, 2020(7): 105-106.

LIANG Y, LI Y D. The education setting and innovation on civil modern integrated course "Bridge Aesthetics" [J]. 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2020(7): 105-106. (in Chinese)

(編輯 王秀玲)

梁山县| 黄梅县| 区。| 苏尼特左旗| 中山市| 五常市| 望都县| 会理县| 芮城县| 长沙县| 萨嘎县| 光泽县| 万州区| 子洲县| 富锦市| 霍邱县| 新泰市| 梧州市| 黔西县| 桃源县| 株洲市| 云和县| 青龙| 竹山县| 敦化市| 海伦市| 三都| 惠州市| 盱眙县| 满城县| 巴楚县| 蒙阴县| 开鲁县| 镇远县| 二手房| 余干县| 聂荣县| 长阳| 同德县| 叙永县| 宁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