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占強
紫砂壺藝術是“陶都”宜興最為燦爛的作品,是中國人在制陶藝術中探索的結果。紫砂壺藝術的誕生離不開中國人的飲茶習慣,離不開中國茶道文化的蓬勃發(fā)展,更離不開紫砂泥的發(fā)現(xiàn)。從世界上第一件紫砂壺出現(xiàn)的明朝正德年間至今,紫砂壺歷經(jīng)五百余年風霜雨雪,一如它的泥料一般,經(jīng)過歲月的洗禮而愈發(fā)璀璨奪目。手工藝人從廣闊的大自然中獲得素材,大到宇宙小到水滴,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一花一木、一蟲一鳥皆可入壺,以驚人的寬容大度展現(xiàn)自然之境,與當代中國和諧的自然觀也是相適應的。
紫砂壺中有一類最擅于表現(xiàn)瓜果、花卉等這些具有筋囊結構的壺型,稱之為筋紋器或筋囊器,這種壺型能夠完美表現(xiàn)出瓜果花卉的特征,又能非常清楚地展現(xiàn)紫砂壺線面結構的幾何特點,在手感上也比素面的壺更加豐富,增加了品壺的趣味。
此壺稱作“小金瓜”,其身形玲瓏飽滿,表面金黃光亮泛出健康的光澤,形態(tài)可愛逼真,顯示出它的造型來源為人們十分常見的南瓜?!靶 弊煮w現(xiàn)了作品身型小巧,也象征著南瓜是新生的,留給人聯(lián)想的空間;“金”字一則代表作品的主色調為黃色,二則顯示南瓜旺盛的生命力。作品的命名便說明了此壺具有一種獨特的自然藝術感,與一般的南瓜壺區(qū)分開來,吸引人去賞析與思考。
我們首先從“小“入手。紫砂壺作為具有文玩功能的茶壺,它的體型通常都是比較小巧的,可完美置于掌中更是極佳,此壺便為此種大小。整個壺身十分圓潤飽滿,帶有新生的力量,壺身兩側肩部順暢,底部重心平穩(wěn)踏實,更彰顯紫砂圓器之巧妙靈活。壺蓋采用嵌入壺身的方式,與壺身共同表現(xiàn)出完整南瓜的造型,壺蓋的線條與壺身配合得非常完美,不說外部線條的承接,壺蓋與壺身之間接合所形成線如果不仔細辨別,很難分清壺蓋與壺身之間的界限,最為常見的壺蓋與壺身在此壺之中展示了手工藝人技藝的精細與制作的精心。
“小”勾勒出南瓜的基本形態(tài),接下來就要模仿南瓜的囊紋了。從壺蓋頂部一直到壺底部由豎條筋紋進行裝飾,全壺共運用了六條筋紋,將壺身分為均等的六瓣,每條筋紋的深淺、走向都是完全一致的,在兩條凹陷的筋紋之間是凸出的飽滿壺瓣,具有張力美。在筋紋的裝飾下,南瓜的特征已十分明顯了,自然韻味逐漸顯現(xiàn)。與自然南瓜相比,此壺中的筋紋更加整齊,這是紫砂壺精致感的必然要求,有對自然的真實表現(xiàn),又做到了去粗存精,自然藝術感便不言而喻了。
接下來我們來看“金”的表現(xiàn)。紫砂泥雖名中帶“紫”,在色彩上其實是比較豐富的,常見的就有紅色、紫色、黃色等,此壺的泥料是帶有橙色調的棕色,以泥料的光澤來體現(xiàn)金色的光芒。泥料的色彩與自然南瓜較為接近,古樸味兒較濃,符合紫砂壺藝術的古典氣質。泥料中的紋理清晰可見,加深了作品的自然效果,更符合南瓜的質感。泥料的表面光滑細膩,在壺身飽滿的部分還會有明亮通透的光澤,整個壺身外面鍍了一層琉璃,光潔透亮如美玉,我們常稱紫砂壺為“紫玉金砂”,此壺泥料便對這一美稱作出了極好的詮釋,泥料燦爛明亮如金,光滑潔凈如玉,盡顯南瓜之生機與紫砂泥的魅力,本就小巧可愛的南瓜在泥料映襯下散發(fā)出藝術的魅力。
壺嘴、把手與壺身一樣,精巧可愛,壺蓋中央的壺鈕就是瓜扭,其上同樣以筋紋進行裝飾,與壺身配合使南瓜的造型更加活靈活現(xiàn)。南瓜藤蔓及其葉子藤須分別裝飾在壺鈕、把手與壺嘴上,整體勾勒出南瓜生長的體態(tài)。在壺面上還有雕刻而成的南瓜藤蔓與葉子,在壺面上形成立體的浮雕效果,展現(xiàn)出紫砂壺雕刻技法的精湛??梢钥闯?,手工藝人并不只關注于南瓜本身的形態(tài),通過藤蔓葉片的配合更能凸顯南瓜生機,使作品成為一個有機的、和諧的整體。
選擇南瓜造型進行模仿是手工藝人的偏好,也證明了南瓜具有藝術美。除此之外,這一造型還包含著吉祥寓意。南瓜金黃圓潤象征團圓,其多籽的特點與“多子”同音,象征豐收、多子多福與吉祥圓滿,這是中華兒女們千百年來從未改變過的追求,家族興旺,田地豐收承載著中華兒女們最樸實的愿望,這種吉祥寓意是作品重要的文化與情感內核,使得南瓜在自然藝術感之上貼近人的內心,反映了中國民族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當我們看見“小金瓜”時,會為作品的活靈活現(xiàn)而會心一笑,也會被作品十足的生命力與吉祥感所深深打動,“小金瓜”就不只帶給人一場視覺盛宴,更讓人覺得心里充滿甜意。
結語:金光燦爛帶來鮮活的生命力,帶來滿滿的福氣。本文對“小金瓜”這件紫砂壺作品的泥料、造型及相關的結構、裝飾設計進行分析,說明了作品獨特的自然藝術感,在藝術賞析之中剖析作品的文化內涵,了解這一作品所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的吉祥寓意?!靶〗鸸稀睂⒃谑止に嚾说恼媲楣嘧⒅凶聣殉砷L,將中國紫砂壺藝術的美繼續(xù)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