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
(武警四川總隊醫(yī)院 四川 樂山 614000)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呼吸系統(tǒng)常見的疾病之一,在老年人群中高發(fā),就現(xiàn)目前的情況來說還沒有完全根治此病的方法[1]。引發(fā)該病的主要原因和環(huán)境污染、生活習慣、飲食結(jié)構(gòu)以及吸煙等相關(guān)。慢阻肺是一種肺部病變的慢性疾病,如果早期不引起一定的重視,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引發(fā)諸多并發(fā)癥,肺動脈高壓就屬于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2-3]。引發(fā)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動脈高壓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肺部遭受感染所致,現(xiàn)目前針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方式主要是以控制肺動脈高壓為主[4]。據(jù)相關(guān)資料顯示,采用阿奇霉素聯(lián)合辛伐他汀對患者進行口服治療可以有效提高臨床療效。本次研究將我院2018 年9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90 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動脈高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對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動脈高壓患者予以阿奇霉素聯(lián)合辛伐他汀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現(xiàn)分析如下。
將我院2018 年9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90 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動脈高壓患者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實驗組與對照組各45 例。實驗組:男性25 例,女性20 例,年齡54 ~76 歲,平均年齡(59.35±5.35)歲,病程1 ~8 年,平均病程(3.24±0.48)年;對照組:男性22 例,女性23 例,年齡56 ~75 歲,平均年齡(58.94±5.64)歲,病程2 ~7 年,平均病程(3.23±0.63)年。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兩組患者在進行藥物治療前,護理人員均要予以所有患者止咳化痰、霧化吸入以及降壓等基礎(chǔ)治療。對照組患者予以辛伐他汀口服治療,護理人員對患者予以辛伐他汀片20mg 口服,1 次/d。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加用阿奇霉素口服治療,護理人員首先對實驗組患者予以與對照組劑量相同的辛伐他汀片口服,然后再對其加用阿奇霉素片0.25g 口服,1 次/d。兩組患者均要進行6 個月的藥物治療。
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肺功能、肺動脈壓以及血脂指標進行觀察記錄。臨床療效評價標準分為三類,其中包括顯效: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病癥情況得到明顯改善或是治愈,咳痰緩解;有效: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病癥情況有所緩解,輕度咳痰;無效: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病癥情況沒有改變,重度咳痰。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對患者肺功能指標:FVC、FEV1 以及肺動脈壓指標:PSBP、PDBP 進行觀察記錄。血脂包括TC、TG、LDL-C。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相比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比較[n(%)]
實驗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肺功能指標相比對照組更優(yōu),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肺動脈收縮壓(PASP)、肺動脈舒張壓(PADP)等指標水平相比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功能、肺動脈壓比較(±s)
表2 兩組肺功能、肺動脈壓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FVC(L) FEV1(L) PDBP(mmHg) PSBP(mmHg)實驗組 45 56.38±5.37 53.69±9.93 20.12±0.56 7.65±0.45對照組 45 66.47±5.51 61.59±9.88 23.37±1.61 9.97±1.21 t 8.797 3.783 12.790 12.055 P 0.000 0.000 0.000 0.000
實驗組患者血脂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血脂含量水平對比(±s)
表3 兩組血脂含量水平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TC TG LDL-C實驗組 45 1.64±0.32 4.95±1.16 3.05±0.14對照組 45 2.33±0.42 5.92±1.33 3.82±0.26 t 8.766 3.687 17.492 P 0.000 0.000 0.000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臨床中的常見病癥,患者在臨床上的主要特征為氣道炎癥反應(yīng)增高、不完全可逆氣流受限,屬于慢性呼吸疾病的一種,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高速發(fā)展,人們生活生活習慣和飲食結(jié)構(gòu)的不斷改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發(fā)病率也在日趨增多,也逐漸成為危害人們生命的嚴重疾病,該病的發(fā)病原因主要是因為缺氧導致肺部痙攣或血管發(fā)生異常收縮的情況[5]。目前臨床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fā)病機制還不甚清楚,認為出現(xiàn)進行性氣道阻塞的主要因素為氣道炎癥反應(yīng),患者出現(xiàn)高碳酸血癥以及長時間缺氧狀態(tài),會對骨髓造血功能進行刺激,提高其造血功能,導致血容量增大、紅細胞代償性增高,是血液循環(huán)阻力加大以及血液黏稠度增高,患者肺動脈壓力過高[6]。
目前臨床上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動脈高壓患者的藥物治療方式有很多,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藥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其藥效可以使患者體內(nèi)中性粒細胞提高,從而降低肺部損傷。阿奇霉素是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藥物的其中一種,其藥效可以有效抑制患者體內(nèi)白細胞介素6 水平,使中性粒細胞不再依附于上皮組織,從而達到減少痰液分泌的作用。同時阿奇霉素還可以調(diào)節(jié)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有效降低患者體內(nèi)的炎癥反應(yīng)[7]。辛伐他汀是一種用以降血脂的藥物,其藥效不僅可以使血脂降低,還具有改善肺功能、肺部通氣功能、抗血小板以及抗炎等作用[8]。據(jù)相關(guān)資料顯示,采用阿奇霉素聯(lián)合辛伐他汀對患者進行口服治療可以有效提高臨床療效。在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相比對照組更高(P<0.05);實驗組患者用力肺活量 (FVC)、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 肺功能指標相比對照組更優(yōu)(P<0.05);實驗組患者肺動脈收縮壓(PSBP)、肺動脈舒張壓(PDBP),肺動脈壓指標相比對照組更低(P<0.05);實驗組患者血脂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動脈高壓患者予以阿奇霉素聯(lián)合辛伐他汀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明顯,利于患者肺功能和肺動脈壓的改善,降低患者血脂,有效提高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