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明,張翀,劉立民,趙希哲,黃金洪,謝希源
(國家電網公司北京電力醫(yī)院 首都醫(yī)科大學電力教學醫(yī)院,1.普外科,2.心內科,3.心臟血管外科,北京 100073)
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最新信息,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shù)目截至2019年底達到25 388萬人,占總人口的18.1%。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的加速,如何開展老年人群的醫(yī)療服務,實現(xiàn)“健康老齡化”,不僅是針對當前老年人群的緊迫任務,也是對于未來更大范圍老年人群到來的必要準備。老年膽道疾病,作為一種常見、多發(fā)疾病[1],具有手術耐受力差、手術風險大、術后并發(fā)癥多、病死率高等臨床特點[2]。老年膽道疾病手術病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臟事件是其圍手術期死亡的主要原因[3],因此積極進行圍手術期心功能評估,對于了解病情、指導治療、評價療效及估測預后均有重要意義。目前臨床常用的心功能評估方法是紐約心臟協(xié)會(NYHA)心功能分級[4],主要根據病人癥狀與活動能力將心功能分為4級,但因受醫(yī)生個人判斷、病人自覺癥狀等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其客觀性、準確性和敏感性存在一定的缺陷[5]。長期以來,人們對于心功能評估進行了一系列探索,諸如超聲心動圖、心臟MRI、心臟CT、心肌損傷標志物、心力衰竭標志物、門控單光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PECT)心肌灌注顯像(GSMPI)等檢查方法,雖不斷改進,但迄今尚未明確適于老年病人圍手術期心功能評估的簡單、客觀、可靠的量化指標。本文對目前常用的心功能檢查方法做一簡要評述,以期探討老年病人圍手術期心功能評估客觀量化指標。
超聲心動圖是評價心臟形態(tài)及功能的主要方法,可以顯示心臟各腔室結構及心腔各段形態(tài),同時可以測量心室及各節(jié)段功能,用于監(jiān)測各種心血管疾病病人心臟的進行性改變及變化過程,并以其簡便、無創(chuàng)、直觀、重復性好等特點,可輔助分析受檢者的心功能狀態(tài)[6],甚至作為冠心病病人左、右心功能評估的有效方式[7-8]。
超聲心動圖檢測心功能的主要指標是:心室舒張末期容積(EDV)、收縮末期容積(ESV)、每搏輸出量(SV)和射血分數(shù)(EF),可分別檢測左、右心室的相應指標,用于評估左、右心室功能。EDV、ESV反映心室容量,是評價心室大小和形態(tài)的基本指標。SV是EDV與ESV的差值。EF是SV與EDV的比值。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是評價左心室功能的常用指標,反映的是心肌收縮力、靜脈回心血量(前負荷)和動脈血壓(后負荷)的綜合指標[6]。LVEF的評判標準是>50%為正常,30%~50%為中度異常,<30%為重度異常[9]。有報道以LVEF為主要檢測指標,探索重組人腦利鈉肽對老年AMI病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后心功能的影響,提示LVEF對于評估重組人腦利鈉肽改善心肌功能、恢復左心室心肌收縮能力具有重要作用[10]。
目前尚存在超聲心動圖心功能與臨床心功能不匹配問題,重要原因在于忽視了冠心病病人的左室心尖形態(tài)及功能評價。而且,超聲心動圖檢測的是心臟的直接變化指標,只有當疾病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甚至后期才會出現(xiàn)超聲所能觀察到的改變,因此對早期檢測具有較大局限性[5]。
心臟磁共振成像(CMRI)具有無輻射、無創(chuàng)傷、多平面、多參數(shù)掃描、較高的空間及時間分辨率等優(yōu)勢,可定量計算出左、右心室的EDV、ESV、SV和EF等功能指標[11]。
CMRI在心室大小、功能評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測量左右心室容量、心肌質量和射血分數(shù)的“金標準”,當超聲心動圖未能明確心力衰竭的病因和病情進展時,CMRI是最好的替代影像檢查[4]。有研究將CMRI與超聲心動圖進行心功能對比檢測,結果顯示兩種檢查方法得出的各項心功能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12]。但因其檢查時間較長,對于難以長時間平臥的心力衰竭病人不適宜,而且由于其技術要求高、無法早期檢測、費用昂貴等不足,限制了CMRI的常規(guī)應用[5]。需要注意的是,體內植入心臟起搏器等金屬器械的病人,也不適宜CMRI檢查。
心臟CT與超聲心動圖、CMRI相似,也是主要通過檢查心臟射血能力、心肌情況及冠脈血管情況等指標,評估心功能[5]。64排及以上的螺旋CT不僅可以清晰顯示冠狀動脈解剖學結構和病變,還可對心功能進行檢測。有報道[13]采用320排CT測定病人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左心室每搏輸出量(LVSV)及LVEF等指標,并與超聲心動圖對比,結果發(fā)現(xiàn)320排CT與超聲心動圖測定的左心室功能各項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320排CT在評價左心室功能方面準確、可靠。
心臟CT血管造影(CCTA)是一種有效的心功能檢查方法,特別是當病人有CMRI檢查禁忌證或利用超聲不能獲得滿意結果時,可利用螺旋CT獲得準確的心臟形態(tài)和功能信息,但是需要排除碘過敏、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嚴重甲狀腺機能亢進、嚴重心律不齊等情況。需要明確的是,如果僅僅為了評價心功能而行CCTA檢查是不合理的,CCTA心功能檢查應在評價冠狀動脈的基礎上進行,為冠心病的診斷、風險分層、治療和預后提供增量信息。
近年來,雙源CT問世,因其時間分辨率高、無需控制心率等技術優(yōu)勢,單次增強掃描即可一站式綜合評估心臟形態(tài)學及功能學改變,因此用于老年病人圍手術期心臟檢查的優(yōu)勢越來越明顯,但對心律不齊病人的心功能評估尚有一定難度,自動及半自動心內外膜輪廓邊緣檢測的準確率尚需進一步提高[14]。
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在直觀、動態(tài)觀察冠狀動脈有無狹窄基礎上,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評估狹窄程度,而且通過左心室造影能夠評估心功能。但冠脈造影術為有創(chuàng)檢查,輻射劑量較大,術中需使用普通肝素,因此可能引起術后出血等并發(fā)癥,而且操作過程中有可能出現(xiàn)急性血栓形成、血管夾層甚至血管破裂等危險情況,因此應謹慎選用,不宜作為常規(guī)檢查手段。冠脈造影術理論上適用于經藥物治療后仍有心絞痛的病人,合并有癥狀的室性心律失?;蛴行呐K停搏史病人,無創(chuàng)心臟CT檢查提示存在嚴重心肌缺血的病人。
心肌損傷標志物是指在心肌細胞發(fā)生缺血、缺氧、損傷或者心功能發(fā)生改變時能快速釋放到外周血中的物質,在反映心肌缺血、缺氧等損傷方面有足夠的特異度及靈敏度,且能反映心肌損傷的嚴重程度,是臨床廣泛用于心肌損傷(異常)的篩查、診斷、評價預后及隨訪療效的標志物。目前臨床常用的心肌損傷標志物包括3種:肌鈣蛋白[肌鈣蛋白T(TnT)和肌鈣蛋白I(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紅蛋白。
1.TnT和TnI 肌鈣蛋白是心肌細胞內肌纖維上的一種調節(jié)蛋白,由3個亞單位(TnI、TnT、TnC)組成,由于心肌TnC與骨骼肌TnC相同,因此TnC臨床檢測意義不大,而TnI、TnT則被國內外學者認為是目前最好的心肌損傷標志物,并在預測梗死面積、評估溶栓效果、鑒別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等多個領域有重要價值。TnI被認為是心肌損傷最具特異性的標志物,目前已成為診斷心肌損害特別是心肌梗死的“金標準”[15]。當心肌缺血導致心肌損傷時,首先是胞質中游離的少量TnI和TnT迅速釋放進入血液循環(huán),外周血中濃度迅速升高,在發(fā)病后4 h內即可測得。隨著心肌肌絲緩慢而持續(xù)的降解,TnI和TnT不斷釋放進入血液,TnI升高持續(xù)時間為4~10 d,TnT為5~14 d。有報道通過一項國際前瞻性隊列研究,對15 065例45歲及以上接受住院非心臟手術病人,以術后前3 d的TnT檢測值≥0.03 μg/L為圍手術期心肌損傷(PMI)診斷標準,并排除非心源性疾病(如敗血癥、肺炎、肺栓塞、腎衰竭等[16])造成的TnT升高,結果發(fā)現(xiàn)PMI發(fā)生率高達8%,并且與術后30 d死亡率相關。
2.CK-MB 肌酸激酶(CK)包括同工酶BB、MB和MM。CK-BB主要存在于腦組織,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當心肌受損時,CK-MB釋放入血,4~6 h開始升高,24 h達到高峰,持續(xù)2~3 d。CK-MB動態(tài)升高可列為AMI確診指標之一,高峰出現(xiàn)時間與預后有關,出現(xiàn)早者預后較好。由于CK-MB 主要存在于心肌,同時也在骨骼肌少量存在,因而可能出現(xiàn)假陽性現(xiàn)象。
3.肌紅蛋白 廣泛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主要經腎臟排泄。心肌受損1 h左右,肌紅蛋白開始釋放到血液系統(tǒng)中,24 h后又逐漸降低到正常范圍,是AMI早期診斷最靈敏的指標之一,廣泛用于AMI早期診斷和鑒別診斷。如果肌紅蛋白在胸痛發(fā)作2~12 h內正常,可基本排除AMI。由于肌紅蛋白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因此對判斷心肌損傷的特異性較差。
心力衰竭標志物具有輔助心力衰竭預測、早期診斷、預后評估和指導治療作用,新近發(fā)表的心力衰竭生物標志物中國專家共識[17]將心力衰竭標志物分為5種:①心肌損傷和心肌負荷標志物,如B型鈉酸肽(BNP)、TnI、TnT;②炎癥介質及心肌纖維化標志物,如C反應蛋白、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6;③心肌重構標志物,如基質金屬蛋白酶及其抑制劑;④神經內分泌激素,如血清去甲腎上腺素和醛固酮;⑤其他標志物,微小RNA和其他非編碼RNA在心力衰竭的調節(jié)過程中也發(fā)揮重要作用,在血清中較為穩(wěn)定,也可以作為心力衰竭的生物標志物。
BNP是發(fā)現(xiàn)最早和應用最廣的心力衰竭標志物,其水平受心室負荷影響,負荷增加時升高,脫去N端的信號肽轉變?yōu)镹末端B型鈉酸肽(NT-proBNP)。BNP/NT-proBNP是目前最有價值的心力衰竭標志物,可用于心力衰竭與非心力衰竭的鑒別,BNP/NT-proBNP正常幾乎可以排除目前有心力衰竭。通常情況下,BNP<100 ng/L、NT-proBNP<300 ng/L時可排除急性心力衰竭,BNP<35 ng/L、NT-proBNP<125 ng/L時可排除慢性心力衰竭,但其敏感度和特異度較急性心力衰竭低。盡管BNP檢測自2015年在全國醫(yī)院已基本普及,但心力衰竭住院病人的檢測率有待提高[18]。
心力衰竭發(fā)病率與年齡呈正相關,根據心力衰竭標志物對心力衰竭進行早期診斷、預后評估并指導治療是必要的,雖然近年來已發(fā)現(xiàn)多個有應用前景的標志物,但將這些標志物用于指導臨床仍然面臨很多障礙和挑戰(zhàn)。
近年來,隨著核醫(yī)學技術快速發(fā)展,GSMPI通過檢測心肌血流狀態(tài),比較灌注異常與灌注正常節(jié)段的心肌灌注量化指標(心肌血流量、心肌血容量、達峰時間),可以獲得客觀的左心室功能參數(shù)。其原理是利用心肌細胞對放射性標記化合物的攝取,由心電圖R波觸發(fā)采集圖像,然后通過計算機軟件得出反映心肌灌注缺損、左心室重構和左心室功能三方面的定量參數(shù),因此可同時實現(xiàn)對心肌灌注缺損及心室功能的定量評價,并具有準確率高、無創(chuàng)、客觀等優(yōu)勢。有報道[19]指出應用GSMPI對非小細胞肺癌病人進行圍手術期心功能檢查,可有效監(jiān)測與評估圍術期心功能,有助于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并為手術風險評估、預后判斷等提供科學參考依據。另有報道[20]指出靜息GSMPI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源性死亡有預測價值。GSMPI的不足之處在于獲得的左心室功能參數(shù)受心肌灌注缺損面積大小影響,對設備條件要求較高,具有放射性,無法做到早期檢測,不夠便捷等。
盡管LVEF被認為是心力衰竭診斷、治療選擇和預后判斷的基石[21],并被作為最常用的心臟泵血功能評估指標之一而在臨床廣泛應用?;贚VEF的心力衰竭分類,包括射血分數(shù)降低(<40%)的心力衰竭(HFrEF)、射血分數(shù)保留(≥50%)的心力衰竭(HFpEF)和射血分數(shù)中間值(40%~49%)的心力衰竭(HFmrEF)[4],因此,LVEF不能作為圍手術期心力衰竭評估的單一指標應用,需要聯(lián)合其他指標客觀評估老年病人的心力衰竭情況。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加速,HFpEF發(fā)病率逐漸升高,但LVEF對HFpEF病人的心功能評估價值有限,可能與病人出現(xiàn)收縮功能不全之前,往往先出現(xiàn)舒張功能不全相關,使HFpEF病人日益受到臨床關注[22]。最初HFpEF被認為是單純由于左心室舒張功能異常引起的疾病,后逐漸被理解為一種全身性綜合征,涉及多個器官系統(tǒng),可能是由炎癥引起的,與衰老、生活方式、遺傳易感性等因素有關[23],由于其病理生理機制尚未充分了解,臨床上尚缺乏統(tǒng)一的診斷標準、危險分層及預后評估方法[24]。需要注意的是,有別于圍手術期AMI引起的心功能衰竭,PMI造成的心功能異常,以其缺乏心肌缺血癥狀、只能通過檢測肌鈣蛋白發(fā)現(xiàn)、與死亡率密切相關、尚無安全有效的預防措施等特點,近年受到重視[25]。隨著超敏肌鈣蛋白Ⅰ用于AMI早期診斷、PMI病因鑒別等相關研究的深入,更多的生物標志物被發(fā)現(xiàn)可用于心臟風險評估[26],但迄今為止尚缺乏業(yè)內廣泛認可的圍手術期心功能評估量化指標,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討。
作者團隊通過對老年膽道疾病圍手術期安全的系列研究[1-3,27-28]體會到,對于術前并存冠心病的病人,如有心臟功能減退或心律失常,經過藥物治療可以控制,而且心臟代償功能良好,方可考慮手術治療;如有AMI 癥狀,應急查心肌損傷標志物和心力衰竭標志物,以便判斷心肌損傷和心功能衰竭的嚴重程度,并積極防治;如有心肌損傷標志物明顯升高,提示AMI診斷,應積極治療,同時慎重選擇或推遲手術。新近我們報道[3]的372例老年膽道疾病病人的資料表明,盡管高齡組(≥80歲)較中低齡組(60~79歲)術前TnI、肌紅蛋白、BNP顯著升高,而且高齡組較中低齡組發(fā)生AMI、心力衰竭等術后并發(fā)癥的比例顯著增多,但兩組病人的手術治療效果無顯著差異,提示我們加強圍手術期心功能監(jiān)測和維護具有重要意義,其中圍手術期心功能評估起到了關鍵作用。
綜上所述,盡管超聲心動圖、心臟MRI、心臟CT、心肌損傷標志物、心力衰竭標志物、GSMPI等檢查方法在心功能評估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但各種檢查方法均有一定的優(yōu)缺點,迄今尚未明確適于老年病人圍手術期心功能評估的簡單、客觀、可靠的量化指標,有待于進一步深入探討和大宗病例驗證,以期明確老年病人圍手術期心功能評估的客觀量化指標,從而指導圍手術期心功能維護,有力保障圍手術期安全,進而促進老年膽道疾病病人手術治療效果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