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云
(馬鞍山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花山分局,安徽 馬鞍山 243000)
黃脊竹蝗(CeracriskiangsuTsai)屬直翅目(Orthoptera)網(wǎng)翅蝗科(Arcypteridae)竹蝗屬昆蟲,是馬鞍山市花山區(qū)毛竹林多年來最主要的食葉性害蟲。黃脊竹蝗發(fā)生時,黃脊竹蝗若蟲(稱為跳蝻)、成蟲均咬食竹葉。不及時防治,成片的毛竹林竹葉會被蠶食殆盡。危害嚴重可致竹林塊狀衰敗、枯死。枯死竹腔內(nèi)積水,竹纖維腐敗,失去利用價值[1]。為了提高防治效果,降低損失,開展了黃脊竹蝗生活習性觀察和不同劑型、不同藥劑的防治試驗。
試驗地位于蘇皖交界處的馬鞍山市花山區(qū)濮塘鎮(zhèn)濮塘村、黃里村及鎮(zhèn)林場的毛竹林中。竹林總面積452.8 hm2,屬丘陵區(qū),海拔50—290 m,坡度8—25°,毛竹以純林為主,長勢一般,林下地被物以小竹、雜灌為主。立竹度2 700—4 500株/hm2,桿徑8—12 cm,平均高度9—10 m,郁閉度0.7—0.9。2017年白母園片毛竹林有3.5 hm2發(fā)生黃脊竹蝗輕度危害,2018—2020年擴散至老牛山片和怪坡片毛竹林,并連續(xù)危害。
觀察時間為2017年5月—2020年8月。跳蝻期、成蟲交尾期觀察采取竹林中踏查方式;交尾后成活期、產(chǎn)卵期觀察采取林內(nèi)罩控式觀察(即在林內(nèi)用1 m2口徑、高50 cm紗罩罩住交尾的成蟲,進行定時觀察)[2]。
采用化學藥劑進行跳蝻期和成蟲期防治。供試藥劑及使用器械詳情見表1。
表1 黃脊竹蝗防治藥劑及器械
如表2所示,黃脊竹蝗在馬鞍山市花山區(qū)1 a發(fā)生1代,以卵塊在土中越冬,越冬卵5月上旬(最早4月下旬)開始孵化,5月下旬—6月上旬為孵化盛期,6月底—7月初孵化結(jié)束,6月可見到不同齡期的跳蝻;6月下旬可見成蟲羽化,7月下旬為羽化盛期;7月中下旬成蟲開始交尾,8月中旬為交尾盛期;8月上旬開始產(chǎn)卵,8月下旬—9月上旬為產(chǎn)卵盛期。
表2 黃脊竹蝗生活史
黃脊竹蝗卵塊在土中卵囊內(nèi)越冬,孵化出的跳蝻多群聚于小竹和禾本科雜草上,1齡末至2齡跳蝻部分上竹,3齡全部上竹[3]。上竹跳蝻取食梢端,隨后擴散。高溫時段跳蝻有下竹避蔭習性。成蟲羽化后也有群聚性,羽化初期具較強的遷飛性[4]。
2.3.1 黃脊竹蝗跳蝻期防治 2019,2020年在花山區(qū)濮塘鎮(zhèn)竹蝗發(fā)生區(qū)開展了跳蝻期防治。4月下旬開始,林權(quán)單位或?qū)I(yè)防治公司安排技術人員帶隊,分片對前1 a發(fā)生黃脊竹蝗的竹林及其外圍竹林進行全面踏查。查找到孵化地,分別采用1.2%煙堿·苦參堿EC 525 g/ hm2噴煙防治和1%噻蟲啉微膠囊DP 4 500 g/ hm2噴粉防治。從防治效果統(tǒng)計表3,4可見,煙堿·苦參堿EC噴煙和噻蟲啉微膠囊DP噴粉防治跳蝻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死亡率83%—100%)。操作實踐上,噴粉防治易于掌控,粉劑粘附于毛竹、雜灌植株表面及地表,效果更為顯著而持久,無雨情況下,有效期可達7 d[5]。噴煙防治對天氣要求高,以風力5 m/s以下的早晨、傍晚或無風的陰天為宜[6],這樣煙霧可長時間彌漫滯留,較多地附著于植株表面,最大化地發(fā)揮出煙劑的熏殺和附著油煙的觸殺和胃毒作用。
表3 2019年1.2%煙堿·苦參堿防治跳蝻效果
表4 2020年1%噻蟲啉微膠囊防治跳蝻效果
2.3.2 成蟲期防治 2018年6—9月,在中度危害的白母園片約12 hm2毛竹林中,先后開展了4次應急噴煙防治作業(yè)。將1.2%煙堿·苦參堿EC與柴油按1∶10比例配制成油煙劑,1.2%煙堿·苦參堿EC每公頃用量525 g,防治效果為68%—77%(見表5)。
盡管2018年開展了應急防治,有效降低了竹蝗蟲口密度,2019年仍擴散危害至老牛山片和怪坡片毛竹林,白母園片約5 hm2毛竹林甚至出現(xiàn)重度危害。
表5 2018年1.2%煙堿·苦參堿防治白母園片竹蝗成蟲效果
2019年竹蝗成蟲防治加大了劑量,1.2%煙堿·苦參堿EC每公頃用量600 g,防治效果為68%—80%(見表6),與2018年比較,防治效果未見顯著提高??赡芘c竹蝗危害范圍擴大,地形更為復雜,防治難度加大有關;也可能與濮塘地區(qū)毛竹林相毗鄰的南京市江寧區(qū)同樣發(fā)生了竹蝗危害卻未采取防治措施有關。
表6 2019年1.2%煙堿·苦參堿防治竹蝗成蟲效果
2020年選用了馬拉硫磷、氯氰·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3種藥劑分4個處理進行防治,試驗結(jié)果(見表7)表明:處理4效果最佳,竹蝗死亡率75%—78%;處理2次之,死亡率66%—72%;處理1最差,死亡率61%—66%。
馬鞍山地區(qū)2020年梅雨季節(jié)自6月4日—8月1日,為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歷史最長,降雨總量和降雨強度亦為歷史之最。超長的雨季妨礙和延誤了竹蝗防治,盡管和毗鄰的江寧區(qū)相關林權(quán)單位開展了聯(lián)防聯(lián)治,防治效果還是受到了一定影響。
表7 2020年噴煙防治竹蝗成蟲效果
(1)抓搶黃脊竹蝗孵化期,在孵化地噴煙和噴粉防治低齡跳蝻均能達到很好的防治效果。這一時期跳蝻高度聚集,遷移擴散能力弱,對藥物的抵抗力低,防治既省力又高效,跳蝻死亡率超過90%,局部100%。
(2)黃脊竹蝗擴散危害,防治實踐中所選用的化學藥劑噴煙防治均能有效殺滅竹蝗,快速降低蟲口密度。從防治效果看,1.2%煙堿·苦參堿和4.5%高效氯氰菊酯EC噴煙防治效果要好于45%馬拉硫磷、52.5%氯氰·毒死蜱或其混合劑。噴煙藥劑選擇上可優(yōu)先考慮4.5%高效氯氰菊酯EC。
(3)距離竹蝗連續(xù)危害毛竹林僅1 km的濮塘鎮(zhèn)濮塘村范塘林場毛竹林,由于緊鄰門簾山次生林,一直未發(fā)生竹蝗危害。鑒于此,可在竹林附近或林中塊狀種植泡桐、榿木、合歡、冬青等闊葉樹種,以招引紅頭芫菁等竹蝗天敵,并及時進行撫育管理,改善竹林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有害生物防治中生物因素的作用。
(4)針對黃脊竹蝗的遷飛習性,成蟲期防治要做到聯(lián)防聯(lián)治,以取得預期的防治效果。防治還要有經(jīng)濟學的觀點,合理地開展化學藥劑防治,將其種群數(shù)量控制在經(jīng)濟、生態(tài)受害水平之下,以降低防治成本,減輕對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