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娜,陳慧,朱紹汶,周靜宇,陳新,李世林,陳寶安
(1.江蘇省血液中心 獻血服務科,江蘇 南京 210042;2.江蘇省血液中心 檢驗科,江蘇 南京 210042;3.江蘇省血液中心 質量管理科, 江蘇 南京 210042;4.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輸血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52;5.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 血液科,江蘇 南京 210009)
人類嗜T淋巴細胞病毒(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HTLV)是致瘤性RNA病毒,屬慢病毒亞科,可分為HTLV-Ⅰ和HTLV-Ⅱ兩型。我國 HTLV-Ⅰ流行主要集中在福建、廣東、浙江等東南沿海地區(qū)。近年來 HTLV 感染率調查表明,廣東、福建等東南沿海地區(qū)存在小范圍流行[1],廈門是 HTLV 的流行區(qū)[2],河南、湖北等也有相關案例報道[3],HTLV 有向非流行區(qū)蔓延的趨勢[4]。2003年南京地區(qū)無償獻血抽樣中有5例感染案例[5],但無相關確認感染報道[6]。由于南京地區(qū)人口流動性較大,目前仍沒有把HTLV篩查作為常規(guī)篩查項目,對南京地區(qū)無償獻血人群進行HTLV篩查有助于了解當地的病毒感染流行情況,為血液安全提供數據支持。
隨機選取2016—2019年江蘇省血液中心無償獻血者血液樣本100 172例,獻血者年齡18~55歲;所有無償獻血者均符合我國GB18467-2011《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的規(guī)定,主要在街頭(固定/流動)獻血車/屋、團體獻血和站內獻血。按照《血站技術操作規(guī)程(2015版)》的要求留取標本,采用5 ml EDTA-K2真空管采集血樣,標本采集后置于2~8 ℃冰箱儲存。
HTLV-Ⅰ/Ⅱ抗體檢測試劑盒(北京萬泰公司,批號T20160101、T20170401、T20180302B、T20190503B),美國MP HTLV Blot 2.4 蛋白印跡檢測試劑盒,HTLV核酸檢測試劑為衛(wèi)生部臨檢中心自建試劑。以上試劑均在有效期內使用。
MICROLAS STAR 8CH全自動加樣儀(瑞士Hamilton公司);FAME24/30全自動酶免儀(瑞士Hamilton公司)。
1.4.1 HTLV-Ⅰ/Ⅱ抗體ELISA法初篩 隨機選取當天的獻血者標本,用ELISA法進行HTLV-Ⅰ/Ⅱ抗體篩查。根據說明書要求,標本OD值≥診斷界值者為HTLV抗體陽性,標本OD值<診斷界值者為HTLV抗體陰性。初篩呈反應性標本須進行雙孔復試,復試至少1孔為陽性則判斷為HTLV抗體檢測陽性。
1.4.2 蛋白免疫印跡(WB)/核酸檢測實驗(NAT)確證 留取抗-HTLV初篩陽性標本血漿和白膜層。將已經進行ELISA法檢測的血漿標本再次離心(3 000 r·min-1,10 min),吸取血漿至螺口凍存管中,放入-20 ℃以下冰箱保存;吸取白膜層至離心管中,放入-20 ℃以下冰箱保存。將上述血漿與白膜層標本在2~10 ℃條件下運送至國家衛(wèi)健委臨檢中心確證實驗室,WB實驗和NAT兩種方法同時進行確證。WB實驗用血漿檢測HTLV-Ⅰ/Ⅱ;NAT用白膜層提取基因組DNA,采用實時熒光PCR方法檢測HTLV-Ⅰ/Ⅱ基因。任一方法結果為陽性即判為HTLV-Ⅰ/Ⅱ陽性,該獻血者為確證感染者;如兩種方法均為陰性,則結果判為HTLV-Ⅰ/Ⅱ陰性。
使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χ2檢驗對2016—2019年4個年度的HTLV-Ⅰ/Ⅱ初篩陽性率進行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00 172例獻血者樣本中12例ELISA抗-HTLV呈反應性,初篩陽性率為0.012%。 2016—2019年4個年度HTLV-Ⅰ/Ⅱ初篩陽性率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3.199,P>0.05)。見表1。
表1 2016—2019年HTLV- Ⅰ/Ⅱ 初篩結果
2016、2017、2019年初篩呈反應性獻血者標本WB/NAT確認結果均為陰性,確證感染率為0(表2);其中2017年有1例初篩呈反應性獻血者標本合并乙肝表面抗原ELISA雙邊陽性,系統(tǒng)已鎖定該獻血者為終身屏蔽獻血狀態(tài)。2018年有1例標本WB確證結果呈不確定,且合并梅毒螺旋體抗體ELISA雙邊陽性,該獻血者當時獻血年齡為23歲,考慮可能為性傳播,遺憾的是后來多次隨訪失敗,獻血者拒絕提供醫(yī)院的化驗報告,也拒絕采樣,后續(xù)試驗無法跟進,系統(tǒng)已鎖定該獻血者為終身屏蔽獻血狀態(tài)。
表2 HTLV Ⅰ/Ⅱ初篩陽性標本確證結果
HTLV-Ⅰ是以嚴格的細胞-細胞形式進行傳播的,游離的病毒顆粒幾乎不能感染細胞,HTLV-Ⅰ在體內主要感染CD4+T細胞。HTLV-Ⅱ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性傳播、母嬰傳播、輸血及靜脈注射共用針頭等。輸血是HTLV-Ⅰ/Ⅱ的重要傳播途徑。如血液成分儲存時間超過10 d將大大降低HTLV-Ⅰ/Ⅱ的感染幾率。研究表明,成人T淋巴細胞白血病(ATL)是一種與HTLV-Ⅰ感染直接相關的疾病[7- 8]。
HTLV高流行區(qū)主要分布在日本西南部、非洲、加勒比地區(qū)、南美等地,日本、美國、加拿大、巴西和一些歐洲國家早就開始對獻血者進行HTLV-Ⅰ/Ⅱ抗體篩查[9],有效降低了HTLV經輸血傳播的風險。美國1988年將HTLV-Ⅰ列入獻血者常規(guī)篩查項目, HTLV輸血傳播的風險性在實施篩查前為0.025%,在實施篩查后降為0.001 6%[10]。法國和荷蘭分別在1991年和1993年相繼對所有的獻血者實施HTLV篩查[11- 12]。
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xiàn),我國局部地區(qū)存在HTLV感染,尤其是福建東南沿海地區(qū),寧德獻血者的HTLV確認陽性率為0.34%[13],莆田獻血者的HTLV確認陽性率為0.101%[14]。2016年有報道,福建、廣州、浙江、北京、山東、吉林、湖南、廣西、江蘇等地區(qū)均有檢測出抗-HTLV確證陽性的獻血者[15]。2018年珠三角地區(qū)獻血者中總HTLV感染率為0.001 2%[16]。目前,我國福建地區(qū)已經對獻血者進行HTLV常規(guī)篩查。近些年來,通過對我國部分HTLV確證陽性的血液進行核苷酸序列測定和系統(tǒng)進化樹分析,積累了一些分子生物學資料,證實了中國內陸地區(qū)HTLV-Ⅰ C亞型的存在。我們對南京地區(qū)2016—2019年4個年度無償獻血者隨機抽樣篩查,只發(fā)現(xiàn)1例確證試驗結果為不確定的標本,但并不能說明南京地區(qū)就不存在HTLV的感染者,只能說明南京地區(qū)目前屬于HTLV非流行區(qū)或低流行區(qū)[6]。鑒于南京地區(qū)經濟發(fā)達、人群密集、流動人口多,后續(xù)有必要繼續(xù)對獻血者進行HTLV篩查,擴大篩查范圍和篩查力度,確保臨床用血安全。目前,南京地區(qū)臨床用血已全部采用濾白血液制劑,同時還對血漿進行病毒滅活,最大程度降低了輸血傳播病毒的風險。另外,還要加強對市民的HTLV知識科普,加強獻血者獻血前的征詢工作,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輸血傳播HTLV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