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鈺瑤
新疆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留學生最先接觸的一句漢語大概是“你好”,但是由于主客觀原因,想要掌握“好(hǎo)”的用法有困難。本文基于BCC語料庫和某高校留學生關于“好(hǎo)”字使用情況調查問卷的語料,分析“好(hǎo)”作形容詞和副詞時的使用情況,總結“好(hǎo)”字使用的偏誤及規(guī)律。
筆者查閱資料并綜合前人研究成果,得到以下觀點:張玉春(2001)發(fā)現(xiàn)“好”字的本意是男女匹配,因此相匹配之義也稱“好”[1]。鄧先軍、周孟戰(zhàn)(2006)發(fā)現(xiàn)“好”從人名到代指女子再到形容一切美的事物,經(jīng)歷了一個不斷抽象化的過程[2]。魯健驥(1992)(1994)針對對外漢語教學的偏誤,闡釋了偏誤分析的步驟、目的、方法[3-4]。李大忠(1999)解釋了偏誤產(chǎn)生的思維、心理原因[5]。呂必松認為:學習語言既是生理過程,也是心理過程。正因如此我們才能夠在留學生的偏誤中找到產(chǎn)生偏誤的深層原因。
《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6]中,“好(hǎo)”作形容詞為:1.優(yōu)點多的;令人滿意的。2.健康;痊愈。3.親愛;友愛;相好。4.完成。5.容易。6.表示效果好。7.表示某種語氣;作副詞為:1.強調多或久。2.程度深?!昂茫╤ǎo)”可以作謂語、定語、狀語、補語,在口語和書面語中用法靈活多樣。
整理分析語料后,我發(fā)現(xiàn)留學生“好(hǎo)”出現(xiàn)的偏誤有規(guī)律性,因此把偏誤歸為四種類型:遺漏、增添、錯序和替代,并舉例分析。
1.遺漏
發(fā)生遺漏的偏誤率為14%。
①*我和他約了,必須去。
Я и он договорились,должны пойти.
I got an appointment with him,must to go.
①遺漏了補語“好”,是母語的負遷移造成的,正確表述為:“我和他約好了,必須去”。因為俄語中договорились表示“已經(jīng)約定”,所以留學生遺漏了“好”。
2.增添
發(fā)生增添的偏誤率為28%。
②*我有了好機會第一次見了井上老師。
增添了定語“好”,是過渡泛化造成的。正確表述為:“我有機會第一次見到井上老師”。留學生認為“好”可以修飾積極正面的事物,但是漢語中機會、機遇等詞指具有時間性的有利情況,無需再用“好”修飾。
③*可是登一座高山真好不容易,登到一半他們都累了。
增添了補語“好”。是演繹推理不當造成的。正確表述為:“可是登一座高山真不容易,登到一半他們都累了”?!昂貌蝗菀住笔呛懿蝗菀撞抛龅侥臣碌囊馑?,這里的“好”和“真”語義重復,且“好不容易”與句子不搭配。
3.錯序
發(fā)生錯序的偏誤率為2%。
一般是母語的負遷移造成的。在英語、俄語中,地點狀語一般放在動詞的后面,漢語中把狀語放在動詞前面。
4.替代
發(fā)生替代的偏誤率為56%。
因替代偏誤發(fā)生率最高,且多為與好的義項相似或相近的詞,所以下一節(jié)會著重分析。
本段分析“好”做謂語、定語、狀語、補語時常見的偏誤及偏誤原因,并糾正偏誤。
1.“好(hǎo)”做謂語
A.“高”誤用成“好”
例1:初學漢語很難,慢慢地,我的漢語水平了起來。
例2:這些學生父母的社會地位,有條件為他們創(chuàng)造舒適的環(huán)境。
“高”和“好”都是形容詞作謂語,對事物的正面評價。不同點是:“高”表示“在一般標準或水平之上”,搭配的詞為“質量、水平、價格、地位”等抽象名詞?!昂谩北硎緝?yōu)點多、令人滿意,常搭配比較具體的名詞,如“好處、學生”等。本句的“漢語水平”是一種能力,應該搭配“高”。
2.“好(hǎo)”做定語
A.“好”誤用成“佳”、“良好”
例3:孟子的母親不希望孩子生活在不的學習環(huán)境中。
例4:小明有一個不的習慣,上課總是遲到。
“好”“佳”“良好”都是形容詞作定語。不同點是:“好”指“優(yōu)點多的、令人滿意的”,搭配單音節(jié)或者雙音節(jié)名詞,如:書、環(huán)境等。“佳”是“美、善、好”的意思,只能搭配單音節(jié)名詞,如:佳句、佳肴?!傲己谩敝浮傲钊藵M意”,搭配雙音節(jié)名詞,如:關系、教育等。本句的“環(huán)境”、“習慣”是雙音節(jié)名詞,應該用“好”。
3.“好(hǎo)”做狀語
A.“很”誤用成“好”
例5:同學們認為他的行為奇怪。
例6:老師今天講的課文容易懂。
例7:我的媽媽長得漂亮。
“好”“很”“太”都是副詞作狀語。不同點是:“好”強調多或久、程度深,搭配形容詞,主觀性強?!昂堋北硎尽俺潭燃由?、非?!保淮钆湫稳菰~生動形式,主觀性弱。
4.“好(hǎo)”做補語
A.“好”誤用成“完”“到”
例8:學二年級的課程就可以去考HSK四級了。
例9:吃飽穿暖是首位的,連基本問題都沒解決,其他就更不用提了。
“好”“完”“到”都表示事情完結。不同點是:“好”主觀性強,有“令人滿意、達到目的”的意思?!巴辍北容^客觀,表示事情進行的程度?!暗健敝饔^性弱,強調是否達到某一目標。例8用“學完”在語法上也是正確的,但是“學好”和“學完”在語義上有區(qū)別:“學好”是學習漢語的結果令人滿意、能力足夠強,“學完”只是客觀的結果。例9中問題解決的結果是要“令人滿意”,沒有程度和目標的含義。
通過分析“好”做謂語、定語、狀語、補語時的偏誤,可以歸納出以下原因:
1.“好”字本身的原因。為了讓語言更加經(jīng)濟高效,減輕人們記憶的壓力,就出現(xiàn)了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
2.母語的負遷移。語言具有民族性,沒有哪兩種語言的同一個詞語的意義是完全對等的,語法規(guī)則也有較大差異。
3.思維邏輯分析。A.類比推理不當。把詞義看做“一對一”式的簡單對應,忽視搭配、感情色彩、詞性等因素。B.演繹推理不當。某個經(jīng)典的表達形式不能概括所有的情況,在現(xiàn)實的交際情景中,情況復雜多變。C.歸納推理不當。留學生歸納出一套自己認為普遍、適用的漢語的規(guī)則,可能導致過度泛化,一概而論。
4.教材、教師。教材講解義項由淺入深,以便留學生掌握。在老師講解后,留學生充分理解能正確運用所學詞語,老師“解惑”的任務才算圓滿完成。
5.留學生本身或環(huán)境等原因。性格、年齡、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式等情況因人而異,用漢語進行社交的場合、對象也不同,對詞語多個義項的掌握情況不同。
本文調查和統(tǒng)計了留學生“好(hǎo)”字使用情況,整理出偏誤語料,并分析偏誤原因。筆者舉例分析“好(hǎo)”字的遺漏、增添、錯序、替代偏誤,并通過對比母語與目的語之間的差異來找出偏誤原因有:母語的負遷移、目的語規(guī)則泛化、學生使用回避策略等。筆者發(fā)現(xiàn)“好(hǎo)”字出現(xiàn)替代偏誤的情況最多,且“好(hǎo)”能作多種句法成分,又和漢語里一些詞匯有意義用法上的相近、相似之處。留學生在使用時只了解基本義忽視了引申義,或只了解語義特征忽略了搭配規(guī)則,造成誤用。筆者分析這些近義詞之間的差別來解釋偏誤的原因。最后,本文從宏觀角度上解釋留學生產(chǎn)生偏誤的原因,有母語負遷移、思維邏輯分析、教材教師、留學生本身及學習環(huán)境等其他因素。
本文的不足是語料覆蓋范圍較小,受調查者并非全以俄語為母語,在俄漢對比時難免疏漏。對“好字偏誤項詞語的分析還有待完善。本人能力有限,有些分析不夠準確、不夠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