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麗扎?熱木別克
摘? 要:招呼語是一種常見的問候語,一般用于兩個人見面的時候所使用的問候語言,由于朋友關(guān)系程度的不同、族別的不同、風(fēng)俗文化等不同,在見面時,使用不同的問候語,本文則對此進行了研究,將漢哈招呼語進行詳細(xì)的對比分析,歸納出相同點與不同點,從而達到互相學(xué)習(xí)、相互促進的目的。
關(guān)鍵詞:漢語;哈薩克語;招呼語;對比分析
作者簡介:帕麗扎·熱木別克(1995.2-),女,哈薩克族,新疆人,伊犁師范大學(xué)中國語言文學(xué)學(xué)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xué)及應(yīng)用語言學(xué)(翻譯理論與實踐方向)。
[中圖分類號]:H215?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32--02
1.前言
語言是文化交流重要載體之一。對于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來說,“招呼語”在不同民族語言中,展現(xiàn)出了豐富多彩的民族語言文化特色。當(dāng)漢民族和哈薩克族進行交流時,相互之間最初的交流就是“打招呼”。兩個民族在交流時一向很尊重對方的禮儀文化,同時也保留自身的語言文化,因此這就使得操兩種不同語言的人在進行交流時,或多或少會出現(xiàn)語言上的交流差異。
2.招呼語概述
招呼語又叫見面語,一般是在彼此交際開始時常見的一種語言形式。在初次見面時,如果使用禮貌的問候語,可以讓雙方都感到舒適。而打招呼這一動作是非常常見的一種交流類型,無論打招呼的雙方是陌生人,還是彼此很熟悉的熟人,都需要通過打招呼的方式來展開之后的交流和溝通??梢哉f,打招呼是人際交往過程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問候語既是非常重要的一種交流方式,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的禮貌象征。如果你想向一個陌生人問路,你對他說:“你好,帥哥,請問某路怎么走?”在這種情況下,陌生人都會友好地幫助你;但如果,你上來就說:“喂,某路怎么走?”這樣的說法會讓對方感到問路人很不禮貌,從而得不到陌生人的幫助。
招呼語一般分成三種:
第一種叫做詢問式招呼語,常見的是:您好;您是某人嗎?
第二種叫做問候式招呼語,常見的是:嗨,哥們今天中午吃的啥?
最后一種則是稱謂式招呼語,比如:叔叔阿姨您好;小紅,……
3.漢哈招呼語的對比
雖然哈薩克語與漢語都有招呼語,但在這兩種語言的招呼語之間也存在著一些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3.1稱謂型招呼語的異同
各種不同的稱謂詞,不同的稱謂適用于不同的交際場合和對象。稱謂型招呼語是一種根據(jù)對方的職業(yè)、職務(wù)、年齡“叫人”的方式。
3.1.1相同點
(1)親屬稱謂
在漢民族與哈薩克族的親屬稱謂方面,兩個民族的稱呼是比較一致的,例如,漢族人民在遇到自己的爺爺奶奶時候,會稱呼為“爺爺”“奶奶”,而哈薩克族也會叫做“爺爺”“奶奶”,雖然說招呼語在熟人之間顯得有一些客套,但是招呼語的存在可以有效解決尷尬現(xiàn)象,和親人之間建立話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社會稱謂
在漢族與哈薩克族的社會稱謂方面,兩個民族的稱謂也是不盡相同的。對于姓名類稱謂來說,在漢族人見面時,如果是長輩,則會在人名的后面加上一句“叔叔”“阿姨”等等稱謂,如果是同輩之間則直接使用全名進行稱呼。而哈薩克族也是如此,不過由于哈薩克族的名字和姓氏普遍比較長,一般都會直接省略姓氏,直接念名字。
3.1.2不同點
在漢族與哈薩克族的稱謂方面同樣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例如,在漢族人對于親屬稱謂的細(xì)化時候,一般會有著如下情況:姥姥生了四個女兒,作為外甥、二女兒的兒子,要向她們稱呼為“大姨、媽媽、三姨、四姨(或者小姨)”這樣的稱呼在漢族中是非常常見的,幾乎每一個有老人的家庭都會是這樣的稱呼方式。但是這一點對于哈薩克族來說,則有些許的不同,在哈薩克族中,一般把比自己年長的兄弟稱呼為“大哥”,把比大哥年幼,但是比自己年長的兄弟稱呼為“小哥”,而不會像漢族一樣出現(xiàn)“三姨、四姨、三哥、四哥”這種情況。除此之外,在稱呼鄰居的方式上,漢族與哈薩克族也有著明顯的不同,例如,在漢族的文化中,小明把自己的爸爸、媽媽稱呼為“爸爸、媽媽”把鄰居小紅的媽媽稱呼為“阿姨”或者是“某阿姨”;但是在哈薩克族的文化中,加娜爾則會稱呼鄰居家的阿姨為“達娜媽媽”,這樣的稱呼在哈薩克族人看來是親切的象征。
3.2問候型招呼語的異同
問候語多用于相識者見面時,大家以熱情簡潔的語言互相致意,或者用于交談的導(dǎo)入階段。問候語雖然簡短,卻是人際關(guān)系發(fā)生,發(fā)展的起點。
3.2.1相同點
(1)問好型
在問好型問候語方面,漢民族與哈薩克族的問候形式基本是一致的,例如,“您好、早上好、早安”等,兩個民族都會使用這樣的方式來進行問候,這樣的問候方式通常是雙方互相表示友好的態(tài)度,從而為接下來的交流和溝通打下良好善意的基礎(chǔ)。而如果是陌生人的第一次見面,則會向?qū)Ψ秸f“您好、先生/女士您好”等話語,這樣的話語更利于雙方溝通。
(2)祝愿型
祝愿式的問候方式在近幾年里使用的頻率越來越多,這樣類型的招呼語一般來說都會在節(jié)假日到來之際,或有重大事情發(fā)生之際使用,例如,“生日快樂”、“小明,新年快樂”“小明,祝你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績”等,這樣的問候方式直截了當(dāng),點明主旨,將自身想要表達的話語直接通過問候語的方式表達出來,從而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真情實意。
3.2.2不同點
除此之外,在漢民族的問候語類別中,還有一類比較特殊的問候語,一般用在重要的場合來顯示文雅莊重的意思,雖然說出的話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但是卻非常適合在這個場合使用,例如,雙方見面互相說“久仰久仰”“百聞不如一見”“一表人才”等話語。
3.3詢問型招呼語的異同
詢問型招呼語是以詢問代替問候,大多涉及別人的身體狀況起居寒暖,表達問候關(guān)切之情。人們不在于招呼語本身的內(nèi)容,而在于表達人與人之間一種親疏有禮貌的關(guān)系。
3.3.1相同點
對于漢民族和哈薩克族的詢問式招呼語來說,大多數(shù)情況下,使用的招呼語都是相同的,比方說最常見的“你好”或者朋友之間的“去哪了”“干嘛去了”“忙著呢”等,這些問句實際上并不是需要得到對方詳細(xì)的回答,而是表達自己的一種良好態(tài)度和友善,對于這些問候語來說,一般的回答方式則是“您好”“去食堂吃飯”“剛吃飯去了”等。有時候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自己認(rèn)識的人也會說上一句“吃了么”等問候語,其實這些問候語恰恰表達的是一種友善的態(tài)度,至于對方吃沒吃則并不是問候的重點。
3.3.2不同點
對于哈薩克族見面打招呼的方式來說,大部分哈薩克族的人們會問候?qū)Ψ降母改福依锴闆r,例如,“家里人都好嗎”“家里牛羊肥嗎”等話語。這些話語在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年輕人使用的比較少了,但是對于哈薩克族的老年人來說,這是他們最常見的互相問候方式。
4.造成漢哈招呼語差異的原因
從家庭觀念的角度來說,漢族與哈薩克族在這個方面也存在不同之處,在漢族家庭中,對于家庭的觀念是非常強烈的,這并不是說哈薩克族人不愛家庭,而是自古以來,漢民族就一代代的教育子女要對每一個長輩叫出最合適的稱呼來,就好像上文所提到的大姨就是大姨、三姨就是三姨,這些稱呼要叫的準(zhǔn)確,這樣才能夠讓對方感受到親切的程度。而且漢族人民長期都生活在農(nóng)業(yè)社會的階段,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通常是以家庭為核心進行工作的,因此家庭的凝聚力和家庭的創(chuàng)造力都是十分重要的,這就使得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漢族人民對于七大姑、八大姨等遠方親戚的稱呼也要叫的十分準(zhǔn)確。
而對于哈薩克族來說,只要是稱呼比自己大的長輩,不用去區(qū)分“大伯、二伯、三伯”等具體稱呼,只需要統(tǒng)一稱呼為“大伯”就可以了,而對于比大伯小的長輩,則統(tǒng)一稱呼為“小伯”就可以;這樣的例子在“大姨、小姨”的問候方式中同樣是適用的。
而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則是,哈薩克族招呼語比較簡單且沒有漢語那么豐富。所以哈薩克族人在問候長輩的時候,說出的話語是帶有敬意的就可以,對于同齡人之間可以直接稱呼對方的名字,而不要帶上姓氏,直接說名字可以讓雙方感受到親近的感覺。
生活方式是人們在不同的理念和意識的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種行為方式的綜合,它包括人們在社會生活過程中的勞動生產(chǎn)、物質(zhì)、消費、精神文化、閑暇娛樂、人際交往、生活觀念等方方面面的內(nèi)容。由于兩個民族自然環(huán)境的不同和經(jīng)濟文化生活的不同,生活方式也就必然有所不同。
漢民族歷史上的經(jīng)濟是以農(nóng)業(yè)為主,是個農(nóng)耕民族。因此,他們過著農(nóng)業(yè)生活。漢語中比較有特色的招呼語“吃了嗎?”體現(xiàn)了漢民族的生活方式,他們這種生活方式也是“民以為是天”思想的體現(xiàn)。以前,不管是不是吃飯時間,也不管遇見的人是近是遠,人們打招呼都要問句“吃了嗎?”而見完之后也并不要求對方一定要回答。古時候,生產(chǎn)力低下,人們對生活最高的要求就是可以吃飽肚子,因此,見面時問一句“吃飯沒有?”表達了對對方的深深關(guān)心。就這樣“吃了嗎?”竟成了見面打招呼的普遍用語。隨著漢民族經(jīng)濟文化的不斷發(fā)展,這種習(xí)慣正逐漸被一些世界通用的禮貌用語所取代。
哈薩克族世世代代游牧于連綿成片的草原中,他們“散處高山、遷徙糜定、以游牧為業(yè),隨水草之所在而蹤跡至”。就因為哈薩克族的生活方式獨特,和漢民族的日常招呼語截然不同。哈薩克族很看重自己的畜牧,一般打招呼會詢問所有的畜牧,如:牛羊平安嗎、牛羊肥了嗎等。一般老人多問這類問候語。
5.結(jié)語
語言是文化交流重要載體之一。對于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來說,“招呼語”在不同民族語言中,展現(xiàn)出了豐富多彩的民族語言文化特色。招呼語是一種常見的問候語,一般用于兩個人見面的時候所使用的問候語言,由于雙方關(guān)系程度的不同、族別的不同、風(fēng)俗文化等不同,在見面時,使用不同的問候語。
參考文獻:
[1]曾小燕.漢語禮貌用于的研究現(xiàn)狀及其分類[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5(3).
[2]汪平潮.英漢日常禮貌用于的語用差異[J].安慶師范學(xué)院科學(xué)報),2003(3).
[3]趙則玲.漢語禮貌用語的文化內(nèi)涵[J].寧波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科學(xué)版),1998(1).
[4]曾文雄·語用學(xué)翻譯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07.
[5]顧日國.禮貌、語用與文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6]趙則玲.漢語禮貌用語的文化內(nèi)涵[J].寧波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科學(xué)版),1998(1).
[7]韓麗軍.從英漢禮貌的語用對比看中西方文化差異[J].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農(nóng)林教育版),2009(2).
[8]何艷平.英漢禮貌用語的比較與翻譯[J].淮陰工學(xué)院學(xué)報,2004(2).
[9]袁生武.漢維禮貌用語的對比用法[J].語言與翻譯(漢文),2001(1).
[10]胡文鐘.文化與交[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