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濤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仁市實驗幼兒園,貴州 黔西 562300)
3歲-6歲的幼兒由于認知有限,常常會從成人的語言中思考并想象出屬于自己的世界。這一階段的幼兒有著驚人的想象力,他們經常口出奇言,喜歡問“為什么”,還會從“特別”的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因此,3 歲-6 歲是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能力的最佳時期,也是美術啟蒙時期。教師在美術課堂上要不斷更新教學方式,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美,學會認知色彩、感受線條,并欣賞美的物品,探索美的奧秘。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引導幼兒認真觀察生活中的素材,開動腦筋,將收集到的素材變成一幅幅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培養(yǎng)其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許多老師依然將繪畫與美術劃上等號,這種美術教學理念是片面且不科學的。雖然在幼兒階段的美術學習往往指的是繪畫,但是幼兒教師需要明確的是,從美術的概念來看,美術是一種具有可視性且進行創(chuàng)作時需要一定平面或空間的藝術形式,囊括繪畫、書法、攝影、雕塑等。因此,繪畫也只是一種用于表達作者情感和創(chuàng)作意圖的方法或形式,因而缺乏思想和情感的畫作,就好比是一張缺乏靈魂的廢紙。所以在進行美術教學時教師要注意緊密融合幼兒思想與繪畫,引導幼兒將思維和現(xiàn)實進行融合表達。
縱觀幼兒美術教師的教學方式可以發(fā)現(xiàn),幼兒美術教學方法過于模式化而缺乏靈活性,這就導致幼兒在繪畫時往往缺乏主觀能動性和自我情感思想的表達。目前許多美術教學的方式都是通過教師示范繪畫,幼兒進行模仿,隨后根據(jù)化作的相似度和色彩的搭配情況進行評選,尤其是一些私立幼兒園,更是對幼兒繪畫構圖和用色技巧的學習有嚴格要求,嚴重不符合幼兒學習美術的能力范疇,這種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幼兒天性發(fā)展的限制,會極大地扼殺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最終可能會降低幼兒對美學的感知和感悟能力。
幼兒向往大自然,對大自然有許多幻想,然而這一時期幼兒又是“解放天性”的,他們活潑、好動,專注力有限,他們喜歡玩游戲,喜歡聽故事,并以這樣的方式學習和認知,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教師在幼兒美術教學中,可以在美術課堂上開展涂鴉游戲教學,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積極地參與到涂鴉游戲中,感受美術課堂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繪本涂色”時,為了使美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教師可以用故事情節(jié)導入,將幼兒所要涂鴉的繪本以“講故事”的方式展開,讓幼兒在聽完故事之后根據(jù)自己的想象涂色。教師可在課堂上講述“丑小鴨”的故事:丑小鴨從出生就被媽媽和兄弟姐妹拋棄,連其他動物也不跟它玩耍,丑小鴨十分失落,在這一過程又遭受了各種困難,最終克服了困難,成為了美麗的天鵝。幼兒在聽故事時,腦海中會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想象,甚至形成一定的畫面。故事結束時,教師問幼兒:小朋友們,你們覺得丑小鴨應該是什么顏色的呢?丑小鴨真的很丑嗎?你們心目中的丑小鴨又是什么顏色的呢?在你的畫本中涂畫出來吧!幼兒眼中的丑小鴨是五顏六色的,有的幼兒認為丑小鴨是自色,因為長大后成了天鵝,有的幼兒認為丑小鴨是黑色的,這樣才能體現(xiàn)丑小鴨的“丑”,有的幼兒認為丑小鴨是黃色的,因為他們看過奶奶養(yǎng)的小鴨子是黃色的。幼兒有著各種各樣的答案,教師不應該否定其中不合常理的答案,而應鼓勵他們大膽地想象,大膽地創(chuàng)造,以此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激發(fā)其藝術興趣。
幼兒永遠對新奇的事物保持好奇心,美術工具材料的新穎性對于激發(fā)幼兒好奇心的重要性。但是生活中有哪些工具材料適合于提供給幼兒進行創(chuàng)作呢?其實生活中很多自然物品、日常生活用品等都可以用于幼兒的創(chuàng)作活動,只要放開手讓幼兒去使用,會有不一般的效果。蔬菜、水果、石頭、紙袋等這些平常的物品看似與美術沒有關系,但這為幼兒的創(chuàng)作留下了廣闊的空間,幼兒可以不拘一格地使用它們或將其改變、創(chuàng)造成新的形態(tài)、賦予其新的生命,這可以讓幼兒感受到自己的想象、構思與動手的神奇力量。
例如,幼兒的身體部位(如手指、手掌、腳、嘴等)進行印畫和吹畫,蔬菜、水果的切面也可以進行印畫、涂抹,還有沙畫、泥塑、用廢舊紙袋設計制作服裝等等。在美術活動《泡泡蓮蓬》中,筆者讓幼兒用吸管吹紙杯里的墨汁泡泡水,用尺子刮泡泡,孩子們看到這些常見的東西能創(chuàng)作出漂亮的蓮蓬,驚喜不已。創(chuàng)作一部分作品后,還要適當給出留白空間,可以讓幼兒思考或者與同伴討論,進行進一步的創(chuàng)作,激發(fā)更為強烈的探究欲望。
信息技術的運用對于幼兒美術活動而言是一種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可以由此來對幼兒的美術想象力、美術創(chuàng)造力進一步提升,相對于教師的單一描述而言,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更好地學習和展現(xiàn),對于教師的活動意識進行提升。
例如,教師可以采用PowerPoint 與電子白板相結合的信息技術手段,幫助幼兒全方位地觀察對象的本質特征,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繪畫作品。老師不是用簡單的范畫來教授幼兒學習機械地復制繪畫,而是通過讓孩子欣賞、觀察多樣作品設計,找到作品的本質特征,然后根據(jù)個人的喜好來創(chuàng)意繪畫,在活動中更多體現(xiàn)了幼兒探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體現(xiàn)了幼兒豐富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信息技術的應用并不復雜,關鍵在于抓住幼兒美術活動的需求,通過在不同的角度上來探究學習,讓幼兒在美術的挖掘和素養(yǎng)鞏固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成民、進步,在未來的個人特民塑造方面得到不錯的成績。
綜上所述,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應結合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完善活動組織與設計,為孩子提供感知藝術、探索藝術以及自我表達的機會,在豐富孩子美術知識,提高其繪畫、操作技能的同時,也能夠有效塑造情感價值,進而實現(xiàn)孩子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