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力怕木·吾麥爾
(新疆庫爾勒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阿瓦提鄉(xiāng)監(jiān)管站,新疆 庫爾勒 841000)
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一部分,農產品中農藥殘留超標不僅對消費者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存在較大威脅,使人體血液中的乙酰膽堿正常分解受阻,并且靠近人體皮膚表層還可能引起皮膚組織中毒的情況出現。如若有機磷農藥在人體內大量積累,可出現心跳速度增加、多汗等現象,嚴重時危害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正常工作、肝臟排毒水平下降,可導致腫瘤、癌癥的出現。引起各種急、慢性疾病發(fā)生或者是青少年發(fā)育異常,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導致中毒死亡等。
此外,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fā)展,我國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也會對國內農副產品的對外出口貿易等產生不利影響,從而對我國在國際環(huán)境中的地位和影響產生動搖。因此,在關注食品安全問題的同時,通過合理有效的檢測技術對農產品農藥殘留情況進行有效檢測與防范,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改善我國的食品安全與質量問題。
化學檢測法在進行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中,主要用于農產品中有機磷農藥殘留情況的檢測和分析。因為農藥中含有磷元素,可以根據化學中化學氧化還原特征,使用一定的金屬催化劑,然后能夠實現氧化還原反應產生不同的產物,根據產物對溶液產生的色澤變化進行一定的對照分析,實現對農產品中有機磷農藥殘留的分析。這種檢測方法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應用中,由于靈敏性較低,再加上適用范圍較小等,導致其存在一定的應用局限性。
生物傳感器法進行農藥殘留的檢測,能夠與環(huán)境較好的適應,通過生物的感受器產生的信號,與現在分析技術進行結合,能夠實現更加精確的動態(tài)分析,通過生物信號與電信號之間的轉換和編譯能夠清晰的體現出農藥殘余量的變化。此外,生物傳感器進行檢測時整體響應速度較快,并且能夠多次重復的使用,對于龐大的檢測樣本能夠實現快速的分析,因此降低了農藥殘留檢測工作的工作強度。針對生物中的酶能夠根據其抑制以及免疫等不同的機理,從而實現更加精度的檢測。
“酶聯(lián)免疫法”可實現微小劑量農藥殘留的檢測,其高靈敏性可滿足對食品中化學藥物殘留的定量檢測和定性檢測,這種檢測方式可滿足對食品中殘留的多種化學物質的精確檢測。通常使用酶抑制的方法來檢測食品中的有機磷化合物殘留,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免疫分析法進行農產品農藥殘留的監(jiān)測分析,其技術條件相對成熟,它是根據抗原與抗體異性識別及結合反應實現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分析,這種檢測技術的應用范圍較為廣泛,且技術水平相對較高。但其靈敏度不高,常應用于大量化學物質殘留的情況。
許多殘留在食品中的農藥都屬于有機大分子化合物,其易揮發(fā)、穩(wěn)定性差,傳統(tǒng)的氣相色譜檢測技術無法實現對這類物質的準確檢測。這種方法較為適用于沸點較高穩(wěn)定性較差的農藥殘留量檢測工作中。采用該方法進行農藥種類和含量分析時,所選用的分析柱有 C18和 C8兩種。然而,由于此種方法需要借助較多的檢測儀器,在進行農藥檢查在進行農藥殘留量檢測時,往往不考慮使用該種監(jiān)測技術。該項檢測技術最常用的檢測儀器為熒光檢測器,由于熱穩(wěn)定性較差的農藥在與堿性物質接觸之后,容易產生甲胺,而甲氨在于苯二醛發(fā)生反應之后會形成靈敏度較高的熒光。為此,可以利用柱后衍生法和熒光檢測器對此類藥物的殘留量進行對比分析。
萃取是通過液體之間的不同分層,從而將農藥殘留的物質進行篩選分離,是在對液-液分配與一般柱層等檢測分析弊端問題改進基礎上實現的一種技術手段,它進行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不僅具有較高的安全系數,且檢查分析的實用性較強,具有高效、便捷等特征優(yōu)勢,在農產品農藥殘留情況檢測中也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固相萃取柱和氣相色譜法進行農藥殘留檢測,容易出現農藥峰拖尾和農藥分離度低等問題,導致檢測效率和精度受到影響。對方法運用過程中的前處理環(huán)節(jié)和色譜柱條件進行適當優(yōu)化,能夠使農藥得到較好的分離,并且解決峰拖尾問題,從而實現準確、高效檢測,因此能夠使蔬菜水果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水平得到提升。
我國作為農業(yè)大國,每年的農作物產量巨大,伴隨著人口的增長,農作物產量需求不斷增加,導致大量農藥的不合理使用,但農藥殘留較高,人們在食用農作物的同時對身體產生了極大的威脅因此對于農作物中農藥殘留進行高精度的檢測尤為重要,通過生物法,萃取法,以及化學法等多種技術方法的應用能夠保障農藥的殘留量進行更加精準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