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張錚 張美華
盧經是漳州市長泰區(qū)一位赫赫有名的歷史人物,官至明代“十三省巡按”,以體恤百姓、清正廉潔、政績卓著著稱。這周末我和爸爸探訪了盧經在長泰枋洋鎮(zhèn)青陽村的故里。
經過一路的顛簸,我們來到了群山環(huán)繞的盧經故里,它由文化長廊、母勸子廉雕塑、盧經忠諫府、大講堂、廉政教育展廳等組成。其中忠諫府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古建筑群,懸掛在大門之上“忠諫”這兩字還是清雍正帝御贈的金匾。然而最吸引我注意是廣場上“母勸子廉”的雕塑。關于它有個感人的故事呢?據傳,皇帝為了表彰盧經的功績,曾賜盧經可站在觀音山上,看到的山地盡歸己有。于是盧經想為自己后世子孫留一份大家業(yè),就安排人搬三張八仙桌疊高,以便看得更遠。母親知道后,連忙趕來勸說道:“子孫有才,家業(yè)自然興旺。子孫無才,家業(yè)便成債,業(yè)越大債越多”。盧經又想起早年父親的教導,為官并不是為自己謀利益,而是為百姓造福。頓時后悔不已,馬上作罷。
此后盧經就以“不因果報勤修德,豈為功名始讀書”來嚴格要求自己。崇禎十年,67歲的盧經辭官還鄉(xiāng)。崇禎皇帝為表彰其政績,特準駕前御衛(wèi)七十二隊儀仗(欽差待遇)護送。雖然如此,盧經卻一路堅決不坐八抬大轎,并嚴令親兵不鳴鑼開道,不讓沿途官員百姓接送。悄悄回家的盧經深居簡出,真是“邑人罕睹其面”
聽了這兩個故事我被深深震撼了,盧經正是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廉潔的含義:廉潔就是清廉,就是不貪取不應得的錢財;潔是潔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態(tài)度。
在盧經故里的游覽過程中,我始終不斷品讀著盧經的傳奇故事,感受著盧經身上那剛正不阿、清廉為公的美德,耳畔不斷回響著“母勸子廉”的教導。我突然明白了,為什么至今人們緬懷盧經,流傳他的事跡,是因為無論世界怎么變化,無論社會怎樣發(fā)展,清正廉潔永遠是時代的呼喚;清正廉潔永遠是每個人應具有的美德;清正廉潔永遠是為人處世之道。
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們也同樣需要廉潔。我認為廉潔就是別人的東西不亂拿,不貪圖小便宜;廉潔就是衣食住行不和別人攀比,勤儉節(jié)約;廉潔就是嚴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說謊話,敢作敢當;廉潔就是作業(yè)和考試要真實,不抄襲、不作弊,誠實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