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在《尋李白》中有這樣一句為人所稱頌:“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自古以來,關于“酒”的詩詞歌賦數(shù)不勝數(shù)。“一片春愁待酒澆”“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借酒消愁愁更愁”,等等。
如果說“茶”是隱士的代表,那么“酒”就是消愁的象征。對酒當歌,吟一曲盛唐的風光;把酒作詩,寫一場世間的美夢。讓我們把酒話人生,一起談談酒背后的那些文化吧!
造酒說
猿猴造酒
猿猴以采集野果為生,且有善于藏果的特性。在自然界中,果實的生長有著嚴格的季節(jié)性,故常要有所儲存。洪荒時代的古猿將一時吃不完的果實藏于巖洞、石洼中,久而久之,果實腐爛,那些含有糖分的野果通過自然界的野生酵母菌自然發(fā)酵成酒精、酒漿,因而便有了“猿猴善采百花釀酒”“嘗于石巖深處得猿酒”等傳說。
“粵西平樂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shù)百石。飲之,香美異常,名曰猿酒?!?/p>
——陸柞蕃《粵西偶記》
猿猴喜釀酒,也喜歡喝酒。動畫片《猴子撈月亮》就生動地表現(xiàn)了其喝酒被捉的情景。人們在猴子出沒的地方擺了幾缸香甜濃郁的美酒。猴子聞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躊躇不前,接著小心翼翼地用指蘸酒吮嘗。時間一久,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可疑之處,終于經(jīng)受不住美酒的誘惑,開懷暢飲起來,直到酩酊大醉,乖乖地被人捉住。這種捕捉猿猴的方法并非我國獨有,東南亞一帶的群眾和非洲的土著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時也都采用類似的方法。
儀狄造酒
儀,古文同“娥”,用現(xiàn)代語言翻譯,就是狄姑娘或狄女士。這點古人是清楚的,因此東漢文人、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曾作過一篇《酒賦》,開頭兩句就說“帝女儀狄,旨酒是獻”,點明了她的性別。
大禹是中國圣賢系列中領先的幾位人物之一,以治黃河水患聞名。照說他工作那么辛苦,三過家門而不入,臣下關懷,發(fā)明點新鮮飲料慰勞解乏,也是獻“忠心”的一種具體的方式。大禹也非木石,但問題就出在,他喝著好了,卻沒有對發(fā)明人加以獎勵,反而疏遠了他(她)。推測起來,不外乎是造酒耗費糧食,而在“上三代”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的時期,大禹關心的是老百姓的溫飽問題,再加上喝多了會亂性,就與“賢明”與否無關了。所以后來夏商周三代的嗜酒之君,就成了“昏君”“暴君”的象征。
帝堯和帝舜都是大禹之前的人,比儀狄還要早,可見儀狄之前就有酒了。編成于西漢初年的《神農(nóng)本草》中已經(jīng)載有酒的性味,如果相信此說,那么遠在傳說中的神農(nóng)氏時代就已經(jīng)有酒了。用糧食釀酒是件程序、工藝都很復雜的事,單憑個人力量是難以完成的。儀狄再有能耐,發(fā)明創(chuàng)造酒,似不大可能。但如果說,她作為一位善釀美酒的匠人、大師,或是監(jiān)督釀酒的官員,總結了前人的經(jīng)驗,完善了釀造的方法,最終釀出質(zhì)地優(yōu)良的酒醛,還是有可能的。郭沫若提出“相傳禹臣儀狄開始造酒,這是指比原始社會時代的酒更甘美濃烈的旨酒”,這種說法似乎更可信。
杜康造酒
另一種說法是杜康造酒。杜康造酒的說法因曹操的《短歌行》中提到“何以解憂,惟有杜康”而流行。在這里,“杜康”是酒的代名詞,因此,人們把姓杜名康的這個人當作釀酒的祖師?,F(xiàn)代還有不少注釋這首詩的人把杜康解釋為最早的釀酒者。
但是,稍有點古文化知識的人都知道,杜這個姓是周朝才有的,如果存在杜康這樣一個人,應該是春秋時代的人,最起碼不會在周朝以前出現(xiàn)。據(jù)歷史記載,在周以前就有酒了,例如有名的夏萊王和殷紂王,古書上都說他們有酒池糟丘;而甲骨文、金文里也已有了“酒”字。
研究酒的學者認為,杜康可能是周秦間一位著名的釀酒家。一提起杜康,人們就知道是講酒。寫過《酒譜》的宋朝人竇革就是這樣推論的。這個推斷大致可信。假使今天有一個詩人寫道:“何以解憂,惟有茅臺?!比藗円矔檬墙杈葡钪猓^不會把茅臺當作酒的發(fā)明地或發(fā)明人。而在儀狄或杜康造酒說中,人們認為酒是大禹時代的儀狄和周代杜康所造,故有“儀狄始作酒醪”“少康作林酒”之說。
酒文化
酒在我國歷史悠久,且深受人們喜愛,久而久之,也就演變成了一種文化??梢哉f,中國上下五千年就是一個酒的文化,就是一個酒的歷史。李白有“舉杯邀明月”的雅興,蘇軾有“把酒問青天”的胸懷,歐陽修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邁,曹操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蒼涼,杜甫有“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的瀟灑。
在中國現(xiàn)存的先秦古書中,不提到“酒”的書很少。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銘刻在銅器上)都有“酒”字。古文字簡單,“酒”字作“酉”,看上去像一個陶罐。再往前追溯,西安半坡村遺址所發(fā)掘出來的距今七千年左右的陶器中,就有像甲骨文和金文中的“酉”字形狀的罐子;至于距今四千年前的山東大墳口遺址的發(fā)掘中,已有大量的搏、豆、杯等盛酒的陶器,證明了那時飲酒已相當普遍,酒文化的發(fā)展已有了一定水平。
春秋時代,從科技史和民俗學的角度而言,是一個釀酒與飲酒同趨大盛的時代。人們不僅使用“自然發(fā)酵法”釀酒,而且發(fā)明了曲粟釀酒,相當普遍地掌握了“固態(tài)發(fā)酵法”與“復式發(fā)酵法”釀酒。這是科技史上的一大進步,也可以說是除四大發(fā)明之外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發(fā)明,比歐洲人領先了一千多年。
在西方,古代的酒主要是用葡萄釀造的,這從那時的神話傳說中就可以看出來。中國古代釀酒的原料都是糧食,葡萄直到西漢武帝時才從西域傳入。古書上說“少康始作秫酒”,少康是夏朝的第五代君主;秫是一種黏性的黍,北方人稱為“黃糯”。到了商代,又有“黍酒”“稷酒”,但都是糧食酒。戰(zhàn)國時期,屈原的《九歌》里才出現(xiàn)“椒酒”“桂漿”;漢朝后才出現(xiàn)了花色繁多的“菊花酒”“棗酒”和不勝枚舉的藥酒。但這些酒仍然是將花和藥配制在糧食酒里釀成的。隨著葡萄的傳入,西部的涼州(今屬甘肅)一帶才出現(xiàn)了少量以葡萄釀造的酒。
當下,杯中之物的隊伍更加發(fā)展壯大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酒主要分國酒和洋酒兩大類,國酒中又有白酒、啤酒、黃酒、葡萄酒,等等。
可以說,酒,在我國呈現(xiàn)出了異彩紛呈的文化盛況。
酒來了
醉了劉伶/狂了詩仙/張揚了曹孟德/書寫了鴻門宴/濕了清明杏花雨/瘦了海棠李易安/景陽岡上/助武松三拳斃虎/潯陽樓頭/縱宋江題詩造反/你啊你/成全了多少英雄豪杰/放倒了多少村夫莽漢
歌舞與你相佐/美色與你為伴/催詩情萬丈/壯文人斗膽/有人借你發(fā)瘋/有人借你奪權/有時你只是一個道具/烘托一下談判桌上的氛圍/有時你更像一種暗器/把貪杯的對手麻翻/你呀你/既入朱門豪宅/又進村舍陋院/既流溢皇室的金樽/又盛滿農(nóng)家的粗碗。
(節(jié)選自劉德亮《液體之火》)
心香一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