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財達1 朱曉青2
(1江西贛州定南中學;2江西贛州定南第三小學,江西 贛州 341900)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在其基礎上進行了革新,教育管理模式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被授予了更高的要求,在班級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工作同其他任課教師不同,除了要教授學科知識之外,還擔負著組織課外活動、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協(xié)調各科教師任課、與聯(lián)系家長、家校交流等重任。對于中小學學生而言,由于所處的年齡階段特殊,他們的認知結構還在不斷的發(fā)展,導致他們在分析和處理問題時還不夠成熟和理智,一旦學習生活實際與理想的狀況發(fā)生偏差,更容易受到挫折和打擊,以至于意志消沉和情緒低落。如果班主任沒有恰當?shù)臏贤记桑粌H會造成信息的不對稱,嚴重的話還會造成師生沖突,影響學生學習和教師課堂管理。因此更需要班主任在實際的交流中既考慮到初中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認知立場和感情多方面的因素,又要掌握熟練的溝通技巧,從而實現(xiàn)理想化的溝通效果。
在班主任和學生實際溝通的過程中,往往會存在很多阻礙師生有效溝通的因素。這些因素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就班主任而言,一是面臨的升學壓力,教師對于學生的關注重點仍然是學業(yè)成績,較少的去關注學生身心方面的發(fā)展。學生雖然能夠理解教師的苦心和希望,但是學生自身對于學業(yè)壓力也倍感沉重,而教師又始終重復千篇一律的話題,既會讓學生覺得教師不具有同情心和同理心,又會降低學生對于教師的認同感,從而阻礙有效的溝通。二是每個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和成長經(jīng)歷不同,包括家庭條件,家長的教育理念,同伴的影響等等,導致了學生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在處事學習上都各有特色,班主任在溝通工作中很難去了解到這些信息,從而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阻礙了學生對于班主任溝通工作的認同和開展。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在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中小學這個特殊階段,他們的獨立意識發(fā)展較快,他們渴望得到關注、尊重和認可。如果班主任僅僅是從自己的立場去理解問題,學生就很容易對教師產生抵觸情緒。這樣就需要班主任站在學生所處的情境之中,轉換思維,想學生所想,感同身受地去考慮學生的情感,諒解學生行為,才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幫助學生找到能夠接納的解決方案。同時這要求班主任正視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教育無小事,盡管一些事情在別人眼里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所處的這個特殊階段,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影響著他們的情緒和學習生活。
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教師保持注意力集中,等學生講完,不要隨意打斷學生,也不要給予過早、過多的評論,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度和寬容度。除此之外,在傾聽學生講述自己遇到的問題后教師要予以積極的回應,鼓勵學生積極面對所遇到的問題,在學生提出疑問的時候予以解答。學生進入初中階段,生理上進入青春期,身體發(fā)育加快,心理上會出現(xiàn)更多的困惑,叛逆心理增強,對家長的依賴逐漸轉化成對教師的信任,他們希望在自己提出問題后,班主任能夠給指導性的意見,而不是責怪或者批評。因此班主任傾聽、了解學生問題后,再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是提高班主任溝通技巧的重要途徑。
中小學階段是學生自尊心,自我意識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在語言表達的過程中,班主任如果用簡單粗暴的語言與學生交流,就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不利于與學生的溝通。善用言語,要求班主任在言語的使用上仔細斟酌,循循善誘,表達自己的看法觀點和建議時,要使用學生易于接受,不會產生歧義的語言,體現(xiàn)自己對于學生真誠的關心,還要求教師在言語表達的過程中使用一些恰如其分的肢體語言輔助,增強語言表達的魅力,使教師的教誨能深入學生心田,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班主任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多使用激勵性的語言,這樣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總體上來講,中小學階段班主任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這給班主任工作帶來了挑戰(zhàn)和困難,也正是如此,更顯班主任的責任重大。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是班主任開展工作的前提,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小學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應該依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需求,熟練運用溝通技巧,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全面發(fā)展。